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6页
第2页 / 共66页
第3页 / 共66页
第4页 / 共66页
第5页 / 共66页
第6页 / 共66页
第7页 / 共66页
第8页 / 共66页
第9页 / 共66页
第1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国际贸易理论New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2新国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3国际贸易的新发展及其对传统理论的挑战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出现许多新现象:(1)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2)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以上现象在古典和新古典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框架内难以得到解释,这迫使经济学家寻求新的贸 易理论来解释这些现象,经济学家的这种努力促成 了新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4本章我们介绍解释新国际贸易模式的相关理论,由于这些理论:(1)改变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如产品市场是 完全竞争的;规模收益不变,即不存在规模经济)(2)分析框架也不同所以称之为新国际贸易理论。新国际贸易理论5产业内贸易理论 (intra-industry trade theory)简 介又称差异化产品理论(differentiated product theory),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解 释产业内同类产品贸易增长特点和原因的理论。它突破了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些不切实际的假定(如完全竞争的 市场结构、规模收益不变等),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性 、等方面考察贸易形成机制,从而解决了传统贸易理论所 不能解释的贸易现象。它是当代最新国际贸易理论之一,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日益占据主要地位。6国际贸易分为两大类:格鲁贝尔(Grubel,H.C.)和劳埃德 (Lloyd,P.J.)的观点1.产业间贸易:不同产业之间完全不同产品的交换。如发展中 国家用初级产品交换发达国家的工业制成品,这类贸易可以 用传统的要素禀赋论加以解释;2.产业内贸易:同一产业内同类产品的进口和出口。这里的同 类产品以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前3位数字为标准。产业内贸易理论 (intra-industry trade theory)ChinaUSAClothRiceClothRiceInter-industry TradeIntra-industry Trade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的产业内贸易的SITCSITC界定界定 在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时,同类产品是按联合国的国际贸易在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时,同类产品是按联合国的国际贸易 标准分类(标准分类(SITCSITC)的前三位数来划分的。)的前三位数来划分的。1010大类(大类(SectionSection), , 6767章(章(DivisionDivision),), 261261个组(个组(GroupGroup),), 10331033个分组(个分组(SubgroupSubgroup),), 31183118个项目(个项目(ItemItem)。)。 三位数的划分三位数的划分即是在即是在SITCSITC中为同一中为同一“ “组组” ”的产品就是同类的产品就是同类产品。产品。 SITCSITC将国际贸易中的商品分为(将国际贸易中的商品分为(19851985年的修订)年的修订):SITCSITC编码编码 描述描述 0 0 食品和活动物食品和活动物 02 02 乳品和禽蛋 乳品和禽蛋 022 022 牛奶、奶油和乳制品(除黄油和奶酪)牛奶、奶油和乳制品(除黄油和奶酪) 0221 0221 牛奶(包括脱脂牛奶)、奶油,非浓缩或加糖的牛奶(包括脱脂牛奶)、奶油,非浓缩或加糖的02212 02212 含脂牛奶(含脂量含脂牛奶(含脂量1%1%到到6%6%) SITCSITC是以等级为基础,以阿拉伯数字来描述商是以等级为基础,以阿拉伯数字来描述商 品的,一位数表示类,二位数表示章,三位数表示品的,一位数表示类,二位数表示章,三位数表示 组,四位数表示分组,五位数表示项目。组,四位数表示分组,五位数表示项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SITC)如:如:低脂牛奶低脂牛奶的的SITCSITC编码是编码是0221202212。以下是。以下是SITCSITC从最大范围到最详细描从最大范围到最详细描 述的一列:述的一列:中国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00食物和鲜活动物;食物和鲜活动物;11饮料和烟草;饮料和烟草;22非食用原料;非食用原料;33矿物燃料等;矿物燃料等;44动植物油动植物油 等;等;55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化学品及有关产品;66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77机械及运输设备;机械及运输设备;88杂项杂项初 级 产 品工 业 制 成 品年份 SITC 0SITC 1SITC 2SITC 3SITC 4SITC 5SITC 6SITC 7SITC 820010.560.640.320.650.250.590.980.940.3020020.530.570.320.610.120.560.960.960.3320030.510.650.260.550.080.570.960.990.4220040.650.630.190.460.070.570.850.970.4920050.590.800.190.430.160.630.770.900.4820060.560.930.170.330.170.680.660.880.46产业内贸易的特点产品流动的双向性产业间贸易的对象流动是单向的,一国出口一 种产品,进口另一种产品。产品内贸易的对象 既进口又出口。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相似性消费的可替代性产业内贸易的产品生产中使用相似的要素投入进出口产品不是自己不能生产的,也不是因为 成本和价格上的原因产业内贸易的类型1)同质商品的产业内贸易 不同国家大宗商品 经济合作或技术因素而产生的 转口贸易而产生的 跨国公司避税而产生的 季节性商品2)异质商品的产业内贸易 异质商品又称为差异商品,指商品间不能完全 替代,但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的商品。 