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4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5页 / 共54页
第6页 / 共54页
第7页 / 共54页
第8页 / 共54页
第9页 / 共54页
第1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阿拉善盟环保干部 培训班讲座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朴 光 洙 2009.12.6第一讲 中国环境保护法体系l一、环境保护法概述l环境保护法的定义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 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l含义l-环保法是调整人们在环境保护中的社会 关系的法律规范;l-环保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具有特定的范围;l-环保法是指一切调整环境保护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l环保法的特点l-科学技术性;l-综合性和广泛性;l-社会公益性;l-可持续发展性。l环保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l-环保法与经济法的区别。环保法着眼于保护环境因素,维护生态平 衡,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 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法着眼于把 自然资源作为“财源”来加以保护,其目的主 要是为了经济利益。l-环保法与民法的区别。环保法对环境因素的保护着眼于各个环境 因素之间以至每个环境因素内部的关联性 ;民法对环境因素的保护是着眼于保护其 所有权、使用权关系。l-环保法与劳动法的区别。环保法是防止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对生活 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污染危害,从而保障人 体健康及其他生物的生存与发展;劳动法 是防止劳动工作过程中不符合劳动卫生条 件和劳动防护标准,从而危害人体健康与 生命安全。l-环保法与刑法的区别。环境污染的特点是人类生产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 有害物质和能量,以环境为媒介影响人体健康, 而不同于以投毒、凶杀等方式直接伤害人体健康 或生命安全的刑事犯罪;环境污染是伴随着人们 正常活动而出现的有害副产物;构成环境犯罪的 行为人主观上并无直接故意,其危害后果可能会 造成人身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但社会对其评价 及刑法对其惩罚,与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 罪有严格的区别。l环保法的任务、目的、作用l环保法的任务:l-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l-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l环保法的目的(“二元论”):l-保障人体健康;l-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保法的作用:l-是实施环境监督管理,保障人体健康,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依据;l-是提高公民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 促进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法律保障;l-是维护我国的环境权益,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武器;l-是促进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与交流,保护世界环境的重要手段。l二、我国环保法的发展历史简况l分三个阶段:l-古代环境立法观念的形成;l-近代环境立法;l-新中国环境法的发展(三个阶段)。l -新中国成立后到环保法(试行) 布前为初创阶段(1949-1979);l -从环保法(试行)颁布到新的 环保法颁布前为快速发展阶段 (19791989);l-环保法颁布以来为转型创新阶段l三、环保法体系框架及立法成就环保法体系的定义l-指由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 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社会关系 而产生的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l环保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理由:l-有特定的调整对象;l-有特定的调整方法。l环保法体系的构成:宪 法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组 污 资 环 地 其 国 程织 染 源 境 方 他 际 序法 防 保 保 性 有 环 性规 治 护 护 环 关 境 法法 法 标 境 法 保 规规 规 准 法 规 护规 公约 -宪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范。如:第26条,第9条,第10条,第22条 等。-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如:环保法(试行)(1979)-背 景;环保法(1989)-特点、主要内容。-污染防治法规。法律8部: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颁布, 2000年修订)、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颁布 ,1996年修订.2008年再次修订)、海洋环境保 护法(1982年颁布,1999年修订)、噪声污 染防治法(1996年颁布)、固体废物污染防 治法(1995年颁布。2004年修订)、放射性 污染防治法(2003年颁布)、环境影响评价 法(2003年颁布)、清洁生产促进(2002年 颁布)。l背景、特点、主要内容。l此外,还有法规(50多部),部门规章(160多部)。-资源保护法规。主要法律8部:土地法(86年颁布,98年修 订)、森林法(84年颁布,98年修订)、 草原法(85年颁布,2002年修订)、矿产资源法(86年颁布,96年修订)、水法(88年颁布,2002年修订)、渔业法86年颁布,2001年修订)、 野生动物保护法(88年颁布,2004年修订)、水土保持法(91年颁布)。l此外,还有防沙治沙法、可再生能 源法等。l-环境标准。1100多项。l概念、作用、分级、分类、问题、措施。l-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1600多部。如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 条例等。l-其他有关法规。如:刑法、民法通则、管 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中有关环 境保护的规定。l-国际环境保护公约。我国签署的公约、条约达50多部。如保 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蒙特利尔议定 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 样性公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 其处置巴塞尔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 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京都议定 书等 。l-程序性法规。如 :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 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 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环境保护行政处罚 办法等。l-组织法规。尚无专门法规。