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秋思之“炼字”专题教学设计(2013-07-01 12:09:43) 转载标签:天净沙秋思古诗词炼字专题教学设计 分类: 教海拾贝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秋思之“炼字”专题教学设计 永嘉瓯北五中 厉雄燕一、教学目标:1、通过“换字比较法” ,让学生感受天净沙秋思的炼字艺术,运用“以诗解诗法” ,让学生深入解读诗句意蕴。2、通过脚本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秋思蕴含的浓重的游子思乡之情。3、学以致用,运用秋思中习得的“换字比较法” 、 “以诗解诗法” ,学生自主赏析钱塘湖春行 ,进一步感受古典诗词炼字达意的艺术。4、通过脚本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钱塘湖春行律动的音韵,及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换字比较法” 、 “以诗解诗法” ,引领学生感受古诗词炼字达意的艺术。2、难点:运用“以诗解诗法” ,让学生深入解读诗句意蕴,以及学生学以致用,自主赏读钱塘湖春行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ppt 显示)鸟宿池边树,僧 (推、敲)下门。让学生选词填空,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贾岛和韩愈“推敲”的故事。明白古人:(ppt显示) 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 卢延让炼字之精、意蕴之丰(二)赏读天净沙 秋思 ,授之以渔:1.齐读。老师:天净沙词牌名,秋思题目。这首词被誉为:秋思之祖(美国意象派诗人艾略特:中国最经典意象诗,用最凝练的语言写出最浓厚的秋思。 ) ,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秋思(思想情感)?寄托在哪些景物上?枯藤 老树 昏鸦,古道 西风 瘦马。讨论明确:(ppt 显示)2.运用“换字比较法” 、 “以诗解诗法” ,体会炼字达意的艺术。示例:枯青?(ppt 显示)我觉得“枯藤”的“枯”字即凝练又有意蕴,如果“枯”换成“青” , “青”是绿色, “青藤”给人生机和活力之感;而“枯”写出了树藤枯萎衰败之状,更能表现深秋的荒凉萧瑟之感。预设:昏乌?品读明确:昏,黄昏,鸟儿归巢,诗人触景生情,鸟儿有巢可归,而我却无家可回或有家不能回,漂泊在天涯。昏鸦,是诗人借物喻己呀!西风东风?生先比较,然后以诗解诗,深入体会: (ppt 显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品读明确:西风,即秋风,秋风扫落叶,一夜之间,碧树凋零,黄叶遍地,一派荒凉。西风,描绘的是深秋的萧瑟凄凉。瘦马骏马、弱马?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生先比较,然后以诗解诗,深入体会:(ppt 显示) 品读明确:物瘦我瘦,我瘦物瘦,物我相依,不分你我,瘦的不仅是形体,更是心。瘦马,刻画的是一颗因为漂泊之久,羁旅之苦,历尽桑苍的愁苦之心。3.既然不能换字,那就添字吧, (ppt 显示)枯藤老树(栖)昏鸦, 小桥流水(绕)人家,古道西风(吹)瘦马。品读小结:不许换一字,不许添一字, “枯藤老树写秋思,不许旁人赘一词。 ”正如宋玉所言: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可见古人炼字之精,意蕴之丰。4.那马致远为何如此凄苦?背景介入,体会感情。 (ppt 显示)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朝著名戏曲家。年轻时热衷功名,后因不满官场腐败,隐居山林,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曲中游”的生活。一生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漂泊生涯,历经沧桑,饱尝羁旅之苦,看透人生的宠辱。感悟:20 年漂泊生涯,备受羁旅之苦和思乡之痛。5.即然如此凄凉萧瑟为何还写“小桥流水人家”?点拨:一幅怎样的画面?给你什么感觉?品读明确:以乐景衬悲情,以乐写悲悲更悲! 小结:国学大师王国维:一曲秋思心中隐隐作痛,悲泪欲出。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呀) ,在天涯6. 设计脚本朗读,进一步感受诗歌浓重的游子思乡之情。 (三)品读钱塘湖春行 ,学以致用1.诗人在西湖边上看到了哪些春景?(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2.莺燕花草,自然界寻常物,为何用“早、新、乱、浅”来修饰?引导学生模仿天净沙的“换字比较法” 、 “以诗解诗法”赏析钱塘湖春行炼字达意的艺术。重点预设:“乱、浅”的理解?乱繁?生:随意,随性,自然,数量多,品种多,色彩多以诗解诗,深入体会: (ppt 显示)“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红叶黄花秋正乱, 白鱼紫蟹君须忆。品读明确:乱, “闹”意,百花盛开的动感动态,化静为动,表现生命的恣意绽放、生命的张扬。浅小/野?