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洋经济为商业银行拓宽发展海洋经济为商业银行拓宽发展“蓝海蓝海”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负责人:詹向阳 樊志刚执笔:王祺 李卢霞海洋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加大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对于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 意义。2013 年 1 月 18 日,国务院发布全国海洋经济“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 划),这是继 2003 年首个海洋经济纲领性文件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之后再次 推出的国家级综合性规划,开发海洋正式成为新时期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 实施,离不开商业银行的支持与助力,也对商业银行的创新和风控能力提出新的挑战。辨 析机遇挑战,审慎制定业务创新拓展策略,应是商业银行支持海洋经济发展与推动自身经 营转型的双赢选择。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背景1.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实现沿海经济增长动能转换,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重 要路径。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困境之一。在海洋经济时代来临之际,进一步开发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充分挖 掘海洋经济增长潜力,成为突破传统陆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 变的重要方向。同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也是沿海地区实现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必然选择。进入新的 发展阶段,内陆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以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为契机、承接沿海地 区产业转移为依托;而在“政策红利”逐渐向内陆转移之际,发展海洋经济则成为沿海地 区寻求区域经济增长新动力、带动腹地经济实现新一轮增长的重要方向与引擎。2.海洋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领域,科学开发海洋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21 世纪以来,海洋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将其提升为国家战 略,如美国制定了国家海洋经济计划,日本推行“海洋立国”战略,英国把发展海洋科学 作为迎接跨世纪的一次革命,国际竞争已从传统的陆域竞争延伸到海洋领域。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但是海洋经济、技术与国际领先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海洋总产值不足美、日等发达国家的 10%,占海洋总产值 60%以上的海盐业、海洋渔业和海 滨矿业都属于技术设备落后、经济效益和人员素质不高的传统产业。在全球步入海洋经济 竞争的新时期,加大海洋资源开发力度,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发展,是提升我国综合国际竞 争力不可或缺的战略路径。3.提高海洋资源利用能力,培育海洋经济竞争优势,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战略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外贸易迅速增长,我国经济逐渐融入世界 市场体系,已经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然而,随着全球发展进入海洋世纪, 国际海洋权益争夺加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作为海洋权益维护的基础和条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提升海洋经济竞争实力,尽快 改变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小、海洋产业发展落后的现状,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海洋事 务处理中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也具有维护和拓展国家战略利益、提升大国国际地位的 战略意义。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解读规划在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的基础上,主要从区域布 局、产业规划以及保障措施三个方面明确了我国海洋经济转型发展的方向与策略。1.提出更具系统性和针对性的量化发展目标,凸显海洋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导向。与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相比较,此次规划不仅提出了海洋经济总量增 长目标2015 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10%,而且提出了海洋经济就业 目标和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十二五”期间,新增涉海就业人员 260 万人;2015 年末,海 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 3%。反映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思路已由单纯 的建设“海洋大国”转型为发展“海洋强国”,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并承担更多社会 责任。针对海洋经济产业技术设备落后的问题,规划提出加大海洋领域研发投入的要 求,并提出到 2015 年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 50%以上,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 到 60%以上的明确目标。将海洋经济纳入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则凸显了国家开发海洋资源、实施陆海统筹发展战 略的政策意图。规划从增强海洋经济的政策指导和调节能力、提升监测与评估能力、 完善综合管理体制与协调机制以及健全标准制度几个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完善海洋 经济宏观调控体系的方向,反映出未来一段时间,海洋经济已成为国家经济转型“顶层设 计”的重要范畴。2.“三圈一岛”区域发展布局有效衔接沿海地区区域发展战略,旨在培养一批重要的 海洋经济增长极。规划首次提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三圈一岛”格局,即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 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圈和海岛开发及保护。其中,北部海洋经济圈包括辽东半岛、 渤海湾和山东半岛沿岸及海域,东部海洋经济圈由江苏、上海、浙江沿岸及海域组成,南 部海洋经济圈则涵盖福建、珠江口及其两翼、北部湾、海南岛沿岸及海域。打造具有全球 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是规划提出的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依托培育海 洋经济重要增长极的基本路径,同时,规划也依据各个经济圈资源禀赋差异提出了各 具特色的区域差异化发展定位。(1)北部海洋经济圈:对接北部沿海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优势突 出。北部海洋经济圈是我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2009 年以来,国家已先后出 台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河北沿海地区 发展规划,对北部海洋经济圈的三个重要区域进行了战略规划,此次规划再一次强 调和明确了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强调利用其优越的海洋科研教育资源,将这一 区域打造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的基地。(2)东部海洋经济圈:对接东部沿海区域发展规划,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 的良好基础。东部海洋经济圈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 户,经济外向型程度高,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窗口和示范区。