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2页
第2页 / 共82页
第3页 / 共82页
第4页 / 共82页
第5页 / 共82页
第6页 / 共82页
第7页 / 共82页
第8页 / 共82页
第9页 / 共82页
第1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肝内占位原发性肝细胞癌(HCC)n病理分型n1、小肝癌: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5CM 。直径=10CM巨块型。n3、结节型:单发、多发、融合结节,直径5CM 。n4、弥漫型:弥漫性结节分布,与肝硬化相似。肝细胞癌生物学特性分类n1、膨胀型:边界清,假包膜,多有肝硬化 。n2、浸润型:边界不清,多无肝硬化。n3、混合型:1+2n4、弥漫型:n5、特殊型:带蒂生长型或门脉内癌栓形成 而见不到癌肿。组织学病理n1级:高分化,AFP多为阴性n2-3级:中分化,AFP多为阳性n4级:低分化, AFP多为阴性n肿瘤的分级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肿瘤越 大,级别越高,分化越差,恶性程度越高 。转移途径n1、血行转移:侵犯血窦,肝静脉及门静脉 内形成癌栓,肺内转移。n2、淋巴转移:肝门部淋巴结。n3、种植转移(直接播散):临床表现n肝区痛、腹胀、腹部肿块、纳差、腹水、 消瘦乏力、发热、腹泻、黄疸、出血。n并发症:肝癌结节破裂出血、消化道出血 、肝性脑病。n肝癌的TNM分期:肿瘤大小、血管侵犯及 多发结节分布检验诊断AFP:AFP升高后,首先要排除活动性肝病、 妊娠、胚胎性肿瘤CT平扫表现n1、分布以肝周为主。n2、圆形、椭圆形、分叶状,浸润性生长的肿瘤无 固定形态。n3、假包膜形成(晕圈征,Halo sign):肿瘤生 长慢,压迫周围肝实质或引起组织纤维化反应。n4、低密度表现,密度差异取决于肿瘤分化程度及 成分,还取决于周围肝脏基础情况。可发生坏死 、出血、钙化。增强曲线图n150HUn n100HUn n50 HUn 1min 2min 3minn n 原发性肝细胞癌增强表现n1、快进快出:此为特征性表现,提示肿瘤与肝实 质血供的差异。n2、 动静脉分流征象:增强早期,病灶中心出现 与腹主动脉密度一致的血管影,此时门腔静脉尚 未显示。n3、部分早期强化不明显的肿瘤,分析其时间密度 曲线亦为快进快出征象。n4、我院各期时间:动脉期27S,静脉期87S,延 迟期155S。原发性肝细胞癌增强表现n病例一原发性肝细胞癌增强表现n病例二原发性肝细胞癌增强表现n病例三原发性肝细胞癌增强表现n病例四原发性肝细胞癌增强表现n病例五病例六门静脉癌栓形成:门静脉癌栓形成:n病例七肠系膜上静脉癌栓形成n病例八广泛淋巴结转移n病例九广泛淋巴结转移鉴别诊断n1、胆管细胞癌n2、血管瘤n3、肝硬化结节n4、肝脓肿n5、转移癌n6、肝腺瘤n7、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n临床及病理相关表现n1、平均年龄50岁左右,无肝炎或肝硬化表 现,AFP阴性,以上腹部不适或腹部肿块而 就诊。n2、发生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细胞呈腺管 状排列,可以分泌粘液,癌组织间质多, 血供少。胆管细胞癌CT表现n1、平扫:低密度,边界不清,其内密度不 均匀,见不规则斑点状钙化、斑片状坏死 区及条状扩张的肝内胆管。n2、增强:病灶边界趋向清晰,强化不均匀 ,低于周围肝实质密度,形成多结节组成 的病灶,周围可见子灶及远端肝内胆管扩 张。胆管细胞癌CT表现n病例一 48岁 女性胆管细胞癌CT表现胆管细胞癌CT表现胆管细胞癌CT表现胆管细胞癌CT表现胆管细胞癌CT表现胆管细胞癌CT表现n病例二 36岁 男性胆管细胞癌CT表现胆管细胞癌CT表现胆管细胞癌CT表现胆管细胞癌CT表现n病例4 男 72岁胆管细胞癌CT表现胆管细胞癌CT表现胆管细胞癌CT表现鉴别诊断n1、HCC:很少出现钙化,坏死区多为星芒 状。