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4页
第2页 / 共74页
第3页 / 共74页
第4页 / 共74页
第5页 / 共74页
第6页 / 共74页
第7页 / 共74页
第8页 / 共74页
第9页 / 共74页
第1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旱地小麦育种进展及品种利用洛阳农林科学院 张灿军旱地小麦育种进展旱地主推小麦品种提 纲旱地小麦栽培技术旱地小麦生产形势一二三四一、旱地小麦生产产形势势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3.4亿亩左右。2011年我国小麦 总产量2358.4亿斤,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20.64%。其中近1亿亩左右因水源、田 间工程和地形等限制完全没有水浇条件,属于纯旱地小麦,主要分布在河南、 山西、陕西、河北、甘肃、山东等6个省份。 受气候变暖影响,小麦生育期间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及程度逐 年增加,从2007年至今,我国北方冬麦区连续发生冬春干旱,而2008、2011年 全国小麦最大受旱面积分别高达1.6亿亩、1.16亿亩,造成旱地小麦产量大幅度 减产。 旱地小麦产量长期低而不稳,严重影响小麦总产,而限于水资源短缺及地形 地势等问题,水利工程短时间无法满足需求,培育和推广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 就成为解决干旱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技术措施。以洛阳市为为例:1961-2006年间间的降水变变化呈现现有规规律的波动动,年 降水平均值为值为 613.9 mm。年降水量下降趋势趋势 明显显,年降水量递递减率为为2.5538 mm/年,大于全国递递减率1.269 mm/年。年际间际间 降水分布不匀,最大年降水1035.4 mm,最小年降水量 315.2mm。年内时间时间 和空间间分布不均:70%的降雨集中在6-9月,超过过60%的降 雨集中在南部山区,农业农业 区的降雨占有量十分有限。1、黄淮麦区气候变化趋势 -降雨量减少,干旱程度加剧 洛阳市1961 -2006年降水分布 2、黄淮旱地小麦生产主要自然灾害(1)干旱-黄淮麦区降雨量呈减少趋势,冬春连旱成为影响黄淮麦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2)冻害-全球气温升高,造成冬小麦冬前生长旺长,经常发生冬季低温冻害、春季倒春寒冻害,致使小麦冬春冻害发生频率增高,冻害程度越来越严重。生产上冻害影响(3)倒伏-品种利用不当、品种抗倒性不强、纹枯病发生、小麦生育后期大风经常造成生产上大面积倒伏。(4)病虫害-黄淮旱地小麦主要病害为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近年纹枯病及北部黄矮病发生频率及程度也有加重趋势。虫害主要以蚜虫、红蜘蛛为主,部分地区吸浆虫危害有所抬头。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黄矮病红蜘蛛蚜虫吸浆虫(5)干热风-小麦灌浆后期,温度较高、风力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干热风危害;若此期遇雨,雨后容易造成小麦高温逼熟,千粒重下降较多。3、旱地小麦生产存在问题 品种利用不当-盲目在旱地引种水地品种,干旱年份减产严重;在扩浇地引种旱薄类型品种,丰水年份加大倒伏风险。 育成品种适应性差-新育成的旱肥类型品种抗旱性、抗寒性有所下降;旱薄类型品种株高较高、丰产潜力较低,抗倒性差。 栽培技术不配套-旱作栽培技术研究滞后,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普及率低,栽培管理粗放,良种良法不配套。4、旱地小麦育种存在的问题品种丰产潜力低丰产性与抗旱性难以协调适应范围窄杆高易倒、穗小粒小抗旱不高产、高产不抗旱旱地类型多、气候、土壤差异大占地多、选择压大、优良单株易丢失传统系谱法工作量大二、旱地小麦育种进展1、旱地小麦育种技术研究进展(示例)洛阳农林科学院山西农科院棉花所水旱协调选择混合法、 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国家标准 异地水旱鉴定水旱交叉选择法山西农科院谷子所(1)水旱协调选择混合法-洛阳v运用生态学和遗传学原理,改“旱旱”杂交模式为“水旱”生态型间 杂交模式。可把水、旱不同生态类型小麦的有利基因结合在一起,丰富小麦品 种的遗传基础,解决小麦抗旱性与丰产性难以结合的矛盾。v营造多样化的育种环境条件,使育种早代(F1F5)在水、旱不同生态环 境下交替种植选择,改进传统旱地育种方法仅在干旱环境下选择模式,提高早 代选择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v改进早代选择技术,结合系谱法和混合法优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选择混 合法,即F2-F3代按照育种目标选择单株,但不进行单株收获种植,而是每株取 1-2穗后脱粒混合,之后仍然按照组合群体种植。v稳定品系采用水旱平行鉴定、异地多点鉴定、综合抗旱性鉴定等多方法相 结合进行筛选鉴定,使抗旱性、丰产稳产性和广适性得到良好结合。水旱协调选择混合法示意流程图世 代 环环 境 F0 水旱(远缘杂远缘杂 交、复交、回交、聚合杂杂交等) F1 干旱环环境(鉴鉴定分级级) F2 灌溉环溉环 境(单单株选择选择 、取穗混合) F3 干旱环环境(单单株选择选择 、取穗混合) F4 灌溉环溉环 境(选择单选择单 株,单单株脱粒) F5 干旱环环境(株系鉴鉴定、品质检测质检测 ) F6 干旱环环境(新品系初级产级产 比、品质检测质检测 ) F7 水旱平行、异地多点、抗旱性鉴鉴定(产产量比较试验较试验 ) F8 区试试及预备试验预备试验 (抗旱性鉴鉴定)制订了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国家标准 经过近30年系统研究,创新了一套“全生育期干旱棚鉴定、种子萌 发期抗旱鉴定和苗期反复干旱鉴定”相结合的综合抗旱性鉴定鉴定评价 技术体系。2007年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被确定为国家标准(GB/T 21127-2007)鉴定方法:小麦全生育期旱棚鉴定法鉴定品种(系的)综合抗旱性 ,用反复干旱法鉴定品种(系)的苗期抗旱性;渗透胁迫法鉴定种子萌 发期抗旱性。