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刺法灸法学刺法灸法学毫针刺法的临床运用毫针刺法的临床运用第一课件网(www.1kejian.com )第三章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运毫针刺法的临床运第一节第一节 临床常用刺法临床常用刺法第二节第二节 分部腧穴针刺操作分部腧穴针刺操作第三节第三节 针刺异常情况针刺异常情况第一节第一节 临床常用刺法临床常用刺法一、透穴刺法一、透穴刺法 (一)操作方法(一)操作方法1.1.直透法直透法2.2.斜透法斜透法3.3.横透法横透法(二)临床运用(二)临床运用 1.1.适应范围适应范围 (1 1)直透法:)直透法:病变涉及肢体表里、阴阳两经的病症病变涉及肢体表里、阴阳两经的病症 (2 2)斜透法:)斜透法:病变涉及相邻经脉穴位。病变涉及相邻经脉穴位。 (3 3)横透法:头面、胸背、四肢皮肉浅)横透法:头面、胸背、四肢皮肉浅 薄处、邻近有血管、深部有薄处、邻近有血管、深部有重要脏器;病邪位于浅表疾重要脏器;病邪位于浅表疾患。患。2.2.临床特点临床特点(1 1)精简用穴)精简用穴(2 2)定向深刺透穴)定向深刺透穴(3 3)灵活掌握针刺方向和深浅程度)灵活掌握针刺方向和深浅程度(三)注意事项(三)注意事项第一课件网(www.1kejian.com )二、局部多针刺法二、局部多针刺法灵枢灵枢 官针官针傍针刺、齐刺、扬刺;傍针刺、齐刺、扬刺; 现代围刺法等。现代围刺法等。 (一)傍针刺法(一)傍针刺法在病变局部或腧穴上,在病变局部或腧穴上, 先直刺一针,再在其旁边斜先直刺一针,再在其旁边斜刺一针为傍针刺法。刺一针为傍针刺法。1.1.操作方法操作方法2.2.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二)齐刺法(二)齐刺法即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左右即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左右 (或上下)各斜刺一针的方法。(或上下)各斜刺一针的方法。1.1.操作方法操作方法2.2.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三)扬刺法(三)扬刺法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再在其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再在其 上下左右各刺一针的针刺方法。上下左右各刺一针的针刺方法。1.1.操作方法操作方法2.2.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四)围刺法(四)围刺法在扬刺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扬刺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多是多 针向病变中心刺入,似围剿敌寇之状的针向病变中心刺入,似围剿敌寇之状的 针刺方法。针刺方法。1.1.操作方法操作方法2.2.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三、病位深浅刺法三、病位深浅刺法 ( (一一) )毛刺、直针刺和半刺毛刺、直针刺和半刺 -为为刺皮刺皮之法。之法。 1.1.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 1)直针刺法)直针刺法 (2 2)半刺法)半刺法2.2.临床应用临床应用3.3.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二)(二)分刺、合谷刺和浮刺分刺、合谷刺和浮刺-为为刺肉刺肉之法。之法。1.1.