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7页
第2页 / 共147页
第3页 / 共147页
第4页 / 共147页
第5页 / 共147页
第6页 / 共147页
第7页 / 共147页
第8页 / 共147页
第9页 / 共147页
第10页 / 共147页
亲,该文档总共1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方法课, 其教学目的有两个: 一个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内在动因);另一个是训练学生的检索技能(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提高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多快好省,事半功倍 ;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开设本门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各自专业及 相关专业文献概况,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 与方法,掌握信息检索的检索方法及技巧,从 大量的文献信息源中快、准、全地获取有用的 信息。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说 :知识分成两类: 一类是我们要掌握的学科知识; 另一类是要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有关知识的信息 。Knowledge is of two kinds. We know a subject ourselves, or we know where we can find information upon it .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 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 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 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 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 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 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 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 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 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 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原始森林生存实验问题:队员带哪三 件物品合适?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钢刀能获取猎物;火石可以取火;指南 针可以指明方向。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要获取物质 、能量、信息三大要素。对于物质跟能量大 家比较好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 ,大家就比较难解了。前言 大学生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基础知识 大学生必备的信息素质 我们的信息环境: 社会信息生产能力极大释放; 传播速度极大提高; 知识老化和更新速度大大加快; 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亟待提高。信息素质也称为信息文化、信息素养,是人们认识、创 造和利用信息的品质和技能。信息素质既是一 种能力素质,更是一种基础素质,其主要内涵 可以归纳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 个方面。(1)信息素质是控制信息的能力。 (2)信息素质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寻找、处理和 利用信息的能力。 (3)信息素质是从个人观点角度对信息进行研究 从而获得新解。 (4)信息素质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检索和交 流的能力。 (5)信息素质是对信息资源的了解和访问这些信 息资源的能力。(6)信息素质是执行一个信息、利用信息及信息处理 过程的能力。 (7)信息素质是一种面对异常情境时表现出来的能力 ,而且处理情境需要发现和利用必要的信息等一 系列的过程。 (8)信息素质是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 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 (9)信息素质是在一个新的领域建立自己的知识贮藏 的能力。 (10)从水平维度看,信息素质是思维能力、问题解决 能力、决策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基础。从垂直维度 看,信息素质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信息素质是个体内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 面,是个体在为实现认知而进行的信息活动 中所表现出来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 道德的总和。信息素质首先是一个人的基本 素质,它是传统个体基本素质的延续和拓展 ,它要求个体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能够 达到独立自学及终身学习的水平,能够对检 索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及处理并以此做出决策 。 一个具有信息素质的人:是一个有能力觉察信息需求的人:认识到正确 、完整的信息并作出科学决策;形成基于信息需求 的问题;具有访问、评价、组织信息的能力。是一个知道如何学习的人:能够将新的信息综 合到现有的知识体系中;利用信息进行批判性思维 和问题解决。你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具备信息素养。象培养阅 读、写作能力一样,你需要不断地从信息检索过程 中获得经验,在寻找,选择,评价你遇到的信息和 思想中,你的信息素养逐渐提高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1)信息意识及观念的培养信息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信息存在的反映 ,是人对信息的感知和觉察,是人对信息的认 识和需求,是人对信息的分辨和取舍。它包含 了对于信息敏锐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和对 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及洞察力。在大学生的学 习和科学研究中,及时跟踪新的知识信息是非 常必要的。案例抢盐风波2)信息能力及知识的提高信息能力指人们获取(收集)信息、 处理(整序)信息、利用信息、评价信息 ,进而创造新信息和新知识的能力。信息能力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从过程上包括: 信息获取:主体根据特定的目的和需求,从外界 信息载体中提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信息选择:面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筛选,进而准确 地识别信息的含义与价值; 信息处理:对信息的加工、开发、传输、存贮、 阅读和吸收等能力; 信息表达:将自己的思想用适当的符号或形式表 达出来; 信息应用:在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础上,把自己 的思想融入其中,并通过恰当渠道将这些信息传 递给他人,是各种具体信息能力的综合体现。信息能力的三个层次熟悉信息源和信息环境是最基本和最根本的要求 。 