l四、环保法体系框架的基本特点l-覆盖领域广泛。覆盖了水、气、声、渣、海洋、放射性、环评等领域。l-规范了人与环境和谐的关系。如环保法律规定的环评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等共同点都是为了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l-以控制污染行为或人为影响为基本点。 环保法律规范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或者人为影响达到保 护环境的目的。l-法律门类齐全。包括行政法、民法、刑法、国家法、宪法。l五、环境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l体系尚不完备,一些领域还有空白,如化 学品管理、土地污染防治、生物安全、核 安全、遗传资源保护等方面尚无法律。l环境法律配套滞后,一些重要的条例、规 章、标准、政策还没有出台(如总量控制 、限期治理、排污许可证、噪声细则等) 。l某些法律条款规定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 差。如环保法的主要问题:(1)覆盖 领域不全;(2)原则化、操作性差(3) 新的制度、理念没有体现;(4)针对性不 强,如地方保护等。l某些法律、法规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需 尽快修订,如环保法、噪声法建 设项目条例等。l缺少一部专门约束政府行为的环境法律。l环境民事赔偿无法律依据,弱势群体得不 到必要补偿。l环境损害社会保险无法律依据,重大污染 事故的补偿无经费来源。l处罚力度弱,缺乏强制手段(表现为守法 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取证 难、举证难、执行难)。l地方环境立法发展不平衡等。 * 问题原因: 现行环境法大多基于计划经济管理需 要,现在市场经济改革进程加快; 环境立法长期受粗放型经济增长思想的主导和影响; 过去的环境法以调整企业法人行为为主要目的而设立。* 改革创新的理由: 当前环境纠纷日趋复杂、矛盾日趋激化、冲突日趋尖锐,需要从法律上进行调整和规范; 规范政府行为,建立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所要求的。六、加强环境立法,完善环境法体系 (一)、“十一五”环境立法规划l环境立法指导思想必须适应和推进“历史性转变”的需要,认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 要顺应日益深化的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 和历史趋势,强化法律、经济管理手 段;围绕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重点调整产能过剩及潜在过剩的重污染行业; 要贯彻突出污染防治,特别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要求; 要适应强化环境执法工作的需要,加大处罚力度; 要落实”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处理好重点立法和一般立法的关系。l环境立法的基本原则 从基本国情,最大实际出发; 以人为本,推进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强政府责任和公众参与; 借鉴国外环境管理和立法经验。l环境立法目标:l实现“一个目标”,把握“两个重点”:l“一个目标”坚持现有的法律体系,通过 制定新法和修订现有法律结合,到2010年 初步建立起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和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法律体系。l“两个重点”在完善环境法律体系、立法内容方面,把握两个重点。 法规体系建设方面的重点:通过修改 环境保护法,制定国家环境保护基本法国家环境政策法,构建生态保护、核安全法律框架,完善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立法内容方面重点突破: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公民的环境权益,畅 通公众参与渠道,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通过环境税改革,企业环保成本内部化, 加大处罚力度,强化执法手段,明确民事 责任,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执 法成本高”的问题;强化政府环境责任,建立领导干部环保政 绩考核评价体系; 规范行政管理行为,建立环保行政问责制 度等。 主要任务:制定国家环境政策法 国家环境政策法应规定的基本事项:环保目标、原则、制度、基本政策、体 制 ; 政府环境责任及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 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执法手段; 环境事务与经济、社会发展事务的协调机 制; 基本法与单行法的关系等。l填补环保法规空白,完善法规体系。包括: 建设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已颁 布)。 生态保护方面:制定自然保护区 法、生 物安全法、土壤污染 治法、遗传 资源保护法、生态保护法、西部开发生态保护监督条例、农村环境保护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条例、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条例;生态示范管理办法、有机产 品管理办法、生态功能区划管理办 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办法、环保用微生物环境安全管理办法、 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管理办法等。核安全方面:制定核安全法、民用核设备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放射性物质运输安全管理条例等。 污染控制方面:制定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控制法等。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方面: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环境污染损害评估办法、 跨界环境污染损害赔付补偿办法等。完善环境管理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方面: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环境监察工作条例、环境行政违法行为处分办法等。 配套法规方面: 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条例、环境污染限期治理管理条例、利用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规定、特种产品和包装物回收 利用处置系列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防治机动车排放污染管理条例、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建筑施 工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环境噪声污染 防治及处罚办法、固体废物进口管理 办法、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外 来入侵物种环境安全管理办法、生物 遗传资源与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管理 条例、危险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办 法等。环境管理模式规范化方面:公众参与 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环境友好企业评 定办法、环保模范城市考核办法企 业环境信息公开管理办法、生态示范 管理办法等。l需要修订的法律法规:大气污染防治 法、环境影响评法 环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