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安市石井镇苏内水库矿山治理森 林植被恢复总体思路2012-7-31 1 项目区现状v 项目区位于闽南金三角中心要冲、南安市最南端 唯一出海口的石井镇。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温热湿润、季风明显,水热条件好,但易遭受风 害。土壤类型为砖红壤性红壤。由于长期的开矿采 石,人为活动频繁,严重破坏了山体,原生植被早 已破坏殆尽,残存少量天然林和人工林植被,其保 水固土、涵养水源能力差。在长期雨水冲刷和海风 侵蚀下,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同时,区域内局部碎 石、弃渣长期堆积,也严重地破坏了土壤结构,导 致项目区土层变薄、土壤表层肥力低下、十分不利 于植物的生长。v1.1过度开采矿石,严重破坏森林植被v1.2禁采工作无法落实,林地被长期侵占v1.3立地条件差,森林植被恢复难度大v1.4外业调查难度大,难以保证设计精度v1.5造林施工难度大,治理成效慢目前,项目区主要存在问题:1.1过度开采矿石,严重破坏森林植被v采石业是当地主要经济支柱。仅苏内村 就有采矿点近百家、石材企业60多家, 无证、无序的开矿采石导致矿石资源的 过度开发,加剧了矿产资源的浪费,形 成恶性循环,造成森林资源逐年减少, 水源涵养能力逐年降低,苏内水库蓄水 量逐年下降,严重影响了项目区森林生 态效益的发挥,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了 极严重的破坏。1.2禁采工作无法落实,林地被长期侵占v开山采石是一项见效快的生财之道,禁 采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经济利益。因 此,在矿区管理上,经营者常与执法者 玩“躲猫猫”,违法开采、盗采现象严重 ,林地被大量非法侵占。同时,采石坛 口经营和建设周期长,开采剩余物的逐 年增加和无序堆积也造成大量林地被长 期占用,森林植被破坏严重。1.3立地条件差,森林植被恢复难度大v由于项目区土体内石砾和粗砂含量较高,土壤 保土、持水能力和抗冲刷能力差,导致土壤肥 力低下,不利于森林植被的恢复和生长。同时 ,采石后大量废弃物的随地堆积也增加了林地 恢复的难度。实施客土和土壤改良可以有效促 进森林植被恢复,但受石井镇及周边乡镇地质 构造和现有土壤条件的限制,项目区周边可用 土壤分布较少,无法保障造林所需客土,间接 提高了项目区造林的难度和成本。1.4外业调查难度大,设计精度难以保证v由于石井镇政府提供的1:2000地形 图比例尺较小、成图时间较早、地形 变化较大、地块破碎、碎石堆叠无序 等原因,导致外业调查的难度大、准 确性差,难以准确落实造林(种植) 地块,以致难以保证设计的深度和精 度。1.5造林施工难度大,治理成效慢v根据外业调查结果测算,项目建设 范围可直接造林地块的面积仅占治理 总面积的5%,加上治理地块周边乱 石堆压严重,可造林地块零散,苗木 容易遭受采石施工机具破坏等原因, 造林成活率难以保证,成效难以显现 。2 林业绿化思路v2.1设计指导思想v2.2设计原则v2.3工程建设期限v2.4建设目标v2.5 设计方法v2.6建设内容和规模2.1设计指导思想v根据工程区自然地理条件、社会条件和 经济建设发展情况以及森林资源特点, 确定设计指导思想为“以人为本,生态优 先,恢复自然”,在有效保护现有生态环 境和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分类制订绿化 治理措施,做好植被恢复工作,创造植 物生长的良好环境,恢复自然生态平衡 ,实现保水固土与景观营造的统一,促 进项目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2设计原则v根据建设指导思想及自然条件,设计 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 经济实用的原则。