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7页
第2页 / 共57页
第3页 / 共57页
第4页 / 共57页
第5页 / 共57页
第6页 / 共57页
第7页 / 共57页
第8页 / 共57页
第9页 / 共57页
第1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学习目的与要求n了解什么是商品n掌握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 互关系。n掌握价值形式的演变及货币的产生和发展n掌握货币的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n掌握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n理解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不同类型商品 经济的共同点和区别。本章内容第一节 商品 第二节 货币第三节 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第四节 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 教商品 一、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的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 2、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n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对立 )n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统一 )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三、商品的价值量: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三个问题: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非劳动产品(权力、官职、良心、名誉、自 然资源开采权)?其次,有用性使用价值。废品能卖钱,具有使用价值吗?劳动产品都 有用吗?最后,目的是用于交换。送给别人的礼品是不是商品?非劳动产品商品化n2000年5月31日,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冠名的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隆 平高科)股票在深交所上网发行,袁隆平以 他的姓名权获得580万元人民币的使用费。 在这里,姓名权虽不是劳动产品,但它却在 交换中充当了与商品同样的角色。n非劳动产品为什么可以买卖?n非劳动产品是商品吗?n应该如何看待非劳动产品商品化?非劳动产品是商品吗?n用于交换的非劳动产品根据人们交换的需要,赋予 它一个价值形态。但这个价值形态并不是它的价值 表现,而是一件没有价值内容的价值外衣;不能因 为非劳动产品取得价值形态就认为它就有价值、就 是商品。n正因为非劳动产品没有价值,因此它无法实行等价 交换。在现实的非劳动产品交换中,人们并不是依 据其价值来确定价格实行交换,而只能是根据双方 都愿意但双方都盲目的某一价格实行交换。至于这 个价格是高还是低,那是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可以 衡量的。如本文开头提到的袁隆平姓名使用权,谁 知道58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是高还是低呢?哪个聪明 人能够破解“袁隆平姓名使用权580万元人民币 ”这一等式是何者相等,又是如何相等这个谜团呢 ?如何看待非劳动产品商品化n自然资源开采权、开发权和使用权;权力、官位 和地位;名誉、友谊和良心等都可以当做商品来 换钱。n前者如自然资源开采权、名人(高官、歌星之类除 外)姓名使用权的出让是正当的、积极的;后者如 权钱交易不正当的、消极的。n应辩证分析,区别对待。我们不能认为用来交换 的都是商品,把那些本不该成为商品的东西看成 是商品,从而给它们的交换披上合法的外衣,冠 冕堂皇地把商品交换的游戏规则引入政治领域和 精神世界。我们也不能认为非劳动产品商品化现 象统统都不好,以致缩手缩脚,不敢创造性地利 用一切经济资源、一切有利形式来推动经济发展 。 送给别人的礼品是不是商品?n商品作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只存在 于流通领域,一旦离开流通领域,则成了 消费品,也就不是商品了。n 如某人在商店里购买某物,这是一种买卖 关系,在这里某物是商品。但当某人把某 物作为礼品送给别人,某人和接受礼品的 人的关系,不是买卖关系,因而在这里这 件礼品不是商品。商品的使用价值n不同商品有不同使用价值,同一商品有多 种用途;n使用价值是财富的物质内容和商品的自然 属性:与特定社会形态无关,不反映生产 关系。n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社会的使用价值,是通 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的使用价值。n使用价值和效用:使用价值是客观的,无 法量化,效用是主观感受。 色诺芬:一支笛子对于会吹它的人是财富, 而对于不会吹它的人则无异于毫无用处的 石头,只有卖掉它时才是财富。1把斧子=15千克大米 1只烤鸡10个鸡蛋n1把斧子为什么需要同15千克大米相交换?n1把斧子为什么能同15千克大米相交换?确 定这一交换比例的根据是什么? 1把斧子15千克大米n使用价值不同需要交换n在商品中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都具 有价值能够交换表面上看是一种使用价值(斧子)与另一种使用价值(大米)相交换,即物与物的交换。实质上是手工业者和农民在相互交换他们的劳动,是人与人劳动的交换价值和交换价值n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着生产者之 间交换劳动的关系,即反映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n价值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把斧子的价值是通过15千克大米表现出 来的,15千克大米是一把斧子的交换价值。n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 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n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内容和形式补充资料 资产阶级经济学资产阶级经济学效用、供求决定论效用、供求决定论效用决定论n有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为决定商品交换价 值的,是商品的效用。也就是说,商品的效 用越多,商品交换的价值越大;商品效用越 少,该商品交换的价值就越小。n某商品的效用是相对的,在不同对象、不同 地区、甚至不同时间的表现是不同的。如果 以所谓的“效用”来决定商品的交换价值,那 就永远无法对某一商品进行定价,并完成其 交换。同时,不同种类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存 在质的联系,因而以“效用”来决定商品的交 换价值是毫无意义的。供求决定论n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市场的供求决定 的:供不应求,商品的交换价值就高;供 过于求,商品的交换价值就低。n实际上是表面现象,并非反映商品交换的 实质。如果由“供求”来决定商品的交换价 值,那就无法解释商品在供求一致时的价 值决定。n供求变动也不能解释交换价值的波动总是 收到一定的约束。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性第一、反映的关系不同。n 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n 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两者之间互相排斥。n 需要方面:即商品生产者生产的使用价值,但 需要的是价值;商品购买者拥有价值,但需要 的是使用价值。n 占有方面:即商品生产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 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购买者要 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 。