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3页
第2页 / 共153页
第3页 / 共153页
第4页 / 共153页
第5页 / 共153页
第6页 / 共153页
第7页 / 共153页
第8页 / 共153页
第9页 / 共153页
第10页 / 共153页
亲,该文档总共1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 说 故事是怎样走进小说的小说艺术的技巧和智慧是从故事开始的。1 本事与故事所谓故事,不过是小说家在生活的基础上依山 点石、借海扬波罢了。1、生活中的事件,无论怎样生动有趣,从本质 上看,它是多头绪的、不可分割的,没有一个统一 的时空格局,作家必须把它们从生活中提炼出来, 经过一定的提炼加工,将它们纳入一定的时空背景 之中,呈现出某种流向和趋势,从而表现出一定的 价值导向和取舍,才可能构成故事。 2、 “只有轶事扩大成故事”,才趋向于小 说;而故事必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件 联系起来,而且其中至少有两个是发生在不 同时间,且有因果联系时,才有故事的存在 ”。 3、日常生活也充满了时间性,除了时间 ,还有些什么另外的东西。 故事要做的事就是叙述时间观念中的生活。本事加工为故事,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事件并 使它们具有秩序,并赋予它们一定的意义。 4、对于小说家来说,丰富、独特的生活 经历,对于社会人生独到、深刻的体认,就 是他的才华。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 练达是文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故事与情节当故事走进小说时,它就演变成了情节。福斯特对故事与情节所下的定义是相当睿智的。1、在福斯特看来,故事与情节的区别主要在三 个方面:一是时序性和因果性的区别;一是复杂程 度上的区别;一是在接受中好奇心与智慧的区别。 这都有一定的道理。v2、情节在更多情况下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它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往往是内在的,需要读者理 解力的重组。(以鲁迅的风波为例 )v3、作家在生活中获得某个片断、场面、细节,;觉 得很有意思,但还不够完整、丰满。于是,依据这 个片断本身所提供的可能性、暗示性、规定性,回 溯、铺垫它发展至今的过程,;猜测它发展的结果 ,从而构思出特定的故事情节,这是作家们常用的 方法。(高晓声写陈奂生上城) v 4、 作者心中有了比较成熟的人物,构思 中,将这个人物放到特定的人际关系和具体 环境中,依据人物本身的性格去推测人物会 做什么、会怎么做,从而构思出故事情节 ,这也是作家提炼情节的一个基本方法。如契诃夫的小官员的死 5、一般说来,依据人物性格来构思情节,是有 别于因果推导的。 在现代小说中,还常常见到一种情绪结构,它的 情节的组织往往依据的是情感逻辑。作者在生活中 积累了许多生动的细节、片断,这些细节、片断之 间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这时,作者往往通过自己 的思想感情将它们连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史铁生的我遥远的清平湾) 3情节的演变小说在展示情节(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上,是 最为自由的。综观中外小说艺术的发展,小说变革总是从故事 情节开始,尽管小说家们并未能将故事情节彻底地 消解,但小说的故事情节却在这种变革中不断地丰 富了自身。 (一)由奇到凡的衍变在很长一段时期,小说总是“迫奇逐异 ”,在中国古代,就一直有着“非奇不传” 的美学理想,这情形一直到金瓶梅红 楼梦的出现才被打破。 v这种奇情异趣”后来受到了现实主义作 家的阻击。大量平淡无味、近乎无事的生活 构成了小说的基本内容,凡人琐事成了现代 小说家们审美关注的中心 。小说,不再仅仅 是讲述一个故事。 