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演讲人 : 丁彦芳指导老师 : 赵少伟 概念; 工程结构的安全性 工程结构的耐久性 改善工程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重 要途径一、概念 工程结构的安全性:结构及其构件在荷载等 各种可能出现的外加作用下防止破坏倒塌, 保护人员设备不受损伤的能力 工程结构的耐久性:结构及其构件在环境作 用下能够长期维持其所需功能的能力二、工程结构的安全性 结构外加作用与结构设计 1.外加作用 2.结构设计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3.对于结构设计,要注意的事项 构件承载力的安全设置水准 整体牢固性 环境作用二、工程结构的安全性 (一)结构外加作用与结构设计 1.外加作用:一般作用、偶然作用、导致结 构材料性能劣化(如钢材与锈蚀,混凝土腐 蚀)的环境作用或环境影响。 2.结构设计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结构及其构件在其设计使用年限内,必须具 有适当的安全储备(安全系数方法中)或适 当的可靠度(可靠度方法中),应满足下列 三个方面的基本功能要求:二、工程结构的安全性 (1) 在一般作用或环境作用下满足正常使用的适 用性要求; (2) 在可能出现的一般作用和规定的偶然作用下 ,有足够的承载力,能够抵抗倒塌等严重破坏; (3) 在可遇见或不可遇见的偶然灾害作用下或 受到重大人为影响时,结构不应发生与其初始原 因不相称的严重破坏后果,即整体牢固性和鲁棒 性。二、工程结构的安全性 3.对于结构设计,要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就必须 做到: (1)在可能发生的一般作用与规定的偶然作用下, 结构的每一构件(如梁、板、柱及其连接)都具有 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即构件在承载力上的安全 性; (2) 结构必须有整体牢固性,无论天灾人祸,结 构都不应该发生与其不相称的严重破坏后果;二、工程结构的安全性 (3)在环境作用下,结构材料性能的劣化, 应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内。 注: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主要考虑的极 限状态有承载力极限状态(与构件的安全性 相应)和正常使用时的变形极限状态与裂缝 极限状态。二、工程结构的安全性 (二)构件承载力的安全设置水准 1.在结构设计规范中,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 一般计算式为: 材料强度的标准值无论在可靠度或者安全系数的 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中,目前多普遍采用95%保证率 的材料强度作为标准值。二、工程结构的安全性 2.分项系数与安全因数 (1)一般荷载作用下: 另一方面,我国规范在计算承载力时所规定的材料 强度分项系数比英美的相应安全系数低大约10%-15% ,总之,我国结构设计规范构件承载力安全设置水 准在国际上是最低的。办办 公 楼公寓住 宅房间间学校 教室学校 走廊剧剧院 门厅门厅餐 厅厅办办公楼 餐厅厅中 国1.51.52.02.53.02. 52.0美 国2.42.02.03.94.84. 84.8中国英国美国活荷载载分项项系数1.41.61.7永久荷载载分项项系数1.21.41.4二、工程结构的安全性 (2) 偶然荷载作用下,我国规范只要求在设 计规定的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 必需的整体稳定性(除特殊用途的建筑物外 ),并且只是规定地震作用与防火要求,并 不考虑可能的爆炸、撞击与严重人为错误以 及比规范规定烈度更大的地震出现时如何减 轻灾难性后果的要求。二、工程结构的安全性 (三)结构的整体牢固性 对于结构的整体牢固性,我国规范尚未能够提出 具体的分析方法与标准,只能通过合理地结构方 案与结构布置以及可靠的构造措施加以保证二、工程结构的安全性 (四)环境作用 我国土建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规范,重点放在各种 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强度要求,而对环境因素作用 (如干湿、冻融等大气侵蚀以及工程周围水、土 中有害化学介质侵蚀)应注意防止混凝土与钢筋 的侵蚀,防止混凝土顺筋开裂。三、工程结构的耐久性 我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现状 我国工程耐久性不足的主要原因: 1.设计标准过低; 2.施工进度的不适当要求; 3.缺乏正常的检测与维修; 4.混凝土与钢筋材料的劣化。三、工程结构的耐久性 (一)我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现状三、工程结构的耐久性 (二)我国工程耐久性不足的主要原因 1.设计标准过低; 美国ACI规范中的保护层厚度是对最外层的钢筋( 一般是指箍筋或者分布筋)而言的,而我国规范 中所指的则为最外层主筋。配筋混凝土中国美国ACI规规范美国BS规规范混凝土最低强度 等级级C15C25C30(C25)露天环环境下抗碳 化锈蚀锈蚀 的保护护 层层厚度C25 板20mm ,梁 30mmC25 不分梁或板,受 雨淋一侧为侧为 38mm (当d16)C35 不分梁或板, 35mm 干湿交替时时C40 ,40mm三、工程结构的耐久性 2.施工工期 (1)快速施工中,结构的各种施工缝、连接缝和防 水层等影响结构耐久性的薄弱环节不易保证; (2)早强水泥的应用会降低结构耐久性。 3.