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 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酉年七月初七。-啸之记。 整 体 经 济 保 持 较 快 增 长 当 期 指 标 增 幅 明 显 回 落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市经济发展“好中求快” 。进 入下半年,受国际、国内宏观环境趋紧等因素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回落,各级各部门积极应对,努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和问题。在上半年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前三季度全市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合肥生产总值(GDP)1161.71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17.5%,同比回落 0.2 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52.71 亿元,增长 6.5%,加快 0.6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 591.24 亿元,增长 20.6%,回落 3.6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 517.76 亿元,增长 14.9%,加快 2.6 个百分点。一、总体判断,整体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一)宏观经济指标总体较好1、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及中部其他省会城市。前三季度我市 GDP 增长 17.5%,为近 10 年来仅次于去年同期的较高水平,增幅高于全国 7.6 个百分点,高于全省 4.1 个百分点。1-9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25.3%,高于全省平均增幅 1.3 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25.1%,高于全省 1.9个百分点,增幅位列全省 17 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村个体)增长 53%,高于全省 10.2 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75%,在全省位居第一,高于全省平均增幅 34.8 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45%,高于全省 12.3 个百分点。在中部省会城市中,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等七项指标增幅均位居第一。2、多项经济指标总量达到或接近去年全年水平。19 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去年全年总量 115.81 亿元,财政收入超过去年全年 7.77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去年全年 11.3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接近去年全年水平。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回落。9 月份,受肉禽、油脂、水产品等价格回调的影响,食品类涨幅降至 9.7%,受此影响,CPI 同比涨幅由 6 月份的 8.8%回落到 9 月份的 4.6%,相隔 15 个月再次回落到 5%以内。19 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8.1%,涨幅比上半年回落 1.4 个百分点。从分类来看,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涨幅回落较多,食品类由上半年的 21.7%到前三季度的 18.2%,居住类由上半年的 8%到前三季度的 6.9%,分别回落 3.5 和 1.1 个百分点。此外,烟酒及用品上涨 6.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 1.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 3.9%,衣着下跌 2.2%,交通和通信下跌 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跌 0.1%。4、就业再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到 8 月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7.5 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 107.3%,其中下岗再就业 2.95万人,完成目标的 147.7%;转移农业劳动力 3.53 万人,是计划目标的 1.18 倍;提供就业岗位 11.3 万个,免费职业介绍 2.5 万人,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会补贴 3700 多万元。(二)生产供应较为充足1、种植业生产全面丰收,养殖业发展明显加快。由于政府对油菜籽种植实行补贴,今年油菜籽播种面积为 10.71 万公顷,同比扩大 12%,油菜籽产量为 24.69 万吨,同比增产 16%,一改前三年产量下降或持平的局面。夏粮获得丰收,总产量达 29.41 万吨,同比增长 5.3%,其中小麦 27.09 万吨,增长 4.1%。19 月份,全市出栏肉猪 144.22 万头,同比增长 10%。期末猪存栏 93.56 万头,增长 9.2%,其中能繁母猪存栏 13.66 万头,增长 10.9%。肉类总产量为 25.58 万吨,增长 9.5%;水产品产量7.88 万吨,增长 13.9%;禽蛋产量 8.22 万吨,增长 16.3%。2、工业生产整体高位运行,亏损企业亏损面有所下降。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 1480.87 亿元,实现增加值445.98 亿元,增加值增长 25.3%。其中,非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271.63 亿元,同比增长 33.7%,高于全市平均增幅 8.4 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达 75.8%。1-8 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为 1196.59 亿元,增长 39.7%;利税总额 94.4 亿元,增长 17.7%;利润总额为 47.33 亿元,增长 1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缩小,前 8 个月亏损企业户数为 326户,亏损面为 25.5%,与上半年相比亏损企业减少 28 户,亏损面缩小 2.1 个百分点。(三)三大需求较为稳定1、投资增长快中有降, “1346”项目进展顺利。前三季度,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投资 1431.25 亿元,在去年同期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增长 52.7%,继续保持 50%以上增幅,比上半年回落 2.7 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 429.48 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 30%,同比提高 3.8 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同比增长 75%,快于全社会投资增幅 22.3 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 433.97 亿元,增长 60.4%,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 30.3%,同比提高 1.4 个百分点。 “1346”项目累计完成投资 480.68 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 80.3%,同比提高 0.4 个百分点。2、零售额累计增幅创新高,限额以上企业势头较好。1-9 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416.25 亿元,增长 25.1%,是1998 年以来同期最高增幅,但比上半年回落 2.1 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和星级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98.04 亿元,同比增长 28.6%,高于全市零售额增幅 3.5 个百分点。