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目标 1、通过严谨的步骤,审出精当的立意。 2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三法( 概括中心法、 由果溯因法、话题提炼法)及其步骤。概念:概念:所谓所谓“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提供,提供 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 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 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 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l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 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 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 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 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 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如下图所示: l 本质:材料作文 讲究审题 l新材料作文 l 形式:话题作文 体现开放 l l 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 l l 新材料作文 与传统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 联系和区别:1、新材料作文:它保持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三自”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限文体;2、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为了引出“话题”, 作文围绕“话题”范围展开;新材料作文: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作文围绕提炼的 观点展开。l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l 2007年8月24日,6名俄罗斯户外运动爱好者在平 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新疆和田玉龙喀什河漂流遇险。 9月21日,35岁的兹韦列夫和28岁的保托夫在不毛之 地各自单独生存25天后,被中俄搜救队发现,奇迹生 还。其余3人遇难,1人失踪。l 据中俄搜救队指挥员介绍,兹韦列夫和保托夫之所 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身的身体素质比 较好,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野外生存比较有经验。 特别是在玉龙喀什河上游天气恶劣(白天温度30摄氏 度以上,夜晚零下5摄氏度以下),地理环境复杂,在 没有任何食物吃的情况下,两位运动爱好者能采取倒 时差生活的办法,在白天光照强,温度好的时候睡觉 ,晚上天气冷的时候则行走,锻炼,以维持自身身体 的热量体力,为营救工作争取了时间。l 请你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 构思作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标题自拟,立意自定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l1.只要坚持就能成功;l2.磨难出人才;l3.珍惜生命l4.永不放弃生命;l5.知识改变命运;l6.生存需要经验l7.以经验之心,筑生命之塔l8.成功等于健康加经验请看下面拟定的题目(讨论): 哪个更符合材料主旨? 角度?最佳角度?角度不是一句话?角度不能偏离材料整体。角度 是看问题的出发点。如何理解材料的角度问题?1.有几个人物,就有几个角度;2,有几个原因,就有几个角度;3,有几种情感,态度,就有几个角度;角度分优劣;主要人物,主要原因,新颖独特,有现 实指导意义的角度,贴近生活 的角度,自己驾轻就 熟,材料丰富的才是最佳角度。审题出现偏差的原因: 角度理解有误;不能整体把握材料的内涵,主旨;整体把握材料的审题方法: 1,最保险,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2,最方便快捷,但有风险的方法; 3,最易操作,提炼观点的方法;最保险,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l即“概括中心法”l三步走:l1,概括中心:人物 事件 结果l2,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 示)l3,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 子最保险,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l示例l1,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兹韦列夫和保托夫野外遇险,最后奇迹生还。2,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文中提示句: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另外一方面。 。 道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丰富的经验,变通的办法能创造奇迹 。3,组织观点,压缩成主谓宾句经验创造奇迹?变通创造奇迹;以经验之心,筑生命之塔;第二种方法: 最方便快捷,但有 风险的方法:由果溯因法第一步:从结果入手; 第二步:找出原因(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 第三步:组句:原因作主语 谓语 结果作 宾语结果:创造奇迹原因:身体素质 经验 变通 改变组句:健康的体魄 创造 奇迹用丰富的经验 打造人生奇迹变通成就人生奇迹第三种方法:最易操作,提炼观 点的方法:关键词提炼法1.找出关键句文中提示句: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另外一方面。 。2.提炼出关键词奇迹 身体素质 经验 变通 改变3.组句:关键句中的 关键词 谓语 关键 句中的关键词 体魄 奇迹经验 奇迹大门的金钥匙实用操作:请运用由果溯因法,完成下面材料作文的审题训练:马嘉鱼很漂亮,银肤燕尾大眼睛,平时生活在深海中,春夏之 交溯流产卵,随着海潮漂游到浅海。渔人捕捉马嘉鱼的方法挺 简单:有一个孔目粗疏的竹帘,下端系上铁,放入水中,有两 只小艇拖着,拦截鱼群。马嘉鱼的“个性”很强,不爱转弯,即 使闯入落网之中也不会停止。所以一只只“前赴后继”地陷入竹 帘孔中,帘孔随之收紧。孔愈紧,马嘉鱼愈激怒,瞪起鱼眼, 张开脊鳍,更加拼命往前冲,结果被牢牢卡死,结果为渔民所 获。第一步:从结果入手:马嘉鱼死了第二步:找出原因(关键句):不爱转弯,不思改变 第三步:组成观点句:原因作主语 谓语 结果作宾语改变,为自己开一扇天窗(比喻手法好5分)适时改变,人生大智慧灵活变通,柳 暗花明死于固执,生于变通执而不化与灵活变通拐个弯,天堑变通途退一步,海 阔天空(引用好5分)死板之路,死亡之路墨守成规,自掘坟墓有改变,才能生存(绝对了一点3分)冲动等于死亡(用词不准确0分)错误越深,陷得越深(没有写出结果、原因0分)作业l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三法其中的一法三步骤准确审题并 作文。