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7页
第2页 / 共237页
第3页 / 共237页
第4页 / 共237页
第5页 / 共237页
第6页 / 共237页
第7页 / 共237页
第8页 / 共237页
第9页 / 共237页
第10页 / 共237页
亲,该文档总共2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同学们把握马克思 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 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 思考讨论:思考讨论: 什么是什么是 世界观?世界观? 你认为哲学应将什么作为你认为哲学应将什么作为 自己研究的基本对象?自己研究的基本对象? 1、世界观世界观:人们对 整个世界的总 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整个世界: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精神世界总体看法:抽象的、共性的、全面的(全视角、全程域) 根本观点: 基础性、实质性、本源性浩瀚的大海原始的部落坚韧的意志2.方法论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方 法 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水利枢纽3.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 样的方法论; 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 世界观。 自然界有风雨雷电,社会有治乱兴衰, 人生有吉凶祸福,人们用一定的观点去 分析它,用一定的态度去对待它,用一 定的方法去处理它,就是用世界观指导 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案例选讲:感悟蜘蛛 案例:感悟蜘蛛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的向墙上的破网爬去,由于 墙很潮湿,它爬到一定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 次的爬上去,又一次次的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后,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我的 一生不就像这只蜘蛛一样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 。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后,惋惜地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 什么不转换一下攀爬的路径,从旁边干燥的墙往 上爬?于是,它凡事总喜欢动脑筋,变得聪明起 来。 第三个人看后,它立刻被蜘蛛的屡败屡战、毫不 放弃的精神打动,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案例分析 第一个人:孤立静止的世界观。通过几次 简单的观察,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孤立的 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第二个人:运动变化的世界观。运用变通 的方法,处理事物矛盾,变更视角和路径 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第三个人:运动变化的世界观。运用质量 互变的方法,全面地看待“一”与“多”的不同 效应。点评:世界观能影响人生 人对世界外物有不同的感悟, 会对人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有什么样的人生,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结论: 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统一。4. 哲学含义 “哲学(Philosophy)”一词源于西方,是从古 希腊文的(爱,追求)和(智慧)这两个词 演化而来,可见,哲学意味着爱智慧,追求 智慧。哲学传统在中国的存在尽管很早,但 清代以前却无“哲学”一词,后来被称为哲的 学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冠以不同的名称, 如先秦为“子学”,两汉叫“经学”, 魏晋称“玄学”,宋明指“理学”,明清谓“实学” 。一般则将哲学称为“玄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哲学哲学世界观世 界 观区别自觉的、系统化的、理论化 (哲学)朴素的、自发的、零散的、 不系统(日常生活中的世界观)联系哲学是世界观中的一部分哲学是世界观中的一部分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5.哲学与就具体科学的关系 相同点: A.哲学与具体科学都源自于人们对周围世界的惊奇 以及由此导致的提问及其无限延伸。 B.理性是哲学与科学的共同武器。 不同点: 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总是以实现世界的某一层 次或某一方面为研究对象,唯有哲学则是以世界整 体为研究对象,以世界整体的眼光去探寻人与世界 的关系,实现对这种关系的客观性总体把握; 把握对象的方式不同:具体科学始终是“以物观物” ,而哲学则是“以道观物”。 二者追求不同:具体科学追求确定的知识,哲学则 作为一种终极关怀和终极思考,得有自己对于现实 世界的超越性。6. 哲学的基本问题演变过程 万物有灵论、“物活论”等原始宗教观念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物质原理与理性 原理的对立; 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 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及其内容的确定,是由恩格 斯来完成的。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 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恩格斯明确指出:“全部哲 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 和存在的关系问题。”7.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何者是 世界本原,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 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 第二方面,”即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 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 的基本问题?1 、这是任何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而 不能回避的问题。 2、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研究和解决 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 前提和基础。 3、这是社会实践的基本问题。8.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 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它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的唯一标准。9.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本意 自黑格尔开始人们则多在世界观、方法论意义 上使用辩证法一词,即指用联系的、发展的、 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本意 “物理学之后”。 黑格尔在哲学史上第一次赋予“形而上学”一词 以全新的含义,这就是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思 维方式,它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审 察世界,否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毛泽东曾经说过:“一讲哲学,就少不了这两个对子 。”这里的两个对子,一个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个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哲学中的这两个对子,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首先,它们回答的是哲学中两个不同的问题。如果 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侧重于对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作出各自的回答,那么,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则侧重 于对世界的状态“是怎样”给予不同的解释。辩证法和 形而上学各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唯物主义 和唯心主义也各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分。 其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受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 影响和制约。 马克思主义在科学的实践观基础之上,实现了唯物 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成为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的一块基石。从古到今,唯物主义 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对物质与意识 关系的把握,经历了一个从素朴到 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 程。1、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三种类型(1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构成实物的具体形态 物质=实物的微观结构单元 物质=各种实物的抽象反映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物质具体形态 古 希 腊 朴 素 唯 物 论“水”是万物的始基 泰 勒 斯“无限者”是万物的始 基阿那克西曼德“空气”是万物的始基阿那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始基泰 勒 斯赫拉克利特“一曰水,二曰火, 三曰木,四曰金,五 曰土。水曰润下,火 曰炎上,木曰曲直, 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相生相克关系: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 水,水生木;水胜火,火胜金,金 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中 国 古 代 朴 素 唯 物 论五 行 说五行图水火木金土物质=直观物的具体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别是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 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 小层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 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 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 质的共同属性。培根洛克爱尔维 修拉美特里物质=原子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由 原子构成,原子的特性就是物 质的特性。原子图原 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物、物质无非是 各种实物的总和, 而这个概念就是从 这一总和中抽象出 来的”。 恩格 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 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 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 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反映。” 列宁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 性。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它不依赖于意识存 在而可以独立存在; 物质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要充分的被 意识反映需要借助科技的手段和工具,并且需 要相当的智慧和文明的发展。 反映的形式可以是视觉、听觉、味觉、感觉等 人们感官直觉的形式,也可以是借助科学仪器 手段所表现的思维模式、信号曲线、图形、色 彩等其他形式。 第一、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 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第二、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 地批判了不可知论。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意义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克 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 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 。思考:物质的对立面 有人说,物质的对立面是“反物质”; 有人说,物质的对立面是“非物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 精神(意识)与物质相对立。 那么,什么是意识? 意识是如何产生的? 意识有何特性? 意识与物质有何关系?3、意识及其起源低等生物的 刺激感应性无生命物质 的反应特性动物的感 觉、心理人的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岩石风化现象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桂林象鼻山水滴石穿指生物对 外界环境 的变化和 作用的应 答能力。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闻歌起舞现象葵花向日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心理狗追来,人吓跑人捡石,狗吓跑v 非生物反应特性机 械 反 应长时间拍球时的 节律性、无意识性人类无意识的机械节律活动人类意识 有意识的活动:劳动、社会实践、创造()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A)劳动使意识的主体人成为社会的人(B)劳动使意识的工具语言得以产生和发展(C)劳动使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不断完善(3)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结构复杂、机能完善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 脑并在人的头脑中 改造过的物质的东 西而已” 。马克思 the ideal is nothing else than the material world reflected by the human mind, and translated into forms of thought. -1873 AFTERWARD TO THE SECOND GERMAN EDITION (Capital Volume One )一、一、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一)、 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物质观的历史发展2、意识及其起源(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第一章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内容目录回顾(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 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