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5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5页 / 共45页
第6页 / 共45页
第7页 / 共45页
第8页 / 共45页
第9页 / 共45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六章 青藏区中国地理电子教案第一节 地质演化与青藏高原的形成 第二节 高寒干旱气候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第四节 植被、土壤与自然地带第五节 畜牧业与种植业第六节 工业与交通内容结构区位:世界第三极巨大山原高原季风滑坡泥石 流水土 流失雪灾地震旅游 资源水力 资源缺氧环境 基因库旅游 胜地能源 富集地生物 多样性 保护巨大 隆起区冰川、冻土、湖群草场退化 治理脱贫 经济 发展发育年轻的土壤太阳能 地热 资源矿产 资源畜牧 区有色金属 富集地高寒景观第十六章 青藏区 位置: 面积:192万多平 方千米;占全国的 1/5 人口:95年721万 ;密度:4.3 海拔高:一、地质构造概述 第一节 地质演化与青藏高原的形成 第十六章 青藏区 青藏区包括青海省(2009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57.3万人,面积 72.4万平方公里)和西藏自治区(2009年年末全区常住人口总数为 290.03万人,总面积122万多平方公里)。该区占有青藏高原的绝大部 分,位于我国西部和西南部,南距孟加拉湾虽仅有510多千米,但有喜 马拉雅山阻隔。我国最大的藏族聚居地,青藏区面积达192.12104 km2,占全国面积的约20,人口786万(2001年),仅占全国人口的6 。青藏区自然条件相对严酷,经济比较落后。 青藏高原是由几个较小的陆块拼合而成的断块高原。震旦纪时,高原的主体( 藏北)及江河上源一带曾处于隆起状态,其周围则为凹陷区。青藏高原的成陆历史 ,即特提斯海在不断发生的地壳运动中逐渐南撤,每次运动留下一条山脉。山脉 较为稳定的地壳段落以地台型沉积为标志,地貌景观则是山间盆地和广阔的高原 面。中新世的喜马拉雅运动第一幕,冈底斯山开始隆升。但此时青藏高原海拔并 不高。中新世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喜马拉雅山开始隆起,同时在高原内部则形成一些 新的断陷和山岭。孢粉组合特征表明,当时的高原处于热带、亚热带环境。二、高原的隆升与高度 第十六章 青藏区 青藏高原面从上新世晚期的海拔1 000 m上升到目前的平均4 500 5 000 m,累计上升量共有3 5004 000 m,这表明在第四纪期间平均每年 上升2 mm。而晚更新世以来的10余万年,每年上升10 mm以上。重复水准 测量还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部目前依然保持着年平均3.212.7 mm的上 升量。 图16-1 青藏高原隆起的理想模式(据李吉均, 1983) 青藏高原构造图山 脉 .绵延珠峰 http:/www.kepu.gov.cn/zlg/dq/d7.htm 珠峰世界最高峰,位于中尼边境 。 海拔8844.43米,号称世界“第三极” 。三、青藏高原地貌特征 第十六章 青藏区 图16-2 青藏高原的山系(据徐近之,1961) 世界屋脊:高、大、新 独特的高原气候和高寒景观: 冰川和冻土 丰富的自然资源三、青藏高原地貌特征 高原地貌 阿尔金山 阿尔金山我国海拔最高的沙漠 四、地貌外动力及地貌类型 第十六章 青藏区 1.冰川作用与冰川地貌主要分布于发育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冰川的高山带。第四纪冰川规模远比现代冰川大,冰川形态类型除常见的冰斗冰川、山谷 冰川等外,还有面积达150 km2的小冰帽、数十平方千米的平顶冰川,以及少量 山麓冰川。类型复杂的冰蚀 地貌和冰川冰水冰湖堆 积物,在现代地貌发育过 程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2.冰缘作用和 冻土地貌青藏区冰缘作用的 范围远远超过冰川作 用区。各大山系雪线 以下附近一定高度内 ,藏北高原和青南高 原西部,以地表冻融 作用强烈为特征的冰 缘过程占绝对优势。 图16-3 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遗迹与现代冰川分布(据李吉均等,1995) 五、主要地貌单元 第十六章 青藏区 4.