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4页
第2页 / 共104页
第3页 / 共104页
第4页 / 共104页
第5页 / 共104页
第6页 / 共104页
第7页 / 共104页
第8页 / 共104页
第9页 / 共104页
第10页 / 共104页
亲,该文档总共1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六章 电视画面编辑概述电视画面编辑是电视片创作的后期工作,它是 根据节目的要求对镜头进行选择,然后寻找最佳剪 接点进行组合、排列的过程。目的是最彻底地传达 出创作者的意图。“编辑”一词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一种工种,即编辑机上的操作员,侧 重于物理效果,是技术层面上的二是指创作上的一个环节,侧重于意义的表 达,是艺术层面上的。第一节、编辑概述前期拍摄的镜头经过挑选、切除、组合和 排列,最终给人的不仅是视觉心理上的流畅,更 让人从中获得一种积累的效果。这种积累是由于 在编辑中融合了巧妙的构思,使得镜头的组合效 果往往比多场景段落加在一起的效果更大。在这个意义上说,编辑决不仅只是重造, 而是一种创造。正是艺术性和技巧的巧妙结合, 使得镜头在组合和排列中完成其功能,并传达出 丰富多样的意义。电视创作是一个综合的复杂过程。1修改拍摄提纲在实际拍摄过程中,由于采访的不断深入, 了解的东西越来越多,加上采访对象也会有新的 变化,从而产生新线索,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拍摄 过程中,随时调整拍摄计划和内容。这往往会使所拍的结果与原来的构思中的拍 摄提纲有出入。有些想拍的素材没有拍上,而有 些拍到的素材原本没有想到,这就需要在编辑之 前熟悉拍摄到的素材并对原有的拍摄提纲作修整 ,以便使得素材更好地与节目的主题、内容、形 式、结构等方面相吻合。2熟悉素材它是对所拍的原始图像素材和声音素材(包括 采访和同期声)进行仔细了解和鉴别,并对有用的 镜头作详尽的记录,再对照修改后的脚本,根据可 用素材建立初步的形象系统。由于电视片的意义(叙事、表意)是通过可视 的具象系统来表达的,因此,这一些具象必须构成 一个符合影视语言语法的可以完成叙事或表意的意 象群落。熟悉声像素材的过程,就应该去感受现有的素 材能不能建立起表达脚本内容所需要的完整的意象 系统。如果觉得难以支撑,就必须尽早去补拍或通 过别的途径去搜索有关声像材料。3与有关人员协调编辑主要要协调的人员是解说词(或串联 词)的撰写者。电视是一门综合的视听艺术,要保持和谐 的统一的风格,就得注意各环节的一致性,编 辑出的节目的风格在节目形态、结构、解说词 、串联词以及音乐等方面都得讲求整体感。另外,电视节目多为安排在某一栏目中播 出,编辑节目时必须主动与栏目负责人沟通, 以求得栏目总体风格的一致。 4设计编辑提纲这是编辑工作最关键的一环。设计好的提纲是剪 接的基本依据,所有的有用素材都得将由这个“纲” 提擎起来各就各位。编辑提纲必须对节目的内容、结构、各段落的安 排有一个比较精确的设计和表述。严谨的编辑提纲会 给剪接工作带来以下好处:首先它可保证片子在结构上的完整和节奏感,并 保证各部分内容在比例上的得当;其次可以保证选用最能表达意义的镜头;第三可以提高编辑工作的效率;第四可以保证节目长度上的精确性。5归整镜头对所有的原始镜头进行分类和整理。包括给 素材带编号,尽可能按照时间或空间的顺序来编 排,然后逐个记下每个镜头长度的内容。6挑选镜头(粗编)首先可以排除那些有明显技术质量问题的镜头 .然后可依照编辑提纲中所标示的内容进行归类, 将不同磁带上的镜头标示在编辑提纲上,这样在 编辑时就能很快从磁带中找到所需要的镜头。7对镜头进行组合排列(精编)到这个时候是要按编辑提纲上的叙事表意要 求,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组合排列,用来表达创 作者需要的意义。这里镜头的组合与排列,不仅要注意影视语 言的语法规则,更要注意意义的表达,并要通过 选择剪接点和镜头的不同长度来创造最佳的艺术 效果。 编辑人员因习惯不同,有的是一步到位,有 的则把编辑工作分为粗编和精编两步。由于编辑工作是个艰苦繁琐的过程,在创作过 程中有时会不注意小节,有些小问题只有在完成初 步编辑工作之后,静下心来仔细检查才能发现。