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3页
第2页 / 共203页
第3页 / 共203页
第4页 / 共203页
第5页 / 共203页
第6页 / 共203页
第7页 / 共203页
第8页 / 共203页
第9页 / 共203页
第10页 / 共203页
亲,该文档总共20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第4 4章章 公路运载工具公路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原理及应用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公路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公路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4.1 4.1 公路运输的功能及其特点公路运输的功能及其特点4.1.1 4.1.1 道路运输的功能及特点道路运输的功能及特点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动脉,是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产业,随着改革开放规模逐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逐年增加,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已成为控制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4.1.2 4.1.2 道路的简介道路的简介公路以其快速灵活的运输输方式,特别别适合中、短途运输输,它可以与其他运输输方式互相配合,承担客货货集散、运输衔输衔 接的任务务,可以深入到城乡乡、平原、山区和机场场、火车车站、港口等各个角落,独立实现实现 “门门到门门”的直达运输输。 4.1.3 4.1.3 公路运输涵义公路运输涵义公路运输广义概念指利用一定的载运工具(人力车、畜力车、拖拉机、汽车等)沿公路(一般土路、有路面铺装的道路、高速公路)实现旅客或货物空间位移的过程。公路运输狭义概念由于汽车已成为现代公路运输的主要载运工具,因此,现代的公路运输即是指汽车运输。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公路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1.在交通运输方面,道路有实现城乡旅客、货物交通中转、集散功 能2.道路是城乡结构的骨架城市道路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其建筑是按道路网的布局走向布置的 ,所以城市道路是城市结构的骨架,地方道路是乡镇布局的骨架。3.道路本身又是公共空间它不仅是公共交通体系的空间,而且也是保证日照、通风、提供绿 化、排水管线布置的空间。4.道路又是抵御灾害的通道在发生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和战争时,能迅速疏散、避险 和集结军队。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公路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4.1.4 4.1.4 道路的功能道路的功能公路汽车运输在所有运输方式中是影响面最为广泛的一种运输方式,其系统特征如下。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公路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4.1.5 4.1.5 公路汽车运输的特点公路汽车运输的特点1 公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1)技术经营性能指标好由于工业发达国家不断采用新技术和改进汽车结构,汽车技术经济水平有很大提高,主要表现在动力性能的提高和燃料消耗的降低。动力性能提高,可以保证较高的行车速度和一定的爬坡能力。此外,为降低运输费用,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燃料经济性较好的柴油机作 动力,货运运行能耗为3.4 L/(100 tkm),而汽油消耗则高达6.5L/(100 tkm)。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公路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2)货损货差小,安全性、舒适性不断提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货物结构中高价值的生活用品,如家用电器、日用百货、 鲜活易腐货物等比重的增加,货物使用汽车运输能保证质量,及时送达。对于高价货物而言,汽车运价虽高,但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而且可以从减少货损货差、及时供应市场中得到补偿。随着公路网的发展和建设,公路等级不断提高,混合行驶的车道越来越少,而且汽车的技术性能与安全装置也大为改善。因此,公路运输的安全性也大为提高。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公路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3)送达快在中、短途运输中,由于公路运输可以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一般中途不需要倒运、转乘就可以直接将客货运达目的地,因此,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其客、货在途时间较短,送达速度较快。有利于保持货物的质量和提高客、货的时间价值,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快速是乘客对于客运的另一个重要要求。在短途运输时,汽车客运的送达速度一般高于铁路。依托高速公路的长途汽车客运的送达速度,在运距差不多时,也往往高于铁路。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公路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4)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回收期短公路运输与铁、水、航运输方式相比,所需固定设施简单,车辆购置费用一般也比较低,因此,投资兴办容易,投资回收期短。(5)运量较小,运输成本较高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矿用自卸车,长20多米,自重610 t,载重350 t左右,但仍比火车、轮船少得多;由于汽车载重量小,行驶阻力比铁路大914倍,所消耗的燃料又是价格较高的液体汽油或柴油,因此,除了航空运输,就是汽车运输成本最高了。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公路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7)安全性较低,污染环境较大据历史记载,自汽车诞生以来,已经吞吃掉3000多万人的生命,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死于汽车交通事故的人数急剧增加,平均每年达50多万。这个数字超过了艾滋病、战争和结核病人每年的死亡人数。汽车所排出的尾气和引起的噪声也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是大城市环境污染的最大污染源之一。 (6)运行持续性较差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各种现代运输方式中,公路的平均运距是最短的,运行持续性较差。 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公路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1)车路分离世界各国公路的建设与养护,通常都由政府列入预算,汽车运输企业一般不直接负担其资本支出。 2 公路运输的生产组织、经营管理特征 由于公路运输网一般比铁路、水路网的密度要大十几倍,分布面也广,因此公路运输车辆可以“无处不到、无时不有”。公路运输在时间方面的机动性也比较大,车辆可随时调度、装运,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时间较短。尤其是公路运输对客、货运量的多少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汽车的载重吨位有小(0.25t1t左右)有大(200t300t左右),既可以单个车辆独立运输,也可以由若干车辆组成车队同时运输,这一点对抢险、救灾工作和军事运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公路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3)可实现“门到门”的运输服务由于汽车体积较小,中途一般也不需要换装,除了可沿分布较广的路网运行外,还可离开路网深入到工厂企业、场库、市区、农村田间等地,既可承担全程运输任务,实现“门到门”运输,也可以辅助其他运输方式,实现“门到门” 直达运输。这是其它运输方式无法与公路运输比拟的特点之一。(4)经营简易若私人经营汽车运输业,可采用小规模方式,甚至一人一车也可以经营,即使经营失 利,也可以转往他处或将车辆出卖。 4.2 4.2 道路的发展道路的发展50多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已取得巨大成就。回顾我国公路发展 历程,对比世界公路发展趋势,可以认为,我国公路交通正处于扩 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时期。