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7页
第2页 / 共147页
第3页 / 共147页
第4页 / 共147页
第5页 / 共147页
第6页 / 共147页
第7页 / 共147页
第8页 / 共147页
第9页 / 共147页
第10页 / 共147页
亲,该文档总共1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路基路面工程目录绪 论 第一章 路基路面 第二章 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的力学性质 第三章 路基基本概念 第四章 路基边坡稳定性设计 第五章 挡土墙设计 第六章 路面基本概念 第七章 石料、稳定土与工业废渣路面及基层 第八章 沥青类路面 第九章 沥青路面设计 第十章 水泥砼路面绪 论 一、我国公路发展情况1991年“八五”计划用3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12条长度约3.5 万千米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2000年12月31日,全国总里程达到167.98万千米,全国共有 公路桥梁27.88万座,1031.20万延米;公路隧道1678处,62.43 万延米;全国公路密度为17.5km/百平方公里.“十五”计划,公路方面重点建设“一个系统三个网络”。即国道 主干线系统,区域干线公路网络,县乡公路网络,公路运输服务 网络。到2005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6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超过2.5万公里,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28万公里,公路密度达 到每百平方公里16.7公里,全国99.5%的乡镇和93%的行政村通 公路。到200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6万公里,位居 世界第三位。中国用10年的时间走过了其他国家一般需 要40年的发展里程。各国公路总里程排行表(单位:公里)我国路面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恢复原有公路和加快建设一些干线公路,解决通车问题 。代表性的正规路面:泥结碎石和级配砾石路面。 第二阶段:公路里程迅速增长的同时,改善路面的行车质量,增 加车速,减轻养护。出现渣油表处路面(低级,能阻止路 面材料和土基中水分的蒸发)。 援外工程中广泛采用:水泥稳定沙砾(土)基层(赞比亚、苏丹)级配碎石基层(索马里、马达加斯加)填隙碎石基层(索马里、尼泊尔) 第三阶段:提高路线和路面等级,改建和新建高速公路。代表路面:半刚性基层路面。最新由于交通量轴载的明显增大,沥青路面早损对 沥青路面上行车的安全和降低噪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些新的表面层结构和新的沥青混合料面层在欧洲出 现并推广。如多空隙沥青混凝土,开级配磨耗层,碎 石沥青砂胶混凝土(SMA)。半刚性路面:将用水硬性结合料处治层的沥青路面 正式命名为半刚性路面。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对路基路面的要求 第二节 路基路面的构造 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对路基路面的要求 一、对路基和路面的使用要求:路基路面是道路的主要工程结构物。路基在地表按照道路的线型(位置)和断面(几何尺寸) 的要求开挖或者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路面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 结构物。现代化的汽车运输,不仅要求道路能全天侯通行,而且要求车 辆能以一定的速度安全舒适而经济地在道路上行驶,要求道路提供 良好的行驶条件和服务水平。 (一)对路基的要求:路基是路面的支撑结构物,对路面的使用性能有重要影 响。1 、整体稳定填挖引起路基失稳软土上高路基岩质土质山坡上开挖。严重性:交通阻断,易引起交通事故。措施:正确设计,采取排水、防护和加固、支撑工程。2 、变形小自重、车辆荷载作用下变形。地基软弱、填土疏松、过分潮湿时产生沉陷和变形。危害:导致路面出现过量的变形和应力增大。促使路面过早损坏并影响舒适性。措施:争取合适填料充分压实,改善水温状况,加固软弱地基。二、路面的功能及对路面的要求。1、功能:提供汽车在道路上全天候地行驶安全、舒适、快速、经 济。路面的好坏直接影响车速、成本、行车安全和舒适性。路面在通车造价中占很大比例。约为20%70%。