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六节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张骞两次西域,班超出使域的处及其历史意义。甘英出使大秦。我 国和欧洲国家正式交往的年代。“丝绸之路”的含义.( 二 )能力 训练点在教师的指导下思考”张骞对我;国历史有什么功绩,”以提高学生综合 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 )德育渗透点1.张骞通西域和班超进一步经营西域.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 联系,打能了”丝绸之路”,进而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2.张骞和班超为报效补助祖国,不畏艰难,勇一开拓的献身的精神,值得 我们很好的学习.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 张骞出使西域;班超出使西域 .2.难点 丝绸之路3.解决办法 (1)”张骞出使西域”首先向学生交待一共出使三次,然后借助挂图,重点讲述第三 次出使的有关内容,可让学生到黑板图上指明地点,描述路线等.同时让学生充分阅 读和理解课文.最后教师归纳出使的意义.(2)“班超出使西域”也采用图示法,引导学观看课本上的插图,阅读小字,讲有关的 历史小故事.(3)“丝绸之路”应向学生交待清楚主要路线,采用图示法教学.“丝绸之路”名称的 由来由教师重点讲述.让学生看本目的插图,小字和古文,以加深对这一内容的理解.(4)本课的知识点较多,重点内容也较多,应让学生充分参与读图.读课文,看幻灯片 等,加深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重要事件时间,人名,地点等,以及加强记忆.最后在 教师指导下完成书上的习题.三、课时安排1 课时四、教具准备1.小黑板或幻灯片2.挂图“张骞通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图“班超经营西域”图.五、学生活动设计1.齐读引言,课文,古文有关小字.2.观看并填图.3.让学生归纳,分析问题.4.归纳本课的重要知识点5.参与完成书上习题6.讨论张骞对我国历史的贡献。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 见“素质教育目标”。(一)整体感知本单元主要叙述两汉同匈奴,西域的关系和对外交往。两汉与匈奴有和有 战,但和是主流,经济化得到了交流。西域和中原地区的联系加强,边疆各族 的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从秦朝开始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代。中华民族是赞成 与各国友好交往的民族,丝绸之路的开辟就是历史的见证。两汉时期,与朝鲜 ,日本出进行着友好交往。(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 新课导入(请学生齐读引言。)丝绸之路是名闻世界的东西交通要道。张骞和班超大 超通西域,成为古代历史上的壮举。西域右何方?张骞,班超经营西域遇到了 哪些艰难险阻?两汉时期和我国交往的究竟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呢?今天这一课 ,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板书课题) 2讲授新课(板书)一、张骞出使西域 1西域的含义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 方,称为西域,但就狭义来说,西域主要是指天山南北和葱岭(帕米尔),巴尔喀 什湖以东的广大地区。西域以天山为界分南北两部分。南部为塔里木盆地,北部为 准噶尔盆地(边讲指图)西汉初年,西域共有36国,绝大部分分布在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边缘绿洲上面 。这些国家人口很少,般只有几千人到两三万人,龟兹(今新疆库车)有8万人口, 人口最多的乌孙(今伊梨河和伊塞湖一带)也只有63万,最小的只有几百人。但大 多筑在城郭,国王以下设有简单的官职和占有人口比重很大的士兵。西域各国大部 分人事农业生产,一部分以畜牧为主。特产丰富,盛产稻麦,葡萄等农产品,还产 良马和玉石。公元前期世纪初,匈奴贵族势力伸展到西域并统治这些国家。匈奴在西域把当地 人民当奴隶一样对待,经常掠夺各国的牲畜和粮食。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请同学读课文简介张骞部分,挂“张骞出使西域”图)汉武帝时,派遗具有探险精神的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 匈奴。请一名同学介绍有关月氏国的一些情况。公元前138年,张骞从长安出发西进(指图讲述)他率领100多人,不幸 在中侨汇被匈奴所俘,被拘禁了10余年。虽然经历了种种困难,但他从末丢 弃朝的节(出使凭证)。匈奴单于硬叫他娶当地人作妻,已经和了儿子,也 没有动摇他完成任务的决心,后来张骞终于率领部属逃离了匈奴,辗转到达 大月氏。那时在月氏因西迁已久,生活安定,不愿再同匈奴打仗。张骞的使 命末能完成,只好归国。回国途中,以又被匈奴拘禁了一年多。公元前126年 匈奴内乱,张骞乘机脱身回到长安。张骞出使时带着100多人,前后13年,最 后只剩下他和堂父两个人回来。张骞虽然没有达到出使西域的目的,但是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 ,文化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张骞把这些情况详报告给汉武 帝。此后,他还建议汉武帝应该加强与西域的友好往来。汉武帝采纳了他的 意见。 (板书)3.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的使团带去了上万头牛羊 牲畜和金帛货物。他们访部顾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携带礼物 回访长安。