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碘过敏性休克的预防和处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刘国瑞过敏性休克概述过敏性休克(anaphylaxis,anaphylactic shock)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 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 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累及症群。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程度,依机体反应 性、抗原进入量及途径等而有很大差别 。通常都突然发生且很剧烈,若不及时 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过敏休克发病机理绝大多数过敏性休克是典型的型变态反应 。抗原物质免疫系统激活 IgE抗体皮肤 、支气管粘膜和血管内皮结合 肥大细胞 脱颗粒组胺、血小板激活因子第型变 态反应 多器官水肿、渗出等。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为皮疹、发痒、重 者出现喉头水肿、血压下降或休克、昏迷等 。 休克的病理改变 因本病而猝死的主要病理表现有:急性肺瘀血与过 度充气、喉头水肿、内脏充血、肺间质水肿与出血 。镜下可见气道粘膜下极度水肿,小气道内分泌物增 加,支气管及肺间质内血管充血伴嗜酸性粒细胞浸 润,约80%死亡病例并有心肌的灶性坏死或病变。脾、肝与肠系膜血管也多充血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少数病例还可有消化道出血等。临床表现特点本病均有明确的诱因,休克的出现与否 和过敏药物的数量没有直接关系。 发病突然,大都猝然发生;约90%以上患者在接受病因抗原后(例 如使用碘剂、青霉素G注射等)5分钟内 发生症状;仅10%患者症状起于半小时以后;过敏休克的症状两大特点休克表现,即血压急剧下降,多数到 80/50mmHg以下,病人出现意识障碍,轻则朦胧,重则昏迷。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常有一些与过敏休克相关的伴发症状 :皮肤红斑、呼吸道困难、循环衰竭表现和意识变化。过敏休克的前兆表现皮肤粘膜表现 往往是过敏性休克最早且最常出现的征 兆,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还可出现喷嚏、水样鼻涕 、音哑。呼吸道阻塞症状 是本症最多见的表现,也是最主要的 死因。患者出现喉头堵塞感、胸闷、气急、喘鸣、憋气、 紫绀、以致因窒息而死亡。循环衰竭表现:病人先有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脉速而 弱,肢冷、发绀、血压迅速下降,脉搏消失,可并发心肌 梗塞。意识方面的改变 先出现恐惧感,烦躁不安和头晕;意 识不清或完全丧失,抽搐、肢体强直等。其他症状 比较常见的有刺激性咳嗽,连续打嚏、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最后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碘造影剂反应的两个类型1、过敏反应:属于I型过敏反应,和人体特质有关,和剂量无关;临床表现:过敏休克、 荨麻疹、喉头水肿等;预防:各种预防性措施的效果并不明确。2、剂量相关的器官反应:和温度、渗透压、速度和电离等有关。临床表现:头疼、呕吐、 皮肤发热感和心动过缓、过速等。主要见于 离子型造影剂。预防:预热、减少剂量、减少注射速度等。过敏休克的鉴别诊断 迷走血管性昏厥多发生在注射后,尤其是病人有发热、失水 、紧张或低血糖倾向时。患者常呈面色苍白 、恶心、出冷汗,血压下降,继而可昏厥, 很易被误诊为过敏性休克。但此症无瘙痒或 皮疹,昏厥经平卧后立即好转,血压虽低但 脉搏缓慢有力。这些与过敏性休克不同。迷 走血管性昏厥可用阿托品类药物治疗。 碘过敏休克的预防用药前详询过敏史,高危人群要特别注意。对过敏体质病人、离子型碘剂皮试阳性患者 应该采用非离子造影剂。在接受碘造影剂2小时之前,先使用抗组胺 药物或强的松2030mg可以减少或减轻过 敏反应的发生。医护人员必须熟悉抢救流程,常规备好抢救 药物和抢救器材;提前做好过敏休克预防和抢救的预案!碘过敏休克的处理预案CT当班医生:立即组织就地抢救,根据 病情实施抢救预案;护士:建立保留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 通畅,停用碘液,吸氧,执行抢救医嘱 。CT技术员:电话通知急诊科协助;急救 过程的一般事务的协助;继续治疗:初步处理后,病情稳定,在 CT室继续观察;严重的病例,送急诊科 继续救治。抢救处理原则立即停止使用可疑的过敏药物。平卧、吸氧 ,保持呼吸道畅通。维持静脉给药畅通。立即给0.1%肾上腺素,先皮下注射0.30.5ml ,紧接着在静脉穿刺注入0.10.2ml;在病程 中可重复应用数次。一般经过12次肾上腺 素注射,多数病人休克症状在半小时内均可 逐渐恢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mg,或琥珀酸氢化 考的松200400mg。可以减轻过敏反应程度 。对症处理:抗过敏治疗:扑尔敏10mg或异丙 嗪2550mg,肌肉注射。影响预后的因素通常接受抗原后出现本症的症状越迟者 ,预后越好。某些高度过敏而发生“闪电样”过敏性休 克者,预后常较差。有冠心病背景者常易伴发心肌梗塞。神经系症状明显者恢复后亦易残留脑缺 氧后的各种并发症。高龄患者的预后较差;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