异质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 大多数产业内贸易的商品都属于这类(1)水平差异商品的产业内贸易相同商品因品牌、规格、服务不同而产生的 差异。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而产生。 (2)技术差异商品的产业内贸易出于技术水平提高所造成的同种商品的不同 档次。 (3)垂直差异商品的产业内贸易商品质量上的差异,如汽车行业 产业内贸易水平G- L指数 Ai=1- |Xi-Mi|/ |(Xi+Mi)|Xi代表一国i产业的出口额,Mi代表进口额 Ai值越大,产业内贸易的程度愈高15中国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00食物和鲜活动物;食物和鲜活动物;11饮料和烟草;饮料和烟草;22非食用原料;非食用原料;33矿物燃料等;矿物燃料等;44动植物油动植物油 等;等;55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化学品及有关产品;66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77机械及运输设备;机械及运输设备;88杂项杂项初 级 产 品工 业 制 成 品年份 SITC 0SITC 1SITC 2SITC 3SITC 4SITC 5SITC 6SITC 7SITC 820010.560.640.320.650.250.590.980.940.3020020.530.570.320.610.120.560.960.960.3320030.510.650.260.550.080.570.960.990.4220040.650.630.190.460.070.570.850.970.4920050.590.800.190.430.160.630.770.900.4820060.560.930.170.330.170.680.660.880.46 以每个产业进出口额占总进出口额的比值 为权重,对一国所有产业的G-L指数加权平 均,可得出该国的加权G-L指数: 1.东亚各经济体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 (1)从1992-2005年的发展过程来看,东亚各经 济体的产业内贸易程度有明显提高,产业内贸易已 经成为东亚地区的主要贸易形式。1992年各国G-L 指数平均为0.4,到2005年已经超过0.5。在东亚地 区,四小龙和东盟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G-L 指数超过0.5。2005年四小龙的G-L指数平均达到 0.66。东盟国家的G-L指数上升幅度最大,从1992年 的0.37上升到 2005年的0.54。 (2)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中国台湾的总体 加权G-L指数已经超过0.5。在这些国家 (地区)的 对外贸易中,产业内贸易占到50%以上,超过产业 间贸易所占比重。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对较低的是韩 国、中国、日本和印度尼西亚,其产业内贸易比重 在30%-50%之间。在这些国家中,产业内贸易已经 占到一定比例,但在其对外贸易中,仍然以产业间 贸易为主。 (3)东亚各经济体产业内贸易程度仍然存在很大差 异。一方面,G-L指数的差异能够反映出各国工 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中国香港和新 加坡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最高,2005年其 G-L指数 分别为0.86和0.75(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与转口贸 易有关),印度尼西亚的G-L指数最低,只有 0.37。 但同时,在东亚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体 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甚至一些 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水平都已经超过日本。 发展中国家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与东亚地区 的国际分工结构和生产分散化趋势有密切联系。 在全球范围内,基于产品零部件的专业化生产将 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融入到国际分工和生产体系中 。零部件贸易和中间产品贸易的迅速增长,以及 相应而生的最终产品贸易的增长,是东亚各国产 业内贸易水平提高的最主要因素。我国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特点1 1、源于相似产品在生产技术上差距的产业内贸易源于相似产品在生产技术上差距的产业内贸易2 2、源于加工贸易发展带动的产业内贸易、源于加工贸易发展带动的产业内贸易3 3、源于弥补资源缺口的产业内贸易、源于弥补资源缺口的产业内贸易4 4、源于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偏好的产业内贸易、源于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偏好的产业内贸易5 5、源于中间产品交换的产业内贸易、源于中间产品交换的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1、偏好相似理论瑞典经济学家布瑞斯坦姆林德尔提出2、规模经济理论 代表人物:贝拉萨、格雷、戴维斯23偏好相似理论(theory of preference similarity) 也称需求相似论(Theory of Demand Similarity) 代表人物与代表作:著名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尔(SB Linder) 1961年在贸易与变化中第一次从需求角度试图对当代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解释 。 侧重点:制成品(manufactured good)和产业内贸易 与 H-O和李嘉图模型的对比 -需求导向 假设条件:消费者的偏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收入水 平; 一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决定了该国特定的偏好模式.偏好相似理论内容: 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延伸,在本国消费或投资生 产的产品才能够称为潜在的出口产品;两个国家的 消费者需求偏好越相似,一国的产品也就越容易打 入另一国国际的市场,因而这两个国家质检的贸易 量就越大。 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是人均收入水平, 人均收入水平的相似性可作为需求偏好的指标。 不同国际的产品层次结构和消费层次结构存在这重 叠,这种重叠导致了发达国际间、发达国家与发展 中国际间的产业内贸易25偏好相似理论(theory of preference similarity) -O-代表一国对其所需 求产品的档次的变动范围 。 设A国的人均收入为M1,B 国的人均收入为M2,与M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