n2、肝脓肿: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查,CT提 示双环、三环征象,无胆管扩张及钙化征 象,可见液气平面,短期变化大。n3、Caroli:可肝内胆管扩张伴结石,无肿 块。肝海绵状血管瘤n病理及临床资料n1、病理基础:起源于中胚叶,为中心静脉和门脉 系统发育异常所致,肿瘤由大小不等的血窦组成 ,内衬单层内皮细胞,窦间有放射状分隔,与正 常肝实质间有薄的纤维包膜。可单发、多发,大 小不等,直径超过4cm称为巨大血管瘤。n2、临床表现:女性对于男性,可能与雌激素有关 ,肿瘤小者无症状,多为体检发现,肿瘤较大者 出现肝区痛疼、包块,血管瘤破裂可以引起疼痛 和肝内、腹腔内出血等相关表现。CT表现n1、平扫:单发、多发的大小不一的圆形、类椭圆 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灶(脂肪肝患者病灶为相对 的高密度灶),边界清,其内密度高于囊肿密度 ,较大者可见星芒状或条状更低密度区,偶见钙 化,无包膜。n2、增强:A:动脉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强化;B :随着时间延迟强化区域进行性向病灶中央扩散 ;C:延迟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充填 。CT表现n病例一,女性,54岁。CT表现n病例二,女性,57岁CT表现n病例三,女性,51岁CT表现n病例四,女性,77岁。n病例五,男性,52岁。CT表现诊断及扫描要点n1、A:动脉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强化;B:随着 时间延迟强化区域进行性向病灶中央扩散;C: 延迟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充填。D: 平扫呈低密度(脂肪肝患者除外)E:病灶密度逐 渐减退,等密度充填时间大于3分钟。n2、两快一慢:即快速注射造影剂、快速扫描、延 迟扫描。n3、“早出晚归”:即病灶早期明显强化,晚期减退 慢。(相对肝实质而言)n4、海绵状血管瘤CT及MRI检查无包膜征象。鉴别诊断n1、原发性肝细胞癌:“快进快出”及假包膜 征象。n2、肝脏转移瘤:着重于原发病灶的发现。n3、肝混合囊肿:增强后病灶内无强化,边 界欠清,有轻度肝脓肿临床表现。n4、肝细胞腺瘤:好发于女性,临床症状重 ,与口服避孕药有关,主要表现为腹痛、 腹块、肿瘤破裂出血。细菌性肝脓肿n病因病理n1、胆道疾病:胆道蛔虫及胆道结石等并发急性化脓性胆 管炎,炎症上行至肝脏,此为主要因素。n2、肝动脉源性:全身或局部化脓性病变引起菌血症所致 。n3、门静脉源性:如坏疽性阑尾炎、菌痢、痔核感染等。n4、比邻器官病变或肝脏开放性外伤后破裂细菌入侵所致 。n主要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性链球菌等 。临床表现n1、寒战、高热、肝区痛疼及肝肿大,体温 常在39-40度,为驰张热。n2、右肩牵涉痛可存在。n3、白细胞增多,核左移。CT表现n1、单发、多发,单房、多房,右叶多于左叶 。n2、平扫低密度灶,中心区域CT值低于周围肝 实质而高于水,脓腔可以不规则。n3、病灶边界不清或部分清晰部分模糊。n4、脓肿周围出现环形征,单环、双环、三环 。(由外到内:三环:代表水肿带、纤维肉芽 、炎性坏死;双环:代表水肿带、脓肿壁;单 环:脓肿壁)n5、病灶内积气:少见,但有诊断意义,多发 或广泛积气预示病情危重、预后差。n6、增强后脓肿壁及分隔明显强化,病变边界 清晰,环形征可以由单环、双环变为双环、三 环。其内液化坏死区及周围水肿带不强化。诊断要点n1、重视临床表现及白细胞情况。免疫功能低下患 者、接受激素治疗者及接受化疗者临床表现不典 型。n2、病灶边界模糊,密度较低,如见气体密度存在 ,提示脓肿诊断。