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 也许- 葬歌 教学设计 授课人 董强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概况及创作特点,初步了解闻一多及其创作主张。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中的意象,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本诗独特的意象及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重点难点朗诵闻一多的诗歌,感受作者内心对女儿的强烈的真挚的痛惜之情,以及他的三美 主张是如何在也许中实践的,体味技巧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教学用具 PPT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1. 预习阶段学生学习“泛读导引” 中国新诗发展概述,布置学生朗诵这首诗,扫清字词障碍,注意读出葬歌的沉痛之情。2. 了解背景知识学习也许前,要求学生了解闻一多的生平,了解他的诗歌创作主张,了解本诗创作背景,可由学生先介绍,教师再明确。闻一多原名闻家骅,现代诗人、学者,新月诗派代表诗人。有诗集红烛 、 死水 。新月诗派,20 世纪 20 年代,以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等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新诗流派。3.诵读本诗,品味诗情读完此诗,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中的画面。(此题意在激发学生表达对这首诗的真实感触)诗人以也许为题目,有什么含义?诗中多次重复也许一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也许含有假设、不肯定的意思,由于作者深爱女儿,不愿意承认她真的死了,因此诗人以 也许为题,想象中女儿死亡的事实,于是多次重复也许一词安慰自己,以寄托哀伤之情。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选择可以表达作者对亡女怎样的情怀?参考:诗人蕴藏的激情如地下的岩浆,奔突翻涌,时刻准备喷发。然而,诗人却极力控制这种激情,使它深深包蕴在每一个词句中和每一组意象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学生朗读师生研讨以下问题:读完此诗,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中的画面。诗人以也许为题目,有什么含义?诗中多次重复也许一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中,成为诗作内在的情感动力。作者并不愿接受女儿已死的事实,只当它是睡着了。那么夜莺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好让女儿睡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这些诗句读起来,让人心碎。在第二节中,诗人进一步以深挚的爱心,为不幸的少女呼唤着彼岸的宁静。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还撑一伞松荫庇护她,表明了诗人殷切的关注之情,处处流露出对女儿的体贴入微、呵护备至。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依依不舍之意,哀婉之情尽在其中。作者在诗中有没有流露悲伤的感情?为什么?参考:诗中并没有直接流露出悲伤的感情。因为作者已把内心的悲痛化为对女儿的怜惜慈爱,所以诗中只流露诗人对女儿的关怀爱护,并没有让人直接感到内心中的悲伤哀痛之情。诗人以也许 一词贯穿全诗(全诗中共出现 5 次) ,使作者就此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女儿的死亡假设为安睡,这样更能突显作者对女儿的挚爱,视她虽死犹生,所以诗人不愿说女儿已死,而是说女儿只是安睡。虽然全诗没有悲伤的字眼,但那却是作者努力抑制住悲痛的心情,把悲痛升华为对女儿呵护备至的感情,用间接抒情的方法把对女儿虽死犹生,呵护备至的感情表现出来。用平静的笔触写成此诗。4、 感受艺术魅力。讨论:闻一多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德是个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 三美在也许一诗中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参考:见小结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选择可以表达作者对亡女怎样的情怀?作者在诗中有没有流露悲伤的感情?为什么?闻一多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德是个“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 “三美”在也许一诗中是怎样体现出来的?板书设计景中见情,情中有景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课程小结“音乐美”是指音节和韵律的和谐,追求节奏感。 也许全诗一节 16 行,每行 9 个字,即 9个音节,但大多数以单音词结尾,在变化中保持着整齐,参差错落,抑扬顿挫;而且讲求押韵,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韵律感都很强。“绘画美”指诗的辞藻,讲究视觉形象。读此诗时,我们眼前似乎出现了这样的场景:深夜的郊外,没有阳光,没有蛙鸣,没有夜鸟的啼叫,连一丝风也没有。皓月当空,诗人怀抱夭折的女儿,静静地坐着。一切都是那么的静,静得可以听见根须在吸水,静得可以听见蚯蚓在翻泥。女儿是夭折了么?不,不,不是。她只是累了,只是睡着了。那么,就躺在爸爸的怀里,不要怕,乖乖睡,乖乖睡.此时无声胜有声,没有眼泪,没有号啕,而父亲的悲伤我们不会没有感觉到!“建筑美”主要是就诗歌的整体外形而言的。全诗虽只有一节 16 行,但是每行字数一致,都是 9个。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整齐划一。 ,与音乐美、绘画美和谐统一,形神兼备,各臻其美,非精心雕琢不呢不过为之,堪称“三美”的典范。布置作业课外阅读闻一多的诗歌死水 ,使用闻一多提出的“三美”主张分析这首诗。个性化学习的指导(任选其一做答) 。根据也许这首诗提供的内容,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改写一篇文章(可参看课后练习三) 。读完也许我们被闻一多深挚的感情所打动,有感于他对女儿的无限怜爱,试着给闻一多也写一首诗吧,表达对这位悲痛不已的父亲的深深理解。课后反思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学生会回报你意想不到的收获。关于课后的信息化教学的课外拓展:也许让人想起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同样是痛失幼女,同样是深沉细腻、痛彻心肺父爱,请简评这两篇作品的异同。这是后来的想法,当时因为时间关系未做,下次补上。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