2.3工程建设期限v根据省人大、南安市委市政 府的指示精神以及该工程的特 殊性,本项目建设期为2010 年6月2014年12月。2.4建设目标v遵循省人大、南安市委市政府关于整治矿山的指示精神 ,围绕南安市“十二五”生态市建设规划,用13年时间 ,由挂钩单位牵头组织对石井镇杨子山采矿迹地进行绿 化治理,其中一期以苏内水库一重山范围内约1km进行 绿化治理,营造植物生长环境,构建一定绿化美化效果 的先锋植物群落,并以此为示范点,带动杨子山周边约 7km乃至整个南安市的植被恢复,促进裸露地的自然演 替,达到基本恢复受损生态系统,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 ,维护生态平衡,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 良好环境,力争实现山更绿、水更青、天更蓝的目标。2.5 设计方法 v利用1:2000地形图,按地块现状将现有 林地划分为石壁、采坑、现有林分和需 要造林地块等四个类型。在此基础上, 将需要造林地块进一步细分为林缘地段 、山脚砖红壤性红壤地带、水库边、泥 石堆、乱石堆和石泥堆等类型,并根据 各类型地块坡度、坡位、土层厚度及地 块周边现状等因子,综合考虑投资控制 要求,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营造林措施 ,编制造林类型表。2.6建设内容和规模v经实地落实:项目设计范围内均为林地, 面积为1261亩。其中石壁、采坑等完全不 具备造林条件的暂未利用荒山荒地面积 710亩,现有林分面积249亩,需要造林 的林地面积302亩。v需要造林的林地中,可直接造林地块面积 61亩,需要国土等部门进行乱石清理和土 地整理的地块面积241亩。3主要技术措施v3.1植物治理类型v3.2造林类型设计v3.2.1树种选择v3.2.2造林类型 植被恢复造林方案一(低档) 植被恢复造林方案二(中档)3.1植物治理类型v工程区现有林分主要树种有巨尾桉、相思类,少量的 木麻黄、马尾松等,由于开山采石留下了石壁、采坑 、乱石堆、石泥堆和表土弃土泥石堆。因此,工程区 内除现有林分外,大部分为裸露山体。经外业调查, 裸露山体主要有4种类型:一是石壁类型,即开山采 石形成的垂直或斜坡石壁,包含地面以上和地下采坑 部分,石壁表面有平面和凹凸面;二是乱石堆类型, 为采石遗弃的乱石堆,由碎石头和石块组成,石堆底 层基质为有土层或岩石层;三是石泥堆类型,为采石 废弃石块或碎石与30%以下的泥土混合成的石泥堆; 四是泥石堆类型,为采石废弃的表土与乱石堆或碎石 子混合,泥土含量为30%以上的泥石堆。 3.1植物治理类型v由于现有林分立地条件较差,植被稀少、林分 长势一般,而且工程区采石历史已久,水土流 失严重,土壤没有腐殖质层、极度贫瘠、乱石 堆压严重,林缘植被受损严重,因此,根据植 物生长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工程特殊性,植物治 理主要有:一是林缘补植;二是山脚砖红壤性 红壤地带绿化;三是水库边缘绿化;四是经过 国土等部门清理乱石和平整土地后,对达到造 林要求的泥石堆、乱石堆、石泥堆等地块的造 林复绿。 3.2造林类型设计v本工程绿化应充分考虑到项目建设 的特殊性,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的原则,选择抗性强、抗风、能适应 贫瘠立地、抵御不良灾害因子、适生 、速生的树种,力求所采取的技术措 施符合生态优先的原则,以保护生态 ,蓄水保土,改善环境。3.2.2造林类型v本类型均需回填客土,按照投 资单价分为两套方案,每套方 案共有6个造林类型:4 建议v造林作业设计和施工前,项目区范围内 应停止一切采石、搬运石材等活动,并 由国土等部门负责完成乱石清理和土地 整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委托相关设计 单位对设计范围内的地形进行重新测绘 ,以便水保、林业等部门的设计单位能 够按照施工设计的精度要求提供准确的 施工图。 谢谢各位领导!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