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7页
第2页 / 共57页
第3页 / 共57页
第4页 / 共57页
第5页 / 共57页
第6页 / 共57页
第7页 / 共57页
第8页 / 共57页
第9页 / 共57页
第1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浙江中医药大学篇解 生气,即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的阴阳二气。 通,有相应、贯通之意。 天,指自然界。 由于本篇阐发了人身阴阳二气与自然界 相应贯通之理,故篇名“生气通天论”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习要求 1、掌握人体阳气的生理、病理及其临床意义 ,阳气与阴精的相互关系。 2、深入理解阴阳二气协调统一的重要性及阳 气的重要性。 3、掌握煎厥、薄厥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 熟悉风、寒、暑、湿外感邪气致病特征。 4、理解“生气通天”的意义。 5、理解饮食五味对人的双重作用,以及五味 偏嗜致病的机理。浙江中医药大学原文605(三级原文)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 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 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 ,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 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 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 削也。 浙江中医药大学注释 1、通天:意为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应。 2、其生五:意为阴阳二气衍生木、火、土、金、水 五行。其,此指阴阳。 3、其气三:指阴阳二气各分为三,即三阴三阳之气 。 4、因时之序:顺应四时阴阳变化之序。 5、传精神:即精神专一。内经辨言:“传,读 为抟,聚也。” 6、服天气: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服,顺也 。浙江中医药大学 8、通神明:达到天人阴阳变化协调统一。神 明,指阴阳的变化。 9、卫气散解:卫气,阳气的变文。散解,同 义复词,耗散之意。浙江中医药大学原文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 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 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 ,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苍天之气,清净 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 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 自伤,气之削也。 浙江中医药大学自学指导 本段原文提示了“生气通天”的论断。 一、生命源于自然界的阴阳二气。 “生之本,本于阴阳” 二、生命活动与自然界阴阳二气相通应。 意义: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浙江中医药大学原文 606 一级原文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 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 外者也。 浙江中医药大学注释 (1)失其所:阳气功能失常。太素“所” 作“行”。可参。 (2)折寿而不彰:指损伤人的寿命而不彰著于 世。(不知不觉中减少人的寿命。) (3)天运:天体的运行。 (4)因:顺应,依顺之意。此承上文阳气的作 用强大而言。意为人体的阳气向上向外,起着 卫外的强大作用。 浙江中医药大学分析 一 本段说明了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作 用。 二、论述了阳气的功能。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三、论述了阳气失其所则折寿的缘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原文 606 一级原文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 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 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 ,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 阳气乃竭。 浙江中医药大学注释 1、因:病因。 2、运枢:转动的门轴。比喻人体阳气的卫外 作用,有如户枢那样主司肌表腠理的开合。 3、起居如惊:言生活作息没有正常的规律。 起居,泛指生活作息。惊,卒暴之意。浙江中医药大学 4、浮:指阳气开合失序而浮散损伤。 5、烦则喘喝:指暑热内盛导致烦躁,喘声 喝喝。 6、静则多言:指暑热伤及心神所致的神昏 、多言。浙江中医药大学 7、体若燔炭:身体发热如燃烧之炭火。 8、首如裹:指头部沉重不爽,如有物包 蒙。 9、攘(Rng壤):消除,去除。 10、大筋緛(run软)短,小筋弛长:此 为互文,意为大筋、小筋或者收缩拘急 ,或者松弛不用。緛,收缩。弛,松弛 ,弛缓。浙江中医药大学 11、气:指风气。 12、四维相代:意为寒、暑、湿、气(风) 四种邪气更替伤人。浙江中医药大学原文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 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 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 ,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 阳气乃竭。 浙江中医药大学分析 论述了阳气不足,感受四时邪气,所 导致的病证。浙江中医药大学小结 、“生气通天”的意义。 、阳气的重要性,阳气的功能。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阳气不足,感受四时邪气,所导致的 病证。浙江中医药大学原文 606 一级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 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 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阳气者,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 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疿。高梁之变 ,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 为皶,郁乃痤。 浙江中医药大学注释 1、烦劳则张:是指劳累过度,则阳气亢盛 于外而失其所用。 2、辟积:衣服上的褶子,引申为重复 3、煎厥:古病名。是指烦劳伤阴,阴虚阳 亢,逢夏季阳盛,以致煎熬阴精而昏厥的病 证。浙江中医药大学 4、溃溃乎若坏都:溃溃,形容河堤决口的样 子。都,水泽所聚,此指堤防。 5、汩汩(g古):水势急流的样子。 6、形气绝:脏腑经络之气阻绝不通。马莳注 :“形气经络,阻绝不通。” 7、菀(音同玉):通“郁”,郁结。 浙江中医药大学 8、薄厥:古病名。指因大怒而气血上冲, 脏腑经脉之气阻绝不通所导致的昏厥病证 。“薄”,通“迫”,逼迫。 9、其若不容:指肢体不能随意运动。若 ,乃。“容”,通“用”。 10、汗出偏沮(j举):意为应汗出而半身 无汗。