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8页
第2页 / 共68页
第3页 / 共68页
第4页 / 共68页
第5页 / 共68页
第6页 / 共68页
第7页 / 共68页
第8页 / 共68页
第9页 / 共68页
第1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公信管理培训有限公司何培军hpj801126.comISO 9001:ISO 9001:20082008内部审核培训课程内部审核培训课程第三章第三章ISO90001:2008ISO90001:2008标准说明标准说明前 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 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 制定国际标准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 。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定的项目感兴 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 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 关工作。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电工技 术标准化方面保持密切的关系。前 言 国际标准是根据ISO/IEC导则第3部分规则起草的 。 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 体投票表决,需取得至少34参加表决的成员团 体的同意,国际标准草案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 发布。 本标准中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一些专利权问题, 这一点应注意,ISO不负责识别任何这样的专利 权问题。 本标准ISO 9001是由ISO/TC176/SC2质量管理和 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质量体系分技术委员会制定 的。前 言修订背景 ISO9001:2000 标准自2000 年发布之后, ISO/TC176/SC2 一直在关注跟踪标准的使用情况,不 断地收集来自各方面的反馈信息。这些反馈多数集中在 两个方面: 一是ISO9001:2000 标准部分条款的含义不够明确, 不同行业和规模的组织在使用标准时容易产生歧义; 二是与其他标准的兼容性不够。 2004 年,ISO/TC176/SC2 在其成员中就ISO9001 :2000 标准组织了一次正式的系统评审,以便决定 ISO9001:2000 标准是应该撤销、维持不变还是进行修订或换版,最后 大多数意见是修订前言修订原则ISO9001:2000 标准修订规范明确规定了此次修订的7 条指导原 则: 1、标准的结构模式和过程方法维持与ISO9001:2000 的规定相同 。 2、修订后的标准必须保持通用性,并适宜于所有行业的不同规模 、不同类型的组织。 3、如可能,与ISO14001:2004 标准的兼容性必须得到强化。 4、必须保持ISO9001 和ISO9004 标准之间的协调一致性。 5、标准的修订仅限于使用户的质量管理体系受到有限的影响,并 且所有的修订应该对用户有显著的好处。 6、起草者应使用ISO9001:2000 的支持工具包以助于识别需要澄 清的问题。 7、修订后的标准草案应按照修订规范进行验证,并得到用户的确 认。0 引言 0.1 总则 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应当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一个组织 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组织的业务环境、该环境的变化或与该环境有关的风险 , 组织的不同需求, 组织的特定目标, 所提供的产品, 所采用的过程, 组织的规模和组织结构。 统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或文件不是本标准的目的。 本标准所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 注”是帮助理解的指南、澄清有关要求的参考性信息。0 引言 0.2过程方法 本标准鼓励在质量管理中采用过程方法。 任何得到输入并将其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均可视为过程。 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内部相互联系的过 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形成下一个过程的输入。 系统识别和管理组织内所使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 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 过程方法的优点是对过程系统中单个过程的联系以及过 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控制。主要目的是满足顾客要 求,以实现顾客满意。 过程方法在使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时,应强调的重要性如 下: a)理解并充分满足要求; b)需要考虑过程的增值; c)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d)基于目标测量的持续改进过程。加值信息 图1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方法模式顾客要求管理职责资源管理测量分析 和改善产品实现满意顾客持续改进产品0 引言 图1是对第4-8章中所提出的过程方法模式 的一个概念性图解。该模式承认顾客在规定 输入要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组织必须对顾 客的满意程度进行监控,以便评价和确认顾 客要求是否已满足。该模式虽未详细地反映 各过程,但却覆盖了本标准的所有要求。 注:此处“P-D-C-A”的方法可用于所有 过程。0 引言 PDCA模式描述如下: P-计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 建立提供结果所需的目标和方针; D-做:实施和运作这些过程; 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的要求, 监控和测量过程与产品,并记录其结果; A-行动: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0 引言 0.3 与ISO 9004的关系 ISO9001:2008和ISO 9004:2009(待发布)都是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但也可单独使用。 本版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可供组织内 部使用,也可用于认证或合同目的。本标准关注的焦 点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满足顾客要求。 ISO 9004:2009对质量管理体系更宽范围内的目 标提供了指南,旨在改进一个组织的总体绩效。ISO 9004:2009不是ISO 9001:2008的实施指南,也不拟 用于认证或合同目的。0 引言 0.4 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 本标准期望与国际承认的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相容 。为了使用者利益,本标准在制订过程中适当考虑了 ISO 14001:2004标准的内容,以增强两类标准的相 容性。 本标准不包括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例如环 境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或财务管理。然而本标 准容许组织将质量管理体系与相关的管理体系要求尽 可能结合或一体化。在某些情况下,组织为了建立符 合本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可能会改变现行的管 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1 范围 1.1 总则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a)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 规要求的产品; 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持续改进和预防不 合格的过程而达到满意。 注:本版标准“产品”这一术语,仅适用于期望 提供的产品,(而不是非期望的“副产品”,此句已 取消)这也包括采购产品和实现过程中的中间产品。 