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7页
第2页 / 共57页
第3页 / 共57页
第4页 / 共57页
第5页 / 共57页
第6页 / 共57页
第7页 / 共57页
第8页 / 共57页
第9页 / 共57页
第1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节 药物不良反应概述 n 药物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对疾病治疗、 预防或诊断的有效性是其使用价值,但由 于科技水平、人们认识等因素的局限,人 们在利用其有效性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承载 它所带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一、不良反应的概念 n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 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 有害反应。n 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 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 剂量的中药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 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二、不良反应的分类n(一)病因学分类n 1与药物剂量有关的中药不良反应 n 2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中药不良反应n (1)特异质反应n (2)变态反应n 3与中药配伍有关的中药不良反应 n 4.药物依赖性 (二)病理学分类n1功能性改变n2器质性改变 n3. 临床表现分类n(1)心血管(循环)系统的不良反应n(2)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n(3)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n(4)泌尿系统的不良反应n(5)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n(6)造血系统的不良反应n(7)变态反应性疾病n(8)药物依赖性及致癌、致畸n(9)其他方面的不良反应第二节 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的临床表现n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 症状不一,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 见,其次为全身系统性损伤的临床表 现。一、皮肤症状 n 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可表现为各 种皮肤症状,如荨麻疹与血管性水肿、麻 疹样、猩红热样与斑丘疹型药疹、固定性 药疹、水疱或大疱型药疹、多形性红斑型 药疹、结节性红斑型药疹、紫癜型药疹、 湿疹样药疹、红斑性狼疮样反应、接触性 皮炎、光敏性皮炎、大疱性表皮坏死性松 懈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Stevens- Johnmn 综合征型药疹、银屑病样药疹、药 热、注射局部红、肿、坏死、色素沉着、 痤疮样疹等。二、全身症状 n 1各系统常见的中毒表现 n 中药毒性反应引起的生理生化机能异常和结 构的病理变化,可在各系统内发生,造成多系统 多脏器的损害。n 消化系统的毒性反应n 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n 心血管系统的毒性反应n 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 n 呼吸系统的毒性反应n 泌尿系统的毒性反应 n 其他毒性反应有眼、耳等五官功能障碍,如 视力降低,甚而失明、复视、耳聋、耳鸣,以及 头痛、脱发、水肿、胸膜炎、咽痛等。2肝、肾损害的中毒表现 n中药引起的肾毒性临床表现各异,严重的可引起 肾功能衰竭。n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可表现为服药后肾功能在短时 期内急剧地进行性下降,氮质代谢废物积聚和电 解质紊乱,可出现少尿或无尿,或非少尿性急性 肾功能衰竭。常伴有肾性糖尿、低渗尿、低比重 尿。肾小管性酸中毒,可有蛋白尿,尿中可见红 细胞、白细胞、颗粒管型,尿NAG酶及溶菌酶升 高。并可演变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见神昏 、头痛、嗜睡、发热、全身浮肿、心慌气急等。 部分患者还有肾外表现,如恶心、呕吐、上腹部 不适,肝功能损害等表现,以及贫血、血小板减 少等骨髓造血抑制等。2肝、肾损害的中毒表现n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血生 化检查指标多正常,血肌酐和尿素氮通常在正常 范围的高值或轻微升高。