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9页
第2页 / 共69页
第3页 / 共69页
第4页 / 共69页
第5页 / 共69页
第6页 / 共69页
第7页 / 共69页
第8页 / 共69页
第9页 / 共69页
第1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返回返回1、政治: 内阁;军机处 2、经济:(1)农业:土地制度 耕作方式 (2)手工业:纺织业 陶瓷业 手工业经营方式(3)商业:市场 货币 城市 贸易 政策3、思想文化:(1)思想:理学 李贽 黄宗羲 王夫之 顾炎武(2)文学:小说(3)艺术:书法 绘画 戏剧(4)科技:考试说明:六、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中国古代文明的转型)返回一、政治制度:1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废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2)内阁制度形成: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出现2清朝的军机处(1)设立背景:康熙亲政后,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 南书房三足鼎立。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设立军机处。(2)职能、特点:由参与处理军务到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 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3)影响: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 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二、社会经济:1明清时期的农业生产(1)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番薯等 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返回2手工业(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 主导地位。(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中叶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生产因 素的萌芽出现。(3)明清时期的棉纺织业和制瓷业:到明代后期,棉布已经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制瓷工艺,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 3、商业(1)货币:商品流通扩大,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出现票号。(2)市场: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3)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4)商帮: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了大商帮。品。返回4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古代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 保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封建统治的政策。(2)主要内容: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并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5“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1)明朝:实行海禁,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2)清朝:禁海、迁界;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 商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三、思想文化:1思想:(1) 李贽的“异端”思想:否定孔子的权威,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反对空谈仁义道德。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 萌芽时期的要求。(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返回人物主张黄宗羲反对专制暴君政治,指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主张农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主张经世致用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和宋明理学,倡导经世致用,建立起较为 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提出“理在气中”,充分肯定人的私欲本能返回2、文学艺术(1)明清小说: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呈现 出空前繁荣的局面。著名的长篇小说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 传西游记红楼梦。(2)戏曲:明中叶到清中期,昆曲鼎盛,被誉为“百戏之祖”。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献艺,兼容并蓄,形成京剧,被誉为“国粹”。(3)绘画:明清时期,文人画代表作品有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返回六、明清时时期(1368年1840年)(中国古代文明的转转型)时间明朝:1368-1644年 清朝:1644-1912年阶 段 特 征总特征封建制度的日益衰落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经济发展与迟滞: 封建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并缓慢发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及海禁政策 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思想文 化承古萌新: 理学僵化,文化专制,带有反专制色彩的早期 民主启蒙思想产生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出现西学东渐 ,但没有产生近代科技文学艺术繁荣,世俗化、商业化气息 日益浓厚 民族关 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中外关 系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西方殖民势力东来, 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西方科技文化传入 ,西学东渐返回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时期,近代文明的前奏,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政治:君主专制的强化,反君主专制的出现; 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的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 ; 思想:理学的僵化、思想的束缚、文化的专制,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出现; 对外:海禁、闭关锁国,西学东渐; 科技:总结性的科技巨著,但没产生近代科技。 同时期的西方:西方的崛起 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通过立法逐渐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资本主义的萌芽并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发展;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人文主义的传播,思想解放 科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封建社会时期:封建文明 古希腊时期:奴隶制文明 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和发展; 政治:民主政治制度 经济:小农经济为基础; 经济:商品经济 思想:儒家思想是主流思想; 思想:早期人文主义 文化:传统科技的成就,文学、汉字、 文化:辉煌的文化成就 书法、绘画、戏曲的发展(渐趋平民化,通俗化)。返回点击 命题角度 视角一 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例1 (2012江苏高考)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返回解析 入内阁者本身即是文官,入阁属于晋级而非开辟入仕做官的新途径,排除A项;明代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而非内阁下属机构,排除C项;从题干可以看出明代内阁地位虽有提高,但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仅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排除B项。答案为D项。答案 D返回拓展归纳1中国古代的宰相与明朝内阁首辅宰相内阁阁首辅辅权权力来源宰相制度赋赋予皇帝个人信任职责职责总领总领 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侍从咨询为询为 主,无属官任免要经经皇帝及大臣商议议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对对皇权权影响 制约约皇权权君主专专制强化的产产物,无制约约返回2明清内阁与近代西方内阁(1)形成条件:明清内阁:封建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制度加强。近代西方内阁: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完成。(2)权力、地位:明清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也不是丞相的重设,其职权与地位的变化完全取决于皇帝。返回近代西方内阁:是国家法定的行政机构。英国的内阁由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组建,对议会负责,接受议会的监督;内阁首相实际上控制行政权、立法权等大权。总统制下的内阁由总统组建,不对议会负责。(3)历史影响:明清内阁:是中国君主专制强化的重要标志,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近代西方内阁:巩固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返回视角二 清朝军机处的建立例2 (2012天津高考)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返回解析 根据“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可知,A、B两项表述正确。根据“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可知,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中“行走”的含义是临时委派,故D项表述正确。答案 C返回拓展归纳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1)调整中央机构。如秦设三公九卿制;隋唐建立三省六部制;明废丞相,设立内阁;清设军机处。(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郡县制;北宋知州通判;元朝行省制;明朝废中书省,设三司。(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返回(4)注重官吏的选拔。秦汉时期官吏由皇帝任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世族世袭;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5)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明清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返回演练 命题热点1明史记载:“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材料表明内阁大学士 ( )入阁由皇帝选任 其实就是宰相 取得决策大权 地位逐渐提高A BC D返回解析:选 由“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可知正确。从“成祖备顾问而已”“至仁宗而后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可知,明内阁大学士在成祖时仅备顾问,到仁宗时位高权重,故正确。由“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可知错误。说法错误。C返回2(2012苏锡常镇二模)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 ( )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返回解析:选 据题干材料信息,嘉庆帝认为军机大臣权重会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并强调军机大臣只是奉旨行事,这实质反映了嘉庆帝认识到了军机处可能会给皇权造成危害,故答案为D项。D返回3(2012淮南一模)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返回解析:选 从材料信息可知,皇帝对起居注的“监管”日益严格,直至停止编纂起居注。这反映出皇帝对职业史官的严格约束,其实质是皇权加强的表现。A、D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C项以偏赅全。故选B项。B返回点击 命题角度 视角一 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例1 (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返回解析 材料反映了正德以前,多数百姓致力农业;正德以后,从事工商业者增多,农业从业人口减少,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动。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不能说明农业衰退、财富分配不均、无业游民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答案 B返回拓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