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八章 失业和通货 膨胀4 失业的概述 4 通货膨胀 4 菲利普斯曲线 4 西方反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政策1宏观经济学原理 失业的概述p 在人的一生中,失去工作可能是最悲惨的 经济事件。 p 大多数人依靠劳动收入维持生计。 p 人们还从工作中获得个人成就感。 p 失去工作意味着生活水平降低,对未来的 担忧以及自尊心的受损。 p 政治家在竞选时往往谈到他们的政策有助于 创造工作岗位。2宏观经济学原理一、失业的概述p 失业和失业率 n 失业是指符合法定工作条件、有工作愿望的 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且正在寻找工作,但 还没有找到工作的经济现象。n 失业的衡量就业者失业者非劳动力人口成年人口劳动力3宏观经济学原理 美国经济中男性和女性的劳动力 参工率p二战后至今,美国男性与女性劳动力参工率之 间的差别逐渐缩小,反映男性与女性现在在经 济中起着更平等的作用。 p妇女参工率提高:新技术的使用(洗衣机、冰箱、洗 碗机等),生育控制,政治与社会态度的变化。 p男性参工率下降:受教育时间更长,老年男性退休更 早且活得更长,一些父亲变为“全职主夫”。4宏观经济学原理一、失业的概述p 失业的原因及类型 n 自然失业 n 摩擦性失业:一种临时性失业。 m 消费者对美的空调的偏好大于春兰空调时,美的 公司増招,春兰公司裁员。 m 石油价格下跌,中石油和中石化减少生产和就业 ,但廉价汽油刺激汽车销售,诸如上汽、广汽等 企业增加生产和就业。 m 摩擦性失业不可避免只因为经济总是在变动,衰 落行业的工人需要寻找新工作。5宏观经济学原理一、失业的概述p 失业的原因及类型 n 自然失业 n 结构性失业:劳动的供给结构和劳动的需求 结构不一致而导致的失业。 m 经济结构变化后,某些衰退部门的失业人员的素 质与技能不能满足新兴部门的需要。 m 一般结构性失业中,年长者 高于年轻者,他们接受新知 识的主动性和灵活性较弱。6宏观经济学原理一、失业的概述p 失业的原因及类型 n 自然失业 n 季节性失业:随季节变换而造成的失业。 m 冰淇淋、海滩度假村、滑雪胜地等行业的生产与 服务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有淡季和旺季之分。 m 农业、建筑业、旅游业等行业。 n 求职性失业 m 求职者不满意现有工作,为追求更理想的工作而 不断转换工作而造成的失业。 m 求职性失业是主动自愿的, 年轻人群体中容易出现。7宏观经济学原理一、失业的概述p 失业的原因及类型 n 周期性失业 n 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期, 因总需求下降造成的失业。 m 当今世界各国的失业率暴增源于此。 n 隐蔽性失业 n 表面上有工作但实际中对生产并没有做出贡 献的现象。 m 机构冗员,农村剩余劳动力等。8宏观经济学原理 失业到底有多严重p 大多数人的失业时间是短期的,而在任何 一个时间所观察到的大多数失业是长期的 。 p 例:一年中你总计发现了55个失业工人,其 中52个人失业1周,3个人失业1年。 p ,表明大部分人的失业是短期的。p 考虑总失业时间:3个失业1年的人共计失业 52*3=156周,52个失业1周的人共计失 业52*1=52周,共计失业208周。 p ,表明大部分失业时间是那些失业长达1年的人引起的。9宏观经济学原理一、失业的概述p 自然失业率 n 定义:在经济社会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劳动 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m 所谓“自然”不是表示这种失业顺理成章,很合理 ;而是反映这种失业无法被消除。 m 货币主义认为失业是由摩擦引起的,不存在非自 愿失业。 n 一般来说,失业率会围绕自然失业率上下波 动。 n 与自然失业率相对应的就业量叫做潜在就业 量,也就是充分就业。10宏观经济学原理一、失业的概述p 失业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n 奥肯法则: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呈反向变动 。 m 实际GDP相对潜在GDP每下降2%,失业率就上 升1%;反之亦然。 l 潜在GDP:一个国家在正常强度下,充分利用其生 产资源能够生产出的GDP,所以也叫“充分就业的 GDP”,反映一个经济的潜力。 l 潜在GDP与实际GDP的差别反映了经济周期的情 况:如果实际GDP潜在GDP,则经济高涨,有 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实际GDP潜在GDP,则 经济衰退,有失业的压力。 l 潜在GDP是由资本投入和技术水平决定的,增长的 趋势比较稳定;实际GDP则随商业周期而波动。 11宏观经济学原理一、失业的概述p 失业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n 奥肯法则是根据美国的经济数据总结的经验 ,其他国家在运用时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数据 加以修正。 n 失业的经济影响 m 失业令家庭收入和消费受到消极影响。 m 失业令厂商投资需求减少。 m 失业将抑制国民经济的增长能力。 n 失业的社会影响 m 家庭关系紧张,犯罪增多,社会秩序紊乱。12宏观经济学原理二、通货膨胀p 通货膨胀的含义 n 定义:一般价格水平普遍、持续的、有较大 幅度的上升趋势。 m 通货膨胀是伴随纸币制度而产生的现象。 n 按照通货膨胀的程度,大致分为4类: m 爬行的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年涨幅2%3%, 经济生活中没有形成通货膨胀预期。 m 温和的通货膨胀:水平比爬行的高。 m 奔腾的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涨幅两位数以上, 发展速度很快,通胀预期强烈。 m 恶性通货膨胀:物价上升特别猛烈,呈加速趋势 ,货币丧失价值贮藏职能,部分丧失交易媒介功 能,货币制度濒临崩溃。13宏观经济学原理 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p 一战以后的德国经历了可怕的通货膨胀。 n 1921年1月,一份报纸价格是0.3马克。 n 1923年1月,一份报纸价格是7千万马克。 