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一、自然环境环境(environment)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 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太阳与地球构成了生物生存的宇宙环境与地球环境, 二者奠定了生态学上的宏观概念。1,大气圈(atmosphere)对流层厚度约为10km,占全部大气质量的7080%。 对流层中,空气组成的主要成分保持不变。3-4km以上高度 内,CO2要比下层少。O2总含量近108kg。2,水圈hydrosphere全球估计有15亿km3的水。其中海水占97%,淡水3%。3,岩石圈与土壤圈(lithosphere and pedosphere)岩石圈是指地球表面3040km厚的地壳层。它是组成生 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的仓库。4,生物圈(biosphere)E. Suess(休斯奥地利地质学家)于1875年首先创造了生 物圈这一术语。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总体。 其范围为海平面以上10km,海平面以下12km。其间最活跃的 是生物,地球上总的生物生产量中,植被占99%。O22000年再循环一次;生物的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约 300年再循环一次;整个水圈的水分经过生物的吸收、蒸发、 蒸腾、排泄等,约需20万万年再循环一次。二、人工环境广义的人工环境包括所有的栽培植物、引种驯化以及所 有农作物需要的环境。狭义的人工环境指的是人工控制下的植物环境。三、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对生物生活起直接作用或其生长发育所 必需的因子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生物体(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居住的地方生 境(habitat)1,生态因子的分类按性质分:气候、土壤、地形、生物、人为按有无生命分:生物与非生物按对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分:密度制约因子与非密度制约因子按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分:稳定与变动2,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综合作用 主导因子作用 阶段性作用 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四、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 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该定律只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处于平衡状态时, 才能应用。2,限制因子定律(Law of limiting factors)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 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3,耐受性定律(law of tolerance)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 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 不能生存。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 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 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耐受限度的调整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