l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 ,这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 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 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 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l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 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 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 分类1 事实材料 新闻事实,社会现象类l2 观点材料 名人言论,格言警句,精短诗歌类l3 比喻材料 带有象征意义的哲理故事类l4 寓意材料 童话,寓言,神话,传说类内 容文字型图画型形式名人言论类材料1.关键词句法 例1、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 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 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 !”而当 他在足坛崭露头角,成为世界著名球 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 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 回答:“下一个!” 立意立意:永不满足永不满足 再接再厉再接再厉追求是无止境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永远进取奋斗拼搏永远进取奋斗拼搏2 多向立意法l例2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 :“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l 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 就会到达河边。”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 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道:“ 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 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 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寓言类材料l从青蛙角度看:l帮助别人要从实际出发。l 指导别人要具体,要耐心。从螃蟹角度看:没有正确方向,就很难达到目标。没有正确的方法,“横着爬”是很难实现 理想的。没有正确的态度,不自查原因,一味责 怪别人指导错误,无济于事。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 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 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 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 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 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 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 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2(寓言材料)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文章。(2006年全国卷1)概括中心法:中心事件 : 1、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了自己叫什么的鸟。”情感倾向批评,否定立意乌鸦之所以被捉,是因为它缺乏自知,不自量力,盲目模 仿,做事没有脚踏实地。因此,1、做人要有自知之明, 要脚踏实地,不能盲目效仿他人,亦步亦趋。2、 缺乏自 知,盲目模仿,只能使自己陷于困境;3、学习他人必须 先审视自身的条件,不可邯郸学步失去自我。 乌鸦模仿老鹰俯冲姿势,却因为身子太轻,爪子被羊 毛缠住,结果被牧羊人捕获,2、牧羊人的孩子 “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 为何乌鸦: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 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情感倾向欣赏、肯定 立意勇敢与困难挑战的心值得肯定 最佳立意:要有敢于挑战自我的决心与勇气。敢于和 困难挑战4.句意阐释法诗歌类材料是唐代诗人 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 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 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 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 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 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 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 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 键在于你的观察与体会。“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l 1 美在朦胧胧,美在平淡。 l 2 距离产产生美。l 3 现象与本质一 要领领会此诗诗句中的意境。二 要看诗中蕴含的哲理。例5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 :“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 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 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 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 相会。”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 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 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 必须种上庄稼。哲理故事类材料 5.联想引申法分析:“无”与“有”是两个抽象的概念,材料中要 “无草”,则要“有庄稼”,这是含义深刻的比喻 ,草喻生活中的假恶丑,庄稼喻真善美。 角度:要无贪心,请用良心占据心灵;要无虚荣 ,请以真诚占据心灵;要无怨恨,请以宽容占 据心灵;要不麻木,请以清醒占据头脑;要不 冷漠,请以爱心充实心灵等。 标题:贪心与良心;虚荣与真诚;狭隘与 宽容,冷漠与爱心等常用方法关键词句法因果分析法(有果溯因法)审题立意句意阐释法多向立意法联想引申法概括中心法1 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 2 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 。 3 综合使用多种方法。审题应注意之点l审题立意练习练习题1、(07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 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 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 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 体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