其他外动力作用包括湖水作用、岩溶作用、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在青藏区都有不同程度 的表现。 3.流水作用流水作用在青藏区的不同地域塑造了不同的地貌。强大的侵蚀作用使边缘山 脉形成具有多级谷肩,俗称谷中谷的深切峡谷,包括世界之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 (1)青海北部山地盆地:由阿尔金祁连山地、柴达木盆地和昆仑山地(东段 )组成。(2)青南山原:包括长江源山原和黄河源山原。 (3)唐古拉山地与藏北高原:唐古拉山是长江与怒江和藏北内陆区间的分水 岭,主峰各拉丹东雪山海拔6 621 m。藏北高原海拔4 5005 000 m,地势自西北 向东南缓 倾,西部为大片内陆区,多湖盆,东部地形切割较强,渐显山高谷深 特点。(4)藏南山地与谷地:包括冈底斯山、藏南谷地和喜马拉雅山地。冈底斯山是 西藏南部内外流域的界山。其南侧的藏南谷地由象泉河及雅鲁藏布江谷地组成。 这是一条巨大的构造纵谷,喜马拉雅山由多列平行山脉组成,长度接近2 500 km, 宽200300 km,平均海拔6 000 m,是全球最高大雄伟的山系。 藏北高原 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 日照长,辐射强 气温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干湿季分明,干季多大风 高原寒漠、草甸、草原景观第二节 高寒干旱气候三、降水少、时空分布不均第十六章青藏区 一、内流区与外流区 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第十六章 青藏区 二、河流 外流区,包括藏南谷地、藏东、藏北东部、青南东部、河湟谷地及祁连山 东段南翼,面积占青藏区的48.3;内流区,包括藏北西部、可可西里、柴达 木盆地和祁连山西段南冀,面积占青藏区的51.7。青藏区的主要外流河流有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萨尔温江) 、澜沧江(湄公河)、长江、黄河等。除长江、黄河外,其余都是国际河流。雨 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是其主要补给来源。大河干流多沿主要构造线走向发育 ,但水系格式比较多样化。 径流的年内分配在很大程度上与降水季节分配一致。510月为丰水期,径 流一般占全年8090,114月为枯水期,径流仅占全年1020。内流河多以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为主要补给来源,年径流分配与温度状况密 切相关。 湖泊资源西藏是我国湖泊最多的地区三、湖泊 第十六章 青藏区 青藏区湖泊的特点: (1)成因类型以构造湖占绝对优势; (2)湖面海拔普遍在4 0005 000 m之间; (3)依湖泊水文地理特征分类,以内陆湖居多; (4)依据湖水矿化度分类,以咸水湖和盐湖为主; (5)湖水化学类型复杂,碳酸盐型、硫酸盐型和氯化物型兼备; (6)湖泊普遍处于退缩状态,内陆湖尤甚。青藏区是我国著名的湖区。 如果把位于现代冰川末端的冰碛 湖和分布于多年冻土区的小热融 湖等包括在内,湖泊数以千计, 面积1km2的湖泊有800个左右 ,其中青海266个,西藏600余个 。全区湖泊总面积约为36 610km2 ,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5.8。 图16-4 青藏高原湖群遥感影像一、植物区系与植被类型 第四节 植被、土壤与自然地带第十六章 青藏区 青藏区的植物区系虽统属泛北极区,但高原大部分与南部边缘山地间存在 着显著的差别。高原植被大部分以耐寒耐旱的、随着高原隆起而特化的种类占 优势,其中不乏古地中海成分与亚洲中部成分。东南部边缘山地以印度马来 成分和中国喜马拉雅成分为主,是高原隆起的阶段性和冰期间冰期相互交 替造成多种植物区系相互渗透和交融的结果,为青藏高原植物种类最丰富、最 年轻的地区。 山地荒漠: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和阿里地区,以旱生超旱生灌木、半灌木为主。 高寒荒漠:分布于羌塘北部及可可西里一带,以垫状驼绒藜为主,一些地方几乎不生长植物。 高寒草原:分布于长江源、黄河源及羌塘高原,由耐寒耐旱多年生草本植物和小半灌木组成,以紫花针茅、羽柱针茅、沙生针茅、羊茅、青藏苔草、西藏嵩草为主。 