检 查工作有以下四个方面:8检查逻辑表述叙述是否符合真实性原则,是否符合生活逻辑, 条理是否清楚,内容之间的联系是否合理自然。9检查意义表达结构是否完整匀称,意义表达是否准确,效果 是否达到目的等等。10检查画面剪接点选择是否恰当,符合不符合基本的影视 语言规则;有无技术上的失误;运动的把握是否流 畅;场面过渡是否自然。11检查声音质量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声音是否连贯,与画 面同步与否等。至此,编辑的任务已算完成。当然作为一个节 目的制作,在此之后还要加字幕,配解说,配音乐 ,最后还要做片头片尾的包装,以便放入栏目中或 与其他节目连接起来播出。从这个意义来说,电视 片的创作与别的艺术创作在观念上必须有所差异。电视创作是大众传播的一部分,它的最后价值 的实现是通过电视这一传媒广泛传播,为最大量的 观众所认可,并产生影响。从电视创作的本质意义 及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的特性来说,电视产品都 不能像实验性电影或先锋派的绘画那样,追求一种 纯艺术,作一种传播意义上的冒险。电视与传统艺术不同的一点是,它的产生就 是为了“广播”,为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让尽可能多的受众得到信息,受到教育或者娱乐 。在商业化时代,各种传统艺术都纷纷与电视这 种传媒联姻,通过它来广泛地推销自己。一部成功的电视片在讲究艺术性的同时,必 须兼顾作为自己重要特性之一的大众传播的品性 。如果电视片编辑的创作毫不顾及大众化的收受 而追求所谓的纯艺术,这是违背电视品性,也是 违背大众传播规律的。这样的电视编辑是失败的 。那么电视创作如何适应大众传播规律呢?我们 首先来分析一下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大众传播学理论一般把传播过 程分为六个阶段: 一:传播者出于各种目的为公众提供某种信息; 二:这种信息是为了满足某一层次公众的需要; 三:这些信息通过某种媒介传送出去; 四:观众在接受信息时用一种随意选择的方式; 五:观众会受到信息的一定影响; 六:传播效果以各种不同方式反馈回传者。第二节、大众传播理论大众传播是一个双向的传播活动,这就要求电视 在创作时必须始终考虑观众,注重传播的效果。为此 ,根据大众传播活动的一些规律,电视创作者要注意 以下几点,这几点对于电视编辑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电视编辑在制作节目时要有真实的 内容。讲述一件事或表达某种意义时要做到多层次和立 体化,要客观公正,符合生活逻辑,以便向公众提供 一种可靠的信息,当然在提供信息时,电视编辑也巧 妙地溶进个人的感情和倾向,以完成传播的目的。其次,电视编辑在制作节目时要有受 众针对性。因为任何一个电视节目都不可能对每个层 次的受众都顾及,这就要求在编制节目时,根 据节目对象的社会化层次(年龄层次、学识层 次)做好节目定位。无论是题材的选择,涉及 问题的深度,节目的形式,节目的节奏上都要 考虑特定受众的欣赏特性。年长者与年轻人, 知识分子和老百姓,男性与女性等在题材的兴 趣点,节目的形式和叙述的节奏等多方面都有 不一样的取舍。编辑电视片时必须考虑这些方 面。第三,电视片的信息的传播手段是电 视这一大众媒体,因此在编辑电视片时要 充分注意利用电视媒体的特性.如视听综 合、线性传播、稍纵即逝、时效性、现场 感和生活化等等,要求编辑尽量利用多种 视听要素,立体交叉使用,以便更丰满地 传送信息。第四,大众传播时观众是以随意的方式 接受信息的,这就要求电视编辑在创作时要 尽可能使节目能抓住观众,叙述节奏上要层 层递进,并尽可能多做节目的宣传和包装。第五,由于观众接受信息后会受一定影 响,这就要求电视编辑在创作节目时要考虑 传播效果,让更多的观众对片中叙述的事件 和传达的意义有深刻了解,并形成一种效应 ,不仅对本节目,而且对以后的节目都形成 良好的影响。第六,大众传播的传播效果是以各种方 式反馈回传出处的,这就有利于编辑总结经 验,接受教训,在与观众的不断交流沟通中 了解观众之所想所需,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 创作,获取最佳传播效果。电视创作除了是一个大众传播过程以外,它还是 一种独特的视听综合艺术。它用声音信息作用于人 的听觉器官,用图像信息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产 生一种综合反应并影响欣赏时的心理。