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品类值情况看,高档消费品增长势头较好。1-9 月份,在我市涉及的 21 个类别中,零售额同比下降的只有通讯器材类,金银珠宝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器材制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和汽车等高档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均超过 30%,同比呈加快态势。3、进出口增长较快,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上升。据海关统计,19 月份,全市进出口总额达 59.44 亿美元,同比增长 30%,同比加快 2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 42.01 亿美元,增长 34.9%,同比加快 8.4 个百分点。从产品看,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速较高,同比增长 50.9%,其中出口增长 43.5%。高新技术产品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 17.9%,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 18.5%,同比分别提高 2.5 和 1.1 个百分点。(四)收入增势较为强劲1、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地方收入累计增幅创纪录。1-9 月份,全市财政收入达到 222.96 亿元,同比增长 3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113.37 亿元,增长 45%,是近 10 年同期最高增幅。地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 50.8%,较上年同期提高 3.2 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 102.85 亿元,同比增长 45.9%。其中,营业税增长 51.6%,企业所得税增长 66.1%,国内企业增值税增长12.7%。非税收入 10.51 亿元,同比增长 36.9%。2、城镇居民收入过万,农民收入增幅创新高。前三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1935 元,同比增长 19.3%。其中“三 轮驱动” 共同拉动 收入增长,人均工 资性收入 8941 元,同比增长 8.9%,对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 33.6%;人均经营性收入1457 元,增长 1.4 倍,对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 39.5%,成为拉动全市城镇居民收入新的增长点;人均转移性收入 2599 元,增长 32.1%,对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 29%。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8825 元,同比增长 18%,其中食品支出 3493 元,同比增长 11.4%。恩格尔系数达 39.6%,按照国际标准,标志着合肥市城镇居民生活总体已迈入富裕水平。职工人均工资 20863 元,同比增长 20.4%,增幅同比上升 1.8 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 4384 元,增长 27.3%,增幅创近 10 年同期新高。其中,工资性收入 2441 元,增长 29.6%;家庭经营收入 1604 元,增长 24.1%。(五)资金保障较为突出1、引进外资保持较快增长,内资到位态势良好。1-9 月份,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 60 户,其中独资企 46 户,合资企业 10户、合作企业 4 户。全市实际利用外资 7.75 亿美元,同比增长28.1%。其中,外商直接投资 6.39 亿美元,增长 29.2%,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 82.5%。截至 9 月末,全市引进内资项目 1255 个,同比增加 54 个。其中,省外项目 736 个,增加 11 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 600.75亿元,超过去年 497.68 亿元的全年总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0.3%。其中,省外资金 443.57 亿元,增长 68.3%。2、财政重点支出保障较好,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大幅增加。1-9 月份,全市财政支出为 101.8 亿元,增长 38%。其中,城乡社区服务支出 28.84 亿元、教育支出 15.26 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13.69 亿元,合计占财政总支出的 56.8%,上述三项支出同比分别增长 92.6%、29.1%和 17.4%。环保支出显著加强,增长 2.91倍。9 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 2475.33 亿元,同比增长 19.8%,高于全省增幅 3.1 个百分点。当月新增贷款23.08 亿元,占全省的 26.4%;较年初新增 360.24 亿元,为上年全年增量的 90.5%,占全省的 41.1%,同比多增 11.9 亿元。其中,全市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较年初增加 200.6 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的 55.7%。二、狠抓落实,有效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综合分析,下一阶段全市经济仍将保持稳定较快增长格局,年初制定的主要目标能够完成,但整体经济增长可能继续放缓。对此,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审时度势,积极应对挑战,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给予高度关注并加以着力解决,建议当前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搞好结构调整,努力实现新突破当前,全国经济运行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的回落在一定程度上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我们应利用全国经济调整时期,结合本地实际,搞好产业结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调整。用高新技术及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优化,形成以技术型、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把培育壮大产业群与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带动等措施结合起来,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配套经济,壮大园区经济。(二)继续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加强大项目调度工作。缺少新的工业大项目投产是制约我市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要着力推进工业大项目竣工投产发挥效益,重点抓好亿元以上大项目竣工投产达产,带动全市工业加快增长。二是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目前我市中小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整体好于大型企业,要多渠道、多手段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保持中小企业较快增长态势。三是加强对重点骨干企业生产要素调度和发展环境服务。(三)增强内部需求动力,促进消费市场发展继续优化投资结构,加大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