劳动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具体劳动 概念:概念:各种特殊的具体形态的劳动创造不同的使用价值,人和自然的关系,永久性特点特点 :概念:概念: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特点特点 :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社会属性, 历史范畴 统一性:生产商品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对立性:具体劳动有质的差别,抽象劳动在质上是相 同的;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劳动 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n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量 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个别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价值量n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n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 n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n个别劳动时间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基础;n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刺激商品生产者缩短个 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n两层含义: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 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 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价值的决定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生产的商品所耗费的 劳动时间,才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的 实现n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形成:在私人劳动产品的 偶然的不断变动的交换关系中,生产这些产品 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 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就像房屋倒在人的 头上时重力定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 “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作为物的因素,是指 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相同商品的生产部门绝 大多数产品的生产条件,主要是使用什么样的 生产工具问题如在现代采煤业中,绝大多数煤炭都是用机 械采煤机采掘出来的,虽然还有和数小煤窑用 手工工具采掘,但采煤业中现有的社会正常的 生产条件是机械采煤机。n劳动熟练程度是指劳动者的经验技能、水平 的高低,反映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多少产品以 及产品质量的好坏;n劳动强度由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体力 或脑力决定。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层含义n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巴黎及其它类似城市都 有一个马车制造工业,这个工业和相关联的缰鞍业 雇用了成千乃至成万的工人。在同一时期,汽车工业开始出现,虽然其规模 尚小,但制造商已达数十家,雇用工人达数千人之 多。马车及马车附件的生产,因而便呈现了一个超过 社会需要的趋势。这可以从巴黎居民分派他们购买 力的方式反映出来;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汽车生产 却不敷社会需要,因为从这行工业开始之时到大量 生产之前,这工业中始终弥漫着一处缺货的气氛。 汽车在市场上的供应从来没有和需求相等过。如何用劳动价值论来表示? 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含义: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或能力表示方法: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量生产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类型: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关系:n社会劳动生产率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n 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不变 。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去年,一斤大米的单位价值为1元。今 年,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25%。1、试计算:今年一斤大米的单位价值应 为多少?2、这道题证明了马克思的哪一个原理?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与 单位时间某商品的价值总量无关社会劳动生 产率单位商品所 需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 值量单位时间商 品价值总量1双鞋/小时60分钟(假定 1分钟值1元)60元601=60元2双鞋/小时30分钟30元302=60元4双鞋/小时15分钟15元154=60元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n简单劳动:不需经过专门训练就能从事的 劳动。n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培养与训练才能 从事的劳动。n换算关系: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简 单劳动创造的价值的若干倍。通过千万次交换 ,在市场竞争中自发形成的货币一、价值形式的演变与货币起源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2、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形式和发展 二、货币的职能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的,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 商品上,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处于同一价值 形式的两极。 n注意三点: 1)等式两极的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 用。 2)简单价值形式使商品内部的矛盾表现为两个商品 之间的外部对立 3)商品价值的表现不充分,不能表现价值的本质。扩大的价值形式 n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 其他一系列商品上的价值形式。和简单的价值形式相比, 商品价值表现得更加充分 ,真正地表现为无差别的 人类劳动,因而促进了商 品交换的发展。局限性:即生产各种商品的一般人类劳动,还不能获 得共同的统一表现形式,商品世界中还没有一个社会 公认的共同的等价物。一般价值形式 n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一种从它们中分离 出来的商品来表现。标志着物物直接交换已 被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所代替 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 当其他商品的统一的价值 表现材料的特殊商品,叫 做一般等价物。局限性:一般等价物不固定、不统一,对交 换的发展是一大障碍。货币形式及其发展 n当某种商品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时,这 种商品就成了货币。n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没有本质区别。n商品内部的矛盾外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的 对立。任何商品只要能换到货币就能销售出 去,它的内在矛盾就得到解决。 n货币天然是金银,本质 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的特殊商品。货币的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不断演变。货币形态的演变n非贵金属货币:货币形成初期,牲畜、皮 毛、布匹、粮食、贝壳等n贵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n纸币: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n电子货币:无纸化货币 中国货币发展的历史 货币的职能n价值尺度: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n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n贮藏手段: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 保存起来 n支付手段:作为延期支付和清偿债务的手 段 n世界货币 :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