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1页
第2页 / 共71页
第3页 / 共71页
第4页 / 共71页
第5页 / 共71页
第6页 / 共71页
第7页 / 共71页
第8页 / 共71页
第9页 / 共71页
第1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章 DNA的复制与损伤修复Replication and Repair of DNA1 1本章主要内容一、DNA的半保留复制二、DNA复制的起点与方向三、DNA的半不连续复制四、与DNA 复制有关的蛋白质五、大肠杆菌DNA的复制过程六、复制起始的时序控制七、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八、DNA损伤的修复目的要求2 21. 掌握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2. 掌握DNA复制的一般规律:DNA的半保留复制、DNA的半不连续复制的概念。3. 了解三种大肠杆菌DNA聚合酶的催化特性及其功用;了解原核生物DNA的复制过程。4. 了解使DNA损伤的因素;DNA损伤的修复机制:错配修复、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直接修复、重组修复及倾向差错的修复的过程及过程所需要的酶类;了解DNA损伤修复的意义。目的要求3 31964-1970 发现劳氏肉瘤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逆转录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的单向流动。中心法则:病毒(复制)复制转录DNA RNA 蛋白质翻译逆转录RNA的复制存在于RNA病毒DNA是生物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生物机体的遗传信息以密 码的形式编码在DNA分子上,表现为特定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并 通过DNA的复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在后代的生长发育过程中, 遗传信息自DNA转录给RNA,然后翻译成特异的蛋白质,以执行各 种生命功能,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遗传性状。4 4 复制:以亲代DNA或RNA为模板,根据碱基配对 的原则,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生成与亲代相同 的子代DNA或RNA的过程。几个基本概念: 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 生成DNA的过程。 翻译:亦叫转译,以mRNA为模板,将mRNA的密 码解读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的过程。 转录:以DNA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合成 RNA,即将DNA所含的遗传信息传给RNA,形成一条 与DNA链互补的RNA的过程。5 5Reverse transcription中心法则图示6 6一、DNA的半保留复制2.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1.定义:1958年Meselson和Stahl用同位素15N标记大 肠杆菌DNA,首先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以亲代DNA双链为模板以碱基互补方式合成子 代DNA,这样新形成的子代DNA中,一条链来自亲 代DNA,而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 式叫半保留复制。7 7DNA复 制的可 能方式全保留与 全新复制分散复制半保留 复制8 8DNA半保留复制图示:9 9半保留复制的证明: Meselson 和Stahl将同位素15N标记的15NH4Cl加入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12代,使大肠杆菌的DNA都带上15N的标记,然后将该大肠杆菌转入14N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后,分离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子四代DNA,进行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实验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101015N-DNA的密度大于14N-DNA的密度11111212亲代DNA(15N15N)子一代DNA(15N14N)子二代DNA (15N14N,14N14N 1:1)子三代DNA (15N14N,14N14N 1:3)子四代DNA (15N14N,14N14N 1:7 )亲代DNA与子二代DNA的混合物亲代DNA与子四代DNA的混合物1313复制中的大肠杆菌染色 体放射自显影图1414DNA的半保留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DNA在代谢上的稳定性并非指DNA是一种惰性物质。 DNA的半保留复制表明DNA在代谢上的稳定性,是保证亲代的遗传信息稳定地传递给后代必要措施。1515双向复制单向复制1616二、DNA复制的起点与方向1717复制中的DNA 复制原点复制叉1818DNA复制的主要方式 大肠杆菌双链环状DNA的复制(一个复制起点, 双向复制)3 不同位置D-环式复制方式(线粒体双链环状DNA: 两条链的复制起点不同位置,且复制不同步) 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DNA的复制方式(多个复制起 点,双向复制) 单向滚环式复制(噬菌体X174DNA单链环状)1919三、DNA复制的半不连续性前导链滞后链冈崎片段前导链:以3 5 方向的亲 代链为模板连续合成的子代链。滞后链:以5 3方向的亲 代链为模板的子代链先逆复制 叉移动方向合成冈崎片段,再 连接成滞后链。2020半不连续复制的发现同位素实验,用含3H的dT标记用T4噬菌体感染的大肠 杆菌 短时间内分离的DNA均为DNA小片段一段时间 后检测到 DNA大片段。当用DNA连接酶的缺失的变异 株时,检测到大量DNA片段的积累。证明DNA复制中有 小片段合成。