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品读明确:“遥” ,远看一片绿意;“近” ,近看却不显眼,刚长出来,乍绿还黄,让人感受到是初春的生命。小结:“早、新、乱、浅” ,并非随意而为,而是紧扣初春景物特征,表现初春的生命与生机,可见古人炼字之精。3.如何读出这种初春生命的律动呢?设计脚本朗读,读出欢快跳跃的音律,感受生命的律动。几处早莺争暖树(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啄春泥) 。乱花(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浅草)才能没马蹄。(四)拓展深化:填一个凝炼的字,并说明理由。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 ) 。随风( )入夜,润物细无声。前村深雪里, 昨夜数( )枝开。池上碧苔( )点,叶底黄鹂( )声,日长飞絮轻。仕宦( )至将相,富贵( )归故乡。映阶碧草( )春色,隔叶黄鹂( )好音。 总结:古典诗词讲究炼字炼意的功夫,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等都在炼字之列,沈德潜有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故赏读诗歌可运用换字比较法,以诗解诗法,反复朗读品味体会诗歌的丰厚意蕴。(五)板书设计: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 炼字 达意换字比较法、以诗解诗法备注:此为 2011 年 10 月 25 日杭州西湖区骨干教师即省高端班培训、2011 年 12 月 19 日省教育厅“百人千场”送教下乡活动,两次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说明及反思:古典诗词该教什么?怎么教?尤其面对七年级新生,小学的习惯可能仅以背诵为主,但进入中学,我们老师有责任培养孩子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能力。而诗歌是美的化身,尤其是古典诗歌,集语言、意象、意境、韵律、情感等之美于一身。如何在中学伊始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既有效地传授一些切实可行的赏析诗歌的方法,又培养学生阅读古典诗歌的兴趣,引领学生渐入古典诗歌的佳境,这是本人面对每届新生多次思考的问题。介于教材把古典诗歌都是四、五首编在一课的安排,故从 2009 年开始,我尝试着把一课甚至一册中的几首诗歌进行归类,寻找一个共同的教学支点,做成一个专题来教,一个专题一个教学侧重点,一课一得,教得实在,学得踏实,让学生真正有所得。当然同样的教材可以挖掘不同的教学内容。在 2009 年 11 月在桥头学区,同样是这两首诗歌,我从诗歌“意象”角度切入,教学侧重点落在引领学生透过意象感知诗人内心情感,从而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习得从意象角度赏析诗歌的方法。意象是古典诗歌一大美的元素,而语言是其另一大美点。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字炼得好,不仅能准确地表现事物的特征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并体会其弦外之音、意外之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的真实写照;“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吟得佳句的一份感动可见古典诗词炼字之精,意蕴之丰,因此赏析古典诗词的炼字炼意,是诗歌鉴赏的又一大任务和能力。炼字经典的古诗词很多,但钱 天无疑也是七上教材中很好的炼字典范,因此我撇开原来意象的角度,另辟蹊径,从“炼字炼意的”角度重新设计教学专题,试图引领学生习得另一点赏析诗歌的方法。本设计,在两次开课后,分别有幸得到两位高人省特级教师赵群筠和王曜君老师的指点的基础上,经过两次微调而成。赵群筠老师比较赞赏其中“以诗解诗法”和“脚本设计朗读法” 。她称“以诗解诗” ,不仅帮助并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而且丰富了诗歌的意蕴;“脚本朗读” ,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不仅让人立体地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而且更切身地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王曜君老师比较肯定“换字比较法” ,称其实际实用,学生真正可以习得。而称两首诗歌“一教一学”的安排也较合理,不仅合理处理了古诗词教学的容量问题,而且先学后练,学以致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课堂的实效性。本人自我感觉:经过两位导师的指点迷津,确实在不断完善,但在教学过程的后半节学生自主品读钱环节,还不够放手,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未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性。2012/7/29 修改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