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3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3页 / 共53页
第4页 / 共53页
第5页 / 共53页
第6页 / 共53页
第7页 / 共53页
第8页 / 共53页
第9页 / 共53页
第1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讲 外国古近代军事思想 概述 昆明指挥学院军理教研室主任 古 佳 副教授一、外国古代军事思想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5世纪,是西方古代的 奴隶制社会时期。 特征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奴隶占有制度形 式。 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将领和统帅,产生了丰 富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军事思想。 古希腊的军事思想主要散见于希罗多德的 希腊波斯战争史、修昔底德的伯罗 奔尼撤战争史、色诺芬的长征记, 及阿里安、普鲁塔克等人的历史著作和著 名军事人物的军事活动史料之中。主要代 表人物是伯里克利、色诺芬、埃帕米农达 斯、亚历山大等。 军事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在战争的根源问题上,认识到战争不是 偶然的冲突,而是由根本利害矛盾引起的 ,只要利害冲突不可调和,战争就不可避 免。 (二)在战争制胜的规律问题上,认识到战争 的胜利依赖于政治、军事、经济、精神等 条件。 (三)在作战指导上,知己知彼,扬己之长, 避己之短,以优势取胜。 古罗马的军事思想,主要见之于当时的历 史家波里比阿、阿庇安、塔西佗、李维、 普鲁塔克等有关罗马历史的著作,最主要 的代表人物是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古罗马 的统帅费边、西庇阿、古罗马的政治家和 军事统帅恺撒、古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 屋大维等。 汉尼拔,在西方有 “战略之父”之称。 坎尼战役被看作是开创了“歼灭战”的先河 。 古罗马的军事思想源于希腊,而又有所发 展,并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在军事和 政治的关系上,把军事作为实现政治目的 的工具,把政治作为军事的目的和军事行 动的配合手段。 二是在进攻与防御的关系上,作战双方的 统帅,大多力主进攻,争取主动,以进攻 为主,防御为辅,并十分注意与敌军主力 进行会战。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是欧洲的中世纪 时期,即欧洲的封建社会时期。 生产力的发展、军事技术的进步和丰富的 战争实践,产生了具有中世纪时代特色的 军事人物和军事思想。 军事理论著作主要有:东罗马皇帝毛莱斯 著的战略学,李欧著的战术学, 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著的战争艺术和 君主论,普鲁士的弗里德里希二世著 的战争原理、军事典范等。 贝利萨留是欧洲中世纪前期军事思想的代 表人物,他的军事思想,既是古希腊、古 罗马军事思想发展的终结,又是欧洲中世 纪军事思想发展的起点。 “和平是一件最大的好事。凡是略有理性的 人,都会同意这一点,因此,力求以 和平来结束战争的统帅,才是最伟大的统 帅。” 马基雅维利是欧洲中世纪后期军事思想的 代表人物。 “对欧洲军事思想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 用” 被恩格斯称为“第一个值得一提的近代军事 著作家”。 有“政治学之父”的美称。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社会,由于封建割据, 经济发展缓慢;军事制度落后,加之受神 学和经院哲学的桎梏,严重地阻碍了军事 理论和战争艺术的发展。但是,这个时期 、特别是它的后期,军事思想仍然得到了 发展。它是西方古代军事思想发展过程中 的一个阶段,既是对古希腊、古罗马军事 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为西方近代资产阶 级军事思想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二、外国近代军事思想概要 外国近代军事思想是指1648年到第二次世 界大战结束这个期间里西方各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和人物的军事思想。