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九章第九章 民事诉讼证明民事诉讼证明第一节第一节 诉讼证明概述诉讼证明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 证明对象证明对象 第三节第三节 证明责任证明责任 第四节第四节 证明标准证明标准 第五节第五节 法院的举证指导义务、证据调查法院的举证指导义务、证据调查 和证据保全和证据保全 第六节第六节 法院对证据的审核判断法院对证据的审核判断 诉讼证明概述诉讼证明概述n n见教材第见教材第196196199199页页第二节第二节 证明对象证明对象n n一、证明对象概说一、证明对象概说 n n(一)证明对象:需要用证据加以证明的(一)证明对象:需要用证据加以证明的 案件事实案件事实 n n(二)确定证明对象的因素(二)确定证明对象的因素n n1 1、法律规范所确定的要件事实;、法律规范所确定的要件事实;n n2 2、当事人主张和争议的事实。、当事人主张和争议的事实。(三)确定证明对象的作用(三)确定证明对象的作用n n1 1、可以明确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收集证据的、可以明确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收集证据的 范围,促使其集中精力围绕证明对象进行范围,促使其集中精力围绕证明对象进行 证据准备;证据准备;n n2 2、可以确定当事人举证、申请法院调查证、可以确定当事人举证、申请法院调查证 据以及进行质证的范围;据以及进行质证的范围;n n3 3、可以指引裁判者正确调查收集证据和审、可以指引裁判者正确调查收集证据和审 查核实证据。查核实证据。 n n二、证明对象的范围二、证明对象的范围n n(一)事实(一)事实n n(二)外国法、地方性法规(二)外国法、地方性法规n n(三)经验法则(三)经验法则三、无需证明的事实(三、无需证明的事实(证据规定证据规定第第9 9条)条)n n(一)众所周知的事实(一)众所周知的事实n n(二)自然规律及定理(二)自然规律及定理n n(三)推定的事实(事实推定和法律推定(三)推定的事实(事实推定和法律推定 )n n(四)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四)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 所确认的事实所确认的事实n n(五)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五)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 事实事实n n(六)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六)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n n(七)自认的事实(七)自认的事实(证据规定证据规定第第8 8条)条)第三节第三节 证明责任证明责任n n一、证明责任概说一、证明责任概说n n(一)证明责任与证明责任的分配(一)证明责任与证明责任的分配n n证明责任:证明责任:指诉讼当事人通过提出证据证明自指诉讼当事人通过提出证据证明自 己主张的有利于自己的事实,避免因待证事实己主张的有利于自己的事实,避免因待证事实 处于真伪不明状态而承担不利诉讼后果。处于真伪不明状态而承担不利诉讼后果。n n证明责任的分配:证明责任的分配:n n法院在诉讼中按照一定规范或标准,将事实真伪法院在诉讼中按照一定规范或标准,将事实真伪 不明时所要承担的不利后果在双方当事人之间进不明时所要承担的不利后果在双方当事人之间进 行划分。行划分。 n n二、关于证明责任分配的主要学说二、关于证明责任分配的主要学说n n(一)待证事实分类说(一)待证事实分类说n n消极事实说消极事实说:待证事实分为消极事实和积极事实,主张积:待证事实分为消极事实和积极事实,主张积 极事实的要负证明责任。极事实的要负证明责任。n n外界事实说外界事实说:待证事实分为外界事实和内界事实,主张外:待证事实分为外界事实和内界事实,主张外 界事实的要负证明责任。界事实的要负证明责任。n n(二)法律要件分类说(二)法律要件分类说 法律事实法律事实 根据实体法的规定根据实体法的规定 法律要件事法律要件事 实实 证明责任的分配证明责任的分配n n凡主张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应就该法律关系凡主张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应就该法律关系 发生所须具备的要件负担证明责任;主张法律关发生所须具备的要件负担证明责任;主张法律关 系变更或消灭的当事人,应就法律关系变更或消系变更或消灭的当事人,应就法律关系变更或消 灭所须具备的要件负担证明责任。灭所须具备的要件负担证明责任。n n(三)其他学说(危险领域说、盖然性说、损害归属说)(三)其他学说(危险领域说、盖然性说、损害归属说)n n三、我国关于证明责任的立法规定三、我国关于证明责任的立法规定n n(一)我国证明责任的一般分配原则(一)我国证明责任的一般分配原则n n理论依据:法律要件分类说,同时考虑了理论依据:法律要件分类说,同时考虑了 某些具体案件证明责任分配的特殊性。某些具体案件证明责任分配的特殊性。n n“ “谁主张,谁举证谁主张,谁举证” ”,即,即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第第6464条第条第1 1 款: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款: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n n最高法院最高法院民诉证据若干规定民诉证据若干规定第第2 2条:条:“ “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 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 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 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 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 n n证据规定证据规定的的5 5、6 6条条n n(二)我国证明责任分配的补充规则(二)我国证明责任分配的补充规则n n1 1、证明责任分配的倒置、证明责任分配的倒置n n见见证据规定证据规定第第4 4条条n n2 2、司法者公平裁量、司法者公平裁量证据规定证据规定第第7 7条)条)第四节第四节 证明标准证明标准n n一、证明标准概说一、证明标准概说n n证明标准是指证明待证事实存在或不存在要达到证明标准是指证明待证事实存在或不存在要达到 的证明程度。的证明程度。二、两大法系国家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简述二、两大法系国家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简述n n(一)英美法系国家(一)英美法系国家“ “盖然性占优势盖然性占优势” ”的证明标的证明标 准准n n当某一事实主张被陪审团确信为在证据上当某一事实主张被陪审团确信为在证据上 具有占优势的盖然性,即存在的可能性要具有占优势的盖然性,即存在的可能性要 大于不存在的可能性时,或者说负有法定大于不存在的可能性时,或者说负有法定 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就其主张的事实存在的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就其主张的事实存在的 可能性较其不存在更大时,那么,此项事可能性较其不存在更大时,那么,此项事 实主张就被认定为真实。