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关报告的编制投资项目的管理方式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框架2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制框架34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的编制框架一、投资项目的管理方式n2004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 20号),政府对投资项目的管理方式,由单一的审批制改革为审批、核准、备案三种方式并行。n政府对投资项目的管理方式分为三类: 一是对政府投资项目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实行审批制; 二是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实行核准制; 三是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的一般项目实行备案制。n三种管理方式的区别 相同之处:依然要通过相应的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不同之处: 第一,适用的范围不同。 第二,审核的内容不同。 第三,审核的程序不同。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框架基本 建设 程序(一)含义n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通过对拟建项目的市场需求状况、建设规模、产品方案、生产工艺、设备选型、工程方案、建设条件、投资估算、融资方案、财务和经济效益、环境和社会影响以及可能产生的风险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和成分的分析、比较、论证,从而得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建设方案是否合理的研究结论,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二)主要框架工程咨询资格证书XxxxxXxxxxxxxx建 设 项 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号:日照市发展工程评估中心 Xxxx年xx月xx日参加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人员Xxx 高 级 工 程 师Xxx 高 级 工 程 师Xxx 高 级 经 济 师Xxx 工 程 师(二)主要框架n第一章、项目总论:主要包括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与范围、可行性研究结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第一章 总 论x第一节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x第二节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x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与范围x第四节 可行性研究结论x第五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xn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主要包括项目的由来、国内外相关产业及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可行性、产业关联度分析、承担单位和项目法人(人员及技术力量、现有工作基础及资产状况、所有制性质等)及协作单位概况等。第二章 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x第一节 项目单位概况.x第二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x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xn第三章、市场供求分析和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主要包括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国内外及本项目区现有生产(业务)能力调查与分析、 国内外及本项目区市场需求调查与预测等。第三章 市场供求分析和行业发展前景分析x第一节 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x第二节 市场需求及预测xn第四章、项目地点选择和建设条件分析: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地点的具体位置、气候、水文、地质、地形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交通、通讯、运输及水、电、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地点比较和选择意见,项目占地范围、总体布局方案,项目资源、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供应情况及公用设施条件等。第四章 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x第一节 建设地点.x第二节 建设条件.x第三节 配套条件.xn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及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总体思路、项目建设目标(项目建成后要达到的生产能力目标或业务能力目标,项目建设的工程技术、工艺技术、质量水平、功能结构等目标)、项目建设规模、逐项详细建设内容(分类量化)等。第五章 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x第一节 建设原则.x第二节 主要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xn第六章、工艺技术方案:主要包括项目技术来源及技术水平、主要技术工艺流程与技术工艺参数、技术工艺和主要设备选型方案比较等。第六章 工程技术方案x第一节 设计依据和原则.xn第七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主要包括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安全生产(运行)与劳动保护措施等。包括环境影响,说明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和后果,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第七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x第一节 概述x第二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x第三节 环境保护措施x第四节 劳动安全xn第八章、工程节能:主要包括编制的依据、能源消耗分析、节能措施等。n第九章、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期组织管理机构与职能、项目建成后组织管理机构与职能、项目建成后的运行机制、运行方式、人员编制、培训计划等。第八章 工程节能x 第一节 编制依据x 第二节 能源消耗分析x 第三节 节能措施x 第九章 组织机构和劳动定员x 第一节 管理机构 x 第二节 人员编制 x 第三节 工程管理与人员培训 xn第十章、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根据确定的建设工期和勘察设计、仪器设备采购(或研制)、工程施工、安装、试运行所需时间与进度要求,选择整个工程项目最佳实施计划方案和进度。第十章 项目实施计划与进度.x第一节 组织实施.x第二节 实施计划x第三节 施工方案xn第十一章、工程招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及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9号令(2001年6月18日)要求,叙述招标内容、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等。第十一章 招标方案x第一节 招标投标依据x第二节 发包方式x第三节 招标内容x第四节 招标组织形式.x第五节 招标方式x第六节 招标基本情况xn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依据建设内容及有关建设标准或规范,分类详细估算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与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以及所需铺底流动资金;明确资金来源、筹措方式及贷款偿付方式等。主要包括投资估算的依据、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资金来源与筹措、资金的使用与管理等内容。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x第一节 编制依据及说明x第二节 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xn第十三章、效益评价: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包括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不确定性分析等。n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对建议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方案比较,选择最佳建设方案,提出存在的问题、改进建议及结论性意见。 第十三章 经济评价x第一节 经济效益x第二节 社会效益x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x第一节 结论x第二节 建议x三、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制框架n(一)含义:项目申请报告,是企业投资建设应报政府核准的项目时,为获得项目核准机关对拟建项目的行政许可,按核准要求报送的项目论证报告。n(二)项目申请报告与可研报告最主要的不同,是从以“技术经济论证”为主转变为以“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综合论证”为主。(三)项目申请报告的主要框架n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2)项目概况。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n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1)发展规划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2)产业政策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要求。 (3)行业准入分析。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n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1)资源开发方案。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 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拟 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 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2)资源利用方案。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 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 矿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 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 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3)资源节约措施。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 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 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主 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n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阐述拟建项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是否符合能耗准入标准的要求。 (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n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等内容。分析项目选址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有利于防洪和排涝,是否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 (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对是否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等要求进行分析论证。n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l)环境和生态现状。包括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 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和环境容量状况等。 (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包括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分析 ,水土流失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流域和区 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 规要求,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提出治理措施,对治理方案的 可行性、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4)地质灾害影响分析。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的项目和易诱发 地质灾害的项目,要阐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质灾害情况,分析拟 建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提出防御的对策和措施。 (5)特殊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