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讲心理的实质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一)动物心理的起源(二)脑的结构与机能(三)脑产生心理是否如肝脏分泌胆汁?-脑的反射活动与心理 二、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的反映(一)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吗?-正确看待遗传素质对心理发展的作用(二)“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三)狼孩的人性哪里去了? -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意义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问题:真有“魂不附体”的现象么?身体如何产生心理?身体的哪一部分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呢? “形具而神生” “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焉得有无体独存之精 ”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素问一书已提出“头者精明之府” 元明时代的医书中就有“神不在心而在脑”, “脑为元神之府” (一)动物心理的起源 1、无机物相互作用留下的痕迹的过程是最低级 的反映形式反应。 2、随着生命物质的出现一种叫高级的反映形式 出现感应性。3、能对有信号意义的刺激做出应答。 4、当动物的神经系统能发展到在信号与信号之 间所代表的刺激物之间建立暂时神经联系时 ,我们说动物具有了更高级的反映形式-心 理。 动物的心理进化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直到人类的心理出 现,动物的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阶段这一阶段的无脊椎动物的心理基本上属于感 觉阶段,这是心理发展的最初阶段,本能行为是主要 的行为方式。 知觉阶段-它的基本特点是动物能够将信号刺激物的各 种属性综合起来以整体形式进行反应。 思维萌芽高等脊椎动物、哺乳类动物由于大脑半球和 皮层进一步发展,能从以感知的事物之间的具体关系中去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思维活动能力。 意识阶段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类出现,能够主观 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 (二)脑的结构与机能 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 本结构和机能单位。神 经元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都是由细胞体和突起 构成的。突起有两种: 树突,短而成树枝状, 一般有几个;轴突,细 长,末端有分枝叫神经 末梢,一般只有一个。 神经系统的结构人的神经系统由周 围神经系统和中枢 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脑 神经、脊神经和植 物性神经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脑和脊髓。下图显示了人脑的结构及不同脑区功能的说明。 大脑皮层 自主运动、感觉、学习、记 忆、思维、情绪及意识中枢下丘脑 饥饿、干渴、体温和其他内 脏及躯体功能控制中枢脑垂体 内分泌系统的主控腺延脑 呼吸、吞咽、消化及心率控 制中枢丘脑 将感觉信息传递到皮层的中 间站 胼胝体 连接大脑两半球的纤维束中脑 信息传导和转换中心小脑 保持身体动作的协调平衡脊髓 感觉和运动神经冲动传导通道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约有神经细胞140亿个。他的 表面一层组织叫大脑皮层,平均约2-3毫米厚,有六层 神经细胞组成。可以把大脑皮层分为几个区(或叶) :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123(三)脑产生心理是否如肝脏分泌胆汁 ?-脑的反射活动与心理 我们要知道脑怎样产生心理, 就要从反射活动谈起。 1.脑的反射有两种:无条件反 射和条件反射。 2.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先天 具有的、用不着学习就会的 反射。例:当手碰到火时, 灼热刺激了皮肤的感受器产 生兴奋,兴奋沿着感觉神经 传到神经中枢,中枢通过运 动神经将兴奋传到手部肌肉 ,使手发生收缩。这是一种 本能,一种无意识的活动。 3.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后 天获得的,经过学习训 练才会的反射。这种反 射没有固定的神经通路 。它的形成有一个过程 ,需要准备一定的条件 。以巴浦洛夫的狗对铃 声形成分泌唾液的条件 反射为例(图)4.条件反射发生的过程包 括三个环节:开始环节 、中间环节、终末环节 。心理正是发生在中间 环节上,它是大脑中枢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后形 成的暂时联系的结果。 二、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的 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心理是客观现实的直观映象心理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一)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吗?-正确看待遗传素质对心理发展的作用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荷尔曾经说过:“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按照它的说法,人的 心理发展是由遗传来决定的。遗传是亲代的性状在下 一代表现的现象。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绝 不会是种瓜得豆,种豆得瓜。这是遗传的作用。但是 ,亲代能遗传给后代的东西,只是那些有关个体性状 的东西,如脸型、肤色、身高、步态等生理特点。这 些是由遗传物质,即存在于细胞染色体里的基因的特 性决定的。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得出,遗传决定论是没有科学 依据的,我们不能相信“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的 谎言。我们还要明确,我们反对遗传决定论并不是否 认遗传的作用。 (二)“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墨子曾说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华生曾说:“给我一打健康 的婴儿,一个由我自己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 个环境里养育他们,不论他们的祖宗的才干、爱好 、倾向、能力和种族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 个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美术家、 大商人、以至于乞丐或强盗。”他的这个说法,就 是十足的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的共同点是抹煞人的 主观能动性。一个叫人听天由命,一个叫人甘当奴 隶,所以两者都是错误的、片面的。 (三)狼孩的人性哪里去了? -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意义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 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 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 见到一种“神秘的生物 ”出没于附近森林,往 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 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 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 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 了大狼,在狼窝里发现 了这两个“怪物”,原 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 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 “狼孩”一事。 图为哈萨克斯坦“狼孩”所谓狼孩是指人的个体自 由落到狼群中生活,由狼 群喂养长大的孩子。文献 记载,十八世纪中叶以来 ,在意大利、瑞典、比利 时、立陶宛、德国、荷兰 、法国、印度等地都发现 过狼孩,共达三十余例, 其中对1921年在印度发现 的狼孩卡玛纳的记载,材 料较多。卡玛拉到13岁时 ,才具有相当于1岁半正常 婴儿那样的心理水平,到 17岁死去的时候,也才有 三岁半小孩那样的心理水 平。 图意大利罗马城的城徽雕塑,传说最早建立罗马城的两兄 弟罗莫拉斯和雷莫司是由狼哺育长大的一对双胞胎。 从上诉有关狼孩的材料中,我们可以得 到一点启示。人的心理不是由遗传决定的, 也不是全然由环境决定的。如果心理由遗传 决定,狼孩就不会变成缺乏理性能力的人; 如果心理完全由环境决定的,当他恢复了社 会生活之后,各种心理就应该正常地发展起 来,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可见人的心理发展 ,是以遗传素质为基础,以社会生活尤其是 教育为条件而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家做过的试验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