2、要求:1)强度和刚度路面受力:阻力、车轮水平力、垂直力、震动力、 冲击 力、真空吸引力。强度:抵抗行车作用下产生的各种应力,避免破坏。刚度:防止产生过量的变形而形成车辙、沉陷、波浪等破 坏。2)稳定性温度水分变化情况下相对稳定。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需要提高。水泥混凝土:高温拱胀、低温缩裂需要避免。 3)耐久性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疲劳破坏和变形累积。需要足够的抗疲劳强度,抗老化,抗变形累积。 4)表面平整度不平整路面会增大行车阻力、行车颠簸,影响速度和安全性。 5)表面抗滑性能安全性能指标:制动雨天危险沥青路面:耐磨石料水泥混凝土路面:刷毛刻槽。第二节 路基路面的构造 一、路基的断面形式常用横断面图案表示:路堤、路堑、半填半挖三种 。 1、路堤:路基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高路基称为路堤。低矮路堤的两测设置边沟。路堤的几种常见形式矮路堤一般路堤浸水路堤挖沟填筑路堤2、路堑:全部由地面开挖出的路基称为路堑。分为全路堑、半路堑和半山洞三种。(三)半填半挖横断面上 ,部分为挖方部分为填方的路基称为半填 半挖路基,通常出现在地面横坡较陡时候,它兼有上述 路堤和路堑的构造特点和要求。注:挖方边坡的坡脚设置边沟,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地表径流。 上方设置截水沟拦截和排除流向路基的地表径流。挖方弃土堆在路堑的下方。坡体因开挖而可能失去稳定性时必须采用支挡结构物。边坡坡面易风化或有碎落物时,可设置碎落台也可坡面防护。二、路面的构造。(一)路面结构层划分:1、面层:1) 特点:直接承受行车荷载作用大气降水和温度变化。要求:足够的结构强度、温度稳定性、耐磨、抗滑、平整和 不透水。2)结构:面层由一层或数层组成,顶面可加铺磨耗层,底面 可增设联结层。3)材料: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混合料。2、基层1)特点:主要起承重作用(承受由面层传递来的车辆荷载 垂直力,并把它扩散到垫层和土基中)。2)要求:足够的强度、刚度3)结构:有时需要设两层:上基层,底基层。4)材料:各种结合料(石灰、水泥、沥青)。3、垫层1)路基土质较差,水温状况不良时候宜设置垫层。2)作用:起排水(砂垫层)、隔水、防冻、防污或扩散荷载应力 (软基)等作用。3)材料:水稳性和隔热性要好。松散材料:砂、砾石、炉渣、片石(透水性垫层)。整体性材料:石灰土、炉渣石灰土。 (二)路拱和排水路拱作用:迅速排除降落在路面上的水。形式:直线型或抛物线形,其横坡随路面透水性增大而增大。 (三)路肩 排除表面水。1、作用:1)承受车辆的偶然停留作用。2)对路面基层和垫层起到支撑作用。2、路肩的横坡应略大于路面横坡,以利于迅速一、路基和路面的内容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监测和管理等方 面。(一)规划方面包括财政和项目两个方面,其内容为:1、依据路网内路基和路面结构的现状,分析达 到规划期预定的目标所需要的资源(资金、材料、 劳力)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配。2、计划在给定的预算水平下使路网的服务水平 最佳所需安排的新建和改建项目及其对策方案。第三节 路基路面工程的内容和特点(二)设计方面1、路基设计:1)根据路线设计确定的路基填挖高度和顶宽,结合沿线岩质或土 质情况,设计路基横断面形状和边坡坡度。2)根据沿线地形、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情况,进行道路排水系统的 布置以及地面和地下排水系统构造物的设计。3)分析路基稳定性需要时采取坡面防护、支撑结构或地基加固措施设计。 2、路面设计主要内容:1)提出路面结构层的选择和组合方案。2)进行各结构层材料的组成设计。3)设计各结构层尺寸。4)若干个方案进行经济分析、比较、选定实施方案。(三)施工方面 1、准备工作:图纸、测量 2、修筑路基路面。 3、施工管理: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检查和验收。二、路基和路面施工特点。 1、变异性和不确定性大。 2、它们的设计、施工、养护、监测是一个相互关联和相互 依存的系统。 3、路基路面是一种复合结构,材料性状非线形,是应力水 平和温度的函数。分析设计复杂,有时不得不依赖经验 的补充。第二章 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的力学性质第一节 行车荷载第二节 土基的荷载变形特性第三节 环境因素的影响第四节 路面材料的力学强度特性和变形第一节 行车荷(vehicleload)路面设计中,以轴重作为荷载标准,重型货车与大 客车起决定作用。