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0页
第2页 / 共60页
第3页 / 共60页
第4页 / 共60页
第5页 / 共60页
第6页 / 共60页
第7页 / 共60页
第8页 / 共60页
第9页 / 共60页
第1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见的诗歌表现 手法表现手法就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思想 认识,情感态度而采用的艺术方法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 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 情于景、托物言志 烘托、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等 。一、主客移位诗歌表现手法“主客移位”所谓“主客移位“就是 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这是我国古典 诗歌常用到的表现手法之一,也称“对写”。明 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 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 婉曲含蓄。 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在天宝十五载被安史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当时其妻小寄居在鄜州羌村。作者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 千古传诵的名篇。此诗之妙,在于从对方(妻子)写起,使 意思深入一层。首联想像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闺中”指代 自己的妻子;颔联以“长安”代指流落到长安的自己;颈联进 一步猜想妻子在夜已深的情况下,凝神久久望月的情景:雾 湿云鬟,月寒玉臂;尾联以美好的祝愿作结,意味隽永。备 受欣赏的是颈联描绘的情景:妻子夜不能寐、辗转反侧、黯 然伤神,自己也不禁伤心落泪。作者巧用“对写法”,将对亲 人的思念之情,将夫妻间真挚而深沉的爱恋表达得淋漓尽致 。,使全诗之情,虽缠绵悱恻而不衰飒颓唐。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往今来,漂泊异地的游子,羁縻他乡的旅人 ,读这首诗时,都能产生强烈的共鸣。这种艺术力 量来自于它的质朴、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同时 ,也来自于它的超乎寻常的“对写法”。前两句是“直 写法”,使“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最能表现客人思乡 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后两句作者采用了另一种方 式,笔锋陡转出新:反过来写自己“遥想”这一天“兄 弟”们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的心理活动,烘托 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情感曲折有致,更浓郁,更 鲜明。二、景与情的 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 了达到这侧目的,他需要写景 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 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 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 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 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抒情手法分类: 直接抒情和间接 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 其诗作中袒露襟怀, 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 、快意或秋绪。 例: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赠 汪 伦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竹 枝 词 刘 禹 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跳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问题: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说明两首诗歌在 抒情方式上的异同。抒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 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 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 文章笔法。也叫直抒胸臆。如:李白梦游 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 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 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 忘告乃翁。”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 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间接抒情, 又叫委婉含蓄,诗人们往 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 的思想感情。分为情景交融、借景衬情 、托物言志。如李白的赠汪伦和刘 禹锡的竹枝词,都是在叙事的基础 上采用间接的抒情方式。所不同的是: 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比喻“汪伦送 我情”,后者巧用谐音双关,将恋人之间 若明若暗的爱情表现得真切动人。 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 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最典型的如 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 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 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 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如唐代谢浑谢亭 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 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 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 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 乐。 乐景与哀景的关系 情景交融,其实不需要这么复杂,我们 只需要记住: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 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 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 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 味出景是何景了哀景、乐景、愁景 ? 以乐写乐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即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 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的西湖,在作 者的字里行间已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 ”“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 现诗人对西湖的独有钟情乐景 以哀写哀:比如:小重山 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 楼愁倚画阑东。蓼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 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 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 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 ,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 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 哀景。 以乐写哀: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 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 情景的交融。如:。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 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 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 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 ?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 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 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以哀写乐: 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 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 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 种品格志向。古诗中,象骆宾王的 狱中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 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 为表予心。就是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 秋蝉的形象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性不 为时人所了解。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 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 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 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 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 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托物言 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 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 对人生的感悟。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A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 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 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 ,而不是某种物品。B、托物言志 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 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 “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 、悲伤等感情。 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 外物与人同喜同悲。比如扬州慢也有“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 争,何况扬州百姓呢?赠别二首(其二) (唐杜牧)多情却以总无情,唯觉樽前笑 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析】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 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 人垂泪,何况人乎? 三、烘托与对比A、衬托概念: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 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烘托本是 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 上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 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 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 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 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 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琶行中 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 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 情。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 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 、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互相 形成对比映衬,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 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最后两句:“尽日无 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以成双成对的“ 鸳鸯”衬托出人孤寂的心情。 本诗与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诗通过乌衣巷 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 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 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 复存在。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 特点,使人一目了然 ;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 过对其他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 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 可以使被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作者对雪景的描写可谓一 绝,用的就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正是寒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扬扬 卷下一天大雪来”,“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 ,到晚却下得紧了”,这是从正面入手,直接突出雪大 风猛;“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 撼,摇振得动”,“那间草亭已被雪压倒了”,“火盆内 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是从侧面入手,通过写草屋 的摇振、倒塌,火种的浸灭来间接突出风雪之猛烈。 两种描写手法的结合,使风雪的特点更为突出了。 B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 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如贺知章的“少小 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高适的“战 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用对比 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元 代王冕白梅的前两句:“冰雪林中着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将“冰雪林”中洁白的 梅花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花之高洁 守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 感情。 对比对比手法鉴赏,我们要注意它的特点,它 不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而是一种内容设置的技巧。仅举一例:南园十三首(其一)李贺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小白长红”指 白花少,红花多。园中春花的艳丽和“日暮嫣香落”的 结局,形成对比,藉以抒发个人感慨。作者正值青 春年华,犹如“越女”,然而因避父讳却不能为朝廷所 用,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其悲戚之情自然流露出 来,全诗悲剧气氛浓烈。“嫁与春风不用媒”说得轻松 ,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例: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采 莲 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 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 ,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 鹃。催成清泪,惊破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 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问:(1)、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2)、陆游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 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 上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技巧。衬托,也叫 映衬,相形。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相关 、相反的事物作为背景,加以烘托。被烘托的事 物叫主体,用来作背景的事物叫衬体。衬托又分 正衬和反衬。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 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