测定DNA小片段,远远大于合成DNA的一半。似乎两条 链都是不连续合成的,后发现是由于U替代dT渗入DNA中 ,而被尿嘧啶-N-糖基酶切除所致。在缺少尿嘧啶-N-糖基酶的突变植株中,DNA的U不再 被切除,则检测到一半3H标记出现在小片段(冈崎片段 )中。 1968日本学者冈崎:2121四、与DNA复制有关的酶和蛋白质n原料: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ATP、dGTP dCTP dTTP)n需要模板:以DNA为模板链,合成子代DNA,模板可以 是双链,也可以是单链DNA。合成产物与模板互补。n 需要引物:一小段RNA(或DNA)为引物,在大肠杆 菌中,DNA的合成需要一段RNA链作为引物,引物含 3 -OH. n合成方向:5 3 (一) DNA聚合酶:1956年Kornberg等在大肠杆菌中 首先发现DNA聚合酶,其后发现该酶在许多生物中广 泛存在。该酶的催化性质如下:2222(二)大肠杆菌DNA聚合酶(1)5 3 聚合酶功能(但持续合成DNA的能力差); (2)3 5外切酶活性(对双链无作用,在正常聚合 条件下,此活性不能作用于生长链,只作用于生长中不配 对的单链,校对功能。);(3)还具有5 3外切酶活性(双链有效);1、DNA聚合酶:1956年Kornberg首先从大肠杆菌中分 离。该酶为单体酶,含一个锌原子。为多功能酶,具有:该酶缺失时大肠杆菌仍具有DNA合成酶活性,只是对 DNA损伤的修复能力下降,容易导致变异和死亡。推测该 酶主要是对DNA损伤的修复,以及在DNA复制时RNA引物切 除及其缺口的填补。2323DNA聚合酶催化的反应:2424DNA聚合酶的功能2525Arthur Kornberg 1918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 USA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59“for their discovery of the mechanisms in the biological synthesis of ribonucleic acid and deoxyribonucleic acid“26262、DNA聚合酶:多亚基酶,聚合作用,聚合活力比DNA聚合酶高;持续合成DNA的能力差。该酶缺失时大肠杆菌仍具有DNA合成能力,推测该酶仍然不是真正的DNA聚合酶。该酶具有3 5外切酶活性。其功能可能在修复紫外光引起的DNA损伤中起作用。27273、DNA聚合酶多亚基酶,含十种亚基:(),其中()称为核心酶,2称为夹子,(2)组成复合物,其主要功能是帮助亚基夹住DNA,故称为夹子装配器,该酶DNA合成的持续能力强,主要与该结构有关。另外,该酶合成速度大,活性高,缺失时大肠杆菌因DNA复制抑制而致死。因此认为该酶DNA的真正复制酶。 2828DNA聚合酶全酶的亚基组成亚基 相对分 子量亚基 数目基因亚基功能 132000 27000 10000 71000 52000 35000 33000 15000 12000 370002 2 2 2 2 1 1 1 1 4dnaE dnaQ holE dnaX dadX holA holB holC holD dnaN聚合作用 3 5外切酶的校对功能 组建核心酶 使核心酶二聚化 依赖DNA的ATP酶,形成复合物 与亚基结合,形成复合物 形成复合物 形成复合物 形成复合物 两个亚基形成滑动夹子,以提高酶 的持续合成能力。2929DNA聚合酶的异二聚体前导链的合成滞后链的合成3030DNA聚合酶 的-钳子 俯视图DNA双螺旋3131大肠杆菌三种聚合酶比较DNA聚合酶DNA聚合酶DNA聚合酶结构基因 不同种类的亚基 数目 相对分子质量 35外切酶 53外切酶 聚合速度(核苷 酸/分) 持续合成能力 功能Pol A 1103,000 1,000-1,2003-200 切除引物,修 复Pol B 788,000 2,4001,500 修复Pol C 10830,000 15,000-60,000500,000 复制大肠杆菌三种DNA聚合酶比较3232(三)DNA连接酶:连接DNA双链中的单链切口作用特点: 大肠杆菌和其它细菌的DNA连接酶要求 NAD+提供能量;在高等生物和噬菌体中, 则要求ATP提供能量。T4噬菌体的DNA连接 酶不仅能连接双链DNA上的粘性切口,而 且能连接无粘性末端的平头双链DNA。 DNA连接酶在DNA复制、损伤修复、重组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3333DNA连接酶作用机理3434(四)与DNA合成有关的其它蛋白因子(大肠杆菌中)蛋白质功能相对分子量 (103)分子/细胞DNA旋转酶(或拓 扑异构酶) DNA解链酶单链结合蛋白 引物合成酶DNA聚合酶引入或松开 超螺旋 使双链DNA 解链 稳定单链区 合成RNA引物除去引物并 填满缺口4006574 6010950300 10030035351、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催化DNA的拓扑连环数发生变化的酶,在DNA重组修复和其它转变方面起重要作用。除连环数不同外其它性质均相同的DNA分子称为拓扑异构体,引起拓扑异构体反应的酶称为拓扑异构酶。3636 拓扑异构酶:使DNA一条链发生断裂和再 连接。作用是松解负超螺旋,反应不需要能 量。主要集中在活性转录区,同转录有关。 拓扑异构酶:使DNA两条链发生断裂和再连 接。当引入负超螺旋时需要由ATP提供能量,同 复制有关。两类拓扑异构酶作用特点:二者共同控制DNA的拓扑结构。 373738382、解螺旋酶 (解链酶)通过水解ATP将DNA两条链打开。E.coli中的rep蛋白就是解螺旋酶,还有解螺旋酶I、II、III。每解开一对碱基需要水解2个ATP分子。稳定DNA解开的单链,防止复性和保护单链部分不被核酸酶水解。3、单链结合蛋白:3939引发体可以沿模板链5 3方向移动,具有识 别合成起始位点的功能,移动到一定位置上即可引 发RNA引物的合成。移动和引发均需要ATP提供能量 , n蛋白具有ATP酶的活力。引发体的移动与复制 叉移动的方向相同,与冈崎片段的合成方向相反。3、引物合成酶与引发前体 引物合成酶:催化引物RNA的生成 引发前体:它由多种蛋白质dnaA、dnaB、dnaC、 n、n、n和i组成。引发前体再与引发酶结 合组装成引发体。 4040(五)、参 与DNA复制 的酶与蛋白 因子总览图4141五、 DNA的复制过程:(以大肠杆菌为例) 复制的终止: 复制的起始1、起始复合物的形成:称为引发2、RNA引物的合成 链的延伸:4242复制原点oriC和原点的识别: 从复制原点到终点,组成一个复制单位,叫复制子( 基因组独立进行复制的单位)。 DNA的复制有特定的起始位点,叫做复制原点。常用ori C(或o)表示。大肠杆菌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