关键点:课题分析、检索技术 关键点:信息资源的评价、检索结果的选取与综 合利用第一层次:知道什么信息在什么地方(熟悉了解信息源)第二层次:从检索系统中检索出信息(检索技术)第三层次:信息选取与综合利用(信息增值)案例追杀拉登3)信息道德及法规的教育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信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 德规范,是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和信 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如 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抵制不良信息 等。 案例贺海波论文剽窃事件 每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都应该做到:理解信息对信息化社会及人类的影响,认识信息素 质在终身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掌握有效利用信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熟练使 用各种信息工具、信息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判别可供选择信息的优劣及获得的可行性.运用相关信息提高课题综述和述评的水平,利用现 代信息技术完成信息的收集、判断、评价、处理、传 递、交流,以及创造必要信息.理解信息理论的必要性及承担必要的信息责任,形 成正确的信息价值观. 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提 高信息 素质的普及性教育,其内容与大学 生专业学习密切相关,是对传统图书馆用户 教育的深化与拓展。它注重应用型信息学知 识,包活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 术教育和以获取、加工处理、交流、组织与 评价信息、利用信息为基础的信息基本知识 和技能的教育,以及信息意识、信息观念、 信息道德、信息法规的教育。它也不是上述诸多方面的简单拼凑 ,而是一种新的教育体系的构建。其目的是 提高大学生信息意识和观念和信息获取、交 流、组织 、评价与开发利用的能力,培养大 学生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继续学 习的能力、研究能力和评判性思维,促进大 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能以良好的素质和能 力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大学生与大学图书馆的关系1)与课堂学习的关系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2)与毕业环节的关系论文写得巧,全凭资料找3)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要想干得好,充电不可少接收式学习 大学基础课 探究式学习 专业课学习研究式学习 做课题/论文 以学为主 在教师引导下验 证和体验以研究为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 主动地应用知识、 获取知识以教为主 通过口头或书面获 取间接经验1. 对信息资源的要求课本 参考书课本、参考书 相关资料解决某一问题所 需的一切知识图书馆的重要作用图书馆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第一单元 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1.1 信息与文献1.1.1 信息、文献1、信息信息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个词汇。字面上:信息是音信、消息的意思。本质上:信息是客观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反映。( 物质的属性)数字信息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和检索的信息。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的 直接或间接的陈述。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事 物存在和变化的特征性反映,是事物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表 征,是人类感知到的事物的普遍属性。知识的概念: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 ,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知识的分类:一般:隐性与显性;私人与社 会;绝对与相对。OECD:know what, know why, know how, know who 与信息的关系:一般认为,信息和知识是两 个不同的概念。信息是对客观世界存在状 态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而知识 是被认知的信息与信息的联系,是主观世 界的一部分。信息的结构精炼的知识精炼的知识记录下来的知识记录下来的知识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理解 与认识与认识 有组织的数据有组织的数据信息的原材料信息的原材料智慧智慧文献文献知识知识信息信息数据数据客观事物本身的运动2、文献文献是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具体地说,文献是将知识和信息用文字、 图表、图像、音频、视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 质载体上的结合体。它由 4个要素组成:所记录的知识和信息,即文献的内容。用于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物质载体。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符号。记录的方式或手段。信息、数据、事实、知识、文献及其之间的关系知 识有关足球的信息,数据,事实,知识 图书,期刊文 献载 体信 息数 据事 实知 识文献的类型多种多样。1、按载体形式(即按信息存储 载体的物质形态)分可分为 :印刷型缩微型电子型(机读型)声像型(视听型)1.1.2 文献类型(信息源)印刷型文献(传统的文献形式)载体: 纸张记录手段:手写、印刷等;记录符号:文字、图表等; 优点:便于阅读和流通;缺点:存储密度低、占用储藏空间多,不易管理和保存等。电子型文献(文献的发展方向)电子型文献:(前身是机读型文献)是指把原有的论文、照片、录音和图像等非数字信息,运用数字化技术处理后存贮在一定的介质上,成为计算机可以读取、检索的数字信息。载体:磁带、磁盘、光盘等磁性或光学信息介质; 记录手段:打字、穿孔、光学字符识别等; 种类:电子图书、电子杂志、电子报纸、联机数据库、网络数据 库、光盘数据库、计算机软件等。 优点:存储密度高,存储速度快、信息处理方便等; 缺点:使用费用高等。电子文献按载体形式分:2、按文献内容加工情况(即按信息的加工深度和结构等级),分为:一次文献(原始文献);二次文献(检索工具)(主要用于文献检索);三次文献(参考性文献)(主要用于事实与数据检索)。3)按文献的出版形式划分为:(1)图书 (6)技术标准(2)期刊 (7)科技报告(3)会议文献 (8)政府出版物 (4)专利文献 (9)技术档案(5)学位论文 (10)产品资料非书非刊的文献统称为特种文献。科技档案专利文献科技报告标准文献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产品资料期刊图书信息源会议文献、学位论文 、政府出版物、标准 文献、科技报告、专 利文献又称为特种文 献1)图书图书或称背景资料,其范围比较广,主 要包括:论述某个专题的专著( monographs);对某一学科广泛的系统论 述的丛书(通常是几卷,有的是连续出版 物);字典、辞典、百科全书、手册、年 鉴等工具书;教科书及其它大型参考书等 。图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549页印刷品为小册子 ,50页以上的正式印刷品为图书。图书有以下优缺点 :出版量大,稳定性强,质量较高,保存期长,但编 辑出版周期较长,传递知识信息相对较慢。图书主要 包括专著、教科书、工具书、图册、读物和文集等。图书著录的主要外部特征是:书名、著者、出版社 名称、出版地、出版时间、总页数和国际标准书号 (ISBN)。其中出版社名称、出版地或出版国、出 版时间、总页数或页码范围、国际标准书号 (ISBN) 是辨识图书的主要外部特征;图书辨识的直 接关键词是“出版(社、者)”,英文词是Press、 Publication(Pub)、Publisher。 例如: (1)江永红,主编.统计学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 版社,2002,239页,ISBN 7-312-01363-5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