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重点: 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及其形成地貌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3、褶皱(背斜、向斜)、断层的特征 4、板块构造学说 5、河流侵蚀地貌 6、河流堆积地貌分类类能量来源表现现形式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 的热能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一、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主要)太阳辐射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运动形态影响挤压隆起,形成 褶皱山脉;断裂, 形成裂谷或海洋。地表高低起伏和 海陆变迁 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地貌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冰川侵蚀 海浪侵蚀-风蚀柱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峡谷、瀑布溶蚀形成喀斯特地貌 -角峰、冰斗、U型谷 -海蚀柱、海蚀陡崖、海蚀拱桥堆积 作用流水堆积风力堆积海浪堆积-新月形沙丘山前形成冲积扇, 河流中下游形成河漫滩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沙滩黄土高原的形成风化作用侵蚀 作用搬运作用-沙尘暴、泥石流2下列地貌中,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而形成的是 A、长江三角洲 B、阿尔卑斯山脉 C、台湾岛 D、红海3关于地表形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角峰、U型谷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B长江三角洲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C海蚀地貌是由于洋流的作用形成的 D新月形沙丘是由于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1下列外力作用的景观图中,表示风蚀作用的是AAA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箭头表示外力作用,其余均为内力作用 B.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C.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D.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A形态态新老关系地形地理意义义背 斜 向 斜向上 拱起向下 弯曲(未受侵蚀) 成山,(久经 侵蚀)成谷储油构造、 有利修隧道储水构造(未受侵蚀) 成谷,(久经 侵蚀)成山找矿产中心老 两翼新中心新 两翼老1判断背斜、向斜最可靠的依据是 A岩层的弯曲形态 B地形的起伏状况 C岩层的坚硬程度 D岩层的新老关系2下列地理事物属于上升岩层发育而成的是 .泰山 .东非大裂谷 . 渭河平原 .喜马拉雅山3图中,属于褶皱的是 A B C D4图中,属于断层的是 A B C DDADD1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河流的溯源侵蚀B河流的下蚀 C河流的侧蚀 D河流的溶蚀2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其中凹岸侵蚀属于A溯源侵蚀 B下蚀 C侧蚀 D垂直地面的侵蚀3常见的河流堆积地形有 A河流阶地、大峡谷 B喀斯特地貌、陡崖C河口三角洲、冲积扇 D角峰、U型冰川谷4有关冲积平原三个组成部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B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人海口地区 C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人海的口外海滨地区 D各部分均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复习重点: 1、褶皱(背斜、向斜)、断层的特征 2、板块构造学说第三节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地貌的发育复习重点: 1、河流侵蚀地貌 2、河流堆积地貌初 期沟 谷河 谷河 谷 加 深 和 延 长V 形 峡 谷下 蚀溯源侵蚀初期:横剖面呈 V字形。成熟期出 现 河 湾U 形 河 谷侧 蚀侧 蚀中期: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出现连 续的河湾。成熟期:河湾不断 扩展,河谷扩宽, 横剖面呈U形。中 期(一)、河流侵蚀地貌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二、河流 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 原发育于山前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河流 中下游三角洲形成于河 流入海口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二、河流 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 原发育于山前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河流 中下游三角洲形成于河 流入海口2.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分离板块相撞(生长边界)(消亡边界)-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褶皱山脉、岛弧、海沟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落 基 山安 第 斯 山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断块山)常形成谷地或低地。(二)断块山-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的统称1.上升岩块例:华山、庐山、泰山2.下降岩块例: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