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考古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考察时发现,山上的 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海藻化石2、“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这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地球表面的形态在不断地变化(一)地质作用1、地表形态:也叫地形、地貌;指地表高低起伏的状态。按自 然形态分为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2、地质作用:地壳表面的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这种引起地 壳及其地表形成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内力作用3、 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外力作用(二)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热能2、表 现:地壳作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起伏 。成为塑造地球表面形态的主力军。l主要观点E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 而是被海岭、海沟等断裂带分割 为六 大板块。 E各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小板块 。E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板块内部地 壳运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 运动比较活跃火山、地震分布在此。板块构造学说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知识窗板块构造学说知识窗板块构造学说知识窗板块构造学说知识窗知识窗板块构造学说l板块运动的形式消亡 边界裂谷、海洋陆、陆板块相撞褶皱山系陆、洋板块相撞海沟、 岛弧链、海岸山脉张裂 碰撞 挤压生长边界板块构造学说知识窗海沟海岭大洋 板块大陆 板块板块构造学说知识窗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碰撞而成秘鲁智利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不同形式的板块碰撞世界上最深的海沟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形成)(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形成) 在海平面下在海平面下11034米珠穆朗玛峰海拔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8844.43米陆地平均陆地平均 高度高度870870米海洋平均海洋平均 深度深度37303730米(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思考: 1)板块的张裂地区,往往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2)板块相撞挤压处,往往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板块张裂运动形成裂谷、大洋中脊大洋中脊东非大裂谷由于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知识窗板块构造学说(三)、内力作用的“足迹”地质 构造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褶 皱 成 因思考: 1、岩层受力后,向上隆起和向下凹陷分别会形成什么构造?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1、褶皱 l褶皱: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 弯曲变形,形成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 态。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岩层形态 地貌形态 地形倒置 褶皱 岩层受 挤压弯 曲变形 岩层上拱 岩层下弯 常形成 山岭 谷地或 盆地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背斜向斜判断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背斜:中间老,两翼新向斜:中间新,两翼老早期: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后期: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 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 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褶皱岩层新老: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新 老根据岩层新老来判断背斜与向斜:向斜:中间新两翼老2、断层 断层: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 过了岩石的 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 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地垒常形成断块山,如华山、庐山、泰山地堑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如汾河谷地、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渭河平原谷地或 低地岩体相对下降地堑泰山、华山、庐山山岭或 高地岩体相对上升地垒类类型判断依据对对地表形态态的影响形态态地貌典型例子汾河谷地地堑地垒秦岭(华山) 2160米渭河平原(西安) 396米#褶皱和断层不同特征的对比断裂 位移陡峻的块状 山地、陡崖 、山谷等断层弯曲变形连绵不断 山体褶皱图解岩层变化地表形态地质 构造# 返回褶皱的应用: 钻矿打井:寻找石油、天然气,寻找地下水。#“小小地质学家”:到野外考察不同的山,如 何区别褶皱与断层呢?#想一想: 如果要打隧道,是选择何种地质构造呢? 背斜、向斜,还是断层?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