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章 蛋白质分子折叠机理 第一节、概述: 蛋白质折叠:protein folding 结构上:伸展unfolding 三维结构 功能上:无活性分子有活性的分 子 一、问题的提出: 1。伸展的蛋白质肽链如何折叠成有 特定的三维结构? 2。无活性的蛋白分子如何折叠成有 生物功能的蛋白质分子? 体外实验:30年前如何?设备条件 、技术路线、研究人员不多。 现在情况?已成为生物化学与分子 生物学研究的活跃的领域。主要原因:n对于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 能的关系有重要的学术价值。n由于蛋白质工程研究的需要n基因工程研究发展的需要n先进实验设备的应用,研究手 段的提高。 (1)、二维核磁共振技术的建 立,分辨率高的核磁共振仪的 改进和完善。(2)、DNA重组技术的应用为 蛋白质折叠的研究提供丰富的 研究对象。(3)、计算机的进步和应用第二节、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 一、蛋白质变性的基本概念: 1。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 2。蛋白质变性表现:n物理性质的改变:n化学性质的改变:n生物学性质的改变: 变性作用: 天然蛋白质: 变性蛋白质: 蛋白质变性: 可逆变性: 不可逆变性:3。检测蛋白质变性的方法:n测定蛋白质的比活力n以天然蛋白质为对照,测定蛋 白质的物理性质的变化例如:旋光法旋光度圆二色性法椭圆度紫外差示光谱消光系 数粘度法特性粘度电泳法电泳迁移率n蛋白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例如:侧链基团的反应性被蛋白酶水解情况n蛋白质的抗原性n蛋白质的溶解度4。蛋白质变性研究简史 第一阶段:变性现象的观察,吴 宪1931年变性理论为代表 第二阶段:变性与蛋白质分子构 象的关系 第三阶段:分子构象的变化研究 X光晶体衍射二、各种变性因素对蛋白质构象 的影响 1。温度:热变性、可逆与不可 逆 2。pH: 3。有机溶剂:静电力、氢键、 疏水键n静电力:改变溶液的介电常数 、影响离子氛、影响蛋白质分 子和溶剂间的相互作用n氢键:能与蛋白质生成强氢键 的溶剂,不利于蛋白质分子内 部的氢键形成,而不能与蛋白 质生成强氢键的溶剂,有利于 蛋白质分子内部的氢键形成。n疏水键:疏水键是一种疏水侧 链为了避开水相而群集在一起 的一种相互作用力。有机溶剂 可以降低溶液的极性,破坏蛋 白质分子中的疏水键,导致蛋 白质构象的变化。 4。脲、胍等变性剂对蛋白质构 象的影响: 5。表面变性剂对蛋白质构象的 影响:长链的脂肪酸、SDS三、蛋白质变性后构象的变化: 吴宪1931年提出的变性理论:蛋 白质变性后,肽链由原来紧密 有序的构象变成松散无规的构 象。 1968年Tantord 把变性产物的构 象概括:n高浓度的脲、胍变性的蛋白质 ,呈无规卷曲的构象,若打开 二硫键,变成线状无规卷曲n热、酸碱变性的蛋白质,往往 保持部分紧密构象。n高浓度有机溶剂变性蛋白质的 螺旋度增大,不存在疏水区四、复性:Renaturation 概念:变性的蛋白质在除去变性 因素后,恢复到天然状态的构象 和生物活性的过程称为蛋白质的 复性作用。第三节:蛋白质的折叠:Folding 蛋白质折叠:探讨蛋白质由伸展 态(变性)经折叠或再折叠(复性) 成天然态的机理。 探讨蛋白质一级结构与高级结构 的关系: 杜雨苍:1961年、胰岛素A、B链 的拆开、再合并,二硫键形成。 体外化学合成胰岛素A、B链, 研究二硫键形成的情况Anfinsen 1961年:核糖核酸酶变 性与复性的情况4对二硫键 被还原后再氧化重组,可以折 叠到天然状态,恢复生物功能 。 一级结构与高级结构的关系: 形成高级结构的信息全部蕴藏于 一级结构之中。 一级结构含 有全部高级结构的折叠密码。 1979年:Privalov 提出蛋白质折 叠的 “二态模型” U(伸展态) N(天然态) 1989年Kuwajima 认为蛋白质折 叠是逐步发生的过程,但未捕 捉到中间态。 