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1页
第2页 / 共81页
第3页 / 共81页
第4页 / 共81页
第5页 / 共81页
第6页 / 共81页
第7页 / 共81页
第8页 / 共81页
第9页 / 共81页
第10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篇 鱼类的生物学基础 第十六章 鱼类的生活与环境 第十七章 鱼类的年龄和生长 第十八章 鱼类的摄食 第十九章 鱼类的繁殖 第二十章 鱼类的洄游 1第十八章 鱼类的摄食 第一节 鱼类的摄食类型和摄食方式 一、摄食类型 鱼类所摄取的食物种类很多。根据各种鱼成鱼阶段所摄取的 主要食物性质,可以将鱼类的摄食类型分为以下几类:(一)植物食性的鱼类:主要饵料是植物。(二)动物食性的鱼类:主要饵料为动物,多数鱼类属 动物食性。根据食物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 温和肉食性鱼类:以无脊椎动物为食。 凶猛肉食性鱼类:以鱼为食。 (三)杂食性鱼类 :其食物组成比较广泛,往往摄取两 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的食物,有动物性也有植物性的,亦 食部分水底腐殖质。2 如果按照鱼类所吃的饵料生物的生态类型来划分,有: 浮游生物食性: 底栖生物食性: 游泳生物食性: 又可依据鱼类摄取食物种类的多少,分为: 狭食性: 广食性: 有些鱼类吃的食物比较多样,往往可以划入两种食性类型 。 3二、摄食方式 追捕:大多数凶猛肉食性鱼类均是以此方式摄食。 滤食:食浮游生物的鱼类,浮游生物随着水流进入口咽腔, 然后通过细密的鳃耙过滤食物。 研磨:以无脊椎动物(如甲壳类,软体动物等)为食的鱼类 ,都有适应于其食性的不同类型的齿。 刮食:以丛生植物为食的鱼用其往往极为锐利的下唇刮取食 物。如:鲤科的白甲鱼和鲴鱼类、鲻、鮻鱼。 吸食:海马、海龙等口呈长管状,它们以吮吸的方式摄取水 层水的糠虾等无脊椎动物。 寄生:鱼类中也有营寄生生活的种类,如七鳃鳗和盲鳗、角 鮟鱇等。 鱼类不同的摄食方式是和食物种类及其运动特点相联系的, 当摄食不同食物时,鱼类也以不同的摄食方式获取,这是鱼 类生态适应特点之一。4 鱼类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各自食性 类型和摄食方式的形态学特征。一般来说,每一种鱼对 喜好的食饵生物都有特定的形态学适应。鱼的体形、感 觉器官适应于搜索、感知,口、牙齿、鳃耙适应于摄取 ,而胃、肠构造也适应于消化这种食物。三、摄食的形态学适应5第二节 食物的选择性和食性的转换一、食物的选择性 研究鱼类对食物的选择性,一般根据两方面的因素来判断 :一是栖息环境中各种饵料生物的数量比重情况;二是鱼 类吞食各种饵料生物的数量比重情况。将这两方面的情况 加以对照分析,即可看出某种鱼对饵料有无选择性。 以鱼肠中某一摄食对象的百分比除以该对象在自然环境中 鱼类索饵的生物群落中所占的百分比,即得出选择指数。E= 如果选择指数大于1,那就表明该饵料对象被鱼所选择, 如果小于1,就是被鱼所放弃。但是利用选择指数,必须考 虑往往造成误差的一些因子,如采样工具的性能问题。6 有一些学者采用另一种统计选择指数的公式:E= E=0,表示对这种成分没有选择性;E0,表示有选择性;EE-1.0,则说明对这种食物不喜好。根据这个公式求出的数值都在+1.0和-1.0的范围内。7鱼类所摄取的食物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范畴: (1)主要食物构成食物组成的主要部分,它完全 满足生活的需要。 (2)次要食物经常在鱼肠中见到,但数量不多, 它不能完全供应鱼类全部生活的需要。 (3)偶然食物是偶然被鱼所摄取的饵料。 (4)应急食物由于环境条件改变,缺乏主要食物 而摄取的食物,例如有时在鱼胃内能发现一般不大摄取 的棘皮动物蛇尾类动物,这显然是由于缺乏食物而被迫 吞下的。8二、鱼类食性的转换 (一)因发育阶段不同而引起的食性转换 (二)食性的季节变异 (三)栖息场所不同而引起的食性变异 (四)鱼类食饵的昼夜变化 此外,有些鱼类的食物组成在不同的年份也会反映出不同 的变异。 