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章 西方语言学流派简介 现代语言学的历史前奏 传统语言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第一节 传统语言学 (一)传统语言学(又称为语文学) 语文学: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注 疏、解释和考订。 我国的“小学”(语文学):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缺点:过分拘泥于书面语言,忘却了 活的语言。 贡献:在语言教学方面功不可没,为 现代语言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国外:语言学有三个重要的传统: 古印度传统、古希腊传统,阿拉伯传 统。 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哪 些不同? 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如 下几个方面的区别: 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 第二,研究目的不同。 1、古印度的语文学 古印度人用的书面语叫“梵语” 。当时有 一部用梵语写的诗集叫吠陀(Vede) (相当于我国的诗经,意为“智慧” 。)吠陀在口头上传诵了好几个世纪,公 元前8世纪,才用文字记载下来。 公元前4世纪,著名学者巴尼尼(Panini)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写成梵语语法 。梵语语法,由3996条诗歌体的 规则组成,词法分析得相当准确细致 ,今天我们熟悉的“词根”、“词尾 ”、“词缀”、“格”等术语,就是 在这里第一次出现的。巴尼尼最初的动机是解释经文,但其 成果却被运用到广大世俗文学中了。古印度的语言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 了突出的贡献:(1)形态:把词分解成词干和词尾两 个部分。 (2)词类:巴尼尼把词分为名词、动 词、介词、和小品词4类。 (3)语音:古印度语言学家细致地描 写了梵语语音的发音动作,根据生理原则 和物理原则对语音作了分类,区分出元音 和辅音,塞音和擦音,半元音,长音和短 音以及音节等。2、古希腊传统古希腊人有一种善于对旁人认为当 然的事加以怀疑的才能。布龙菲尔德他们常把对语言的讨论和对哲学的研究夹在一起进行。 词与物的关系是古希腊哲学家研究 的主要问题之一:有的主张“按性质”,即语言是出 于天然的,是合乎逻辑的;有的主张“按规定”,即语言是由 人们规定的,它的结构有很多是不合 逻辑的。 柏拉图(Plato)对话录的克 拉底落篇(Cratylus)讨论了词的来源, 特别是提出了:事物及其名称之间是自然和 必然的关系,还是“约定俗成”的结果这 一重大语言学问题。认识到事物与名称的 关系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再往前一步, 就能认识到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直到公元前2世纪,形成了亚历山大里亚 学派,古希腊学者们才开始从语言的角度 出发,用批评的眼光来研究语言。古希腊语言学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 语法范畴的确立和词类的划分。他们研 究语音学,把语音分为元音和辅音,又 从辅音中分出半元音,但他们的研究水 平远远赶不上古代的印度人。亚里士多 德还建立了“格”的概念,用来指动词和 名词在语法形式上的变化。格的变化可 以表示关系、数、语气等语法意义的变 化。 前1世纪左右,狄奥尼修斯特拉克 斯 希腊语语法希腊语的第一部语法 专著 教学的需要出发,描述了希腊语的结 构,确定了句子和词这两个基本的语 法单位。 公元2世纪,狄斯考鲁 论句法另一部希腊语语法著 作 分析描写了希腊语的句法结构,区 分了主语和谓语这两个句法成分,从 而弥补了特拉克斯希腊语语法只 侧重于词法的不足。 古希腊的语法研究,奠定了西方传统 语法的基础。 3、古罗马传统 1这时最著名的语法学家是瓦罗,论 拉丁语(拉丁语研究)是他的语 法巨著,共25卷。2 他把语言研究分为三大部分:词源学 、形态学和句法学。他认为,词起源于 有限的原始词汇,这些原始词汇是人类 为了指称事物而武断创造的,后来通过 字母或语音的变化,又产生出更多的词 汇。 3 中国:先秦荀子在其正名篇中 明确提出了名实之间的“约定” 关系。接近与后来被索绪尔所阐述的 语言的任意性原理。 