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6页
第2页 / 共86页
第3页 / 共86页
第4页 / 共86页
第5页 / 共86页
第6页 / 共86页
第7页 / 共86页
第8页 / 共86页
第9页 / 共86页
第1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士兵心理教育与疏导概述 第二章 士兵适应及其调节 第三章 士兵情绪及其管理 第四章 士兵意志及其磨练 第五章 士兵性格及其塑造 第六章 士兵压力事件及其应对 第八章 士兵训练和作战心理及其引导通过开展心理教 育与疏导,改善 人际关系,增强 部队凝聚力。第一章 士兵心理教育与疏导概述 第二章 士兵适应及其调节 第三章 士兵情绪及其管理 第四章 士兵意志及其磨练 第五章 士兵性格及其塑造 第六章 士兵压力事件及其应对 第八章 士兵训练和作战心理及其引导士兵适应包 括对人际关 系的适应。第一章 士兵心理教育与疏导概述 第二章 士兵适应及其调节 第三章 士兵情绪及其管理 第四章 士兵意志及其磨练 第五章 士兵性格及其塑造 第六章 士兵压力事件及其应对 第八章 士兵训练和作战心理及其引导培养健康情绪的 途径之一:构建 良好人际关系, 发展友谊。第一章 士兵心理教育与疏导概述 第二章 士兵适应及其调节 第三章 士兵情绪及其管理 第四章 士兵意志及其磨练 第五章 士兵性格及其塑造 第六章 士兵压力事件及其应对 第八章 士兵训练和作战心理及其引导磨练意志品质的 方法之一:利用 集体氛围。第一章 士兵心理教育与疏导概述 第二章 士兵适应及其调节 第三章 士兵情绪及其管理 第四章 士兵意志及其磨练 第五章 士兵性格及其塑造 第六章 士兵压力事件及其应对 第八章 士兵训练和作战心理及其引导塑造性格的方 法之一:积极 融入集体。第一章 士兵心理教育与疏导概述 第二章 士兵适应及其调节 第三章 士兵情绪及其管理 第四章 士兵意志及其磨练 第五章 士兵性格及其塑造 第六章 士兵压力事件及其应对 第八章 士兵训练和作战心理及其引导应对压力的方 法之一:寻求 社会支持。第一章 士兵心理教育与疏导概述 第二章 士兵适应及其调节 第三章 士兵情绪及其管理 第四章 士兵意志及其磨练 第五章 士兵性格及其塑造 第六章 士兵压力事件及其应对 第八章 士兵训练和作战心理及其引导优化集体心理 环境,密切内 部人际关系。主 要 内 容第一节 士兵人际关系概述第二节 士兵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第三节 士兵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士兵人际关系的含义、作用、建立阶段及士兵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掌握影响士兵人际关系的因素、构建士兵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及改善士兵人际关系的措施。重难点与教学时间重点:影响士兵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及改善士兵人际关系的措施难点:影响士兵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时间:4 学时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由于沟通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和行为关系,它反映着人们对爱和归属的需要。1 1、含、含 义义沟通:是指人 们利用语言或者非 语言的方式传递信 息、交流情感的互 动过程,是人与人 之间发生相互联系 的最主要的形式。2 2、作、作 用用一是有助于满足人的基本的心理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归属、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二是有助于增进人的心理健康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的心理病变,也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 调而来的。 心理卫生学家丁瓒三是有助于人们获得正确的自我认知人们常常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了解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在社会中的地位,并参照别人的评价来客观地认识自己。心理学家铃木敬二(日本)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的。阿拉伯哲人四是有助于促进人们工作与事业发展3 3、判、判 定定良好人际关系的表现: 认知上彼此肯定 情感上相互喜欢 行为上彼此接近士兵人际关系 的建立过程定向阶段情感探索情感交流稳定交往选择交往对象,进行初步 沟通。双方彼此探索,确定可供 交流的领域。随着彼此沟通的深入,双 方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双方的交流广泛而深刻, 确立稳定而亲密的关系。士兵人际吸引:是指士兵个体之间在感情方面相互亲近的心理现象,是士兵人际关系的积极状态。影响士兵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多种,主要包括:空间上接近、价值观相似、需要互补、富有吸引力的外表、良好的品行等,可以概括为接近因素、互补因素和能力品格因素三个方面。 1 1、接近因素、接近因素接近因素:主要是指空间距离、兴趣爱好、职业背景、 价值观念等因素的接近容易使 士兵产生人际吸引。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远亲不如近邻” 、“情趣相投”、“同是天涯沦落人 ”等都是对接近性在人际相互吸引中 的作用的文学写照。另外,时间上的 接近,如同期入伍、军校毕业等,也 易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接近因素的启示接近因素的启示一是部队集体生活空间紧密相连,朝夕 相处,为发展友谊提供了条件,只有善于发 现别人的长处,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在与他人交往时,应该多考虑求大 同存小异,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才能发现彼此的相似之处, 增进心理相容。2 2、互补因素、互补因素互补因素:主要是指当交往双方在能力特长、性格特征、需要欲求、思想 观念等方面构成相互补偿的关系时,也 会产生人际吸引。尤其是心理特征的互 补是长期人际关系得以持久的基础。社会性的相似因素,比如:经济地位、社会背景、宗教信仰、种族差异等等,以及两人的个性特征的相似,如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都可以起到互补作用。双方互补的需求越强烈,吸引力越巨大,最终才能结为真正的友谊。 3 3、能力品格因素、能力品格因素对于才华的敬仰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人的 天性。与能力强的人交往,可以使人不断完 善。品格在人际交往与人际吸引中也有重要 的作用。品格高尚的人,受人敬重;品格低 下的人,遭人唾弃。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品格在人际关系中 最具吸引力呢?