n3、单环、双环、三环征象;多房分隔存在,增强 后间隔明显强化,静脉期病变似较动脉期变小, 实际是病灶周围水肿带强化所致。n4、肝脓肿周围常因为水肿而导致血液灌注异常, 而无动静脉瘘征象。CT图片n病例一,男性,45岁。CT图片CT图片CT图片n引流两周后CT图片n病例二,57岁,男性。CT图片CT图片鉴别诊断n1、原发性肝细胞癌:快进快出、AFP升 高。n2、转移性肿瘤:多发性,原发肿瘤证据 。n3、肝囊肿伴感染:内壁光滑,抗炎后观 察。n4、肝胆管细胞癌:胆管扩张、结石及阻 塞型黄疸征象。单纯性肝囊肿CT表现n概述n分为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后者包括寄生虫感染 、外伤后死腔等,假性囊肿目前少见,本节讨论 真性单纯性囊肿。n小胆管扩张而来,囊壁衬以分泌液体的上皮细胞n临床常无明显症状,较大病灶或伴有出血、感染 、破裂,或压迫胆总管、肝内胆管主干则出现腹 痛、黄疸等相关临床症状。CT表现n1、单发、多发,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锐利 ,位于包膜下者可见鸟嘴征象,其内密度均匀, CT值0-20HU左右,无包膜。n2、增强后无强化。n3、复杂囊肿:囊肿伴感染、出血,囊壁增厚,其 内密度增高、不均匀,增强后边缘有强化征象, 此时和囊腺瘤较难鉴别,主要观察有无壁结节征 象,如果有则支持囊腺瘤诊断。CT表现CT表现鉴别诊断n1、囊腺瘤:n2、囊性转移癌:壁较厚,其内壁不光整, 坏死区密度偏高,有原发肿瘤病史。n3、多发小囊性病变:如果病灶直径小于扫 描层厚,而病灶边界清晰,多为小囊肿。 实体肿瘤在此条件下往往显示不清。n4、复杂囊肿与肝脓肿、肝肿瘤: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n少见的良性肿瘤n青年女性,但与口服避孕药无关。n一般无症状,偶然发现,单发居多,20 多发。n中心纤维疤痕为特征,肿块无包膜。nCT平扫:稍低或等密度,中央星形疤痕, 向周围辐射。n增强后多种强化模式,中心疤痕可延迟强 化。n除疤痕外,其余肿块组织密度均匀。肝脏转移癌n转移方式及背景n1、肝脏为网织系统,有如一个过滤器,故任何肿 瘤均可通过肝动脉、门静脉及淋巴系统转移至肝 脏。n2、胃肠道、胰腺肿瘤通过门脉转移至肝脏,乳腺 、甲状腺、肺部肿瘤通过肝动脉转移至肝脏。n3、转移癌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或被原发肿 瘤症状所掩盖;晚期与原发性肝癌相似。CT表现n1、以多发结节、肝脏表面分布多见;亦可 见巨块型。n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转移瘤与原发 性肿瘤性质、形态相似):可以出现坏死 、出血、钙化、囊性变,血供亦与原发肿 瘤相似;一般无假包膜。n3、平扫:与肿瘤来源及肝脏基础病变有关 ,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相仿。CT表现n4、结肠粘液腺癌、胃粘液癌、卵巢癌、乳腺胶质 癌、平滑肌肉瘤、胰岛细胞癌、黑色素瘤、骨肉 瘤常出现钙化征象。n5、增强后轻度强化或强化较明显,与原发肿瘤有 关。n6、牛眼征:中心低密度(肿瘤坏死)、边缘高密 度强化(肿瘤组织)、最外层低于肝实质(正常 肝组织及血窦受压所致)。CT表现n病例一 60岁,女性,结肠腺癌。CT表现CT表现n病例二 男 ,47岁,直肠腺癌CT表现CT表现CT表现n1、单发病灶与HCC鉴别诊断相似。n2、多发病灶:无需鉴别。鉴别诊断肝腺瘤n基本出现在口服避孕药的青年女性。n肝肿大,右上腹疼痛(瘤内出血)。n瘤内出血、坏死常见。n停服避孕药后,肿瘤可缩小。n较少恶变。nCT:一般510cm,有包膜。边界清晰的低 密度肿块。内部混杂密度或伴有出血有组 于诊断。增强后早期强化,延迟后与正常 肝组织密度一致。n缺乏特征性CT表现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