抗旱性鉴定评价分级标准全生育期种子萌发期苗期(2)山西农科院棉花所v 提出育种目标必须重视亲本遗传基础的丰富性和优质结合性及主要性状的互补共增性,产量结构应首先强调达到一定水平的亩穗数,主攻穗粒重,并重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确定了 3 3 4 的优化产量结构和 2 3 4 的弹性高产育种目标。后代选育重视在大田密度基础上适当稀播条件下的选穗、看籽、提早测产、异地及水旱鉴定,系统观察、地膜覆盖精播快繁等有效育种方法和一系列特征特性的选择技术。(3)水、旱交叉选育方法-山西农科院谷子所v 在同一研究试点设置水、旱地,F1置于水地,根据抗病性、农艺 性状、杂种生长势等性状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淘汰不良组合,中选的组合 按组合混收。v F2置于水地,按组合点播若干行(行距30厘米,株距10厘米)。v F2和以后各世代依据抗病性、有效分蘖、穗粒数、落黄、熟期、 株高等农艺性状进行选株。v F2和以后各世代入选的单株除典型的薄旱生型和肥水生型分别单 置于旱地和水地外,其余均在水、旱地两种环境条件下同时选育。到株系 定型后,根据稳定系田间综合农艺性状,把典型的薄旱生型和肥水生型分 别单置于旱地鉴定和水地鉴定试验外,其余均在水、旱地两种环境条件下 同时鉴定。2、2000年以来通过国审的黄淮旱肥地小麦品种省份单位名称审定年份国家审定品种品质河南洛阳市农林科学院2001洛旱2号中 筋2006洛旱6号2007洛旱7号2009洛旱11号山西省农科院谷子 所2006长6359山西省农科院小麦 所2006临旱6号(51329 ) 山西省农科院棉花 所2010运旱618强 筋运城河东农科所2005河东TX-006中 筋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09山农优麦2号烟台市农科院2004烟农21强 筋桓台县绿丰农科所2006鲁农116中 筋陕西长武县农技中心2004长旱58北京中国农科院作科所2008中麦175河北河北省农科院旱作所2011衡观1362、2000年以来通过国审的黄淮旱薄地小麦品种省份单位名称审定年份国家审定品种品质河南洛阳农林科学院2009洛旱9号2009洛旱13号山西山西省农科院谷子所2003长6154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2005运旱22-332008运旱20410强 筋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西农928河北沧州市农林科学院2010沧麦6005省份品种审定时间育种单位河南洛旱2号2001洛阳市农科院洛旱3号2004洛旱6号2006洛旱7号2007洛旱8号2008洛旱10号2011洛旱122011济麦2号2001济源市农科所新麦122002新乡市农科院佃庄94332006 偃师市农技中心漯优7号2007漯河市农科院济麦6号2008济源市农科所安麦7号2008安阳市农科所平麦02-162011平顶山农科院宝科8号2011宝丰农科所太学7号2011太学研究所鹤麦2号2011鹤壁农科院3、2000年以来河南审定的旱地小麦品种陕西 铜麦3号2000铜川市印台区小麦育种中心西农794200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烟D272001烟台市农科所铜麦4号2002铜川市印台区小麦育种中心普冰143200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农928200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铜麦5号2006铜川市印台区小麦育种中心西农811200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武521 长武县农技中心西农1892009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农688201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普冰994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2000年以来陕西审定的旱地小麦品种省份品种审定时间育种单位河北 沧6003 2008沧州市农林科学院选育邯麦12号2008邯郸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衡0628 2008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选育河农8272008河北农业大学选育衡2162009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石麦21号2009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沧麦0282009沧州市农林科学院衡1362009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5、2000年以来河北审定的旱地小麦品种山西 舜麦6122008: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晋麦85号2008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晋麦87号2009山西晋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运旱7192009: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晋麦88号2009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晋麦90号201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晋麦91号201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运旱805201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长8744201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6、2000年以来山西审定的旱地小麦品种三、旱地小麦品种介绍(1)弱冬性为主、半冬性为辅,冬春抗寒性突出,抽穗后灌浆速度快,熟期中等或中等偏早;(2)抗旱节水性能突出,丰产潜力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3)株高稳定性好,旱年有较好繁茂度,丰水年株高不能太高而倒伏;(4)尽量选用对条锈病、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