2009 年以来,国 家先后出台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 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 对这一地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做出战略部署。此次规划在有效衔接各区域规划的同时, 突出强调了这一区域作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及现代物流中心的重要地位。(3)南部海洋经济圈:对接南部沿海区域发展规划,战略地位突出,旨在打造经济合 作与交流平台。南部海洋经济圈战略地位突出,大力发展这一区域的海洋经济,不仅具有 充分的经济意义,也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强经济合作与交流的需要。2008 年以来,国 家相继出台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广东海 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以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此次规划再一 次明确了该区域作为两岸合作先行先试区域、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基地以及国际经济合作和 文化交流平台的重要作用。(4)海岛开发与保护:以三岛为重点,分类开发,加强管理。2011 年以来,国家先 后制定发布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平潭综合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和横 琴总体发展规划,三区成为我国海岛开发的重点。三区开发不但具有海洋资源开发和加 强区域经济合作交流的现实意义,也同时获得了系列先行先试的政策优惠。此次规划 除了衔接三岛规划既定目标以外,也首次提出了“合理开发近岸海岛”、“扶持边远海岛 发展”和“严格海岛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三项海岛资源开发原则,规划了海岛资源可持 续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景。3.推动三类产业创新发展,旨在全面提升海洋产业可持续竞争实力。规划从全面提升海洋产业可持续竞争实力的角度,分类提出了海洋传统产业、海 洋新兴产业以及海洋服务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路径。(1)改造提升海洋传统产业: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盐化工。海洋传统 产业是当前我国海洋经济的盈利主体,但技术手段落后、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较为突出, 因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对于提升我国海洋经济整体实力的作用举足轻重。规划从引入国际标准、推动技术创新、加强市场营销、优化布局管理几个方面, 提出了海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路径。其中,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是拓展渔业发展空间的 科学选择,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是做强船舶业的重要依托,加强国内外市场拓展是渔业和船 舶业持续发展的必由路径,而资源耗费性的渔业、盐业发展则需要秉承可持续发展原则合 理规划布局。(2)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可 再生能源业以及海水利用业。海洋新兴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心之一,也是 深入挖掘海洋资源潜力、提升海洋产业竞争实力的重要路径。基于支持相关海洋新兴产业 发展、打造新兴海洋经济产业链的需要,规划提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三个发展方 向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装备、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装备以及海水利用装备。同时,基于充分释放海洋资源利用潜力和提升海洋产业附加值的考虑,规划提出 了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以及海洋可再生能源业和海水利用业的发展方向,强调资源开 发要注重技术前瞻性以及范围经济效应,并兼顾安全考虑。(3)积极发展海洋服务业:海上运输、海洋旅游及文化产业、海上金融服务业以及海 洋公共服务业。发展海洋服务业不仅是深入挖掘海域资源、推进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及 培育海洋经济新兴增长点的理性选择,也是支持海洋传统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规划提出了发展海上运输、海洋旅游及文化产业,以及海上金融服务业、 海洋公共服务业的五项海洋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其中,海洋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上海、 天津、大连等地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密切联系在一起,涉海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具有完善 海洋经济产业的重要意义,更是发展海洋第一、二产业的必要助力。4.多维度部署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持保障措施,旨在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充足动力。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海洋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方向,基于此, 规划提出推动海洋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应用以及发展循环经济、鼓励科技型涉海企业发 展和培养海洋产业创新型人才的若干措施,以及推动海洋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 发展导向与要求。同时,处于成长期的新兴经济产业,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倾斜扶 持。因此,规划明确提出强化海洋经济规划指导与监测评估,以及财政、金融等相关 政策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可以预料,为推动本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地方政府有 可能竞相出台具有地方特色的政策优惠措施,推动形成海洋经济发展的区域竞争局面。商业银行服务海洋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商业银行的支持与助力,本身也包含着涉海金融服务业的内容, 为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但与此同时,海洋经济不同于陆域经济的特点, 也使得商业银行助力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系列现实挑战。1.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1)沿海经济区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蕴涵巨大的融资需求。“三圈一岛”作为我国沿 海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无论是打造新型工业园区、全国科研基地,还是海空交通枢纽, 都需要完善的交通、能源、水利、信息、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网络,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 和人居环境。然而,由于沿海区域广阔、改革发展时间较短等因素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区基础设施 建设水平与发达海洋经济国家有较大差距,且区域间发展水平相差较大,海洋经济基础设 施建设空间仍然很大。即便是海洋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较好的浙江省,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仍 然相当强烈。根据浙江省“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在 490 项重大 建设项目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数达到 136 项,投资总额预计 2008 亿元。(2)传统海洋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海洋产业创新培育带来广阔业务创新契机。当前, 以海洋渔业为代表的传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