心理学家作了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吸引朋友的良好品质有信任、忠 诚、热情、支持、帮助、幽默、宽容 等,其中忠诚是友谊的灵魂与核心。 待人热情,乐于助人总是表现为喜欢 他人,接纳他人,尊重他人,因此也 受人喜欢。大量的研究证实吸引力最高的是与真诚有关的人格品质:如真诚 的、诚实的、忠实的、真实的、信 得过的、可靠的。最不受人欢迎的品质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撒谎、假装、不老实。空间上接近价值观相似需要互补富有吸引力的外表良好的品行接近因素互补因素形象及能力 品格因素1 1、首因效应、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是指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时首先获得的对 方信息,会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的现 象。第一印象不管正确与否,总是最鲜 明、最牢固的,往往左右着对对方的评 价,影响着以后的交往。作为认识的客体,要注意 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而作为认识的主体,要尽量避 免第一印象导致的认知偏差。启示2 2、近因效应、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在人际认知中,最近获得的信息会给人留下较深印象的现象。这种偏差的产生客观上是由于最近获得的信息刺激强、给人留下的印象清晰,容易冲淡过去所获得的有关印象。对他人的评价,我们要尽量避免 近因效应所导致的认知偏差,不能只 看一时一事,而要历史地、全面地看 人,这样才能消除由于近因效应产生 的认知偏差;在与他人交往时,也要 积极利用近因效应来加强人际交往。启示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的关系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的关系一般来说,在与陌生人进行交往时,首因效应比较明显;而 在与熟悉的人交往时,近因效应 则更为突出。3 3、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会将对方所具有的某种突出特点泛化到其他方面的现象。即对人的看法,人们常有一种以点盖面、以偏概全的认识倾向,犹如大风前的月晕逐步扩散,形成一个更大的光环,这种现象称为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结婚的可能性 1.52 1.82 2.17刺激人总的幸福状况 8.83 11.6 11.6刺激人社会职业的幸福 5.28 6.34 6.37刺激人做父母的能力 3.91 4.55 3.54刺激人的职业地位 1.70 2.02 2.25刺激人的婚姻能力 0.37 0.71 1.70人格的社会合意性 56.31 62.42 65.3刺激人(相片上的人)特性的评定特性的评定 相貌丑者相貌丑者 相貌一般相貌一般 相貌漂亮相貌漂亮相貌的美丑对认知产生的晕轮效应相貌的美丑对认知产生的晕轮效应被告的魅力与其 判刑的平均年数与他人交往时,我们自己 尽可能的不要被别人的晕轮效 应所影响;同时,还要尽可能 地利用晕轮效应,增加自己的 人际吸引力。启示4 4、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时,将自己喜好当作别人喜好的现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人与人之间总会存在相似或相同之点,但也总有相异或不同之处。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认为自己喜欢的,别人也喜欢;自己讨厌的,别人也讨厌,这就是受了投射效应的影响。投射效应是一种比较隐蔽的心理效应,必须纠正。孔子讲道: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即告诫我们在人际交往中 要经常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多 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上思考问 题,不能苛求他人。启示5 5、刻板效应、刻板效应刻板效应:是指将对某一类人的看法投射到该类人中某一具体人身上的现象。比如人们一般认为:北方人豪爽;农民质朴;军人雷厉风行;教师文质彬彬;青年人思想开放但比较冒失;老年人稳重但比较保守,等等诸如此类看法都是刻板、固定的印象的表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刻板效应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刻板效应美国人勤奋 聪明 实利主义 有雄心英国人爱好运动 聪明 爱传统 保守日本人聪明 勤奋 进取 精明 狡猾德国人有科学头脑 不易冲动 有条理不同地区的人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不同地区的人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广州人务实 勤奋 精明 势利 热情上海人精明 狡猾 聪明 能干 吝啬北京人懒惰 热情 大方 实在 直爽武汉人狡猾 粗俗 勤奋 热情 精明注:中国青年报1996.11.23刻板效应有时虽然可以简化 我们的认识过程,但它更多地带 来的是负面影响,它常使人以点 代面,凝固地看人,容易使人产 生判断的偏差和认识上的错觉。 启示一见钟情 爱屋及乌 一俊遮百丑 近月楼台先得月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下列俗语分别反映了什么心理效应?下列俗语分别反映了什么心理效应?思考一、羞一、羞 怯怯羞怯:是胆怯和害羞的统称。胆怯是想与人交往又怕交往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害羞是胆怯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表现。羞怯心理与人的本性相联系,几乎所有人都有过某种程度的羞怯。羞怯心理比较严重的士兵,在人际交往时紧张、脸红、语调低沉、语义混 乱;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时, 不敢或不好意思向领导或战友请教。羞怯心理影响士兵的正常交往及其心理能力与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发挥自 己的聪明才智。二、孤二、孤 独独孤独:主要是指因为缺乏良好人际交流而产生的孤单、寂寞的心理体验。心理上孤独并不等于一个人独处,而是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和思想方面的交流,往往产生于那些虽有表面接触,但缺乏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人。心理上的孤独会使人产生挫折感、狂躁感,令人心灰意冷,严重者甚至还会产 生轻生念头。孤独心理在青年士兵中比较 多见,是因为青年期士兵的心理特点使之 容易产生孤独。青年士兵心理变化大,容 易觉得自己不被他人理解,从而产生一种 孤独感,尤其是性格内向的人。嫉妒:是指在人际交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