外国近代军事 思想的发展可以粗略地分为两个时期,以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问世为分水岭, 在19世纪40年代以前为近代军事思想的形 成时期,19世纪4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为近代军事思想的丰富发展时期。 (一)初步形成时期的军事思想 在初步形成时期中,西方正处于一个大变 革时期,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如英国 、尼德兰、法国和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各种文化运动此起彼伏,如文艺复兴运动 、启蒙运动、宗教改革等等。 著名的军事思想家有荷兰的莫里茨,瑞典 国王古斯塔夫。英国的克伦威尔和劳埃德 ,法国的沃邦元帅、萨克森元帅、吉尔贝 特。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和比洛,俄罗斯 的鲁缅采夫,苏沃洛夫、库图佐夫、卡尔 大公、若米尼、克劳塞维茨等等。 代表性的军事著作有军事政治回忆 录、制胜的科学、新军事体系 、战争艺术概论、拿破仑选集、 战争论等。影响最大的军事人物是拿 破仑,最著名的军事理论著作是战争论 。 莫里茨(15611625)以军事改革闻名。 克伦威尔(15991658)是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中的领袖,他在军事思想上的贡献主 要是在建立军队方面。 沃邦(16331707)是法国的元帅,他以 要塞的建造者和破坏者而闻名。 法国的萨克森元帅(16961750)著有 幻影一书,是18世纪重要的军事理论著 作。 劳埃德(17201783)资产阶级军事思想 最早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军事政治回忆 录 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17121786)著名 的军事家。给将军们的训词对作战理 论进行了广泛的论述。 法国的吉贝特(17431790)著有战术 通论 普鲁士的比洛(17571807)著有现代 战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一书 西方近代初步形成时期的军事思想特点: 1、以研究战略为重点,初步形成了资产阶 级军事科学体系 比洛发表了新军事体系 卡尔大公的从1796年的德国战局论战略 原理 若米尼写出了兵法概论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2、以探讨政治与战争的关系为核心,确立 了近代资产阶级的战争观 国家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复杂,政治在国家 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正确地认识战 争与政治的关系便成为政治家和军事家们 共同关心的话题。 3、强调以消灭敌人军队为主,形成了系统 的作战思想 克劳塞维茨认为“消灭敌人军队不仅在整个 战争中,而且在各个战斗中,都应该看作 是主要的事情,这是我们的原则。” 苏沃洛夫认为 “赶走敌人是失败,歼灭敌人 ,俘虏敌人才是胜利”。 拿破仑说:“欧洲有很多优秀的将军,但他 们一下期望的东西太多,而我只看一个东 西:敌人的兵力,并且力图消灭他们,因 为我相信,只要把军队全消灭,其他一切 就会随之而土崩瓦解。” 4、以重视精神要素为特色,树立了资产阶 级建军观 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说:“雇佣军和援军是 无益的, 一个人如果以这种雇佣军队作为 基础来确保他的国家,那么他既不会稳固 亦不会安全,因为这些雇佣军队是不团结 的、怀有野心的,毫无纪律,不讲忠义, 在朋友当中则耀武扬威,在敌人面前则表 现怯懦。” 拿破仑认为:“战争中,军队的精神状态足 以保障四分之三的胜利”。 克劳塞维茨认为“军队的武德是战争中最重 要的精神力量之一” (二)丰富发展时期的军事思想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把欧洲带入了一 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与世 隔绝的亚非拉各国的大门, 拿破仑战争唤醒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 德意志和意大利都以自上而下的道路完成 了民族统一 在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中,欧洲列强疯狂 地向外扩张侵略,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在这个时期,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飞速发 展的时期,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世纪初期火帽的发明使枪炮发生了明显 的改变 圆锥形子弹的出现给步兵武器带来了一场 革命 海军舰船从19世纪中叶也开始了从篷帆向 蒸汽的转变,并安上了装甲和威力巨大的 炮塔。 