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5页
第2页 / 共75页
第3页 / 共75页
第4页 / 共75页
第5页 / 共75页
第6页 / 共75页
第7页 / 共75页
第8页 / 共75页
第9页 / 共75页
第1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制作人:董雅娟 罗青 刘晓双 王伟 李慧 杨淑芬 李配丹Date1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u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u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 u 优良道德传统 u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u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Date2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第一节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1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2三、道德的历史发展3Date3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古人云:“道”是指人们所 走的路,也指事物存在、运行、生、 灭所遵循的法则,并引申为人们须遵 循的社会行为准则、规范“德”即“ 得”,“德者,得也”。人们遵循“ 道”,就会“内得于己,外施于人” ,便是“德”。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一)道德的定义及起源Date4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 ,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 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1、道德定义: Date5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道德极为广泛,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中,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Date6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道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产生的条件主要有:(1)客观条件:社会关系的形成(2)主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2、道德的起源:Date7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2、道德的起源:Date8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由经济基础决定,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二)道德的本质Date9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道德带有阶级属 性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二)道德的本 质Date10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集中表现为,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一)道德的主要功能1、认识功能Date11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2、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最重要的社会功能。Date12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1 、道德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 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和 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二)道德的社会作用3、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 力量。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 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Date13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 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Date14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6、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Date15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五种历史类型的道德: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和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部分先进分子还力行共产主义的道德。三、道德的历史发展Date16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 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歌曲爱我中华Date17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Date18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l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l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l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Date19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儒家所推崇的“修齐治平”,去其封建性糟粕,在当前仍有 指导意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Date20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 康成长的重要条件。6.6.艰苦奋斗、勤俭创业艰苦奋斗、勤俭创业 7.7.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热爱科学、勇于探索 8.8.热爱劳动、忠于职守热爱劳动、忠于职守 9.9.树立新风,建立新型树立新风,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的人际关系 10.10.修身律己、保持节操修身律己、保持节操1.1.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2.2.爱国主义爱国主义 3.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4.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5.5.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 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中国革命道德Date21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l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 识 和奉献意识。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贾谊治安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Date22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Date23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 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 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 的能动作用。“吾日三省吾身” 曾参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 而内省也。Date24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要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创造性地转化工作。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文化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ate25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既反对全盘西化、机械照搬,又反对全盘否定、盲目排外 ,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借鉴和吸收。(二)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Date26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第三节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Date27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l加快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有助于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轨道有序健康的发展。l市场经济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又会干扰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一项紧迫任务。Date28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 把握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 设提出的新要求,树 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 放在首位,又充分尊 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 的社会主义义利观。Date29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l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 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 求。l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通 过服务于人民,才能实现市 场主体自己的利益。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一)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 为核心。Date30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只要我们全面考查一下我们 的生活和工作,我们就会马上 看到,几乎我们全部的行动和 愿望都同别人的存在密切联系 在一起。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Date31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l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l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l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Date32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l一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为最高层次,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l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们能够达到 。l三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得到的要求。第三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 道德具体分为三个层次:道德具体分为三个层次:Date33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1、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在本质 上是同一类型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是 共产主义道德在现阶段的具体表现。 2、共产主义道德的具体表现:大公无私 、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 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草帽书记”黄成模 海南东方原市委书记(三)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Date34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v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和表达。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Date35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v “八荣八耻”坚持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荣”是积极奋战的目标 ,“耻”是防危杜禁的警 钟。“八荣八耻八荣八耻”的核心、原则、基本要求的核心、原则、基本要求 :Date36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不以耻为耻现象有:不以耻为耻现象有:危害祖国成了危害祖国成了“斗士斗士”,背离群众成了背离群众成了“本事本事”,愚昧无知成了愚昧无知成了“时尚时尚”,好逸恶劳成了好逸恶劳成了“潇洒潇洒”,损人利己成了损人利己成了“能耐能耐”,见利忘义成了见利忘义成了“聪明聪明”,违法乱纪成了违法乱纪成了“勇敢勇敢”,骄奢淫逸成了骄奢淫逸成了“荣耀荣耀”等等等等 。更有甚者,是非混淆,更有甚者,是非混淆,荣耻颠倒,以耻为荣,荣耻颠倒,以耻为荣,以荣为耻。以荣为耻。Date37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Date38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