这就要求电 视创作使用与电影创作相似的思维方式:蒙太奇思 维。1. 形象:是创作者对事物具象感受能力的心理反 映,它要求作者运用形象思维对事物进行概括 理解。2. 理念:是创作者对事物本质认识的结果,是某 种带有抽象的思辩性的哲学化思考。但是电视 创作者对这种抽象的思辩结果必须用具象来表 达。把概念化为形象是一种复杂而特殊的心理 活动过程,实现时必须有巧妙的构思和技巧。电视创作是形象、理念、情感三者的统一。 情感:是作者在观察、接触事物时自然产生的心理 爆发。这在创作时是很受用的,因为只有有所感 动才能用心去体会去感受。但是情感是一种很复 杂的心理,它受个体当时的处境与心理活动的制 约,有较大的随意性,因此情感与由它面认识的 内容之间有一种非稳定的必然性关系。相对于其他艺术的受众,电视观众的结构要复杂 得多。不同的观众在年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价 值观念、社会环境等方面都不同,这些不仅影响他们 的信息要求,也影响到他们的欣赏习惯。加上随着频 道的增加,卫星的广播电视节目产生无限的丰富性, 使电视这种媒介提供给了观众以选择信息的可能性, 这就从另一方面要求电视编辑懂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以满足观众的多层次需求。电视观众选择信息的心理因素有三种:1选择性接受人们往往只愿意接受那些与自己有切身利益的 亲近的或价值观念上接近的信息。2选择性理解人们对同一信息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个人认 为是不好的也许正是另一个人欢迎的,这些往往与 习惯和情感有关。同时也受信仰和态度的制约。3选择性记忆在众多纷繁的信息网中,人们能注意并记忆 的信息廖若晨星,只有那些人们感兴趣或公用的信 息人们才会是用心记住,其余的信息对他们来讲只 不过是过眼烟云。为做好编辑工作,必须要求编辑有多方面的 知识和素质以及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从纷 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兴趣点,并对它们有一 种认识分析的能力,做到客观、公正和坚定。在艺术素质方面要求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 造力,追求高层次的艺术格调和审美价值。在技巧方面切实理解电视这一传媒的特性并 充分利用它们的优势,为我所有,充分地表达自 己的思想和情感,并让观众在一种轻松自由的审 美过程中接受你所传达的信息和意义,从而达到 一个电视编辑的创作目的。 利用磁带录像机的放像和录像功能将素 材带上的声音和图像信号进行有选择的 复制的过程。 优点: 编辑精度高,操作方便,可以快速搜索编 辑点。 画面和声音可以同时编辑或单独编辑。第三节、电子编辑与编辑系统编辑录像机 不是所有的录像机都能够进行编辑 或许你可以将一台放机和一台录机一对 一连接起来,通过监视器观察画面,通 过PLAY、REC、STOP等几个按钮来进 行“编辑”,但 所以,编辑录像机有自己的特点编辑录像机的特点 伺服系统的特性 同步锁相功能,预卷功能 旋转消磁头 精确搽除任何一条磁极 场消隐切换 保证以帧为单位来进行切换 声音组合磁头 保证声音记录与重放的准确编辑录像机的同步锁相功能编辑录像机的总消磁头编辑录像机的旋转消磁头如果采用总消磁头进行消磁,将在磁带 上留下空白区域和出现重叠磁迹。采用旋转消磁头进行消磁,能很好的搽 除单条磁迹,就不会出现上述情况,。电子编辑系统(线性) 根据系统的连接和功能的不同,电子编 辑系统可以有以下几种: 单台录像机系统 一对一编辑系统 二对一编辑系统 多机编辑系统一对一编辑系统 放机是重放素材带内容,录机内放空白带, 作为编辑母带。 一台监视器为素材内容的监看,另一台为编 辑母带的监看。 编辑控制器所具备的功能为控制两台录像机 的全部操作功能并进行逻辑编辑。 一般情况下,画面的组接效果为直接切换。二对一编辑系统 由两台放机与一台录机组成的电子编辑 系统称二对一编辑系统,它具有一对一 编辑系统的全部功能。 最大特点是可以一次与两台放机联合编 辑,即每次编辑可完成2个镜头的组接 称之为A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