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胃 痛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中医护理教研室一 定义 胃痛 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 窝处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概 述概 述一 定义 “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并对其病因、病位有所 论述 唐宋以前文献多把属于胃脘痛的心痛和属于心经本身病变的 心痛混为一谈 宋代之后医家对胃痛与心痛混谈提出质疑 直至金元时代兰室秘藏二十二首立“胃脘痛”一门,将 胃脘痛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法明确区分于心痛,使胃痛成 为独立的病证 明清时代进一步澄清了心痛与胃痛相互混淆之论,提出了胃 痛的治疗大法,丰富了胃痛的内容 三 讨论范围 现代西医学指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 化不良、胃粘膜脱垂等病以上腹部疼 痛为主要症状者 概 述外邪犯胃 寒湿暑邪,侵袭胃腑饮食伤胃 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情志不畅 肝气郁结,横逆犯胃素体脾虚 正气不足,胃失温养病因病机胃气郁滞 胃失和降 不通则痛胃 痛病因病机寒、湿、热邪侵袭内客于胃胃气壅滞不通则痛胃痛素问举痛论说 :“寒气客于胃肠之 间,膜原之下,血不 得散,小络引急,故 痛。”阐发了寒邪入 侵,引起气血壅滞不 通而作痛的机理。 过食生冷,寒积胃脘辛辣酒热,热结胃腑肥甘厚腻,积滞难消过饥过饱,损伤脾胃气机壅滞不通则痛胃痛病因病机素问痹论篇:“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医学正传胃脘痛中说:“致病之由,多由纵恣 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复餐寒凉生冷, 朝伤暮损,日积月深,故胃脘疼痛” 病因病机恼怒伤肝肝气横逆忧思伤脾脾失健运胃失和降 胃气阻滞不通则痛胃痛胃络血瘀沈氏尊生书胃痛曰:“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唯肝 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 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 ”素体脾虚劳倦内伤久病不愈脾阳不足胃阴受损中焦虚寒胃失濡养病因病机病因 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素体脾虚病位 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病理因素 气滞、血瘀、寒凝、火郁、湿阻、食积基本病机 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病理性质 有虚实寒热之异 病理转归 呕吐反胃 噎膈 病因病机胃热炽盛瘀血阻滞脾气虚弱迫血妄行血不循经不能统血络脉破损,血出经髓出血厥脱气随血脱病理转归气机壅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呕吐反胃痛久入络瘀结胃脱Zheng积病理转归诊断症状 以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痛为特征,疼痛有胀痛、刺痛、 隐痛、剧痛等不同性质。 伴随症状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上消化道症 状 发病特点 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 因,如天气变化,情志不遂,劳累,饮食不节,进食生冷干硬,辛辣 醇酒,或服用有损脾胃的药物 影像学检查 是诊断胃肠道疾病的重要工具 诊断与鉴别诊断胃痛与真心痛 真心痛 为心系病变引起的心痛证,为胸痹之重证 。多见于老年人,特征为当胸而痛,痛引左肩及左 臂内侧,其痛多为刺痛、剧痛、绞急如割,动辄加 重,痛彻胸背,常伴心悸气短,憋闷,汗出肢冷等 ,病情危急.其病变部位,疼痛程度与特征,伴随症 状及其预后等,与胃痛有明显区别。 鉴别诊断胃痛与胁痛 胁痛为肝经病变引起的病证。以胁部胀痛为 主,多伴目黄肤黄,或胸闷太息,极少伴嘈 杂泛酸,嗳气吐腐。肝气犯胃的胃痛,有时 亦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证。 两者在病位和兼证上有明显区别 鉴别诊断护治原则理 气和 胃止 痛疏理中焦气机调理脾胃功能通 则 不 痛叶天士所谓 “通字须究气血阴阳” 寒邪客胃症状 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 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 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 温胃散寒,行气止痛方药 良附丸加减 分证论治饮食停滞 症状 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 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 厚腻,脉滑 治法 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方药 保和丸加减 分证论治肝气犯胃症状 胃脘胀痛,痛连两胁,每因烦恼郁怒则 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喜长叹息 ,大便不畅,苔多薄白,脉弦 治法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 柴胡疏肝散加减 分证论治肝胃郁热症状 胃脘疼痛,痛势急迫,口苦口干, 烦躁易怒,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 红,苔黄,脉弦或数 治法 疏肝泄热和胃 方药 化肝煎加减 分证论治瘀血停滞症状 胃脘疼痛,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 按之痛甚,疼痛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 或见呕血黑便,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 