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0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5页 / 共50页
第6页 / 共50页
第7页 / 共50页
第8页 / 共50页
第9页 / 共5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八章 社会制度1第八章 社会制度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涵义与构成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类型第三节 社会制度的功能第四节 社会制度的形成与变迁2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涵义与构成一、社会制度的涵义与特征二、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三、社会制度体系3第一节 一 1 社会制度的涵义三个层次:宏观:宏观: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统一的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制度:分权制、共有制、无人垄断、采摘生产、狩猎经济 奴隶社会制度:分权制、私有制、主人垄断、强迫生产、占有经济 封建社会制度:集权制、私有制、皇权垄断、自给生产、自然经济 资本主义制度:分权制、私有制、私人垄断、商品生产、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制度:集权制、公有制、国家垄断、产品生产、计划经济4第一节 一 1 社会制度的涵义中观中观: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指导和制约人们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及相应的机构、设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家庭制度、法律制度、教育制度)微观:微观:社会组织中制定的纪律、规章、规程等规则(学校规章制度、公司规章制度)5第一节 一 2 社会制度的一般特征A.A.普遍性与特殊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任何社会、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存在社会 制度。不同时期、社会结构、国家、民族的社会制度 不同。 B.B.稳定性与变异性稳定性与变异性一经产生在一定阶段不易改变。任何一种制度都有产生、发展、变革、消亡的 过程(计划经济市场经济)6第一节 一 2 社会制度的一般特征C.C.共同性与阶层性共同性与阶层性大部分制度是大多社会成员共同建设、遵 守、共享,保障大多及全体成员的利益部分制度主要维护某些社会成员的利 益 ,限制另一些成员的利益(学区房、高考 “加分”政策) 7第一节 一 2 社会制度的一般特征学区房(限制某些社会成员的利益)中国城市在小学入学政策上,都采取的是就近免 试入学,因此,对于哪条街道哪一栋楼房里的孩子可 以进哪一所学校,都有明确的划分。而重点小学划片 内的房子,便成了二手房市场上热炒的一个概念。 择校(赞助费)择校(赞助费) 择房择房8第一节 一 2 社会制度的一般特征湖北省农村独生女高考加分政策(维护部分成 员利益)2009年3月30日,出台政策规定“农村独生女参加高考报考省属高校时,可申请享受在文化成绩总分基 础上增加10分投档的政策性照顾。” 据此,从2009年 开始,我省就全面实行农村独生女高考加10分政策。 9第一节 一 2 社会制度的一般特征D.D.强制性与弹性强制性与弹性有机构、人员、设施、工具作保证,甚 至武力作后盾规则体系中均有一定的伸缩范围10第一节 二 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1.1.观念和价值系统(核心)观念和价值系统(核心)关于该社会制度的目的、宗旨,是一项社会制度所确立的根据和人们应当接受的理由。 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1第一节 二 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2.2.规范系统规范系统指社会制度中包含的一整套行为规则,用以规范 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不成文不成文的约定:的约定:风俗习惯、传统惯例、道德伦理成文的规定:成文的规定:准则、章程、条例、法律 家庭制度:结婚的条件和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教育制度:各种学制、考试、升级、毕业等规则 12第一节 二 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3.3.组织系统组织系统有权力执行、实施制度的组织、机构及成员。社会组织是社会制度的承载者、实施者、监 督者和实践者。 军队、法院、学校、居委会13第一节 二 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4.4.设备系统设备系统制度存在和运行的物质条件实体的设备:实体的设备:工厂的厂房、机器,学校的教室、教 具,教会的教堂,等等(基础) 象征的标识:象征的标识:国家的国旗、国徽,政党的党旗,军队的军旗,企业的商标等等(激励、形象) 14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类型一、依社会制度的产生二、依社会制度的形成三、依社会制度的内容或功能15第二节 一 依社会制度的产生1.1.原生社会制度原生社会制度人类社会最早产生、并在社会生活中发 挥基本作用的制度。 其特点是: 在人类历史上较早出现; 产生于人类生活的基本领域; 可能衍生出新的社会制度。 如:家庭制度、经济制度16第二节 一 依社会制度的产生2.2.派生社会制度派生社会制度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在本原 制度基础上分化、发展而来的制度 如:政治制度、教育制度、科技制度、文化 制度、宗教制度、医疗卫生制度、社会福利 制度等。17第二节 二 依社会制度的形式 1.1.正式社会制度正式社会制度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依一定理念、理论创 造或建立的、依靠一定组织机构实施的、具有合法 性的、成文的规则体系(经济制度、政治制度) 2.2.非正式社会制度非正式社会制度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和自然而然形成的 、 不一定有合法性的、非成文的规范体系(伦理、习 俗、公民道德)18第二节 三 依社会制度的内容或功能1.家庭制度2.经济制度3.政治制度4.教育制度宗教、文化、科技、人口、社会保障19第三节 社会制度的功能一、社会制度的正功能与负功能二、社会制度的功能失调20第三节 一 1 社会制度的正功能(1)满足社会需求任何一种制度都是针对一种或多种需要产生的。然 而,社会制度在满足人需要的同时也限制了人的需要。