但是,由于基础十分薄弱,我 国公路建设总体上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发达 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逐步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按照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交通需求,重点提高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公路技术等级,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扶持西部地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将是本世纪末以至下世纪初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战略重点。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公路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4.2.1 4.2.1 国内道路国内道路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公路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这一时期是公路建设稳定发展阶段。各级公路部门补充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公路建设队伍进一步充实发展,使各项工作走上了正轨。在这个时期,县乡公路得到普遍发展,公路通车里程和有路面里程比期初增长了1倍,分别达到25.4万 km和12.1万 km。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公路建设进入了逐步现代化的时期,其发展过程经历了5个阶段。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后)。这个时期内从上到下建立了公路管理机构,并建立了设计、施工和养护的专业队伍。同时,国家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规,对公路留地办法、公路养护办法、动员民工整修公路办法、养路费征收办法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个时期内,又进行了全国公路普查,全国恢复并改善了原有公路。到1952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6万 km,有路面的里程达5.5万 km。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公路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4)时期(19661976年)。动乱期间公路建设仍有发展。截至1976年底,公路里程增长到82.3万 km,有路面里程增长到57.9万 km。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对公路修筑、管理和养护的影响和破坏,有的地区路况下降,工程质量事故和交通事故相当严重。 (3)“大跃进”时期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6年)。这个时期是公路数量猛增、再进行巩固的阶段,1958年,制定了简易公路的标准,公路里程猛增,但质量标准较低。1962年,公路建设开始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阶段,恢复和完善了若干基本政策和制度,调整健全了公路机构和建设队伍。据统计,截至1965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1.4万 km,有路面里程达30.5万 km。 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公路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公路运输在我国交通运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4年全社会完成公路客运量162.5亿人,旅客周转量8748.4亿人公里;公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91.7%和53.6%;2004年全国公路客运平均运距为53.9公里。2004年全社会完成公路货运量124.5亿吨,货物周转量7840.9亿吨公里;公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74.3%和11.8%;货运平均运距为63.0公里。 (5)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时期(1977年后)。这一时期是公路改革和提高的新阶段。在这个时期内,恢复并改革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养护,扭转了路况下降的局面,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自20世纪初汽车输入我国后,通行汽车的公路开始得到发展。从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近代道路发展的时期,但发展缓慢,并屡遭破坏,原有的马车路(有的也可勉强通行汽车)和驮运道仍是多数地区的主要交通设施。这个历史时期大致可分为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国民党政府前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四个阶段。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公路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4.2.2 4.2.2 国外道路的发展状况国外道路的发展状况1 1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是各国公路的普及阶段。这期间随着汽车的大量使用,大多是在原有乡村大道的基础上按照汽车行驶的要求进行改建与加铺路面,构成基本的道路网,达到大部分城市都能通行汽车的要求。 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公路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2 2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从30年代到 50年代,是各国公路的改 善阶段。这期间由于汽车 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公路 交通需求增长很快,各国 除进一步改善公路条件外 ,开始考虑城市间、地区 间公路的有效连接,着手 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的规 划,英、美、德、法等国 都相继提出了以高速公路 为主的干线公路发展规划 ,并通过立法,从法律和 资金来源等方面给予保障 。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公路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3 3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第三阶段从50年代到80 年代,是各国高速公路和干 线公路高速发展阶段。这期 间各国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规划的实施与建设 ,并基本形成以道路使用者 税费体系作为公路建设资金 来源的筹资模式。各国经过 几十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 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干线 公路网,为公路运输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公路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4 4 第四阶段第四阶段第四阶段为80年代末90年 代初以来,是各国公路综合发 展阶段。这期间各国在已经建 成发达的公路网络的的基础上 ,维护改造已有的路、桥设施和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系统, 重点解决车流合理导向、车辆 运行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 ,以提高公路网综合通行能力 和服务水平。此外各国还特别 重视公路环保设施的建设,保 证公路沿线动物的生活不受大 的影响。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公路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公路运载工具原理及应用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发达国家先后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全国公路网,同时大力兴建高速公路;战后恢复的汽车工业,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生产能力和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