实主张就被认定为真实。 n n(二)大陆法系国家(二)大陆法系国家“ “高度盖然性高度盖然性” ”的证明标的证明标 准准n n高度盖然性是指证明虽然没有达到使法高度盖然性是指证明虽然没有达到使法 官对待证事实确信为绝对真实的程度,官对待证事实确信为绝对真实的程度, 但已经相信存在极大可能或非常可能真但已经相信存在极大可能或非常可能真 实的程度实的程度n n三、法律真实观念与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三、法律真实观念与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 准准n n法律真实观与客观真实观法律真实观与客观真实观n n最高法院最高法院民诉证据若干规定民诉证据若干规定第第6363条:条:“ “ 人民法院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人民法院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 为依据依法作出裁判为依据依法作出裁判” ”,明确了,明确了“ “法律真实法律真实” ” 的证明要求。的证明要求。n n四、证明标准在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中的四、证明标准在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中的 差异差异n n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高度盖然性(盖然性占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高度盖然性(盖然性占 优势)优势)n n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应当是达到一种确然的证明程度,一般要求为应当是达到一种确然的证明程度,一般要求为 证明需达到一种使法官确信的状态或者能够排证明需达到一种使法官确信的状态或者能够排 除一切合理怀疑除一切合理怀疑 n n一、法院的举证指导义务一、法院的举证指导义务n n民诉证据若干规定民诉证据若干规定第第3 3条:条:“ “人民法人民法 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 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 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 ” 第五节第五节 法院的举证指导义务、证据调法院的举证指导义务、证据调 查查二、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二、法院调查收集证据n n(一)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方式(一)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方式n n1 1、法院主动调查收集证据、法院主动调查收集证据n n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6464条条2 2款:当事人及其诉款:当事人及其诉 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 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 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n n民诉证据若干规定民诉证据若干规定1515条:只有在人条:只有在人 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时,法院才可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时,法院才可 以主动收集证据。其情形有:一是涉及以主动收集证据。其情形有:一是涉及 可能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可能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 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二是涉及依职权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二是涉及依职权 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 避等与实体争议无关的程序事项。在其避等与实体争议无关的程序事项。在其 他情形下,法院必须依当事人申请才能他情形下,法院必须依当事人申请才能 调查证据。调查证据。 n n2 2、法院根据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证据、法院根据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证据(1 1)申请的条件:申请的条件:申请调查收集的是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的是当事人 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 下列证据之一(下列证据之一(规定规定1717条):条):n n(2 2)申请的方式(申请的方式(规定规定1818条)条)n n(3 3)申请的时间申请的时间规定规定1919条)条) 不得迟于不得迟于 举证期限届满前七日。举证期限届满前七日。n n( (一一) )证据保全的概念和条件证据保全的概念和条件n n概念概念:指在证据有可能毁损、灭失或以后:指在证据有可能毁损、灭失或以后 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对证据进行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对证据进行 固定和保护的制度。固定和保护的制度。第五节第五节 证据的保全证据的保全条件条件:n n1 1、待保全的事实材料应当与案件所涉及的法律、待保全的事实材料应当与案件所涉及的法律 关系有关;关系有关;n n2 2、待保全的事实材料存在毁损、灭失或者以后、待保全的事实材料存在毁损、灭失或者以后 难以取得的可能性;难以取得的可能性;n n3 3、待保全的证据还没有提交到法院,或当事人、待保全的证据还没有提交到法院,或当事人 无法将该证据提交法院;无法将该证据提交法院;n n4 4、证据保全主要由当事人申请,法院也可以主、证据保全主要由当事人申请,法院也可以主 动采取保全措施;动采取保全措施;n n5 5、法院可以要求当事人就证据保全申请提供担、法院可以要求当事人就证据保全申请提供担 保。保。 n n( (二二) )证据保全的程序规则:证据保全的程序规则:n n(见证据规定(见证据规定23232424条)条)n n(三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