缺乏正常的检测与维修 我国建设中存在一大误区:重新建轻维修,并将 二者截然隔离。 结构的耐久性需要正确的使用与正常的检测、维 修相配合。三、工程结构的耐久性 4.材料的劣化 环境作用下材料的劣化现象主要是钢筋锈蚀和混 凝土的腐蚀 钢筋的锈蚀:(1)如果养护不当,会引起混凝土的 碳化,当碳化发展到钢筋表面,钢筋就会发生锈 蚀;(2)近海洋环境或冬季喷洒除冰盐融化道路积 雪的环境中,氯盐会引起钢筋的锈蚀,这种破坏 远远超过碳化(3)保护层厚度不够三、工程结构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腐蚀:冻融腐蚀和化学腐蚀 (1)冻融破坏:a.饱和水的混凝土在冻融环境中容 易发生开裂剥落等损伤破坏,饱水程度不高的混 凝土不易受损伤;b.配置混凝土时加入化学引气 剂(可在混凝土体内产生封闭微细气泡)是防止 混凝土冻融破坏的最有效手段。 (2)化学腐蚀:主要来自周围水体和土体中含有硫 酸盐、碳酸等盐类和酸类化学物质的侵蚀。改善措施与方向改善措施耐久性安全性四、改善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主要途径 1.提高结构安全设置水准 2.完全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标准 (1)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与耐久性极限状态 (2)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 (3)摆脱技术规范的误区 (4)试用阶段进行定期的检测与维修。 3.桥梁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四、改善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主要途径 1.提高结构安全设置水准 a.提高抗灾能力; b.适当提高结构设计荷载的标准值和结构构件 承载力的安全设备。四、改善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主要途径 2.完全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标准 (1)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与耐久性极限状态 设计使用年限和设计基本周期 技术使用寿命 功能使用寿命 经济使用寿命四、改善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主要途径 (2)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 a.明确结构及其构件的设计使用年限; b.根据不同的劣化机理和环境条件进行细化分类 ,然后针对不同的设计使用年限和不同的劣化机 理下的局部环境条件类别规定有关的材料、结构 构造和裂缝控制措施、施工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的要求;四、改善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主要途径(3)技术规范误区误区一:目前结构设计中考虑强度多而考虑耐 久性少;重视强度极限状态而不重视使用极限状 态;误区二:人们只满足于规范对结构强度计算上 的安全度要求,而忽视从结构体系、结构构造、 结构材料、结构维护、结构耐久性以及设计、施 工到使用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人为错误等方面保 证结构的安全性四、改善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主要途径3.桥梁设计时的改进和方向 (1)重视桥梁耐久性设计问题:结构的耐久性研究应用灰色 分析法(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的发展); (2)重视对疲劳损伤的研究:桥梁所用材料并非均匀和连续 的,并且车辆荷载和风荷载都是动荷载,这对结构的整体 牢固性要求较高; (3)重视桥梁的超载问题:能够引发桥梁的疲劳问题;由于 超载造成的桥梁内部损伤不能恢复,将使得桥梁在正常荷 载下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可能危害桥梁的安全性和 耐久性 设计使用年限:设计规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一规定 时期内,只需进行正常的维护而不需进行大修就能 按预期目的使用,完成预定的功能,即结构在正常 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护下所应达到的使 用年限。 设计基准周期:是为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间有关的 材料强度、有关的材料性能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 ,建筑设计所考虑的荷载统计参数,都是按设计基 准期为50年确定的。 注:设计使用年限必须具有一定的保证率和安全度 ;而设计基准周期只是用来确定可变荷载的出现频 率与其作用值以及材料的强度参数的标准值,而不 考虑环境作用下与材料劣化相联系的耐久性要求。 技术使用寿命:是指结构的某种技术性能(如承 载力或者变形等)因材料性能劣化而不再满足要 求时的期限; 功能使用寿命:是指结构的使用功能发生了变化 (如桥梁行车能力增加或者建筑用途改变)因而 无法继续使用时的期限; 经济使用寿命:是指结构由于经济效益考虑(继 续修理使用还不如拆除重建更为经济)而不再使 用的期限。 但是结构耐久性设计中提到的设计期限是技术 使用寿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