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6页
第2页 / 共66页
第3页 / 共66页
第4页 / 共66页
第5页 / 共66页
第6页 / 共66页
第7页 / 共66页
第8页 / 共66页
第9页 / 共66页
第1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7初三科学复习 物质专题1 物质的微粒物质的组成、构成物质原子分子离子元素构成组成得失电子构成水是由 构成的,氧气是由 构成的;二氧化碳 是由 构成的。铁是由 构成的,铜是由 构 成的,金刚石、石墨是由 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和 构成的。练习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 、 。分子原子离子练习2、以下物质中:汞、氧气 、酒精、氯化钾、二氧化碳、铜、硫酸钠、硅、氖气、氢氧化钠、 水。(用化学式填写)由分子构成的是 ;由原子构成的是 ;由离子构成的是 。HgO2C2H5OHKClCO2CuNa2SO4SiNeNaOHH2O原子与分子 分子是 的一种粒子,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坏原子, 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 很小 有间隙 不断运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很小 有间隙 不断运动离子是带电的原子和原子团。 如:Na+ 、SO42- 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原子核 实验证明: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 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其中质子数决定了 原子的种类。如:碳原子原子的构成 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带负电荷带正电荷不带电荷 1.674810-27千克 1.672610-27千克 9.117610-31千克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原子和离子EX1: 相同数目的Fe、Fe2+、Fe3+三种微 粒,具有相同的() A质子数 B电子数 C核电荷数 D相对原子质量 EX2EX2:根据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属于阴离子 的是()A B C D 1、基本概念: 元素是具有相同 核电荷数 (即 质子数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不同元素的最本质的区别是:元素原子的核 电荷数 (即 质子数 )是否相同 。 2、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物质的组成元素填空: 氢 He 碳 N 氧 F 氖 Na 镁 Al 硅 P 硫 Cl 氩 K 钙 Mn 铁 Cu 锌 Ag 钡 Pt 汞 I 元素原子联联系区分只讲讲不讲讲使用范 围围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 总称。化学变化中最 小的粒子种类 个数既讲种类 又讲个数是宏观概念,用来描述物 质的组成是微观概念,用于 描述物质的微观构 成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例1 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含碘 15mg、镁65mg、铜2mg、锌1.5mg、锰 1mg。这里标明的各种成分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例2 下列化学用语中,既可以表示元素, 又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可以表 示由这种元素组成的单质的是() AN2 BMg C2O2 DH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元素;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A1.下列符号不能表示化学式的是 。A H B O2 C Fe D NaCl表示一个水 分子表示水这 种物质表示一个水分 子由此2个氢 原子和1个氧 原子构成表示水由 氢元素和 氧元素组 成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碳和氧元素组成熟记常用物质的化学式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元素的化合价(要求背诵)元素的化合价(要求背诵)一价 K Na Cl Ag H二价Ca Mg O Ba Zn三Al 四 Si 五 N P单质状态都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标化合价KClO3+5HnRO2n-1+1-2x(+1) n+x+(-2) (2n-1)=0x= +(3n-2)+5-1+7+10HClO4 KClO3 Ca(ClO)2 Cl2 KCl氯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排列的是:KClO3 KCl HClO4 Ca(ClO)2 Cl2结束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根据下列元素(或原子团)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K(+1)、O (-2)、Cl (0)、H (+1)、S (+4)、CO3 (-2) 写出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及名称。物质质 类别类别单质单质金属氧 化物非金属 氧化物酸碱盐盐化学 式 名称K2CO3H2CO3Cl2K2OSO2KOHH2SO3K2SO3常见的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例: 在化学反应 A + B = C + D 中,已知15克A与20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克C,若实际反应时生成了6克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 克. 4例:在煤气中加入的少量有特殊气味的 乙硫醇(C2H5SH)也可以燃烧,其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2C2H5SH + 9O2 = 4CO2+ 2X + 6H2O,则x的化学式是 。 