n 流通中的马克从1922年1月的1.15亿元, 增加到1923年12月的497兆元。 p 人们往往把这次恶性通货膨胀当作纳粹兴 起和二战的一个原因。 n 通货膨胀掠夺了人民的积蓄和财富,令当时 魏玛政府信用扫地,为纳粹上台铺平道路。14宏观经济学原理二、通货膨胀p 通货膨胀的效应 n 预期的通货膨胀 m 通货膨胀税:向每一个持有货币的人征收的税。 m 皮鞋成本:减少持有货币、频繁去银行存取。 m 菜单成本:企业不断根据成本调整产品价格。 m 税收扭曲、资源配置失误:推高纳税等级。 n 未预期的通货膨胀 m 收入再分配:使财富由贷方向借方做再分配,即 未预期的通货膨胀上升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 权人。 m 不利于签订长期合同的劳动与产品提供者。15宏观经济学原理二、通货膨胀p 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 n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n 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 m 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 m 如果AS右上倾斜,则价格水平上升的同时,总产 量有所增加,被称 为半通货膨胀。 m 如果AS垂直,则只 有价格水平上升,总 产量不变化,被称为 真正的通货膨胀。ASOPYAD1AD2Y1Y2P2P116宏观经济学原理二、通货膨胀p 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 n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n 纯粹由厂商成本增加而引起的物价水平上升 。 m 劳动力成本:政府调整最低工资水平,工会要求 增加工资。 m 追逐垄断利润。 m 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ADY0OPYAS0P0AS1Y1P117宏观经济学原理 通货膨胀的现实成因分析p 财政原因 n 出现财政赤字,或推行赤字财政后果。 p 信贷原因 n 银行信用膨胀,发放了太多的贷款。 p 其他原因 n 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国际收支长期顺差 。18宏观经济学原理二、通货膨胀p 对付通货膨胀的策略 n 紧缩的需求政策:AD曲线左移 m 紧缩性财政政策 m 紧缩性货币政策 n 积极的供给政策:AS曲线右移 m 减税、增加货币供给。 n 从严的收入政策:工资-价格政策 m 直接对工资和物价上涨进行干预。 n 其他治理措施 m 收入指数化,币制改革。19宏观经济学原理三、菲利普斯曲线在我们的生活中密切受到关注的两个经 济状况指标是通货膨胀和失业。 p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是否相关? p 长期中,经济存在自然失业率,取决于劳动市场 的特点。 p 长期中,通货膨胀率主要取决于央行控制的货币 量增长。 p 因此,长期中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互不相关。 p 短期中,宏观目标里的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相互矛盾。 p 因此,经济社会通常面临着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短 期权衡取舍。20宏观经济学原理三、菲利普斯曲线p 菲利普斯曲线的由来 n 1958年,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发表文章 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 之间的关系。 n 说明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负相关 关系。 m 低失业的年份往往有高通胀,而高失业的年份往 往有低通胀。 m 随后两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和罗伯特索 洛亦用美国的数据证实了二者存在类似的负相关 关系。21宏观经济学原理三、菲利普斯曲线p 菲利普斯曲线形状 n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 n 决策者可以选择 上面任意一点, 反映了短期的权 衡取舍。 n 长期的菲利普斯 曲线是一条垂直 于自然失业率处 的直线。AB通胀率失业率7%4%6%3%022宏观经济学原理四、西方反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政策p 凯恩斯主义的斟酌行动 n 注重调节总需求。 m 通过増税或降低政府开支等财政手段来减少AD。 p 货币主义的反滞涨政策 n 货币主义强调物价水平变动的根本、支配因 素是货币供应量。 n 注重由金融政策降低货币供给来提高利率, 从而解决通胀。 n 弗里德曼提出“单一规则”,强烈反对凯恩斯 支持的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3宏观经济学原理四、西方反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政策p 理性预期学派的反滞胀政策 n 反对凯恩斯理论,力主经济自由。 m 认为市场机制是最理想的经济社会运行机制。 n 认为货币中性,即理性预期下货币政策无效 。 n 提出在存在合理预期的情况下,最明智的货 币政策就是公开宣布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 应增长率,并长期坚持实行,取信于民。 m 非常类似于“单一规则”。 n 被称作“新货币学派”。24宏观经济学原理四、西方反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政策p 供给学派的反滞胀政策 n 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 供给的变化,因而得名。 n 提出减税,特别是降低边际税率能促进生产 增长,并可抑制通货膨胀。 n 认为政府支出不论是公共 支出还是转移支付,都或 多或少起着阻碍生产的作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