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4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5页 / 共44页
第6页 / 共44页
第7页 / 共44页
第8页 / 共44页
第9页 / 共44页
第1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陕中附院脑病科n短暂脑缺血发作是临床常见到的脑血管病,是脑 血管病的一个特殊类型,也是一种可以控制的脑 血管病。它是脑梗塞的前兆,及时治疗是预防缺 血性卒中的重要措施。n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综合征而不是独立的疾 病,复杂的发病机制决定治疗的个体化,其诊断 的规范决定合理的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不 同特点是预后的重要决定因素。n近年来,有关TIA的认识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包 括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等各方面 。 n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传统概念是由于大脑 局灶性缺血发生神经功能缺损,24小时内症状完全消 失,不遗留任何神经功能缺损,可反复发作。传统概 念的目的是将TIA与脑梗死区分开,但近年来神经影像 学的发展,人们对上述概念产生立了质疑:有些局灶 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在24小时内完全缓解,但影像 学上出现梗死灶,即所谓伴有一过性症状的脑梗死。n 美国TIA研究小组最近提出了TIA的新定义:TIA 是由于局灶性的脑或视网膜缺血,造成短暂的神经功 能缺损,临床症状一般不超过1小时,没有脑梗死的依 据。这个新的定义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按照新标准,超过1小时以上的神经功能缺损,就要考 虑到急性脑梗死的可能,应该积极地进行相关的检查 和治疗,包括溶栓治疗,这样病人的预后可能会更好 。 【病因和发病机制】n 1.微栓塞 主要病因。颈部大动脉管壁 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微栓子进入颅内血管 ,引起微栓子在脑内末梢小动脉内停滞, 不久碎裂随血液流走。n 2.椎动脉受压 突然而急剧的头部或颈 部伸屈,可压迫粥样硬化的椎动脉,减少 脑血流量,引起TIA,尤其在颈椎病的基 础上易发生。n3.血流动力学改变 颈内动脉狭窄超过90影响 脑血流量,休克、心律失常等引起血压突然降低 时,发生短暂脑缺血发作,尤以椎-基底动脉狭 窄。n4.心功能障碍和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风湿性心 瓣膜病、弥漫性病毒性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房粘液瘤、严重心律失常等均可引起TIA。n5.其他 血小板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颅内或 锁骨下盗血综合征都可引起TIA。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思路: 美国心脏协会(AHA)指南将TIA的诊断思路 分为5步: 是否TIA? 假性TIA? 是 否 哪个血管系统的TIA? 病因机制分类 TIA危险因素评估n第1步,确定是否为TIA。n TIA的临床特征包括:n1) 突然起病:与其它类型的卒中一样,是卒中样起病。n2) 脑或视网膜的局灶性缺血症状:不能只理解为脑缺血,视网 膜缺血也是属于TIA的范畴。n3) 持续时间短暂:经典的概念为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但大 多数病例的临床发作时间病没有那么长时间,颈动脉系统TIA的 平均发作时间为14分钟,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平均时间为8分钟 ,大多数在1小时内缓解。新的定义把TIA的时间界限改为1h, 但对这一观点目前还存在争议。n4) 恢复完全:不遗留任何后遗症,发作缓解后无任何肢体麻木 或言语不利。n5) 反复发作:可以不作为一个绝对的诊断依据,但是其主要特 点之一。n 如果患者具备上述5个特点,就可作出TIA的临床诊断。n第2步,鉴别真性TIA还是假性TIA。容易与TIA混淆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n1) 局灶性癫痫后出现的Todd麻痹;n2) 偏瘫型偏头痛:患者常有家族史,19号染色体上 存在基因突变,发作时均伴有偏瘫;n3) 晕厥:全脑缺血时,患者会突然出现一过性意识 丧失;n4) Meniere综合征:表现为眩晕发作,易与椎基底 动脉系统TIA混淆;n5) 脑肿瘤;n6) 硬膜下血肿;n7) 血糖异常:低血糖和血糖过高也可出现偏瘫症 状;n8) 血压异常。n w第3步,区分导致TIA征状的供血动脉系统,是椎基底 动脉系统还是颈内动脉系统。n颈内动脉系统TIAn特征性表现:Horner征交叉瘫、眼动脉交叉瘫n经典症状包括:n(1) 突然偏身运动障碍;n(2)突然偏身感觉障碍;n(3)单眼一过性黑蒙;n(4)一过性语言障碍。n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n特征性表现:跌倒发作、短暂性全面遗忘症n主要症状包括:n眩晕发作、平衡障碍、复视、吞咽困难、构音障碍、交叉性运动和/或感觉障碍,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很少 伴有意识障碍。n第4步,明确TI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n 为了寻找病因和评估危险因素,对于初发TIA的患者应进行 下列检查:全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 准化比率)、空腹血糖、血胆固醇和12导联心电图;其他一些 选择性的检查手段仅在特定的高危患者中进行,如评估高凝状 态的相关检查、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抗磷脂抗体等与免疫 性疾病和动脉炎相关的检查。