沮,阻止。 11、偏枯:半身不遂,偏瘫。 浙江中医药大学原文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 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 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阳气者,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 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疿。高梁之变 ,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 为皶,郁乃痤。浙江中医药大学分析 一、论述煎厥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烦 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 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浙江中医药大学 二、论述薄厥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病因病机症状 同 异病位煎 厥烦劳阳亢阴虚,阴 精竭绝(虚)甚至突 然昏厥 不省人 事出现目不明、耳不聪,即目盲 、耳聋。肝肾薄 厥大怒肝气上逆,气 血上郁,脏腑 经络之气阻绝 不通(实)出现筋脉弛缓不收,肢体不能 随意运动等症。肝 三、论述了汗出偏沮致偏枯的机理。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汗出偏沮,使人偏 枯。”意为应汗而半身无汗之人,日久可导致 半身不遂的病症。浙江中医药大学 四、论述了“高梁之变,足生大丁”。 全句意为过食膏粱厚味之品,会使人发生 严重的疔疮。 机理:因膏梁厚味最易生湿助热,助热则 使人体阳偏胜,阳盛则热;生湿则又阻遏 阳气正常运行而郁结化热,于是热毒逆于 血脉肉理,腐蚀血肉而发为疔疮。 五、论述痤、疿、皶的病因病机。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汗出见湿,乃生 痤疿。”又云:“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 痤。”浙江中医药大学原文606(二级原文)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 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 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 痈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 疟。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 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故病久则传 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 当隔,隔者当写,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注释 1、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互文,即阳气清 静柔和则养神养筋。精,清也,清静之意 。 2、开阖不得:谓腠理汗孔开合失序。 3、大偻:腰背和下肢弯曲而不能直起之病 。 4、瘘:疮疡溃破日久不愈,漏下脓水的瘘 管。浙江中医药大学 5、俞气化薄:邪气从腧穴传入而内迫五脏。 “俞”,指背腧穴。化,传化,有传入之意 。“薄”,通“迫”,逼迫。 6、传为善畏,及为惊骇:发展为易恐及惊骇 的病证。 7、魄汗:魄通“白”,白汗,即自汗。 8、穴俞以闭,发为风疟:风寒外束,阳热内 郁,寒热交争,而为风疟。 9、大风苛毒:泛指致病作用剧烈的外来邪气 。苛,大,强,厉害。 10、上下不并:指阴阳之气发生壅塞阻隔而 不能互相交通。 11、畜:同“蓄”,蓄积,积聚。 12、写:通“泻”,指用泻法治疗。 13 、粗:指粗工,医疗水平较差的医生。浙江中医药大学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 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 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 痈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 疟。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 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故病久则传 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 当隔,隔者当写,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分 析 一、论述了“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 筋。” 二、本段原文论述了感受寒邪的主要病理 。浙江中医药大学病因病位症状病机寒邪背部筋脉大偻寒邪伤阳,筋脉失柔。经脉瘘寒邪深陷脉中,经脉败漏肉理痈肿寒伤卫阳,营卫失调,营气逆于肉理,郁而 化热腐肉五脏善畏、惊骇寒邪从俞穴内迫五脏,阳气被伤,不能养神半表半里风疟表卫不固,外感风寒,俞穴闭郁 三、原文论述了“风者,百病之始也” 。 四、阳气失常病变的预后和治疗。浙江中医药大学原文606(二级原文)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 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 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注释 1、阳气者,一日而主外:一日,白昼。此 指卫气白天行于阳二十五周。 2、人气:指阳气。 3、气门:即汗孔。 4、三时:指上文的平旦、日中、日西三个 时候。 5、困薄:困乏虚损之意。浙江中医药大学分析 一、阳气的昼夜消长变化规律。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旦慧、昼安 、夕加、夜甚。”小结 一、论述煎厥、薄厥、偏枯、疔、痤、疿 、皶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 二、论述了“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 三、本段原文论述了感受寒邪的主要病理 。 四、论述了风邪的特点。 五、阳气的昼夜消长变化规律。浙江中医药大学原文607(三级原文)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 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 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 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 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风客 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 ,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 气乃伤,高骨乃坏。 注释 1、起亟(q):指阴精不断地起而与阳气相应。 亟,频数。 2、脉流薄疾:指脉中气血流动急迫迅速。 3、五藏气争:指五脏功能失调,气机失和。 4、气立如故:指脏腑经络之气阻绝不通。进 5、筋脉横解:筋脉纵弛不收。 6、肠澼:下利脓血之类疾病。 7、高骨:腰间脊骨。浙江中医药大学自学指导: 一、论述了阳气与阴精的关系。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