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 1)分刺法)分刺法(2 2)合谷刺法)合谷刺法(3 3)浮刺法)浮刺法2.2.临床应用临床应用3.3.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三三) )恢刺和关刺恢刺和关刺-为为刺筋刺筋之法之法 。1.1.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 1)恢刺法)恢刺法(2 2)关刺法)关刺法2.2.临床应用临床应用3.3.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四四) )短刺和输刺短刺和输刺-为为刺骨刺骨之法。之法。1.1.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 1)短刺法)短刺法(2 2)输刺法)输刺法2.2.临床应用临床应用3.3.注意事项注意事项第一课件网(www.1kejian.com )四、运动针刺法四、运动针刺法特点:特点:针刺期间注重患者守神针刺期间注重患者守神 。( (一一) )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1.针刺方法针刺方法2.2.活动患处或相关处活动患处或相关处3.3.选穴原则选穴原则( (二二) )临床运用临床运用( (三三)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第二节第二节 分部腧穴针刺操作分部腧穴针刺操作一一 、头面颈项部腧穴、头面颈项部腧穴( (一一) )头部腧穴头部腧穴( (二二) )眼部腧穴眼部腧穴( (三三) )耳部腧穴耳部腧穴头面颈项部解剖及腧穴头面颈项部解剖及腧穴( (四四) )面部腧穴面部腧穴1.1.四白四白 2.2.额、颞穴位额、颞穴位3.3.面部口鼻周围穴面部口鼻周围穴( (五五) )项部腧穴项部腧穴1.1.哑门、风府:哑门、风府:2.2.风池:风池:( (六六) )颈部腧穴颈部腧穴1.1.天突:天突:2.2.人迎:人迎:颈项部解剖及腧穴颈项部解剖及腧穴二二、胸腹部腧穴、胸腹部腧穴( (一一) )胸部腧穴胸部腧穴( (二二) )胁部腧穴胁部腧穴( (三三) )腹部腧穴腹部腧穴1.1.上腹部近胸部的腧穴上腹部近胸部的腧穴2.2.神阙穴神阙穴3.3.下腹部腧穴下腹部腧穴胸腹部解剖及腧穴胸腹部解剖及腧穴胸腹部解剖及腧穴胸腹部解剖及腧穴三三、背腰骶部腧穴、背腰骶部腧穴( (一一) )背部腧穴背部腧穴1.1.督脉腧穴督脉腧穴2.2.膀胱经腧穴膀胱经腧穴( (二二) )腰部腧穴腰部腧穴1.1.督脉腧穴督脉腧穴2.2.膀胱经腧穴膀胱经腧穴( (三三) )骶部腧穴骶部腧穴1.1.八髎穴八髎穴2.2.尾骶部腧穴尾骶部腧穴背腰骶部解剖及腧穴背腰骶部解剖及腧穴四四、上肢和下肢部腧穴、上肢和下肢部腧穴( (一一) )上肢部腧穴上肢部腧穴1.1.肩腋部腧穴肩腋部腧穴2.2.上臂部腧穴上臂部腧穴3.3.前臂部腧穴前臂部腧穴4.4.手部腧穴手部腧穴第一课件网(www.1kejian.com )( (二二) )下肢部腧穴下肢部腧穴1.1.大腿部腧穴大腿部腧穴2.2.小腿部腧穴小腿部腧穴3.3.足部腧穴足部腧穴第三节第三节 针刺异常情况针刺异常情况症状症状 突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突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 冷汗、恶心呕吐、精神疲惫、脉沉细冷汗、恶心呕吐、精神疲惫、脉沉细; ;严重者严重者四肢厥冷、神智不清、二便失禁、四肢厥冷、神智不清、二便失禁、唇甲青紫、脉细微欲绝。唇甲青紫、脉细微欲绝。