1992年Dobson 首次报道蛋白质 折叠的中间态,提出 “三态”模 型第四节、蛋白质体外折叠机理 : 1。折叠步骤: 三态模型:认为蛋白质肽链从 伸展态(U)经过早期的变化进 入中间态(I),然后再由中间态 过渡到最终的天然态。2。折叠过程的起始点: 蛋白质氨基酸侧链的形状、大 小的不同将影响到侧链在三维 结构中所在的位置和安排方式 ;侧链的极性的不同决定蛋白 质分子中氨基酸残基之间和蛋 白质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性 质和强度。折叠起始点:n折叠起始于稳定二级结构的形成: 变性后部分残余的蛋白质二级结构 如某些扭曲、转角作为折叠的“种 子”,氨基酸肽链围绕它们形成较 稳定的紧密的区域,再进一步形成 稳定的二级结构。n折叠由疏水倒塌(hydrophobic collapse)开始:由于氨基酸侧链基 团的疏水作用引起链的倒塌,使得 疏水侧链集中藏于分子内部,极性 侧链露于表面与水接触。n折叠起始于共价键相互作用的形成 :1988年 Oas & Kim (Nature 336,42): 牛胰胰蛋白酶抑制剂;合 成;肽链片断;P (16肽,No.43- 58, -螺旋), P ( 14肽 No.20-33, - 折叠);圆二色性测定肽链的构象 完全伸展(还原态);当30位和51位 的二硫键连接后,两条肽链形成稳 定的二级结构3。折叠中间态: Ptitsyn 研究牛的-乳清蛋白在 热变性、胍变性时,蛋白质 的物理性质的变化时,发现 存在着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 三级结构的紧密球状物的中 间态,称为熔球态(melton- globule state)。熔球态的特征:n具有天然态的一级结构n在分子中二级结构含量较高 。n三级结构不完整。n熔球态热变性时没有温度跃 迁、紫外吸收变化不明显。 4折叠途径:Folding pathwayn伸展的肽链在折叠成天然态 的过程中,要尝试所有可能 的构象,直到形成其天然态 蛋白质的构象为止。?n蛋白质折叠沿着单一的限定 的途径进行,每个分子都按 着同样的限定顺序进入天然 态。?n蛋白质折叠沿着有限的多途 径进行,同一种蛋白质的不 同分子在折叠过程中可以沿 着不同途径达到同样的天然 态,形成天然态途径的选择 是有限的。总结: 体外蛋白质的折叠可能是: 或者始于疏水倒塌、或者 始于稳定二级结构的形成 、或者始于共价键的相互 作用如二硫键的形成。在 折叠早期阶段,可能这三 种方式联合起作用,接着 折叠反应可能沿着有限的 途径形成中间态(如熔球态) 。中间态的结构紧密、二 级结构含量较高,但缺乏 明显的三级结构。最后由 中间态进入天然态,此步 是蛋白质折叠的限速步骤 。 第五节、伴侣蛋白与肽链折叠: 1伴侣蛋白及其功能: 伴侣蛋白(chaperones) 分子伴侣 (molecular chaperones):辅助蛋白质多肽链在合成过程中 的正确折叠和寡聚蛋白的组装。 伴侣蛋白存在于细胞液、内质网 、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中 功能:n能专一与细胞中非天然构象的蛋 白质相互作用,与合成中的肽链 结合,介导各功能域或整个蛋白 质分子的正确折叠。n能与细胞液中合成的线粒体及叶 绿体蛋白质结合,使其肽链保持 伸展状态而被跨膜运转。n在应激状态下,能与非天然构 象的蛋白质结合,稳定其结构 ,防止蛋白质变性导致内部疏 水基团暴露而发生不可逆的凝 集。 2伴侣蛋白的分类:根据伴侣 蛋白的结构,分为几个家族; 1) Stress-70家族: 结构特点:分子量约70 kd,由 两个结构域组成,N-末端结构 域高度保守,具有腺苷三磷酸 酶ATPase 活性。C-末端结构 域保守性差。 Stress-70家族的热休克蛋白 Hsp70 在热休克中的作用,目 前研究较广泛。 功能:Stress-70家族蛋白能 识别和结合新合成的蛋白 质肽链,使之稳定,以防 止错误折叠和聚集。