从此,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西域的葡萄,核桃和良 马,地毯等传人内地,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 核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了西域,促进了域的经济发展。(板书)4.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出示挂图“丝绸之路”或教师边讲边绘图。)汉朝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同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中国的丝和丝 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远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 到欧洲。 养蚕缫丝,织造绢绸;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在古人驰誉世界,深受 各国人民的欢迎。古代希腊罗马的贵族,尤其喜好中国的丝绸,视为高级的消费 品。称中国“丝国”。张骞通过条东西交通要道,源源不断地输往中亚、西亚以及 非洲、欧洲各地。后来人们便称这条中西交通要道为“丝绸之路” (板书)三、班超经营西域(挂“班超经营西域”图)(板书)1。班超出使西域(提问。哪个同学听过“投笔从戎”的故事?学生回答后,教师简介班超。)东 汉初期,北匈奴重亲的控制了西域。为了恢复中原和西域的交往,公元73年,东 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带领36人西行,他们到达鄯善。开始,王盛情接待 ,后来却怠慢起来。班超估计是因为北方匈奴使者到了鄯善。他召集随从人员说 :“假如鄯善王把我们交给匈奴人,将死无葬身这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在 只有以死相拼。夜袭匈奴大营,才能逢凶化吉!“半夜,班超率领36人顺风放火, 闯进匈奴营,乘乱斩杀了匈奴使者,然后提着人头去见鄯善王。鄯善王这才下决 心和匈奴决裂,一心同和好。随后,汉朝廷又命令平等超为汉使,继续向西到达于阗(在挂图上指出位 置之不置),他又争取了阗五,使他主动攻击杀匈奴贵族派在那里的使者。之 后,班超又进抵疏勒、龟兹(指图讲述)那时侯,西域的龟兹国五得到匈奴支 持,伏势欺负疏勒国,派人把疏勒国王杀死,另立龟兹人为王。这些行动,使 班超在西域获得很高威望。经过班超的努力,西域大部分地区与东汉重新建立 起友好关系。和汉朝断绝了60多年的西域之路,又重新打通了。班超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东汉政府任命他为西域都护 。从公元76至于02年,班超一直留在遥远的西域,班超返回都城洛阳时已是71 岁高龄了。班超在西域前后经过了整整30个年头,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恢复了 西域汉长期以来存在的友好关系,加强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他的精神。远 值得我们学习。(板书)四、秦汉和朝鲜、日本和友好交往1秦汉和朝鲜中朝两国是唇齿相依的邻邦,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相邻。中朝两人民早在 3000年前就有往来。东汉时期,朝鲜半岛上的各国同我国关系密。文化交流加 强。汉朝的铸铜和制漆技术传到朝鲜,朝鲜的名马等特产也运到中国 。(板书)2。秦汉和日本的友好来往在朝鲜半岛东南隔海的日本,和我国可以称得上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日 本和中国交往的历史出很久了。西汉时,日本的100多个小国有30多个和汉朝有 来往。东汉光武帝时,日本倭奴国王遗使来汉,光武帝赠给一枚“汉委奴国金印 (看书插图)。中国的铸铜的冶铁技术也在这时传到日本,日本还发现了两汉 时期的铜境 。(四)总结,扩展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是历史上的壮举,他俩历经艰难险阻,以坚忍不拔的精 神,打通西域要道,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沟通了中西经济文化 关系。他们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畅通,一方面加强了新疆同内地的联系,另一方 面使中国丝织品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大大促进了中西文化经济的交流。 我国和朝鲜、日本的友好交往,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对东方各国产生的 深远影响。七、布置作业1完成教科书上的习题2让学生讨论:张骞对我国历史的贡献。八、板书设计一、 张骞出使西域1 西域的含义2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3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4 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二、 班超经营西域1 班超出使西域2 东汉与大秦的交往三、 秦以和朝鲜、日本的友好交往1 秦汉和朝鲜的友好交往2 秦汉和日本的友好交往九参考资料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上册第四章中国中稿(郭沫若主编)第二册第四章、第七章中国通史(范文澜著)第二册第二章、第三章秦汉吕话(罗世烈著)第六章、第十一章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 年第1版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