v(二)由完足走向开放 v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出现,对传统小说的模式 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他们看来,生活本身 并不讲故事,生活是混乱的、易变的、任意 的,它遗留下成千上万的解不开的头绪,参 差不齐,而小说家经过严格细致的选择,从 中抽出一个故事来,这就意味着伪造。 v(三)由再现走向表现 从整体上看,传统小说的故事情节基本 上是再现的,故事的基本功能就是为了生动 地再现社会生活。19世纪的小说大师们,正 是通过故事的再现功能,使小说成了一种包 罗万象的艺术样式。 v 进入20世纪以来,小说不再被看做现实的摹本,而 是一种心灵的抒写。在大多数小说家看来,当现实 素材进入作家的视野,某些部分经由作家的艺术处 理而脱落了,另一些部分则在作家的放大、扩充和 发展中成为小说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小说的 世界同现实世界发生了一定的离异,从这一点上看 ,小说本身也就是表现性的。 v (四)由讲述到显示的变化 v 除了上述内容方面的变化,故事情节的叙 述方式也有很大的变化。 v在传统小说中,作品的故事情节主要是由作者来交 代的,在小说中,作者成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主 宰,而在现代小说中,作者大多从前台退到了幕后 ,小说的故事主要由作品中的人物来完成,“小说 家不再告诉读者那儿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运用思 想的精神举止来做故事赖以表达的工具。这一变化 给现代小说的故事情节增添了不同以往的美学新质 。 小 说(2)4 情节的淡化与强化1.在传统小说里,情 节通常是按照开端、发 展、高潮而最终导致结 局的模式建构的。柯 本2.情节淡化的小说 是对情节强化小说的 反拨,它不写那么多 的巧合、偶然、生死 矛盾、巨大悬念,力 求写出生活本身的丰 富多彩、平凡朴实, 写出平凡中的意义。3. 情节淡化的小说 ,其好处是保持了生活 的自然本色,真实自然 ,但处理不好,容易写 得松散乏味。完全没有故事性和一 味胡编滥造的故事情节 同样不会让读者满意。 5情节的负荷 1.内涵丰富的情节,可 以让人久久品味。内涵简单 的情节,一览无余,不会有 多大的魅力。正因为故事与 故事的负荷不同,情节需要 耐人寻味的内涵。小说家编 织故事情节时就不能仅仅停 留在趣味性上,不能为情节 而编织情节,而需要考虑它 的社会容量。 2.生活本身并不讲故事,故事 需要作家的精心提练 有时候生活提供了一个比较完 整的素材,也需要进一步的 加工改造。 作家提炼情节,需要用思想的 光芒去烛照事件的底蕴。 3. 提炼故事情节,必 须从事物本身人手,从生 活出发 ,而不是把某种 意义强贴到故事情节上去 ,也不是图解某一思想观 念。好的情节,是与人物 的性格紧密融为一体的。 米兰昆德拉6 情节的虚拟性与真 实性 1. “好奇心”是人的 本能;“好真心”也是 人的本能。文学是以虚 拟性和假定性为前提的 ,文学世界中的一切, 都是人为设定的。 2.我们不能把虚构简 单地等同于虚假,正 如不能简单地把实录 视为真实。眼见的事 实常常具有欺骗性, 虚构也有着逼近真实 的功能。 3.贴近现实生活的小说 ,我们往往以常情常理来衡 量它的真实性,看它在日常 生活中是不是可能的。但这 种衡量有时也会逸出常规。艺术家只要能逼近事物 本质的真实,无论所写是现 实世界,还是非现实世界, 读者都可以略其形而取其神 。毛 姆7 情节模式1.通常认为,情节 是由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四个部分构咸的 ,有的作品还有序幕和 尾声。从亚里斯多德开 始,这种完整的闭合的 情节结构就成为一种经 典的理论。 纳巴科夫还是一位蝴蝶专家 2.在现实生活中,人的 地位、性格与命运之间, 往往不一定以必然的形式 取得统一。小说艺术发展 到现代,传统的闭合式情 节模式受到了小说家们的 挑战,有些小说不写高潮 ,有的小说则不交代结尾 。金 庸3.现代小说较多地放弃了“ 由开端而至高潮而至结局”的 结构模式,它把大段精彩隐含 于平凡琐屑的叙事之中,它消 解了传统阅读期待高潮的审美 心理,它也拒绝将事情的来龙 去脉交代得一清二楚,小说情 节便从传统意义上的封闭式结 构走向开放式结构。 池 莉(二)情节主题模式我们这里所说的主题,是就题材 而言的。 “爱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这话 是有一定道理的。 作家面对的主题往往是相似的, 但由于时代、民族、文化的不 同,却演绎出许许多多悲欢离 合的故事。