此时若继续使用肾毒性 中药,则会加重肾脏损害,可致逐步出现氮质血 症、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肾浓缩能力损害,表 现为多尿、尿频和夜尿增多,并可出现轻度贫血 ,尿化验显示肾性尿糖及轻度蛋白尿,低比重及 低渗透压尿。第三节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n一、药物和使用的因素n 1炮制不当 n 2剂量过大 n 3疗程过长 n 4辨证不准 n 5. 配伍失度 二、机体因素n1体质n2性别、年龄 n3种属 第四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n一. 药品不良反应(ADR)和药源性疾病 (DID)的预防n1.严格审查待上市新药n2.连续追踪已上市的新药 n3.合理使用药物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n 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首先要停用一 切药物,并同时禁食。这样既可以终止药 物对机体的继续损害,又有助于诊断和采取 治疗措施。药物不良反应多有自限性特点, 停药后无需特殊处理,症状即可逐渐缓解。 但若遇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 药物性肝肾功能损害等,就应立即采取对 症治疗,最大程度地减轻不良反应造成的损 害。二、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n1.大部分中药都是经口服用,因此可以通过 洗胃、灌肠来排除毒物。n2.在救治口服药物中毒时,活性炭也较常应 用。 n3.生物碱类中毒,可先饮大量浓茶,使生物碱 沉淀,减少胃肠吸收。n4.含重金属或生物碱类的中药所致的中毒, 应及时服用蛋清。n5.急性中毒出现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者,需 及时供氧。n6.中毒症状较轻时,可以甘草、绿豆煎汤饮 用,以解其毒。n7.中毒症状较严重者,当酌情采用拮抗剂或 透析支持疗法等。二、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第五节 常用有毒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一、乌头类药物(一)乌头类药物和含乌头类药物的中 成药n 1中药材 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 枝蒿等。n 2中成药 舒筋活络丸、追风丸、活络 丹、大活络丹、三七伤药片、附子理中丸 、金匮肾气丸、木瓜丸、正天丸、右归丸 等。n (二)中毒机理 n主要有毒成分为乌头碱(Aconitine),一 般中毒量为0.2mg,致死量为24mg。主 要是对神经系统,尤其是迷走神经等,使其 先兴奋、后抑制,并可直接作用于心脏,产 生异常兴奋,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 而死亡。(三)中毒表现 n 1神经系统表现为口舌、四肢及全身麻木 、头痛、头晕、精神恍惚、语言不清或小 便失禁,继而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呼吸 衰竭等。n 2循环系统表现为心悸气短、心律失常 、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四肢 厥冷等。n 3消化系统表现为流涎、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肠鸣音亢进。(四)中毒原因n 1过量服用为主要原因。n 2用法不当,如煎煮时间太短或生用。n 3泡酒服用或与酒同用。n 4个体差异引起蓄积性中毒。(五)中毒解救n 1清除毒物,在无惊厥及严重心律失常情 况下,反复催吐、洗胃。n 2肌注阿托品0.51.0mg,根据病情可 注射数次。如未见症状改善或出现阿托品 毒性反应,可改用利多卡因静注或静滴。n 3对呼吸衰竭、昏迷及休克等垂危病人, 酌情对症治疗。n 4绿豆、甘草、生姜、蜂蜜等煎汤内服。二、马钱子及含马钱子的中成药n(一)含马钱子的中成药 n九分散、山药丸、舒筋丸、疏风定痛丸、 疏络养肝丸、伤科七味片、九转回生丹等 。 (二)中毒机理n马钱子含番木鳖碱即士的宁,毒性大。成 人服用510mg即可中毒,一次服用3Omg 即可致死。首先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引起 脊髓强直性痉挛,继而兴奋呼吸中枢及血 管运动中枢。(三)中毒表现 n 初期出现头晕、头痛、烦躁不安、面部 肌肉紧张、吞咽困难;进而伸肌与屈肌同 时做极度收缩,发生典型的士的宁惊厥、 痉挛,甚至角弓反张,可因呼吸肌痉挛窒 息或心力衰竭而死亡。n (四)中毒原因n1误服或服用过量。n 2服用炮制不当的马钱子。(五)中毒解救n1病人需保持安静,避免声音、光线刺激 (因外界刺激可引发惊厥痉挛),吸氧。n2清除毒物,洗胃、导泻。较大量的静脉 输液,以加快排泄。n3对症治疗,痉挛时可静注苯巴比妥钠0.2 0.3g。n4肉桂煎汤或甘草煎汤饮服。三、蟾酥及含蟾酥的中成药n(一)含赡酥的中成药 n 六神丸、六应丸、喉症丸、蟾酥丸等。(二)中毒机理n 主要毒性成分是强心配糖体(蟾酥毒素 ),还含有儿茶酚胺类化合物、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等。蟾酥毒素有洋地黄样 作用,小剂量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大剂 量则使心脏停止于收缩期。