SO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强化训练。 书写步骤:(1)根据化学反应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需要时要标上反应条件)(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将方程式配平 (3)准确写出“”和“”符号中考化学总复习练习:写出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 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 解反应各一个。点燃参考答案(答案不止一个):C+O2=CO2H2CO3=CO2+H2OC+2CuO=Cu+CO2CaCO3+2HCl=CaCl2+CO2+H2O中考化学总复习燃料及其利用1.燃烧与灭火 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灭火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 离(釜底抽薪);(2)隔绝氧气(或空气);(3)将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中考化学总复习(1)可燃物本身属性;(2)氧气的浓度;(3)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中考化学总复习2.燃料的燃烧和对环境的影响化石 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主要成分:CH4)煤燃烧会排放出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碳(CO) 等污染物。其中的SO2、NO2等溶于 雨水,会形成酸雨。酸雨会对环境造 成较大的破坏。煤的燃烧污染:中考化学总复习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 核能、氢能、酒精等,以减少化石 燃料的燃烧利用。CH4+2O2=CO2+2H2OC2H5OH+3O2=2CO2+3H2OC+CO2=2CO放热吸热点燃点燃高温通常开发新能源有: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 热量的变化:化学用语小结: 物质的分类物 质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单质金属单质 Fe非金属单质C、O2氧化物 MO 酸HA稀有气体He依据是:物质种类依据是:元素种类盐MA:NaCl、 Na2CO3碱MOH纯净物和混合物项项目 物质质宏观观概念微观观概念 (分子观观点)实实例混合物由 或物质质 混合组组成由 分 子构成纯净纯净 物由 物质质 组组成由 分子 构成两种 多种不同一种同种空气(N2、 O2等)水(H2O)1、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 的原子,请根据条件填写答案。想一想、做一做ABC(1)表示纯净物的是 ;(2)表示混合物的是 ;(3)表示单质的是 ;(4)表示化合物的是 。A、C BCA2.有下列物质:镁条液态氧氯酸钾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食盐水氖气空气将它们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3.人们常说豆制品中富含蛋白质,菠菜中含丰富的铁质, 这里的“铁质”指的是铁 。(用元素、单质、原子 、分子回答) 元素识别典型的酸、碱、盐n酸:物质的水溶液中的 离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n碱:物质的水溶液中的 离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n盐:由 和 组成的化合物。n常见的酸有 、 、 等;n常见的碱有 、 等;n常见的盐有 、 、 等;知道指示剂剂的颜颜色变变化在酸性溶 液中在中性溶 液中在碱性溶 液中 紫色石蕊 试液 无色酚酞 试液PH值=7C物质的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宏观观微观观物理变变化没有新物质质 生成分子没有变变化学变变化有新物质质生 成分子改变变,有新分子 生成n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 化合物的反应。AB+ CD = AC+ CBn发生条件: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若生成沉淀 ,或气体,或水,那么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n置换反应:a+bc=b+acn在溶液中,一种活泼性较强的金属,能将活泼性较弱的金 属(或H)从它们的盐(或酸)溶液中置换出来。nA、盐1+金属1=盐2+金属2nB、酸+金属=盐+氢气n发生条件:活动性强的置换活动性弱的n附加条件:盐要可溶于水n化合反应: A+B=ABn分解反应: AB=A+B水的电解H2O通电H2 + O2HgO Hg + O2氧化汞的分解结论:化学变化中旧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 成新的分子。也就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旧分子新分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下水的电解与水 的蒸发有什么不同呢?H2O通电H2 + O2H2O(液态)H2O(气态)水蒸发水电解分子不变分子改变讨论下图中同种符号表示同种分子,则AB属于 变化,C D属于 变化。ABCD物理化学中考化学总复习盐盐 酸2HCl Zn ZnCl2 H2 现现象:硫 酸H2SO4 Mg MgSO4 H2 现现象:通 性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 氢前金属 盐 氢气 (注意条件) 中考化学总复习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盐盐 酸Fe2O3 6HCl 2FeCl3 3H2O 现现象: 硫 酸CuO H2SO4 CuSO4 H2O现现象: 通 性金属氧化物 酸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