注:法律法规可表述为法定要求1 范围 1.2 应用 本标准规定的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各种 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所有组织 。 由于组织和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性质,本标 准的某些要求不能适用时,可以考虑删减。 删减仅限于第七章中既不影响组织提供满 足顾客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也不 免除组织的相应责任的那些质量管理体系要 求。否则不得声称符合本标准。2.引用标准 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构成本标准规定的条款。对版本明确的引用 标准,该标准的增补或修订不适用。但是, 鼓励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 新版本的可能性。 ISO 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 术语。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ISO9000:2000及以下给出术语和定义 。 本版标准描述供应链使用的术语如下所示: 供方组织顾客 本标准所使用的术语“组织”取代以前使用的术 语“供方”,现在使用的“供方”取代以前使用 的术语“分承包方”,这种变化反映了组织实际 使用的术语。 本标准使用的“产品”这一术语包含了“服务” 。4 质量管理体系 4.1总要求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 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予以持续改进。 组织应: a)识别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 b)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作和监控所需的 准则和方法; d)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信息和资源,以支持这些 过程的有效运作和对这些过程的监控; e)测量、监控(适用时)和分析这些过程; f) 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所策划的结果和持续 改进。4 质量管理体系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 当选择与产品符合性有影响的外包过程时,组织 应确保控制这些过程。对这些过程的控制类型和 程度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明确。 注 1: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应当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 供、产品实现和测量、分析和改进有关的过程。 注 2:外包过程是经组织识别为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但选择由组 织的外部方实施的过程。 注3:确保对外包过程的控制并不免除组织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 求的责任。对外包过程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可受下列因素影响: a) 外包过程对组织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的潜在影响; b) 对外包过程控制的分担程度; c) 通过应用7.4 条款实现所需控制的能力。4 质量管理体系 4.2文件的总要求 4.2.1总则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文件陈述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 质量手册; c)本标准所要求的程序(和记录); b)组织(确定的)为确保其过程有效运行 和得到控制所要求的文件。 e) 本标准所规定质量记录。4 质量管理体系 注1:本标准出现的“形成文件化的程序”,之 处,即要求建立该程序、形成文件、并予以实施 和保持。一个文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要求。一个形成文 件的程序的要求可以被包含在多个文件中。 注2:不同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的详略程度 应视下列情况而定: a)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 b)过程的复杂程度及其相互作用; c)人员的能力。 注3:文件可以任何一种形式或类型的媒体呈现 。4 质量管理体系 4.2.2 质量手册 应编制和保持质量手册,包括: a)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剪裁的细 节与合理性(见1.2); b)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 c)对质量管理体系所包括的过程顺序和相互 作用的表述。 4.2.3文件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质 量记录是一种特殊的文件,依据4.2.4要求控制 。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便:4 质量管理体系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适宜的; b)必要时对文件评审、予以更新,然后再次批准; c)确保文件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d)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有关版本的适用文件; e)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f)确保组织所确定的策划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外 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加以适当的标识。4 质量管理体系 4.2.4 质量记录控制 应建立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记录 ,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 行的提供证据而建立的记录,应予以控制。 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应制定形成文件的程序,以控制质量记录 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 置。5.管理职责 5.1管理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对其开发、实施质量管理体 系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提 供证据: a)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 要求的重要性; b)制定质量方针; c)确保质量目标得到建立; d)进行管理评审; e)确保可获得必要的资源。5.管理职责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最高管理者应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目标,确保 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得到确定、转化为要求并予以 满足(见7.2.1和8.2.1)。 5.3质量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方针: a)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 b)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承 诺; c)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d)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 e)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5.管理职责 5.4 策划 5.4.1 质量目标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各 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应包括满足 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见7.1a)。质量目标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