卡 夫 卡 v金圣叹所提出的“犯中 求避”,实是一条普遍 的艺术法则。要义是在 看似重复的事件中去揭 示事物无限的多样性、 复杂性,去表现自己无 可取代的独创性。英国侦探小说家 克莉斯蒂(三)情节的“结一解”模式所谓“结”,指故事的 开头至情势转入顺境 (或 逆境)之前的最后一景之间 的部分。所谓“解”指转 变的开头至剧尾的结束部 分。曾有学者把情节分为“ 完成式”和“决定式”, 这也是对情节结构模式的 一种描述。海 明 威v事实上,几乎所有的 情节,都生发于某一 目的:主人公在实现 自己的目的时,结局 并不十分重要,重要 的是过程。狄 更 斯文学阅读与写作小 说小说的阅读与写作v讲故事与读故事v谁在讲故事和怎样讲故事v讲述与展示v原型与互文性v形式的意味v故事与哲思v虚拟世界的人生与真实人生的体验1.1.讲故事与读故事v叙事性是小说最基本的美学特征小说就是讲故事,即把故事转化为叙事加以讲述节本牛津英语词典:一种虚构的散文体记叙文,具有相当长度,通过多少带点复杂性的情节,描绘能代表现代生活的典型的人物与事件。1.1.讲故事与读故事钱伯斯二十世纪词典:一种虚构的散文体记叙或故事,描述一幅现实生活的图画,尤其着重表现所写男女人物生活经历中的感情危机。柯林斯词典:一种叙述虚构人物的冒险奇遇或喜怒哀乐的虚构故事,借描写行为与思想来表现多种人生经验和人物”。1.1.讲故事与读故事v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背景(环 境)人物:故事的主人公,故事行为的承担者;情节:按照一定的时、空次序和因果关系精心组合起来的事件 (人物行动)过程;1.1.讲故事与读故事背景:环绕人物并促使人物行动的时、空环境。背景人物生活于其中的具体时、空环境一定时空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1.1.讲故事与读故事v读小说即读故事在小说阅读中,一般的读者常常会被小说的 情节(故事本身)所吸引,会首先关注这是一 个发生在什么时候的关于哪个人(或哪些人) 身上的关于什么的事件;事件经历了怎样的变 化和发展;这个人(或这些人)怎样在行动并 导致了怎样的结果;等等v故事的意味;v故事与人物;1.1.讲故事与读故事v故事的意味:小说故事并不是小说家仅仅只为维持读者的阅读兴趣而精心设置的。通过情节构置加以讲述的小说故事,最终是要把读者的兴趣中心从关心故事的结果、转移到关心故事发生的过程,去探究故事发()1.1.讲故事与读故事生的原因,从而去发现故事的意义。小说并不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它完成的是对生活的发现,读故事当然也应该是要能从故事的讲述中读出一重对生活的发现。 ()1.1.讲故事与读故事v红楼梦的故事体现的不 同层次的意味:v贾府由盛而衰的故事;v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故事 ;1.1.讲故事与读故事v故事与人物通过故事的讲述刻划鲜明、独特、丰满的人物,往往是小说家的一个基本的目标,而且,小 说人物形象的思想容量和艺术水平直接决定着 作品的价值乃至小说家创作的成败,是作品价 值的集中体现。因此,准确把握人物性格,把 握人物性格的思想内涵和美学内涵,也就成为 小说欣赏的一个中心环节。 1.1.讲故事与读故事从故事情节“读”出人物来情节的本质: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 水浒传武松打虎和李逵杀虎的情节比较;1.2. 谁在讲故事和怎样讲故事v本节要讨论的问题:叙述人叙述角度叙述语气1.2. 谁在讲故事和怎样讲故事v故事不能自我讲述由“谁”站在什么“位置”来讲和怎 样在讲故事,即故事叙述者以及讲述者所 处的位置,在小说阅读之初,我们就不 能不给以极大的关注。因为小说家是借 助他选定的讲述者的视点将故事人 物、事件以及其他相关的一切告诉 我们的。1.2. 谁在讲故事和怎样讲故事叙述人即故事的讲述者,叙述行为的承担者。 英国小说家、文艺理论家戴维洛奇:即使采取那种“无所不知”的叙述方法、从 全知全能的上帝般的高度来报道一件事,通常 的做法也只授权给一两个人物,使之从自己的 视点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而且主要讲述跟 他们的关联。 1.2. 谁在讲故事和怎样讲故事v讲述者不等于作者故事的讲述者只是作者创造出来的一个完成故事的讲述任务的“替身”。这个讲述者既可能是隐身的,也可能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