(三)中毒表现 n1循环系统表现为胸闷、心悸、心律不齐 、脉缓慢无力、心电图显示房室传导阻滞 等。严重时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 冷、大汗虚脱、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心 跳骤停而死亡。n2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等。(四)中毒原因n1服用蟾酥制剂过量。n2外用蟾酥浓度过高。n3误食或过量食用蟾酥。(五)中毒解救 n1清除毒物,如洗胃、灌肠、导泻、较大 量静脉输液。服用蛋清、牛奶保护胃黏膜 并大量饮水或浓茶。n2对症治疗,如注射阿托品,服用颠茄合 剂等。n3甘草、绿豆煎汤饮用,或以生姜捣汁、 鲜芦根捣汁内服。四、雄黄及含雄黄的中成药n(一)含雄黄的中成药 n 牛黄解毒丸(片)、六神丸、安宫牛黄 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牛黄抱龙 丸、三品一条枪、砒枣散等。(二)中毒机理:n 雄黄主要成分含二硫化二砷(As2S2), 此外还含有少量二氧化二砷(As2O3)。砷盐 毒性较大,进入体内后,蓄积和分布于体内各 组织,主要分布在肝、肾、脾等内脏及指甲、 毛发等部位。砷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危害神经细胞,使中枢神经中毒,产生 一系列中毒症状。并直接影响毛细血管通透性 。也可使血管舒缩中枢麻痹,而导致毛细血管 扩张,并可引起肝、肾、脾、心脏等血管的脂 肪变性和坏死。(三)中毒表现n1消化系统表现为口腔咽喉干痛、烧灼感 、口中有金属味、流涎、剧烈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严重时类似霍乱。n2各种出血症状,如吐血、咯血、眼结膜 充血、鼻衄、便血、尿血等。n3肝肾功能损害而引起转氨酶升高、黄疸 、血尿、蛋白尿等。n4严重者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而死亡。n5长期接触可引起皮肤过敏,出现丘疹、 疱疹、痤疮样皮疹等。(四)中毒原因n1超量服用。n2饮雄黄酒易致中毒。(五)中毒解救n1清除毒物,如催吐、洗胃、导泻、输液 ,服用牛奶、蛋清、豆浆、药用炭等吸附 毒物,保护黏膜,必要时可应用二巯基丙 醇类。n 2纠正水液代谢和电解质紊乱,抗休克、 肾透析等对症治疗。n 3甘草、绿豆煎汤饮用,也可用中医对症 治疗。五、含朱砂、轻粉、红粉的中成药n()含朱砂、轻粉、红粉等的中成 药 n 牛黄清心丸、牛黄抱龙丸、抱龙丸、朱 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安神补脑丸、苏 合香丸、人参再造丸、安宫牛黄丸、牛黄 至宝丹、牛黄千金散、牛黄镇惊丸、紫雪 丹、大活络丹、月白珍珠散等。(二)中毒机理n 此类药物含汞,属汞中毒。机体吸收后 迅速弥散到各个器官和组织,并可通过血 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产生各种中毒症状。(三)中毒表现n1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口中有金属味、流诞、口腔黏膜充血、牙 龈肿胀溃疡等。n 2泌尿系统表现为少尿、蛋白尿,严重者 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n 3神经系统及精神方面症状。(四)中毒原因n1超剂量或长期服用朱砂。n 2长期大量服用含朱砂的中成药。(五)中毒解救n1清除毒物,如催吐、洗胃、导泻、输液 ,服用牛奶、蛋清等。也可用二巯基丙醇 磺酸钠类、硫代硫酸钠等解毒。n 2纠正水液代谢和电解质紊乱,抗休克、 肾透析等对症治疗。n 3甘草、绿豆煎汤饮,或以土茯苓煎汤饮 。第六节 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n 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概念n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指根据我国药品管 理法的有关规定,对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 、用量时出现一种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 的有害反应开展监督和考察。但从广义的 概念,对于不合理用药等引起的药品不良 反应也应列入监测的范围,以便于总结经 验,避免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二、实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 意义 n 1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 n 2有助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及时发现药品 质量问题 n 3. 有助于推动医疗单位的科研发展 n 4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n 5. 有助于加强医务人员间的合作 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