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6页
第2页 / 共76页
第3页 / 共76页
第4页 / 共76页
第5页 / 共76页
第6页 / 共76页
第7页 / 共76页
第8页 / 共76页
第9页 / 共76页
第1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食源性食源性寄生虫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寄生虫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许隆祺许隆祺发 言 内 容寄生虫病属于传染病,其中阿米巴性痢疾寄生虫病属于传染病,其中阿米巴性痢疾 、血吸虫病和疟疾是乙类传染病,黑热病、血吸虫病和疟疾是乙类传染病,黑热病 、包虫病和丝虫病是丙类传染病,其他寄、包虫病和丝虫病是丙类传染病,其他寄 生虫病生虫病特别是食源性特别是食源性寄生虫病虽不属于法寄生虫病虽不属于法 定传染病,但如果出现暴发疫情,不但严定传染病,但如果出现暴发疫情,不但严 重危害人民健康,还可能引起恐慌,甚至重危害人民健康,还可能引起恐慌,甚至 影响社会的安定。因此一旦出现寄生虫病影响社会的安定。因此一旦出现寄生虫病 突发疫情,要加强管理,防止扩散,并争突发疫情,要加强管理,防止扩散,并争 取尽快将疫情平息。取尽快将疫情平息。寄生虫病突发事件的含义是指:寄生虫病突发事件的含义是指:出现阿出现阿 米巴性痢疾、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米巴性痢疾、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 包虫病和丝虫病等包虫病和丝虫病等6 6种法定传染病的暴发种法定传染病的暴发; 发生旋毛虫病等发生旋毛虫病等食源食源寄生虫病暴发寄生虫病暴发; 发现危害严重的新的或罕见的寄生虫病病发现危害严重的新的或罕见的寄生虫病病 例。例。一一 暴发暴发与与流行流行含意含意l l流行强度流行强度( (感染率或发病率感染率或发病率) )常用散发、暴发、流行和大流行等术语来常用散发、暴发、流行和大流行等术语来 描述流行强度。描述流行强度。 1 1. .散发散发病例以散在形式发生或零星出现,各病例病例以散在形式发生或零星出现,各病例 在发病时间与发病地点上没有明显的联系在发病时间与发病地点上没有明显的联系 。流行病学一般用。流行病学一般用“ “散发散发” ”或或“ “散发发病率散发发病率” ”表表 示某病在一定地区或国家于某一历史发展示某病在一定地区或国家于某一历史发展 阶段的发病率水平。阶段的发病率水平。l l散发发病率可见于下述情况:散发发病率可见于下述情况:该寄生虫该寄生虫 病的隐性感染比例比较大,如弓形虫病;病的隐性感染比例比较大,如弓形虫病; 潜伏期特别长的寄生虫病,如包虫病;潜伏期特别长的寄生虫病,如包虫病; 在卫生条件比较好的城市,如蛔虫等,在卫生条件比较好的城市,如蛔虫等, 因传播困难,一般只有散发;因传播困难,一般只有散发;在人与动在人与动 物接触比较少的情况下,动物寄生虫病,物接触比较少的情况下,动物寄生虫病, 如结节线虫病,人体只是偶然感染;如结节线虫病,人体只是偶然感染;在在 一次某寄生虫病如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后,一次某寄生虫病如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后, 由于易感染人数减少而出现的散发。由于易感染人数减少而出现的散发。2 2. .流行流行在一个地区某寄生虫病的感染率或发病率在一个地区某寄生虫病的感染率或发病率 显著超过该病的散发发病水平或高于周围显著超过该病的散发发病水平或高于周围 地区人群发病水平时称流行。地区人群发病水平时称流行。3 3. .大流行大流行在一定时间内,某寄生虫病感染率或发病在一定时间内,某寄生虫病感染率或发病 率显著超过历史的水平。率显著超过历史的水平。“ “大流行大流行“ “是流行过程的强度的概念,与流行是流行过程的强度的概念,与流行 波及的范围不一定完全一致。大流行可以波及的范围不一定完全一致。大流行可以 局限在国内某些地区,可以波及全国很多局限在国内某些地区,可以波及全国很多 地区,也可以超出国界或洲界。地区,也可以超出国界或洲界。3.3.暴暴发发暴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 ,某寄生虫病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大量的,某寄生虫病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大量的 病例。