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方药 实证用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分证论治胃阴亏虚症状 胃脘隐隐灼痛,似饥不欲食,口燥咽干 ,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 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方药 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分证论治脾胃虚寒症状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空腹痛甚,得食痛缓,喜 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 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 白,脉虚弱或迟缓 治法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 黄芪建中汤,常用药物为黄 分证论治1评估疼痛发生的部位 主要部位在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痛时 可牵连胁背。如肝气犯胃,肝胃郁热, 常可兼见胸胁胀满疼痛 护理评估2评估疼痛的气血、寒热、虚实实者 痛剧,固定不移,拒按,脉盛 虚者 痛势徐缓,痛处不定,喜按,脉虚 寒证 遇寒则痛甚,得温则痛减 热证 灼痛,痛势急近,遇热则痛甚,得寒则痛减 护理评估 一般初病在气,久病在血 在气者,有气滞、气虚之分 气滞 多见胀痛,或涉及两胁,或兼见恶心呕吐,嗳气频频,疼 痛与情志因素显著相关 气虚 脾胃气虚,除见胃脘疼痛外,兼见饮食减少,食后腹胀, 大便溏薄,面色少华舌淡脉弱等 在血者,疼痛部位固定不移,痛如针刺,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 涩,或兼见呕血、便血 2评估疼痛的气血、寒热、虚实护理评估 胃痛 潜在并发症吐血护理诊断 病情观察 生活起居护理 饮食护理 服药护理 情志护理 对症处理护理措施胃 痛胃痛病情观察部位性质程度诱发因素 护理措施生活起居护理慎起居,防外感(寒邪客胃,脾胃虚 寒者,注意休息保暖)胃痛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护理措施胃 痛 饮食原则 饮食以软、烂、易消化、富营养、少量多餐为原则 辩证施食 护理措施胃 痛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 肝胃郁热瘀血停滞胃阴亏虚脾胃虚寒护理措施饮食护理 1、宜食温热性食物,忌生冷寒凉之品 2、饮食宜温热服 3、常用食疗方:生姜红枣粥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 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生姜5片红枣10枚粳米100g一、寒邪客胃温热饮食护理护理措施胃脘胀痛,痛连两胁,每因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 甚,嗳气、矢气则痛舒,喜长叹息,大便不畅, 苔多薄白,脉弦 1、悲伤、生气、发怒情绪波动时切不可进食 2、宜食疏肝理气,忌辛辣刺激,不消化,阻滞气机之食 品 3、常用食疗方:佛手玫瑰茶 三、肝气犯胃佛手10g玫瑰花15g饮食护理护理措施胃脘疼痛,痛势急迫,口苦口干,烦躁易怒,小 便色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四、肝胃郁热 1、疼痛剧烈时禁食1224小时 2、宜食清热泻火,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3、禁食烟酒 3、常用食疗方:苦瓜青果炖猪肚苦瓜150g青果50g猪肚1个饮食停滞护理措施胃脘疼痛,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按之 痛甚,疼痛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呕 血黑便,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 五、瘀血停滞1.吐血黑便时禁食,病情缓解后给予流质清淡饮食2.饮食应软烂温热,禁食硬固粗燥之品3.宜食行气活血之品,禁食辛辣、烟酒刺激之品4.常用食疗方:桃仁粥 桃仁10g生地10g粳米100g桂心2g红糖50g胃阴亏虚护理措施宜食滋阴生津润燥之品,多食新鲜瓜果蔬菜忌辛辣、煎炸等耗津伤阴之品常用食疗方:麦冬粥 胃脘隐隐灼痛,似饥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 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六、胃阴亏虚麦门冬20g粳米100g饮食护理护理措施胃痛隐隐,绵绵不休,空腹痛甚,得食痛缓,喜温 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 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 ,脉虚弱或迟缓 五、脾胃虚寒 1.宜食温补性食物,忌生冷寒凉之品2.饮食宜温热服3.常用食疗方:干姜胡椒散冲剂干姜100g胡椒10粒 服药护理 服药温度 服药时间 护理措施胃 痛情志护理 缓解疼痛的方法 避免精神刺激 情志不舒时,不宜进食 护理措施胃 痛观察胃痛,呕血的情况, 观察呕吐物、排泄物的色、质、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大出血者,绝对卧床休息,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开放静脉通道,做好输液、输血抢救等抢救措施吸氧 大出血期间应禁食,少量出血,可进温凉、清淡流质。出血停止后,改为营 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半流质软食,少量多餐。忌食干硬、粗糙、辛辣 、动火的食物 稳定病人情绪,避免紧张恐惧,避免不良刺激 呕血 护理措施 介绍胃痛的病因病机 注意保暖,休息,避免劳累。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调节患者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 教给患者指压止痛的方法 胃痛日久反复发作,尤其是中、老年病人,应 定期检查,以防癌变 健康教育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