进入20世纪后,电气和冶金术的飞速发展 ,导致了飞机和坦克的出现,而化学业的 发展引出了令人生畏的毒气。 二战结束时出现了原子弹,使武器的发展 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 这个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有:毛奇、马汉 、施里芬、福煦、鲁登道夫、杜黑、富勒 、利德尔哈特等。 著名的军事著作有海上力量对历史的影 响、作战原则、机械化战争论 、总体战、制空权、战略论 等。近代丰富发展时期的军事思想主要反 映了帝国主义时代的西方军事思想。 1、对战争形态有了新的认识 法国著名军事家福煦说:“一个新的时代已 经开始,这是一个全民战争的时代,这类 战争迈着巨大的步伐前进,它吸收国家的 全部资源投入战斗。它的目的,不是为王 朝利益而战,而是首先为了维护和推广一 种哲学概念。其次是维护和推广独立、统 一和各种非物质利益。它把每个个人的利 益和命运都押在革命的结局中。这是前人 从未开拓过的领域。” 杜黑认为全民战争的特点首先是“全人 类互相残杀现象的广泛性,一时忘记了他 们都是人,属于为同一理想目标而奋斗的 人类家庭,他们变成了残忍的人,好象着 了魔似地投入使人痛苦血腥的破坏工作。 其次是战争规模巨大,要求聚集全国巨大 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形成一个破坏力 量对付敌人,把生产力变成了更大的破坏 力,指向唯一的目标胜利。” 2、战略思想异彩纷呈 制海权论 制海权论主要是由美国人马汉 在19世纪末提出来的。 代表性著作为“海上力量三步曲”,即海 上力量对历史的影响、海上力量对法 国革命和帝国的影响和海上力量的影 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 这三部书成为海军军事理论领域里的经典 著作。其主要观点包括: 第一,制海权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第二,海军是获得制海权的决定因素。 第三,歼灭敌人舰队是海上作战的主要目 标。 马汉指出:“集中这一原理便是海军战略的 ABC。正如希腊文的AB两个字母可以概括 代表希腊文和英文中的所有字母一样,集 中则概括了战争中的军事成效的所有其他 因素,即其全部字母。拿破仑在其名言中 用另一种说法将这一思想表述为目标的专 一乃是获取巨大成功的秘诀” 制空权论 制空权论主要由意大利的杜黑 等人提出来的。 杜黑的空军战略理论包括两个部分,一是 制空权理论,二是战略轰炸理论。 飞机却将人类从地面上解放出来,将给未 来战争的样式带来深刻的变化 飞机是一种全新的因素,它不是革新,而 是革命 德军是杜黑“空中决战必须先于地面决战” 思想的忠实执行者。 杜黑在制空权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他 的战略轰炸理论。他认为取得制空权的一 方应把主要力量放在对敌人城市、工业中 心、基地的轰炸上面。其目标就是打击敌 方的精神意志,使敌方意志崩溃,自动投 降。 机械化战争论 机械化战争论主要是由英 国人富勒提出来的。 富勒认为工业时代的军队要适合工业时代 的特点 军队也应该机械化 “装备机器的军队,这种军队只需要少量的 人和强大的机器” 富勒认为,坦克等新式武器的出现改变了 战争的特点。 “以机动力代替人力因而增加了机动力;具 有装甲不避枪弹因而增加了防护力;武器 不须由人力移动,或马匹挽曳,而携带之 弹药数量较多,因而增加了攻击力。”根据 战争这种新的特点,富勒认为在作战指挥 上,应该进行“头脑的战争”。 闪击战理论 闪击战理论主要是由德国 军界提出来的。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是创 始人之一。 “在敌人还未来得及完成动员和展开本国的 武装力量之前,就要充分利用攻击的突然 性、兵力兵器的强大优势等因素,从战争 刚开始时起,给对方的战略第一梯队以决 定性的杀伤,力求在几个月或几个星期的 极短时间内,夺取战争的胜利。” 德国军事家鲁登道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进 行了总结,提出了总体战思想, 他认为现代战争是总体战争,是交战双方 全民族进行的全面的较量。 1933年希特勒掌握了德国的政权,随着法 西斯的上台,法西斯的极端冒险主义便与 闪击战思想融为一体。 在希特勒统帅部制定的一切计划中都充分 体现出闪击战的思想。 侵略莱茵区的“舒隆格”计划 入侵波兰的“白色方案” 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间接路线战略理论 间接路线战略理论是 由英国人利德尔哈特在战略论中提出 来的 间接路线战略奉行的基本准则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