1 汉字并非拼音文字,中国古代的语 言研究首先切入的也就不是语法,而 是释词。 中国传统的“小学”的三门学问:文 字、音韵、训诂学。其中只有音韵对 语言的物质外壳进行了归类分析,才 算触及到了语言自身的问题。(特别 值得一提的是以隋陆法言的切韵 为代表的韵书,对声母的发音部位、 发音方法、韵母的介音、韵尾,对主 要元音开口度大小等问题都有了明确 的认识,语音分类已达到相当高的水 平。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 对不同语言或同一语言的不同发展阶段 作比较分析,构拟语言的原始基础形式,确 定语言间的亲源关系,以展现语言的发展变 化规律,这样的语言研究叫作历史比较语言 学 。1 兴起原因多方面:如梵语材料在比 较中的运用,语言学家们所作的语言比较工 作,世界语言标本的收集和研究,甚至浪漫 主义思想的发展(浪漫主义的思想引起了学 者们追溯语言过去的历史的兴趣,语言研究 中不乏浪漫主义诗人,如后面要提及的德国 浪漫主义诗人史勒格尔)等等。 在此之前,已有不少学者做了大量的先驱 性工作(李宇明,39页): (1)古印度学者对梵语语音的精确描写, 为后人用梵语同拉丁语等欧洲语言作比较 积累了材料。 (2)早在12世纪,冰岛就有人对冰岛语和 英语进行了比较研究。 (3)14世纪,意大利诗人但丁在俗语论 中讨论了语言起源的问题,假设不同的 语言是同一种语言经过时间的演变和人口 的迁徙而分化出来的。 (4)17世纪,德国的莱布尼兹由于不相信 希伯来语是世界一切语言之源,有意识地搜 集了世界上许多语言的材料进行比较研究, 试图找出语言之源,当时在中国的耶稣教会 的教士也为他提供了汉语的材料。 (5)1800年,西班牙的赫尔伐士出版了他 的语言目录,书中收录了300多种语言 的材料,内容比较丰富,立论也比较确当, 达到了当时最高的水平。他甚至指出了汉语 和汉藏语系其他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1 1786年,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的英国学者威廉琼斯,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亚洲学会 上宣读了一篇论文,认为梵语同欧洲的许 多古代语言有着共同的来源。例如,希腊 语、拉丁语和梵语的“母亲”“二”“三”这三 个词的对应如下: 母亲 二 三 希腊语 mtr duo treis 拉丁语 mter duo trs 梵 语 mt dvu trayah2 1806年,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史勒格尔 出版了论印度人的智慧,认为梵 语和欧洲许多语言的共同点不是偶然 的。提出了“比较语法”这个术语,认 为比较语法将给人们关于语言谱系的 崭新知识。3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主要成果(吴为章新编普 通语言学教程第10页): (1)1816年,德国语言学家葆朴出版了论 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 和日耳曼语相比较一书。1 这本书被认为是 历 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而葆朴也就成了历史 比较语言学的第一个奠基人。 (2)1818年,丹麦人拉斯克写出古代北方 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2 对应关系:例如,3 父亲 脚 少 拉丁语 pater ps pauc 英 语 father foot few 4 (3)1819年,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里木 出版了德语语法,书中提出了印欧诸语 言语音演变的规律,他认为,日耳曼语与 其他印欧语言(拉丁语、希腊语、梵语) 之间,存在着如下的语音对应规律: 哥特语 f p t 拉丁语 p b t d 希腊语 p b t d 梵 语 p b t d 1“格里木”定律 (4)德国语言学家施莱赫尔总结了前 人的成果,致力于古印度语的重建。 1861-1862年,他出版了印度日耳曼 语言比较语法纲要,根据已经发现的 规律来重建原始印欧语,并追溯出它在 每一分支中的发展1 谱系树: (5)19世纪末,青年语法学派的主要 代表人物有:德国的勃鲁格曼、奥斯 托霍夫 、丹麦的汤姆逊和维尔纳等。 两大主张 :一是语音演变无例外1; 二是类推在语音变化中起 着重要作用 2。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