病例。暴暴发疫情多由共同传染源或共同传发疫情多由共同传染源或共同传 播途径引起,而且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播途径引起,而且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 在该病的最短与最长潜伏期内。在该病的最短与最长潜伏期内。l l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规定,对食物型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规定,对食物型暴暴发发 或水型或水型暴暴发,每次病例数应在发,每次病例数应在2 2例或例或2 2例以例以 上,而其他型上,而其他型暴暴发,每次病例数应在发,每次病例数应在3 3例或例或 3 3例以上。例以上。l l“ “散发散发” ”、“ “流行流行” ”和和“ “大流行大流行” ”只能应用与相当只能应用与相当 大的、居民众多的地区(县、市、省、国大的、居民众多的地区(县、市、省、国 家的某一部分或全国),对于比较小的、家的某一部分或全国),对于比较小的、 人数不多的集体如小的居民区、村镇、机人数不多的集体如小的居民区、村镇、机 关等不能用这些名词。关等不能用这些名词。l l“ “暴暴发发” ”一般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一般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 中,在短期内,出现众多同种病人。中,在短期内,出现众多同种病人。二二 暴暴发调查的步骤和方法发调查的步骤和方法暴暴发的调查要发的调查要点点是寻找与该病最高发是寻找与该病最高发 病率有关的暴露。与此同时,调查者应特病率有关的暴露。与此同时,调查者应特 别注意,为什么某些人有暴露却未发病,别注意,为什么某些人有暴露却未发病, 而某些人无暴露却发病了。这些情况常可而某些人无暴露却发病了。这些情况常可 提供关于提供关于暴暴发来源及传播方式的线索。尤发来源及传播方式的线索。尤 其在暴露人群中比较发病与未发病可以获其在暴露人群中比较发病与未发病可以获 得有意义的信息。得有意义的信息。(一)(一)初步调查初步调查1. 1. 核实诊断核实诊断 调查人员深入现场首先要对原来的调查人员深入现场首先要对原来的 诊断进行核实,主要依据诊断进行核实,主要依据临床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实验 室检查结果,室检查结果,流行病学资料。对于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资料。对于寄生虫病 应及早作病原学检查,必要时还需辅以血清学应及早作病原学检查,必要时还需辅以血清学 诊断。确定病原不但关系到疾病诊断,而且还诊断。确定病原不但关系到疾病诊断,而且还 能明确传播途径,有利于防治对策的制订。能明确传播途径,有利于防治对策的制订。 2. 2. 确认确认暴暴发发 将确诊的病例作初步分析,如暴露将确诊的病例作初步分析,如暴露 于某致病因素者会得病,未暴露于某致病因素于某致病因素者会得病,未暴露于某致病因素 不得病不得病。临床表现与分离出的病原体相一致有临床表现与分离出的病原体相一致有 助于判断助于判断暴暴发。发。3 3. .描述描述暴暴发寄生虫病流行特征发寄生虫病流行特征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初步分析,疫情的考察,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初步分析,疫情的考察, 以及各种罹患率的计算,初步描述以及各种罹患率的计算,初步描述暴暴发寄生虫发寄生虫 病流行特征,病流行特征,包包括括三间分布(人间、时间、三间分布(人间、时间、 空间),空间),临床特点,临床特点,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可能的可能的 暴露因素,暴露因素,环境中可能和病原传播有关的基环境中可能和病原传播有关的基 础资料。础资料。4.4.形成初步假设形成初步假设在初步调查结果分析基础上对在初步调查结果分析基础上对暴暴发的来源发的来源 和传播方式提出假设。和传播方式提出假设。