社会制度的发展也必须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 生育制度:满足功能与限制功能 鼓励生育限制生育两难 经济制度:满足功能与限制功能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两难21第三节 一 1 社会制度的正功能(2)指导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a.制度规范的宣传 b.社会成员的内化 c.对越轨行为的控制 d.鼓励和奖惩措施例: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22第三节 一 1 社会制度的正功能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微观)擅自在车站、通道、出入口以及出入口周围五米范 围内停放车辆、堆放杂物、摆设摊档;在车站或列车内使用滑板、滑轮鞋;在运行的自动扶梯上逆行;在车站、列车、出入口、通道躺卧,踩踏座椅,表演 歌舞;在列车内进食;在列车内售卖物品等行为,均在禁止范围内。 23第三节 一 1 社会制度的正功能(3)社会整合社会制度使人们的社会关系固定化、人 们的行为规范化,从而使各种社会角色和社 会群体、社会阶层结合在一起。社会制度明确了各种社会角色之间、各 种社会群体之间、各种社会阶层之间的权利 与义务关系及活动范围。24第三节 一 2 社会制度的负功能(1)压制社会成员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及 标新立异的行为(应试教育制度)(2)阻滞社会变迁(计划经济制度)(3)压制、剥夺弱势群体(户籍制度)25第三节 三 社会制度的功能失调1.社会制度功能失调的含义2.社会制度失调的三种状态26第三节 三 1 社会制度功能失调的含义社会制度功能紊乱、失效的状态27第三节 三 2 社会制度失调的三种状态(1)规范不明确,规范之间相互矛盾退休年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 (2)制度构成要素之间矛盾、不协调人口老龄化与计划生育政策(价值观念)房地产与中国经济 (3)制度的惰性、保守滞后于社会变迁,不适合社 会现实状况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经济发展优先(生产与分配 )国家投资与收入改善(投资与消费)28第四节 社会制度的形成与变迁一、社会制度的形成与制度化二、社会制度变迁的类型三、社会制度变迁的动因29第四节 一 1 社会制度形成的途径两种可能性:A.自然形成选择、积累的结果B.社会设计有意的制定和推行实际途径:两种可能性的交织,在自然形成基础上的社会设计 30第四节 一 2 制度化(1)定义制度对人类的社会行动产生影响并使之模式化的 过程。 一是人类社会行为的定型化与模式化; 二是人类的社会行为普遍被制度所制约。如果某些行为受到了制度制约,而另一些行为却 没有明确的制度制约,那就不能称之为制度化的社会 。 (中国当前在很多方面还没有明确的制度制约)31第四节 一 2 制度化其一:社会公德的制度化现实生活中不遵守社会公德的现象比比皆是。 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公车上不让座者。在开放型的现代社会中,人的“公共属性”越来 越 重要,无数行为个体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公共秩序基石 。 制度化初期:外部约束 制度化成熟期:个人内化32第四节 一 2 制度化其二:慈善监督的制度化郭美美事件使公益机构、基金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问题 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中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并不是在下降,而是根本还没有 树立起来。过去老百姓信服一些慈善组织,是由于其“天生” 的政府背景,但在发现“我捐的钱我不能做主”之后,则开始 对相关问题穷追不舍。中国的慈善组织既没有政府部门的权力,也没有市场的 魅力,有的只是品格魅力。 33第四节 一 2 制度化其三:农民工工资拖欠上访、跳楼都不是法治社会正常的维权通 道,讨薪难题一直困扰着社会。从一个侧面说 明,在最基本的劳动关系保障上法律局部失 灵,各种讨薪个案折射出的农民工维权困境。 农民工权益的制度保障 34第四节 一 2 制度化中国当前社会生活中非制度化的原因 第一,传统社会中旧式人际关系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关系本位”是积淀在 民 众心理最深层、最顽固的价值指标。它是按照 “礼”、“法”、“忠孝节义”等构建起来的 ,长幼 有序、尊卑有别、行为有常是人们的日常生活 和行为的规范。35第四节 一 2 制度化当处在密切的人际关系中时,制度因素有 可能作为背景知识退居交往的后台。情感型人际关系和工具型人际关系强于制 度性关系依“关系”办事而不是依“制度”办事 情感型:亲情、友情情感型:亲情、友情 工具型:利益关系工具型:利益关系 制度型:契约、规则、法律等制度型:契约、规则、法律等36第四节 一 2 制度化第二,社会转型中的制度真空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在整合,社会结构 在变化,利益、权力、权利、制度和习俗的边 界都在发生变化。社会转型所造成的制度变迁和行为困惑是 难以估量的,当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大时, 运用关系来达到降低行为不确定性的人数就会 增多。37第四节 一 2 制度化影响:信任危机我国传统社会是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 , 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乡土社会,人们因熟悉而 信任,这是一种“直接信任”、“人格化信任”。虽然当前我国传统社会的信任机制已被打破,但 仍然在许多方面变相地发挥着作用,许多人还是习惯 于利用熟人关系来办事,而忽视法律、制度的作用。(政府、社会的信任危机) 38第四节 一 2 制度化(2)制度化的作用 第一,促使人们认定某种行为的合理性。 第二,使人们的社会行动具有可预测性。39第四节 一 2 制度化(3)有关制度化的几个问题 制度化优先现象依照制度行事将得到表扬,不按照行事越轨了, 就要受到惩处。当社会中某种制度得到人们的认可, 顺利推行时,就表示某种社会规范、价值观得到认 可,在社会中无往不胜,出现“制度化优先现象”。40第四节 一 2 制度化制度化逃避现象人们利用一种社会制度所允许的行为规范来对 抗另一种规范以逃避可能遭到的制裁的现象,即存在 着一种违背社会规范,又似乎行得通的现象。 在社会现实中,有不少钻制度空子的现象,如有 人借改革之名,假公济私、中饱私囊,有所谓的“合 法不合理”,有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这 都 是制度化的逃避现象。41第四节 一 2 制度化农民生育行为中制度化逃避在人们的生育行为中,在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 不准多生的前提下,为了保证所生的孩子的性别为 男性(中国农村强烈的男孩偏好),而人为采取各 种措施(B超性别鉴定)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