n n根据发病机制,现在一般将TIA分为3种类型:血流动力学型TIA 微栓塞型梗死型n 血流动力学型TIA是在动脉严重狭窄基础上血压波动导致的远 端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的,血压低的时候发生TIA,血压高的时 候症状缓解,这种类型的TIA占很大一部分。n 微梗塞型TIA是由于心源性(常见于心房纤颤患者)或大动脉 源性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栓子脱落堵塞远端血管引起的,一部分 患者直接发生脑梗死,而另一部分患者在栓子堵塞远端血管后迅 速自溶,临床表现为TIA。n 梗死型TIA即临床表现为TIA,但影像学上有脑梗死的证据。 n第5步,评估TIA的危险因素。n 对危险因素的评估主要集中于8个问题:n高血压、吸烟、心脏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充血性心 衰、心脏瓣膜病等)、过度饮酒、血脂异常、糖尿病、体力活动过少以及女性是否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2 TIA的治疗指南n2.1去除危险因素n1. 积极治疗高血压,一般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在130/85mmHg以下;n2. 戒烟;n3. 合理治疗心脏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心 脏瓣膜病等);n4. 禁止过渡饮酒;n5. 治疗血脂异常;n6. 空腹血糖一定要控制在7.0mmol/L(126mg/mL)以下;n7. 加强体力活动,至少34次/周,3060min/次;n8. 绝经期妇女避免雌激素替代治疗。n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血压的调控,但具体方法目 前还有很多争议。AHA指南的降压指标只是一个笼统的 标准。n 对于血流动力学型TIA,降压治疗反而会加重症状 ,甚至导致缺血性脑梗死。实验研究表明,当颈动脉狭 窄程度为轻到中度时,不管血压水平怎样,都不会影响 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单侧或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时, 收缩压1.05,提示为外向型重构;如果重 构指数60%,患者就可能发生血流动力学型TIA 。 随着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最终导致血管完全闭塞。n 临床医生了解识别斑块破裂的判定方法非常重要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导致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 后栓塞远端血管后引起TIA或脑梗死。我们原来将容易 破裂的斑块称为“不稳定斑块”,现在更多用“易损斑块 ”这个名词。n 易损斑块的临床影像学检查策略很多,包括磁共 振和CT的横断面图像以及血管造影的特殊影像,其金 标准为血管内超声检查,其他方法还包括血管内镜和 一些特殊方法。临床医生接触最多的是超声检查,通 过回声的性质判断斑块是否易损。新型彩超能够进行 声学定量测定,可以明确地判断斑块的易损性,脂肪 性斑块是斑块破裂的标准。如果超声检查发现脂肪性 斑块,则说明TIA的病因可能是动脉-动脉栓塞。n 易损斑块的临床诊断策略主要包括3方面:n1)基本形态特点:颈部彩超、CT和MRI横断面图 像以及血管内超声检查;n2)用TCD监测循环微栓子;n3)血液生化标准,最主要和简易监测的2个指标高 敏感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特别是MMP-9,当血液CRP和MMP-9水 平突然增高时,说明局部MMP活化导致纤维帽破 裂。n 以上介绍的这些问题都说明TIA是一 种综合征,仅作出TIA的诊断远远不够, 后面有很多工作要做,只有对病因和发病 机制进行正确的判断后,才能选择正确的 治疗。4.TIA的预后 n 传统上认为,TIA患者的转归情况有3种,1/3的患 者将发生脑梗死,1/3的患者反复发生TIA,1/3的患者 不再出现临床症状。n 根据最近的汇总分析,TIA患者90d内出现卒中的 风险超过10%,其中以发病后最初2d的风险最高,前3 个月TIA的复发、心肌梗死和死亡总的风险高达25%。 TIA患这不仅会发生脑梗死,而且会出现心肌梗死和猝 死的风险也很高。因此,要把TIA作为一种医学急症来 处理。n 提示高度危险的预后因素包括:w颈动脉重度狭窄(7090%)w同侧斑块溃疡w高度怀疑心脏栓子来源w半球性TIAw年龄65岁w男性w2次TIA间隔24hw合并其他危险因素。n 在作出TIA诊断后,要根据上述危险因素评估其预 后情况,对于高度危险的患者应及早和积极地采取治疗 措施。n 预后研究的结果提示,TIA患者在发病后前3个月 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较大,其中2d的风险最大,患者的 处理应越早越好。临床医生应能识别哪一些TIA 患者的 卒中风险最大,从而有助于临床处理。 5. TIA 的神经保护作用与无TIA史的脑梗死患者相比,又反复TIA发作史患者的脑梗 死范围较小,其机制可能是缺血预适应。动物实验表明,经过短 暂性脑缺血预处理的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大鼠,脑 梗死的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450 2C11(一种花生四烯酸环氧 化酶) mRNA和蛋白质含量增高,推测TIA导致脑组织缺血耐受可 能与诱导P450 2C11表达,产生血管扩张,增加脑灌注,减轻脑损 害有关。n 短暂脑缺血发作是一种综合征,是脑梗 塞的前兆,复杂的发病机制决定治疗的个体 化,其诊断的规范决定合理的治疗。它及时 的治疗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措施。谢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