原因原因 体质与精神,体位体质与精神,体位 手法手法 留针留针处理处理 出针出针 平卧保暖平卧保暖 灸治灸治预防预防 针对原因针对原因/ /注意观察注意观察 晕针现象现象针体活动困难针体活动困难 或伴疼痛或伴疼痛 原因原因精神紧张或疼痛、手法、留针时间精神紧张或疼痛、手法、留针时间 处理处理放松(精神放松(精神 局部)局部)转移注意力转移注意力/ /调整针体调整针体 预防预防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注意正确操作手法注意正确操作手法滞针第三节第三节 针刺异常情况针刺异常情况现象现象 方向角度改变方向角度改变- -针体活动针体活动- -疼痛疼痛原因原因 体位、手法、外力、滞针体位、手法、外力、滞针处理处理 放松局部放松局部 恢复体位恢复体位 顺势拔针顺势拔针预防预防 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选好体位,勿随意移动身体选好体位,勿随意移动身体弯针第三节第三节 针刺异常情况针刺异常情况原因原因 针具质量、手法过重、针具质量、手法过重、弯针与滞针处理不当弯针与滞针处理不当现象现象 行针或出针时发现针身折断行针或出针时发现针身折断处理处理 保持镇静保持镇静保持原有体位保持原有体位 预防预防 检查针具检查针具;针刺时保留部分针身在体外针刺时保留部分针身在体外断针第三节第三节 针刺异常情况针刺异常情况原因原因 针具质量针具质量 手法过重手法过重 刺伤血管刺伤血管现象现象 疼痛疼痛 肿胀肿胀 皮肤青紫皮肤青紫处理处理 按压按压 冷敷冷敷 加压包扎加压包扎 热敷热敷预防预防 检查针具检查针具 注意手法适度注意手法适度 熟悉解剖熟悉解剖出 血 和 皮 下 血 肿第三节第三节 针刺异常情况针刺异常情况症状症状 出针后患者遗留酸痛、出针后患者遗留酸痛、沉重、麻胀等不适感觉沉重、麻胀等不适感觉原因原因 针刺手法过重、体位不适、针刺手法过重、体位不适、留针时间过长、留针时间过长、 患者对针刺过于敏感。患者对针刺过于敏感。处理处理 可不必处理、按柔、沿经循按可不必处理、按柔、沿经循按、热敷、灸法、磁疗、理疗热敷、灸法、磁疗、理疗 预防预防 不宜过重,留针时间不宜过长不宜过重,留针时间不宜过长 针 后 异 常 感第三节第三节 针刺异常情况针刺异常情况症状症状 进针、行针、留针时,出现疼进针、行针、留针时,出现疼痛痛 原因原因 针尖带钩;手法不熟练;针尖带钩;手法不熟练;体位移动;外力碰撞体位移动;外力碰撞处理处理 检查针具;加强练针;检查针具;加强练针;选择适合体位;免受外力碰撞选择适合体位;免受外力碰撞预防预防针 穴 疼 痛 第三节第三节 针刺异常情况针刺异常情况症状症状 胸闷、胸痛、咳嗽、气短、心悸,胸闷、胸痛、咳嗽、气短、心悸,甚至呼吸困难、紫绀、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呼吸困难、紫绀、血压下降、休克 。原因原因 针刺过深,刺伤肺组织,空气进入胸腔针刺过深,刺伤肺组织,空气进入胸腔 处理处理 出针,半卧位休息;出针,半卧位休息;对症处理:镇咳、消炎;对症处理:镇咳、消炎; 严重者抢救严重者抢救预防预防 注意针刺方向、角度与深度注意针刺方向、角度与深度针 刺 引 起 创 伤 性 气 胸第三节第三节 针刺异常情况针刺异常情况症状症状 刺伤脑脊髓、周围神经刺伤脑脊髓、周围神经 原因原因 手法太重、刺激时间太长手法太重、刺激时间太长 处理处理 及时出针、轻者静卧休息、及时出针、轻者静卧休息、重者送神经科抢救重者送神经科抢救预防预防 手法宜轻柔,刺激量宜小手法宜轻柔,刺激量宜小刺激时间不宜太长,刺激时间不宜太长,针 刺 引 起 神 经 损 伤第三节第三节 针刺异常情况针刺异常情况症状症状 疼痛、出血、休克疼痛、出血、休克原因原因 穴位局部解剖缺乏了解穴位局部解剖缺乏了解针刺过深,手法过强。针刺过深,手法过强。处理处理 卧床休息卧床休息 、止血、抗休克、止血、抗休克 预防预防 熟悉穴位局部解剖熟悉穴位局部解剖注意针刺方向、深度与手法。注意针刺方向、深度与手法。针 刺 引 起 内 脏 损 伤第三节第三节 针刺异常情况针刺异常情况第一课件网(www.1kejian.com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