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5页 / 共42页
第6页 / 共42页
第7页 / 共42页
第8页 / 共42页
第9页 / 共42页
第1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邺区教学研究室 沈仁广 2007年8月27日一、新课程背景下目标教学的界定新课程背景下的目标教学是指在新的课程体系下, 运用布鲁姆的目标教学理论并整合其它的现代教育理 念,以课堂教学的目标设定、目标达成、目标检测或目 标评价、目标补救等环节为研究对象,以大面积的提高 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的课堂教学实践二、新课程背景下目标教学实施步骤()确定课程目标 ()分解单元目标 ()确定课时目标 ()公布课时目标 ()引导学生达标 ()评价是否达标 ()安排落实补标三、教学目标在学校教育目标系统中的地 位及功能在学校教育中,目标是一个有层次结构的系统,按照从宏观、 抽象,到微观、具体的顺序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级为学校的培养 目标,它是水平相对抽象的、陈述较为宏观的目标,是学校教育努 力实现的总目标,也是安排学校开设各种类型课程及课程领域的依 据;第二级水平的目标稍具体些,为课程目标,是某门课程要实现的 目标,考虑不同的学习领域、学生的发展状况,以行为目标的形式 把宽泛的培养目标分解得更加具体,作为课程标准;第三级水平的 目标是将课程目标分析到操作化的程度,描述具体的行为结果,引 导教学的展开,因此称为教学目标(即课堂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描 述的范围是一个单元或一节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确定将要 完成的具体目标,是目标系统中最具体且可操作的单位。 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系统中不同层次的目标表示如下:教学目标系统中不同层次的目标之间的关 系第一级目标第二级目标第三级目标教学目标具有的功能1.导向功能: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是教学活动的出发 点和归宿。它在一定意义上制约着教学设计的方向,对教 学过程起着指引作用,使教学中的师生活动有明确的共同 指向,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教学目标具有的功能2.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由于教学目标是对实际教学结果的预期,因而为教 学过程中和教学结束时对教学结果进行的测量与评价 提供了科学依据。教学目标具有的功能3.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 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 教学实施措施”.教学策略是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制定的, 因此教学目标制约并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教学目标具有的功能4.指引、激励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开始时,明确告诉学生教学目标,能引 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学习新内容的期待和达到教 学目标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努 力学习。教学目标具有的功能5.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载体: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只有将课程目标转 化为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时,课程目标才得 以落实,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得课程目标 最终得以实现。三、教学目标设定的理论与方法步骤(一)教学目标设定方法与步骤 、 确定教学目标的类型确定教学目标的类型即确定一章或一节内容中有 哪些教学目标,搞清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类型以及这些教 学目标之间应按照怎样的次序进行排列,这是教师全面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加涅为教学目标分类提 供了依据,他根据学习结果的特点,把教学目标分成了五 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 态度。智慧技能:指学习者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能力。 学习一种智慧技能意味着学习如何做一种智力性的事情,它的 行为表现是回答“怎么办”的问题,所学的内容通常称为程序性 知识,包括辨别技能,学习和运用概念的能力,运用规则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较高一级的智慧技能是以较低一级的 智慧技能为先决条件的,智慧技能中带有明显的层级关系,从 低级到高级依次为: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概念 规则高级规则。认知策略: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是指学习者用来选择和调节自 己的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方式等内部过程的技能,是以学 习者自己的认知过程为对象的。智慧技能是使学生能处理“ 外在的”符号,认知策略是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控制自己“内在 的”行为,是学生“使用脑子”管理或操作自己学习过程的方式, 是回答“怎么学”的知识。例如,归纳法、演绎法、复述法等学 习方法。认知策略的学习目标与概念和规则的运用联系在一 起。言语信息:言语信息既是知识也是能力,知识是回答世界“是 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它对能力要求主要是记忆。课程 标准中的“基本事实”就属于言语信息,包括各类名称、 符号、事实和有组织的知识。应注意的是:如果上述的 概念、规则等智慧技能的学习仅达到会“说”而不会“用” 的程度,那么学习目标则变成了言语信息,而不是智慧技 能了。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其行为结果表现为身 体动作的敏捷、准确、有力和连贯等方面,是回答“怎 么操作”的知识。如实验操作、画图、制表、制作模型 等。态度: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对某事物、人或事件的 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表现为一种行为的取向。回答“ 怎样对待”的问题。态度学习的目标强调形成一种能够 对行为作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者反应倾向。态度 学习和情感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也与价值观相关。我 们所说的学习兴趣、意志、信心、科学态度和创新精 神等都属于态度的范畴。2、确定教学目标分类的意义对于教师全面把握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顺序,科 学测量和评价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保证课程目标的全面 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地说: ()为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全面考虑教学目标内容提供 了一个参考框架;()为教学目标设计中目标层次、顺序的划分和安排提 供了依据,智慧技能目标是按照辨别到高级规则的顺序安 排的; ()指导教学结果(言语信息、智慧技能)的测量与评价 例如对“言语信息”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侧重于记忆 的程度,而对“规则”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则不仅要求记 忆规则,而且能运用规则于不同情境中。