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7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编 古典社会学理论 古典时期的社会学家 l法国:Auguste Comte, Alexis de Tocqueville, Emile Durkheim, l英国:Herbert Spencer, John Stuart Milll德国:Karl Marx, Ferdinand Tnnies, Werner Sombart, Max Weber, Georg Simmell美国:W.E.B. Du Bois, Thorstein Veblen, Charles Horton Cooley, George Herbert Mead, W.I. Thomasl意大利:Vilfredo Pareto第3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l一、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l二、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l三、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l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l2、正统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l3、批判理论、冲突论、社会学马克思主义l4、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立场:历史实在论、批判认识论辩证法、启蒙和解放行动取向非正统马克思主义l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卢卡奇和葛兰西l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弗洛姆l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萨特、梅罗庞蒂l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德拉-沃尔佩和卢西奥科莱蒂l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阿尔图塞l批判社会理论:法兰克福学派l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G.A.柯恩l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德里达和福科l文化马克思主义:雷蒙德威廉斯l社会运动的马克思主义:詹姆斯奥康纳l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克里斯蒂娜德尔菲l马克思主义解放神学:康纳怀斯特l乌托邦马克思主义:米歇尔阿尔伯特l市场马克思主义:大卫施威卡特l“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伊曼纽尔沃勒斯坦l管理学派,或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米歇尔阿格里塔和大卫戈尔登 二、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l (一)生平与背景l(二)主要社会学思想l(三)争论与评价(一)生平与背景l个人生平l著述 l思想来源l研究旨趣l学术阶段Marx, Karl(1815-1883 )l德国哲学家、社会科学家、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l1815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Trier),父亲是有名的律师、犹太人。l1835年进波恩大学主修法律,次年10月转入柏林大学攻读历史、哲学,参加“青年黑格尔派 ”的活动。1841年4月,以题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的论文,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l184249年:1842年4月马克思成为科伦的莱茵报)的撰稿人和主编;11月与恩格斯首 次会见。1843年1月,莱茵报被当局封闭,结婚,移居巴黎。1844年与卢格合办德法 年鉴杂志,在该杂志创刊号上发表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两 篇文章。与恩格斯二次会见,合著神圣家族。1845年被逐出巴黎,旅居布鲁塞尔,出 版哲学的贫困。1848年2月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共产党宣言,被逐出布鲁塞尔。3月 秘密返回科伦,任新莱茵报主编。1849年5月被逐出莱茵,流亡伦敦。l185063年,在伦敦以向纽约论坛报撰稿为生,三个儿子相继去世。著政治经济学 批判、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l1864年参与筹建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次年出版工资、价格与剩余价值,1867 年出版资本论第一卷。l1883年3月14日逝世。 资本论第二卷(1885)、第三卷(1894)由恩格斯整理出版。马克思的著作 l最有影响的作品: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 l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用德文写的约占60%,用英文写的约占30%,用法文写的约占5%,其余为意大利文、西班牙文等。1920年出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此后其他单行本相继问世。 l中文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由中央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版出版从1956年开始出版到1985年出齐50卷;(第二版从1995年起开始陆续出版,计划出版60多卷,总字数约在4000万字左右,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著作,第二部分为资本论和手稿,第三部分为书信,第四部分为笔记、摘录。l马克思、恩格斯最主要的社会学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资本论(18631865)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 。思想来源 l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赫的唯物主义l英国的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l法国的历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梯叶里、基佐、米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研究旨趣 l批判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经济制度。l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动力。l创立可用以指导人类解放实践的哲学、社会科学 和革命理论。学术阶段 l早期的马克思:青年黑格尔主义l成熟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二)主要社会学思想l1、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l2、社会结构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l4、社会变迁理论基本矛盾作为动力,历史变迁的物质基础,历史形态和未来方向l5、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与劳动的异化 阶级,阶级关系、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异化(alienation),资本主义制度的异化状态,劳动领域的异化l6、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 (三)争论与评价l经济决定论l前后期马克思的思想关系l“五种社会形态”的普遍性l预测与检验(三)争论与评价l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然后才是一个思想家和社会科学家。