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一年级学生课外小组我们的任务1、研究京剧的发展历史以及京剧在今后发展的前景 。2、研究京剧在表演上的特点及辅助表演形式。 3、研究京剧的四大行当。历史悠久的古老剧种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 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 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 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徽戏进京是在公元 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 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 “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详细的人物分类每个剧种都根据剧中人物分出门类,即“行当 “。京剧行当的发展亦是随着京剧的历史而发展 的。京剧形成初期,由于受着多种戏曲的影响, 行当划分较细,有“十门角色“之称,即生、旦、 末、外、净、丑、杂、上手、下手和流行。后来 遂步归属互相融化,简化成生、旦、净、丑四大 行。 夸张的化装脸谱京剧的化妆独树一帜。生旦的面部虽不勾脸,但化 妆也不简单。男女皆须吊眉,然后生角抹彩包网巾、甩 发、带髯口;旦角拍粉、晕脂、画眉眼、包头、贴片子 、带头饰等等。花脸则须特别化妆,有大花脸(净)、二 花脸(副净)和三花脸(小花脸、丑)之分,最复杂的脸谱 是大花脸。脸谱流源,据说可追溯到北齐兰陵王的“代面“。后 来舞台上出现假面。假面影响表演,逐渐改为勾脸。京 剧中的脸谱是肤色、眉、眼、鼻、口各部分的夸张,突 出骨骼、肌肉之纹理,从而达到“寓褒贬别善恶“的效果 。总之,净角勾脸是剧中人性格的代表。 亦繁亦简的伴奏京剧伴奏是全剧演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自始至终联 系剧情的纽带,在剧中起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掌握节奏 的作用。为京剧伴奏的乐队称为“场面“,有文场和武场之 分。 1 武场 武场的乐器主要是“打击乐”,不仅武戏用,文戏也用 。 2 文场 文场即“管弦乐“。京剧最初形成时伴奏乐器很简单, 仅有京胡、月琴等三大件。随着艺术日趋完美,才逐渐丰 富起来。 优美婉转的唱腔 京剧中的唱占首要地位。过去的演员叫“唱戏的“,京 剧中的唱腔主要是西皮和二黄。一般说来,西皮善于表现 活泼、欢乐,而二黄则以表现悲哀咏叹为主。二种唱调都 有许多板式,构成优美的唱腔。京剧的唱词都有韵脚,句 型长短不一,有三言、五言、七言、十言等等。京剧的唱 词较为考究,经过长期的锤炼而固定下来。但也由于演员 囿于规矩、恪守师训,有一些不太合理的唱词也一脉相承 沿袭下来,不敢改动。 精练的念白京剧中念白的地位亦相当重要。有人比喻念白 的重要时说“千斤念白四两唱“。言下之意是念白比 唱更难学难演,唱腔有乐器伴奏,而念白时则全凭 演员自己的口舌之功。京剧念白有京白、韵白和方 言白之分。京剧的语言是极精练的,有时几个字就 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和诗词警句的功能。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的舞台 京剧的表演艺术和运用舞台空间的方式极为完美 ,这是汲取前辈们长期创造的结果。在有限的舞台 上,可以表现出无限的时间和空间。这种表现方法 ,受到外国艺术家们的赞许。 舞蹈与武术相结合的武打 京剧的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可见武打在京剧 舞台上的地位了。京剧中有许多剧目是属于武戏范畴的 。 京剧中的武打有一定的套数和规程,如枪法中有小 五套、小快枪、枪架子、对枪等;刀法有搬花、背花、 勾刀、对刀、夺刀等。其他还有拳、棍、鞭、锤等特种 兵器的表演法。 京剧中的武打既不是武术,也不是舞 蹈,而是二者相结合的产物,在某些技巧上还有杂技的 功夫。 异彩纷呈的流派两百多年的京剧历史,各个行当都出现了不少流派, 如老生行中有谭(鑫培)派,汪(桂芬)派,余(叔岩)派,高( 庆奎)派,马(连良)派,言(菊朋)派,麒(麟童)派,杨(宝森 )派等等。旦角中有梅(兰芳)派,程(砚秋)派,尚(小云)派 ,荀(慧生)派等等。净行中有金(少山)派,裘(盛戎)派等 等。丑行中尽管流派的形成受条件限制而不太明显,但 是文丑中的萧(长华)派,武丑中的叶(盛章)派亦是观众所 公认的。 富有表现力的服装戏衣的色彩很有讲究,一是表现等级,帝王穿黄色,一品 至四品官穿绯色,五品以下官员穿青、绿色;二是表现风俗 ,喜庆场面穿华贵的颜色,刑场上犯人穿红色,哀悼之服为 白色;三是表现情景,林冲夜奔穿黑色,突出一个“夜”;四 是表现精神气质,关羽红脸绿袍,表现出能文能武、亦智亦 勇;五是表现舞台整体美,元帅升帐,一群大将分穿红、绿 、白、黑色的靠衣。戏装的不同着法,也体现了不同的情景。一件腰裙,系 在衣服外面,走路时两手拈着裙角,表现了奔波凄惨的情境 ;文生的巾后垂的两条飘带,系到巾子边上,在左侧打个结 ,也可以表现出行色匆匆;元帅出征前,扎靠、披蟒,就给人 戎马倥偬的感觉。 国之瑰宝当许多国家级的贵宾来我国访问,我们用以招待贵 宾的民族式的文化大餐,仍然少不了京剧这道名菜; 盖由于可称得上纯正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大餐的, 其中无论如何是少不了京剧这道名菜的,其它的煌煌 然艺术精品,例如高艺术品位的“交响音乐”等,多难 免带有“舶来品”的“戳记”。而一些歪七扭八的所谓艺 术品类,又上不得台盘。只有京剧不仅代表了我们中 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又会给人带来身心的愉悦。 相关网站中国京剧网:http:/www.jingju.cc/ 中国京剧艺术网:http:/www.jingjuok.com/ 中国文化网:http:/www.chinaculture.org/gb/ 走进京剧:http:/wjhsqxx.wjedu.net/jingju/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