鱼类食性的种种变异,往往一方面是受着食物数量的波动 ,特别是受基本食料的多少所影响,另一方面也在极大程 度上依食物的易得性为转移,两者是互相联系的。 总而言之,各种鱼类的食性组成常因不同的年龄、季节、 地区等情况而有程度不同的变化。9食性的可塑性和稳固性 有些鱼类在各种环境的影响下,有改变营养特性的能力, 食性组成比较容易发生变化,这可称为食性的可塑性。 鱼类在各种环境的影响下,仍能保持自己的营养特性,食 性组成比较稳定,变化不大,这可称为食性的稳固性。 鱼类的食性往往既有稳固性,又有可塑性,这在各种鱼类 中的情况是不同的。有些鱼类的稳固性和可塑性都很高;有 些鱼类则稳固性较高,可塑性较低;还有些鱼类是可塑性较 高,稳固性较低。鱼类食性的可塑性与环境条件、饵料组成 等有很密切的关系。10三、鱼类的食量 鱼类的摄食量一般有一次摄食量和日摄食量之分。 一次摄食量:鱼类一次所摄食的饵料量。不同种类差别很大。 日摄食量:鱼类24小时所摄食的饵料量。 日摄食量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直接法:又称饵料减量法,即在已知容积的水体加入 已知数量的鱼和饵料,经24小时,计算该水体内饵料减少 量即该水体内鱼类的日摄食量。 间接法:日摄食量=一次饱食量 鱼类摄食量受很多因素影响: (1)食性。 (2)水域中饵料生物量的多少。 (3)外界水文条件:温度、溶解氧等。 (4)鱼类生理状态。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未成年 鱼,其摄食量显著大于成熟的鱼。 11第三节 鱼类食性的研究一、食性分析材料的收集 对鱼类摄食情况的分析,观察的材料越多,则所了解的材料 可以越接近于实际。收集食性分析材料可在船上或岸上进行, 最好取自拖网、围网等主动性网具的渔获物,而尽量少用在水 中滞留时间较长的被动性网具(如刺网、张网等)的渔获物, 因为这些网具捕到的鱼由于留在水中时间较久,食物的一部分 已经被消化或者反了出来,这样的材料进行食性分析往往得不 出正确的结果。标本采集后一般需进行以下几项工作: 121生物学测定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分析材料可取10100尾鱼。在取 出胃肠之前,先要作生物学测定,大致内容是记录它的产 地、日期、编号、体长、全长、重量、性别及性腺成熟度 等内容。然后取鉴定年龄和生长速度的材料鳞片或耳 石、鳍条、鳃盖骨等骨片。 以上这些内容都要登记在统一设计的表格上,年龄鉴定 材料要单独放在鳞片袋内,标上鱼的编号、采集日期等内 容。132肠胃充塞度测定 进行了生物学测定之后就要进行肠胃充塞度的测定。就 是用目测的方法,观察肠胃内食物的饱满程度,估计其摄 食强度。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将饱满程度分为六个等级 ,区分的标准如下: “00级”:胃和肠内无食物; “0级” : 胃内无食物,肠内有残食; “1级” : 胃内有少量食物; “2级” : 胃内食物适量; “3级” : 胃内充满食物,但胃壁不膨大; “4级” : 胃内充满食物,胃壁膨大。143样品固定 目测肠胃充塞度之后,将研究样品取出进行固定。体长 20厘米以下的鱼(小型鱼、仔鱼和幼鱼)可以整条固定, 较大的鱼则取其胃肠道进行固定。 一般将胃肠道从食道到肛门的一段全部剪下,必要时在 食道及肠子末端用线扎紧,以兔食物溢出。每一份肠胃标 本放上一个标签,标签号码必须同生物学测定的记录号码 相一致,以便对照分析。将肠胃连同标签纸放入小瓶,或 包扎于纱布之中,用510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固定。 如有可能,最好现场就将新鲜标本称重,福尔马林固定后 会失重。 以上几项工作都要在现场进行测定和处理,然后将材料 带回实验室进行室内分析研究。15 采集鱼类食性样品时,必须在同一地点采集水生生物样品(底牺生物、自游生物、浮游生物、周丛生物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对揭露饵料基础、饵料基础的利用程度、饵料生物的选择性问题、食饵相互关系等是必须的,另一方面,对取得饵料生物平均标准重量时也是极为重要的。4. 