评定路面表面特征时,如路面的平 整度、防滑性,应考虑小客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 车辆的种类(vehicle types)(bus) 客车小客车车速高,自重和满载 重量小120km/h以上中客车620个座位大客车20个座位以上,长途客运和城市公共交通货车 (truck ) 整车货箱与汽车发动 机一体。牵引式挂车牵引车与挂车分离牵引式半挂车牵引车与挂车分离,铰接。二、汽车的轴型、轴载。轴重是路面设计的关键。整车客货车:1、前轴:两个单轮组成的单轴占约1/3。极少数为双轴单轮。约占1/2。2、后轴:有单轴、双轴、三轴类型。大部分为双轴双轮。 三、汽车对道路的静力作用。1、定义: 静止状态的汽车对道路的作用,称为静力作用,其大小主 要取决于车轮总重。2、影响因素:1)汽车轮胎的内压力。2)轮胎的刚度和轮胎与路面接触的形状。3)轮载的大小。3、半径:轮胎与路面的接触形状近似于椭圆,且a、b差别不大。 路 面设计中,以圆形表示。:双轮组车轴:每一侧双轮用一个圆 表示,称为单圆荷载。每一侧双轮用两个圆 表示,称为双圆荷载。双圆当量圆直径P作用在车轮 上的荷载,KN;p 轮胎接触压力,kPa;-接触面当量圆半径,m.单圆当量圆直径四、运动车辆对 道路的动力作 用。因为路面不平 整车身震动,车 轮实际上是以一 定的频率和振幅 在路面上跳动, 轮载成动态波动 。行车荷载的重复作用: 弹性材料:疲劳性质。 弹塑性材料:变形累积。 五、水平荷载:易使路面产生波浪、拥包、推挤等损坏,要求面层材料有足够的抗 裂强度。 六、交通分析: 1、交通量:一定时间间隔内各类车辆通过某一道路横断面的数量。对于 路面结构设计,不仅要求收集交通总量,还必须区分不同的车型。 N1初始年平均日交通量; Ni每日实际交通量; r交通量年均增长率; Ne设计年限内累积交通量2、轴载的组成与等效换算:标准:双轮组单轴载100KN作为标准轴载。等效原则换算:某一种路面结构在不同荷载作用下达到相同的损坏程 度为根据的。新规范修订:1)近年交通量增长很快,重车增长多,货车超载现象严重,应考虑重 车对路面的影响。2)由于广泛采用半刚性基层结构,承载力提高,轻型车对路面的疲劳 损伤减小。本次修订取消了60KN的标准,统一采用100KN的标准。标准轴载设计参考: 标准轴载:BZZ-100双轮组单轴载。 标准轴载 P(KN)100 轮胎接地压强 p(MPa)0.70 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d 21.30 两轮中心区 1.5d1)当一设计弯沉作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凡轴载大于25KN的各级轴载(包括车辆的前、后车辆)p1的作用次数n1 ,用下面的公式换算成标准荷载p的轴载当量作用次数式中: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n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P标准轴载,KN;P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k被换算车辆的类型数;C1轴载系数, C1=1+1.2(m-1),m是轴数。当轴间距大于3米时 ,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间距小于3米时,应考虑轴载系数。C2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38。2)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凡轴载大于50KN 的各级轴载换算。C1轴载系数, C1=1+2(m-1),m是轴数。C2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5,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093、轮迹横向分布:1) 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候,车轮的轮迹总是在横断面中心 线附近一定范围内左右摇摆,并按一定的频率分布在车道横断 面上,称为车轮的横向分布。2)轮迹横向分布频率曲线影响因素:交通量、交通组成、车辆高度、交通管制。4、累计当量轴次Ne在设计年限内考虑车道系数后,一个车道上 的累计当量轴次之和。1)沥青路面:r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年均增长率N1路面竣工后第一年双向日交通量的当量轴次,次/日;Nt设计年限内末年的双向日交通量的轴载作用次数,次/日 ;t设计年限。车道系数2)刚性二、土基的强度和刚度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