在蛋 白质合成结束,就被从 Stress-70蛋白上释放出来, 并折叠成天然态。从Stress- 70蛋白上释放结合的肽链 需要能量,是来自于Stress- 70蛋白结合的ATP的水解 。2) Chaperonin家族 Chaperonin家族蛋白广泛存 在于细胞中,在热休克、 细菌感染等都能引起该族 蛋白在细胞内增加。 结构特点:Chaperonin家族 蛋白有两种氨基酸顺序相 关的类型,大的叫 Chaperonin-60 (cpn-60) 亚 基分子量60kd,由17个相 同的亚基组成的;小的叫 Chaperonin-10 (cpn-10) 亚 基分子量10kd,由7个亚基 组成的。 作用:Chaperonin家族蛋白 的作用是促进与其结合的 蛋白质肽链的折叠或装配 成天然态,识别的位点不 是靶蛋白的氨基酸顺序或 天然态,而是它们的部分 折叠的非天然态,并提供 一个表面或工作台面,在 其上结合非天然态蛋白质 ,然后通过一系列ATP水 解,完成被结合的非天然 态蛋白质的正确折叠或装 配。 伴侣蛋白如何协助新生蛋白质 肽链正确折叠? Stress-70蛋白的作用是结合、 位点合成的蛋白质肽链,维 持其处于部分的状态,一旦 合成完成,就将其释放。这 种被释放出来的部分折叠的 肽链立即被Chaperonin家族 蛋白所捕捉并催化它正确折 叠成天然态。一个合成的蛋 白质肽链,可能依赖于一个 或多个分子伴侣,或者不同 的分子伴侣按前后次序工作 ,最后导致其折叠成为有特 定的三维结构和生物功能的 蛋白质分子。3钙联接蛋白介导糖蛋白肽链的折叠 : 糖蛋白合成在内质网上,肽链一 边合成、一边糖基化、一边折叠 。糖蛋白的正确折叠与能识别糖 基化状态的伴侣蛋白有关。这种 伴侣蛋白需要钙离子的结合才能 发挥其功能.称为钙联蛋白 (Calnexin)。 钙联蛋白的特征:属于I型膜蛋白 ,C-末端位于胞液,有磷酸化位 点,N-末端位于内质网腔中,能 与钙离子和靶蛋白结合,介导糖 蛋白正确折叠。未折叠或错误折 叠的肽链能被葡萄糖基化,含有 葡萄糖基的肽链能被钙联蛋白识 别和结合,葡萄糖基被切除,正 确折叠的肽链不会再被葡萄糖基 化,从而不能被钙联蛋白结合。 钙联蛋白的活力受到钙离子和磷 酸化的调节,钙联蛋白与靶蛋白 的结合需要ATP酶作用。 第六节、生物工程中的蛋白质 折叠: 一、包含体(inclusion bodies)生物工程成就就是要使外源基 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克隆和 表达。那么表达产物蛋白 质是否具有生物活性是生物 工程中一个必要解决的问题 。 包含体: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 达的外源基因蛋白质是以“变 性”的无活性的蛋白质形式存 在、沉积于细胞内,这种无定 形的蛋白质聚体,它们不被如 何膜所包围,称为包含体.包 含体的形成实际上是蛋白质 折叠中中间态的“非专一性聚 集”。U I N伸展态 中间态 天然态A (包含体)二、包含体形成的机理:蛋白质生物合成翻译产物蛋白质折叠稳定构象 不稳定构象可溶性 可溶性 不溶 性稳定 降解 包含 体 三、形成包含体在生物工程 中的意义:n形成包含体,呈致密的颗 粒,不易溶解,易纯化。n包含体的形成,保护表达 产物不被蛋白质水解酶降 解。n包含体成分是正确表达的 肽链组成,用变性剂增溶 成为可溶性的伸展肽链, 然后在适当的条件下折叠 成天然有活性的蛋白质分 子,从而达到生物工程的 最终目的。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要求:n选择某种蛋白质或酶n理化性质n结构特点n功能n实际应用n分子生物学n研究进展或研究概况 格式:参考厦门大学学报包括:题目 3#,作者5#,单位专业学号5#、中文摘要小 5#、前言、正文、总结、参考文献/注明 引用编号、作者全、题目、期刊、年卷 页。均为5,标题加黑,大约4000 5000字、A4纸, 交稿时间:11月27日前。 交稿方式:Email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