采集水生生物样品16二、胃肠道内含物的处理 研究胃肠道内含物的主要任务是鉴定食物团的组成和各 种饵料成分的比重。通过这些分析,能够在数量上表示各 种鱼类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季节和各种不同地理 位置等的食性。 已固定的鱼(幼鱼、小型鱼)或胃肠,在分析的前一天必须放在盛有清水的容器中洗去福尔马林,最好更换几次水。固定的鱼用剪刀或解剖刀把鱼剖开,并用镊子小心地把肠道取出。胃肠内含物的基本处理方法如下:171胃肠道长度测量 胃肠道在解剖之前洗掉内脏的残碎物及油腻,然后测量肠道的长度,这样做一是为了得到肠道的长度对鱼体长度之比,二是为了确定所研究的肠道是否完整或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测量肠道的长度时,应该避免把肠道拉长,因为肠壁有弹性,拉得过紧,会得出比实际长度要大的数字。182食物团称重 胃和肠的内容物要分别进行称重。用刮刀或解剖刀取出 每一段中的内含物,根据食物团的多少放于盘、培养皿或 表面玻璃上。仔幼鱼胃肠道的内含物最好置于载玻片上, 在放大镜下用弯形针或昆虫针,将内含物挤出。胃和肠内 的食物团置于滤纸上将水分吸掉,直到滤纸上不再留有稍 为明显的水分痕迹,然后在药用天平或扭力天平上称其重 量,这就是食物团的实际重量。 有些鱼类固定后,在肠道内除食物之外,经常还有一些 固定了的粘液。在称量食物团之前,必须除去这些物质。 但实际操作时,有时会感到困难,有些食物与粘液粘在一 起,可用2530浓度的苛性钾或苛性钠溶液处理食物团 。或用目力估计粘液占整个食物的团百分数,然后从肠道 内含物总重量中扣除其占有的体积重量。193饵料消化程度的测定 消化道内含物称重之后,置样品于解剖镜下进行观察,首先按 下列情况测定消化道各段食物的消化程度:(1)饵料生物完整,没有任何破损的迹象。(2)饵料生物稍微消化,还完全可能作种的鉴定和计数。(3)饵料生物被消化了一半,生物体已有部分破损,但还 可以根据剩下部分鉴定其种属和计数。(4)生物体已被剧烈地消化以至完全破损,但根据其身体 某些部分(骨、眼、肢、尾支、介壳、耳石等等)尚可鉴定 出它的种属。(5)完全不能鉴定的物质。20 根据消化道各段的消化程度用数字进行记录,如某鱼消化道第一段(食道)内食物很完整,属第1级;第二段胃的食物稍微消化,属第2级;第三段(肠)的食物已被消化得很厉害,但根据残渣仍可作种的鉴定,属第4级,这条鱼食物团消化程度的记录数字为124。又例如,045,即表示消化道第一段内无食物,第二段的食物已被消化得很厉害,但尚能根据残渣鉴定,第三段的食物消化得更厉害,已无法鉴定。214饵料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定性就是确定食物中包括那些种类,定量就是统计各 种饵料生物的数量。饵料成分鉴定到属或种,并测定个 体的大小和它的发育阶段,这对于查明仔鱼和幼鱼的发 育阶段和揭露鱼类食饵相互关系是十分重要的。225重量更正 根据整个食物团的实际重量和各个饵料成分的实际重量可 以得出有关鱼类被捕获时索饵程度的概念,这对研究鱼类 的营养节律性和索饵洄游都是必要的。为了解决鱼类营养 的其他许多问题,如测定日摄食量、饵料消化率等等,还 必须知道被吃下的真正重量,为此,就要应用更正重量法 或还原重量法。 为了还原被鱼类吃下的饵料生物的重量,可以利用水生生 物样品中所测定的饵料生物平均重量的资料,上述的水生 生物样品是与收集鱼类营养样品时同时采集的。最好是同“ 活体”的平均重量,也就是说用活体生物的重量,而不是对 固定了的生物称重所得的“湿”重量。也不要用消化道中未 被消化的完整的个体来求平均“活”重。一般应从同一水域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所采集的水生生物样品中,取出足 够数量同一体长、同一年龄的个体称重所得。23 鱼类消化道内含物分析的结果可以用各种方式表示,常 用的是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1)计算各饵料成分个数。 (2)测定饵料成分的出现频率。 (3)测定饵料成分的容积。 (4)测定饵料成分的重量。 此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