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聚居地区2、服饰3、饮食4、节日特色5、房屋侗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 ,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侗族在老挝也 有一个分支,叫“康族”。 侗族女性的服饰千姿百态,或款 式不同,或装饰部位不同,或图案 和工艺不同,或色彩和发型、头帕 不同,她们平时穿着便装,讲求实 用,盛装时注重装饰审美,朴素与 华贵相得益彰。根据整个侗族妇女 服装特点,可将侗族服装分为三种 款式,即:紧束型裙装、宽松型裙 装和裤装。 侗族又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饰十分精 美,妇女善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 工艺极富特色。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 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 云纹、花草纹。下着短式百褶裙,脚登翘头花鞋 。发髻上饰环簪、银钗或戴盘龙舞凤的银冠,佩 挂多层银项圈和耳坠、手镯、腰坠等银饰。男子 服饰为青布包头、立领对襟衣、系腰带,外罩无 纽扣短坎肩,下着长裤,裹绑腿,穿草鞋或赤脚 ,衣襟等处有绣饰。侗族的马尾背扇堪称一流绣 品,其造型古老、绣工精制,图案严谨,色彩富 丽,充分展示出侗族女子的聪慧和高超技艺。 侗族人民的饮食以大米为主要食物,平坝地区以粳米为主 ,山区则多食糯米。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自行加工的“ 醅鱼”、“醅肉”,贮藏十数年不坏。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 民的一种好客习惯。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区最 富有特色。村头寨尾多蓄有古树,溪流上横跨“风雨桥”, 寨中鱼塘四布。按族姓聚居,鼓楼耸立其间。住“干栏”房 ,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和堆置杂物。大部分地区日食三餐,也有部分地方有日食四餐之习,即 两茶两饭。两茶是指侗族民间特有的油茶。油茶是用茶叶 、花、炒花生(或酥黄豆)、糯米饭,加肉或猪下水、盐 、葱花等为原料(有的地方还加菠菜竹蒿),制成的汤状 稀食,既能解渴,又能充饥,故常称“吃油茶”。年节除夕之夜,他们讲究每人喝一碗稀饭,表示风调 雨顺、五谷丰登。还有一个“舀水”习俗:姑娘们 抢着舀水,以舀到井水起白泡为最吉利。新年里,侗族同胞盛行“打同年”。这种活动类似汉 族的“团拜”。当“打同年”的队伍到达一处时,那里 的妇女就排成队伍,用唱歌的形式向对方提出各 种问题,对方则要迅速作出回答,就象电影刘 三姐中的对歌一样,一唱一和,很有趣味。侗族擅长建筑。结构精巧、形式多样的侗寨鼓楼、风雨桥 等建筑艺术具有代表性。在贵州、广西的侗乡,有许多久负盛名的鼓楼和风雨桥。 因桥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 。这些兴时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 ,极富民族气质。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和其它铁件,皆 以质地耐力的杉木凿榫衔接,全长64.4米,宽3.4米,高 16米,五个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桥亭,逶迤交 错,气势雄浑。侗寨鼓楼,外形像个多面体的宝塔。一般高20多米,11层 至顶,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撑。楼心宽阔平整,约10平方米 见方,中间用石头砌有大火塘,四周有木栏杆,设有长条 木凳,供歇息使用。楼的尖顶处,筑有宝葫芦或千年鹤, 象征寨子吉祥平安。楼檐角突出翘起,给人以玲珑雅致, 如飞似跃之感。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