、确定教学目标的水平和行为意义:确定教学目标的水平和行为就是确定教学 目标的行为表现及其在一定的框架内所达到的程度目的:划分教学目标水平的目的在于使教学结果 可清楚鉴别和准确测量内容:教学目标划分的主要内容包括认知领域目 标;情感领域目标和动作技能领域目标三个方面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为六级: ()知识:是指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 ()领会:是指能把握材料的意义,可以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对材 料的领会:转换、解释、推断; ()运用:是指能将习得的材料应用于新的具体情境,包括概念、 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分析:是指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它的构成成分并理解其组织 结构,包括成分分析、关系分析、组织原理分析; ()综合:是指能将部分组成一个新的整体,包括进行独特的交流 、制定计划或操作步骤、推导出一套抽象关系; ()评价:是指对材料做出价值判断的能力,包括按照材料的内在 或外在标准进行价值判断情感领域目标分类:依据价值内化的程度,由低级到高级共分五级:()接受:是指学生的觉察、愿意接受、有控制或有选 择的注意; ()反应:是指学生主动参与;()价值化:是指学生对特殊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 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 ()组织:是指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起,克 服它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并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 系;()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是指个人具有长期控制 自己的行为以致发展了性格化生活方式的价值体系。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以发展学生肌肉力量和协调性为基本目标,共分为七级 : ()知觉:是指运用感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 ()定向:是指对稳定的活动的准备,包括心理定向、生理定向和 情绪准备; ()有指导的反应:是指复杂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包括模仿 和尝试错误; ()机械动作:是指学生的反应已成为习惯,能以某种熟练和自信 水平完成动作; ()复杂的外显反应:是指包含复杂动作模式的熟练动作操作; ()适应:是指技能的高度发展水平,学生能修正自己的动作模式 以适应特殊的装置或满足具体情境的需要; ()创新:是指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以适合具体情境,强调以高度发 展的技能为基础的创造能力。4、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的意义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是针对课程目标而言的,对 教学目标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从目标水平和目标行为上为教师 提供了一个二维参考框架。在一个维度上规定了各目标 应达到的水平,另一个维度上界定了各目标水平应表现出 的行为,使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能全面、更快而准确 地确定各目标水平与相应的行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科学测量和评价教学结果提供 了依据(二)教育目标分类与新课程目标的整合我们借鉴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思想,结合我国在基础 教育课程标准中,将课程目标分为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对布鲁姆的过细分层作了 适度的综合、简化处理,确定了各领域的学习水平并提供了一 些相应的行为动词,供教师在确定目标水平时作为依据,并选 择相应的行为动词,将不同的学习水平与加涅的学习结果结合 起来。1、知识与技能学习水平的划分了解水平理解水平应用水平(与加涅的言语信息、辨别技能相对应,包括再认或回忆 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 特征等。使用的行为动词如说出、辨认、回忆、举例、 复述、描述等)(与加涅的概念和规则相对应,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 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 据;收集、整理信息等。使用的行为动词如解释、说明、 比较、概述、判断、预测、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与加涅的问题解决相对应,指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 的概念、原理、规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 下的合理联系等。行为动词如应用、质疑、设计、解 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 评价等.)知识 水平 划分2、知识与技能学习水平的划分技能水 平划分模仿 水平独立操 作水平迁移 水平(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 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行为动词如尝 试、重复、模仿等)(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 有技能建立联系等行为动词如完成、运用、 使用等)(包括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 能在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等行为动词如联系、 转换、灵活运用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水平划分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经历(感 受)水平反应(认 同)水平领悟(内 化)水平(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 识等行为动词如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 试、讨论、交流、合作、考察、体验等)(包括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 做出相应的反应等行为动词如遵守、拒绝、认同、 尊重、接受、同意、反对、欣赏、关心、关注等)(包括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具 有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行为动词如形成、养成、 热爱、树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4、过程与方法水平划分过程与方法是指运用相关的认知策略在达到知识、技能、情 感态度价值观各教学目标水平的过程中获得能力。行为动词如经 历、发现、考察、探索、解决问题等。相关的认知策略应达到应 用的水平,但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水平要求应有所不同。比如对 于低水平的学生,首先要求他们知道按顺序观察或对比观察的方法 ,然后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方法去观察。而对于高水平学生来 说,应该要求他们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熟练地选择和运用观察的方法 。(三)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目标的陈述在运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确定教学目标类型及 顺序之后,进一步将各目标按照新课程标准确定其学习领域 和学习水平,选择相应的行为动词,把教学目标转化为相应 水平上的行为并陈述出来陈述教学目标的目的是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使 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功 能。1、以往教学实践中目标陈述的缺陷很多教师受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教师教学用书等的影响,以及不清楚教学目标的概念 、理论,陈述教学目标时,常带有模糊、笼统、抽象等问 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