高寒灌丛草甸:分布于果洛、玉树、那曲一带,以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矮嵩草、小嵩草、线叶嵩草、短轴嵩草等多种嵩草为主,灌木则有变色锦 鸡儿、藏北锦鸡儿、矮生金露梅、匍匐水柏枝等。 南部和东南部边缘山地以热带、亚热带森林为基带,形成完备的植被垂直带。 森林、草场资源 邦达地区的高原草场 牧场与牦牛 美丽的邦达草原,水美、草肥 拉萨郊区见到的油菜花田 阿尔金山二、青藏区的土壤第十六章 青藏区 土壤发育形成了大陆性荒漠土、草原土、草甸土和海洋性森林土两大系统。 高寒干旱相结合,形成了羌塘的高寒荒漠植被和高山荒漠土,干旱程度不亚 于羌塘,但热量条件略好的柴达木则形成山地荒模植被和灰棕漠土。自羌塘高原 向东南依次分布高山草原土和高山草甸土。海洋性系统主要土类形成了最复杂的 土壤垂直带谱。 图16-5 海洋性系统各主要土类的相互关系及发育趋势 (箭头方向表示强度增加方向)(据张荣祖等,1982)图16-6 喜马拉雅山的植被垂直带(据张经纬等,1975) 三、高原自然地带 第十六章 青藏区 (1)高原地带与同纬度低海拔水平地带的本质差别在于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热量 背景,高原地带的热量特征总是偏向极地。海拔愈高,偏向极地特征愈显著。(2)高原自然地带是边缘山系某个上部垂直带因地貌形态由山地转变为高原面而 扩展后的一种平面表现形式。这种扩展的重要意义在于本来间断的垂直带由此获得了 空间连续性,从而不仅在海拔高度上,而更主要的是在水平方向上发生更替。(3)青藏高原多级夷平面海拔高度不同是形成不同高原地带类型的根本原因。在 干旱背景下海拔最高的夷平面北羌塘形成高寒荒漠或草原地带。相对较低的柴达木则 形成山地荒漠地带。在湿润半湿润下,海拔较高的夷平面形成草甸地带,较低的则形 成山地森林地带。(4)高原地带是高原内部山地自然景观再次发生垂直分异的基带。例如,东昆仑 山南翼,唐古拉山北翼,都以青南高寒草甸草原地带为基带。(5)高原地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受多种因素制约,既不沿纬线方向延伸,更 不可能沿经线方向延伸,因此不宜以纬度地带或所谓“经度”地带硬套高原地带。从区划角度考虑,郑度等(1979年)共划分出9个自然地带,即高原 亚寒带下属的果洛那曲高寒灌丛草甸地带、青南高寒草甸草原地带、昆 仑高寒荒漠地带和羌塘高寒草原地带;高原温带下属的川西藏东山地针 叶林地带、藏南山地灌丛草原地带、阿里山地荒漠半荒漠地带、柴达木 山地荒漠地带和青东祁连山地草原地带。一、畜牧业第五节 畜牧业与种植业第十六章 青藏区 青藏区耕地面积占全区面积的0.49,而牧草地却占全区面积的 61.65,大部分地区适宜畜牧,不宜从事种植业。以草地资源丰富、类型复杂、牧草营养价值高而著称。青海天然草地占全国 草地总面积10;西藏草地面积占全国的15强,在各省(区)中居首位。在各类 牧草地中,高寒草原、高寒草甸、高寒荒漠草原、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荒漠、温 性草原、山地草甸等7类是青藏区面积最广的草地类。主要畜种有藏绵羊、蒙系绵 羊,牦牛、犏牛、马,以及农牧交错区和农业区的黄牛、驴、骡、猪等。2001年 末大牲畜头数为1 062.2万头(只),牛羊肉产量为29.1万吨。二、种植业 主要作物为粮食作物,除青稞外,还有小麦、豌豆、蚕豆、燕麦、荞麦等, 播种面积在青海占耕地的77,在西藏则占85以上。藏南河谷和盆地冬小麦种 植上限可达4 320 m,青稞更高达4 750 m,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高寒农业区。 藏民的村寨和成熟的青稞 肥沃的河谷 一、采矿和冶炼工业第六节 工业与交通第十六章 青藏区 二、地热、水能与电力工业 已初步建成以机器制造、食品和纺织工业为主,包括轻纺、皮革、造纸、 食品、盐化工、电力、机械、冶金、煤炭、石油、建材、塑料、畜产品加工等 门类比较多的工业体系。 共发现各类矿产130余种,矿产地4 500余处,矿产保有储量在全国各省( 区)中名列前10位的就有60余种,其中有青海的锂、冶金用石英岩、芒硝、电 石用石灰岩、化肥用蛇纹岩、盐矿、钾盐、镁盐、石棉和玻璃用石英岩等10种 ,西藏的铬、锶、工艺用水晶和刚玉共4种名列全国各省(区)之首。西藏地热年天然热流量相当于300104 t标准煤释放的热量。已探明羊八 井、羊易、那曲、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