(二)(二)深入调查,检验假设深入调查,检验假设对对暴暴发原因作了初步分析后,尚须从以下方发原因作了初步分析后,尚须从以下方 面作进一步调查和对假设是否正确进行验面作进一步调查和对假设是否正确进行验 证。证。 1.1.从正、反面进一步收集各方面资料,并特从正、反面进一步收集各方面资料,并特 别注意收集未经发现或漏报病例。别注意收集未经发现或漏报病例。 2.2.采集必要标本作化验检查。采集必要标本作化验检查。 3.3.针对可疑来源或可疑传播方式的某种控制针对可疑来源或可疑传播方式的某种控制 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4.4.检验假设检验假设通过进一步调查,应当能证明:通过进一步调查,应当能证明:所有病所有病 例、实验室资料和流行病学证据与初步假例、实验室资料和流行病学证据与初步假 设是一致的;设是一致的;没有其他假设与该资料相没有其他假设与该资料相 符;符;暴露程度越大(或假设的病原体的暴露程度越大(或假设的病原体的 剂量越高)该寄生虫病的发生率越高。一剂量越高)该寄生虫病的发生率越高。一 旦假设被推翻,有必要提出新的假设并进旦假设被推翻,有必要提出新的假设并进 行新的假设检验。行新的假设检验。(三)(三)确定确定暴暴发类型发类型(四四)采取控制暴发的措施并观察控制效果采取控制暴发的措施并观察控制效果l l在暴发调查中调查、分析、控制暴发与流行措施同在暴发调查中调查、分析、控制暴发与流行措施同 时进行,以免贻误时机。通过全面分析,结合化验时进行,以免贻误时机。通过全面分析,结合化验 结果,提出控制暴发措施并观察控制效果。控制措结果,提出控制暴发措施并观察控制效果。控制措 施效果的随访评价,一是检验其措施,二是检验其施效果的随访评价,一是检验其措施,二是检验其 假设。在一次同源暴露引起的暴发,发病有自然下假设。在一次同源暴露引起的暴发,发病有自然下 降趋势,病例减少不一定就是措施正确。降趋势,病例减少不一定就是措施正确。(五五)结论与报告结论与报告根据调查的全部资料及控制措施的效果,根据调查的全部资料及控制措施的效果, 写出写出暴暴发调查总结,并针对防止类似事件发调查总结,并针对防止类似事件 发生,提出改善卫生与加强预防与控制的发生,提出改善卫生与加强预防与控制的 意见。意见。三三 暴暴发调查发调查中常用的两种中常用的两种分析分析方法方法食源性寄生虫病暴食源性寄生虫病暴发调查发调查常用的两种常用的两种分析分析方方 法是:法是:1.1.绘制流行曲线绘制流行曲线2. 2.暴露日期与潜伏期的推算暴露日期与潜伏期的推算1. 1. 绘制流行曲线绘制流行曲线根据病例发病日期统计每单位时间发病人数或罹根据病例发病日期统计每单位时间发病人数或罹 患率,并绘制流行曲线。以横坐标为时间尺度,纵患率,并绘制流行曲线。以横坐标为时间尺度,纵 坐标为病例数,把各单位时间内(一般可用坐标为病例数,把各单位时间内(一般可用1/81/8 1/41/4潜伏期为一单元,如用小时、日、周、月或年潜伏期为一单元,如用小时、日、周、月或年 )发生的病例数标记在相应的位置上,可构成直方)发生的病例数标记在相应的位置上,可构成直方 图或线图,称流行曲线。图或线图,称流行曲线。流行曲线因病原体、传递方式、每传递流行曲线因病原体、传递方式、每传递 一代的时间、暴露的类型和时间长短的不一代的时间、暴露的类型和时间长短的不 同而异,同时还取决于潜伏期长短和暴露同而异,同时还取决于潜伏期长短和暴露 的易感者人数的易感者人数2.2.暴露日期的推算暴露日期的推算疾病爆发的调查分析中,推算暴露日期和潜伏期疾病爆发的调查分析中,推算暴露日期和潜伏期 很重要,它不仅能确诊疾病,而且可找出传播因很重要,它不仅能确诊疾病,而且可找出传播因 素,有利于采取有效措施。素,有利于采取有效措施。同源性一次性暴露的暴发疫情,从暴露开始到发同源性一次性暴露的暴发疫情,从暴露开始到发 病为止这一阶段即为潜伏期。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病为止这一阶段即为潜伏期。在流行病学研究中 ,尤其是暴发调查中,对寄生虫病的潜伏期的确,尤其是暴发调查中,对寄生虫病的潜伏期的确 定具有重要意义。寄生虫病的潜伏期一般呈对数定具有重要意义。寄生虫病的潜伏期一般呈对数 正态分布,采用几何平均数来反映集中性,用几正态分布,采用几何平均数来反映集中性,用几 何标准差反映其离散度。何标准差反映其离散度。病原已知的同源性暴发暴露时间推算方法病原已知的同源性暴发暴露时间推算方法推算方法有三种:推算方法有三种:第一种从第一例发病日期向前倒数一个最短潜伏期第一种从第一例发病日期向前倒数一个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