l一个社会学家:正如达尔文从生物学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的起源和演化,马克思从社会学的角度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为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提供了思想武器 。社会学的同路人和批判者。l跨学科、超国界的巨大影响:在古典社会学家中,马克思是唯一一个既对社会(科)学的学术实践、又对人类社会的命运产生持久而划时代影响的人。 三、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l社会批判理论(critical social theory)l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ool)l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法兰克福学派的由来和发展法兰克福学派孕育于1923年建立的德国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 社会研究所。作为真正学派意义上的法兰克福学派却是在 50年代以后才出现。50年代初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形成和 发展时期,阿多尔诺、霍克海默等第一代理论家进行理论 探索和社会批判,到70年代为止的这段期间是该派理论上 的极盛、并走向广阔的国际舞台的时期,70年代以后,随 着阿多尔诺、霍克海默等相继去世,原先意义上作为一个 旗帜鲜明、思想立场一致、队伍庞大、组织机构严密的法 兰克福学派已经开始解体。以施密特和哈贝马斯法兰克福 学派第二代理论家之间出现了严重分歧。尽管作为完整意 义上的法兰克福学派已经成为历史,但作为这一学派之传 统的批判精神,即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却没有完全放弃 。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渊源和理论特征l1、法兰克福学派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进行理论 活动的,它的理论构建首先同马克思的著作、主要是马克思的早期著 作有密切联系。l2、该派与黑格尔哲学有密切联系。它继承了黑格尔关于真理的学说 和辩证法理论,还吸取了黑格尔的理性原则,把理性当做哲学思维的 基本范畴。l3、它虽然大体上继承了卢卡奇、柯尔施的观点,但它极端重视个体 性。这种个体主义立场与康德哲学有一定联系,但更重要的是吸取了 狄尔泰、柏格森、叔本华和尼采等现代西方哲学家的相关理论。该派 成员反对个人生存的标准化,关注个人的命运和处境,追求个人达到 自主性、自发性、创造性、自由和解放。在这方面,他们与存在主义 最为接近。l4、它的社会批判理论深深地打上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烙印 。l5、该派作为一种哲学、社会学、美学思潮,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卢卡奇论”物化”l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面对一个由他 自己(作为一个阶级)“制造的” 现实,这个现实显得像是外在于 他本身的一种自然现象;他整个 地置身于此现实的“规律”的怜悯 之下;他的活动限于利用某些特 定的规律以实现其自我的利益。 但即便如此“行动”,他仍然只是 事件的客体而非主体。l物化(reification)卢卡奇由马克思的商 品概念入手,商品凝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社会关系,但它表现的却是物的属性,展 开的是一种客体的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 中,人们在与自然的活动中生产了各种物 品或商品。但人们常常看不到这样的事实 ,是他们制造了这些商品并赋予它们以价 值。价值被认作是由独立于行动者的市场 所创造的。商品与市场被资本主义社会的 行动者赋予了独立客观的存在,这就是商 品拜物教的过程。马克思的这一概念是卢 卡奇物化概念的基础。但卢卡奇扩展了商 品拜物教的释义,将它从原来限定的经济 领域推广至全部社会领域:国家、法律和 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们倾向于相 信,社会结构有其自身生命,因而它们拥 有客观的属性。葛兰西论”霸权”l“霸权”(hegemony),在葛兰西看来是一个历史哲 学的概念,它被定义为由统治阶级行使的文化领导权 。他拿霸权与强制相对比,强制是由合法权力行使的 ,或者说是借助警察权力的运作表现的。经济决定论 的马克思主义者倾向于强调经济和国家统治的强制方 面。反之,葛兰西强调“霸权和文化领导权”,统治 阶级维持其统治,并非只是依靠其赤裸裸的强制性暴 力,还依靠其文化上对社会的主导影响,令被统治者 在观念上认同现存的秩序。葛兰西的研究试图了解,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一些为资本利益服务的知识分子 如何获得文化领导权和大众的认同的。霸权概念不仅 有助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支配,也使我们了 解葛兰西对革命的观点。通过革命而掌握经济与国家 机器是不够的,还必须获得对社会的文化领导权。正 是在这里,葛兰西看到了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和共产党 的关键作用。霍克海默、阿多尔诺论启蒙- 社会中的自由与启蒙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但启 蒙思想的概念本身已经包含着今天随处可见 的倒退的萌芽.如果启蒙没有对这一倒退的环 节进行反思,它也就无法改变自身的命运了.- 启蒙对待万物,就像独裁者对待人.独裁者了解 这些人,因此他才能操纵他们;而科学家熟悉万 物,因此他才能制造万物.于是,万物便顺从科 学家的意志.事物的本质万变不离其宗,即永远 是统治的基础.霍克海默、阿多尔诺论启蒙今天,人性的堕落与社会的进步是联系在一起的 。经济生产力的提高,一方面为世界变得更加 公正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又让机器和掌握机 器的社会集团对其他人群享有绝对的支配权。 在经济权力部门面前,个人变得一钱不值,社 会对自然的暴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一方 面,个体在他使用的机器面前消失不见了,另一 方面,个体又从机器那里得到了莫大的好处。 随着财富的不断增加,大众变得更加易于支配 和诱导。社会下层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时候 ,付出的代价是社会地位的下降,这一点明显 表现为精神不断媚俗化.精神的真正功劳在于对 物化的否定。一旦精神变成了文化财富,被用 于消费,精神就必定会走向消亡。精神信息的 泛滥,枯燥游戏的普及,在提高人的才智的同 时,也使人变得更加愚蠢。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l霍克海默(MHorkheimer,1895-1971)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和社会批判理论的奠 基者。主要著作有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1937)、极权国家(1940,与人合 著)、启蒙的辩证法(1947,与阿多诺合著)、理性之蚀(1947)、工具 理性批判(1967)等。l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纲领 :霍克海默在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一文中第一次使用“批 判理论”这一概念来表述自己的哲学世界观,为之制订了详尽的纲领。之所以称之为“批 判理论”,首先他表明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性。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 征是“批判”。其次是为了表明他的理论体系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的批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